在许多人看来,脂肪肝是大腹便便、不爱运动、长期大量饮酒人群的 " 专属病 ",与儿童无关,而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脂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和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下,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
哈医大二院感染科一病房梁明主任医师指出,在这些肥胖儿童中,有高达 30%~80% 不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她强调,如果儿童的脂肪肝得不到有效改善,会进一步发展为脂肪肝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网络配图
新学期虽然刚开学一周,小闻(化名)却因为浑身没劲,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打瞌睡。来到哈医大二院感染科一病房就诊。
小闻的家长介绍,孩子刚 12 岁,身高 152 厘米,因为从小喜欢吃各种小食品、甜品和肉类食物,不喜欢吃蔬菜,平时也不喜欢运动,体重已经达到了 150 斤。
近三个月来,孩子跟家长表示自己上课时经常困倦、头晕,注意力不能集中,尿色深黄。
接诊后,梁明根据小闻的体型和病史询问,推测小闻是患上了脂肪肝。
经过肝功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达到 263U/L,天冬氨酸转氨酶 283U/L,比正常值 40U/L 高出六倍;肝脏彩超显示中 - 重度脂肪肝。
在排除了因感染和药物等引起的肝功异常因素后,小闻最终诊断为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儿童(18 岁或以下)的慢性脂肪性变性,除遗传代谢紊乱、感染、药物、饮酒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肝脂肪变性。
梁明介绍,随着高脂高热量的膳食结构的形成,家长对孩子的宠爱,给予孩子过分的营养,却没有督促孩子锻炼,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
过剩的营养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肝脏细胞内外也不例外,堆积在肝脏的脂肪,会大大影响肝脏功能的发挥。
她强调,儿童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成人相比发病更隐匿,进展速度更快,15% 的儿童在诊断时已经存在 3 期以上的肝纤维化,而且病情也比成人更重,少数甚至出现黄疸、腹水、浮肿、黑棘皮病等。
——医生建议——
梁明表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除了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护肝抗炎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目前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线治疗方法。
她指出,一旦确定为超重或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接受饮食和运动的指导,做到:
1、控制饮食的热量,采取合理的膳食结构。但对儿童不刻意强调特殊饮食(如低糖、低脂或者高蛋白饮食),注意减少动物油和动物内脏的摄入。
2、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目前超过 70% 的甜饮料中,是以果糖作为主要的甜味剂,而果糖的过度摄入,正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建议儿童和青少年糖饮料的摄入每周不超过一次。
3、增加有氧和阻抗运动。在校学生应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多参加跑步,打球等体育运动。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4 次以上。
4、控制在电脑屏幕前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
5、避免与烟酒的接触,并注意减少在二手烟雾中的暴露。
6、在应用肝毒性药物时需要定期复查肝功来监测肝酶水平。
来源:新晚报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王蹊)近日,由天士力控股集团冠名支持的“健康大讲堂”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脂肪肝中心主任张晶,与大家畅聊科学治疗脂肪肝相关话题。张晶表示,BMI过高的人群容易患脂肪肝,有脂肪肝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重视并及时就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脂肪肝中心主任张晶做客“健康大讲堂”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脂肪肝,张晶介绍,首先要观察自己是否有高危因素。BMI是判断脂肪肝的高危因素之一,BMI是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如果BMI超过25就是超重,BMI超过28就是肥胖。除了BMI,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也是脂肪肝高危人群。如果身体有这些高危因素,就需要到医院做超声检查进行进一步判断。
“此外,患者可以做转氨酶检查。就目前中国的肝脏流行病来说,转氨酶升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脂肪肝。可以做这两个检查初步判断脂肪肝,如果有肝病的,就到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张晶说。
张晶表示,很多人患上脂肪肝之后不够重视,认为减肥就能恢复健康,这是不太正确的做法。因为脂肪肝分为轻、中、重度。有一类患者是脂肪肝进一步发展的高危人群,需要高度重视。如果患者属于高危人群被检查出脂肪肝,就不要轻易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肝硬化和肝癌。
什么样的患者会容易进一步发展脂肪肝?“BMI超过30的患者,属于严重的肥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此外,糖尿病人群,转氨酶持续升高,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人,拥有这些特征的人群诊断出脂肪肝,不应简单采取运动的方式进行治疗,因为这种脂肪肝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需要到医院里面进一步确诊,要重视。”张晶说。
据张晶介绍,目前脂肪肝的治疗中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过度重视,一个是过于忽视。有些人觉得脂肪肝较为常见,不需要去医院检查,这是过于忽视。还有一类患者过度的紧张,反复到医院检查,无论病情轻重坚决要吃药进行治疗,这是过度重视,并不是所有脂肪肝会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有些是单纯的脂肪肝,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检查。
张晶认为,有脂肪肝高危因素的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生理功能。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血液中吸取原料,难以避免遭受有毒物质或病毒、毒素和寄生虫的感染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的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甚至发生肝性脑病。当肝脏损伤严重,肝脏功能受损较大时,转氨酶通常升高,因此,肝功能检查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人问,转氨酶升高多少算肝损伤?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转氨酶简介
转氨酶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旧称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其次是在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当富含谷丙转氨酶的组织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谷丙转氨酶活力上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旧称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当富含谷草转氨酶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谷草转氨酶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谷草转氨酶活力上升。
转氨酶升高多少算肝损伤?
转氨酶水平升高就说明身体的肝脏受到了损害,但是不代表是肝炎,因为引起转氨酶高的疾病有很多种,比如营养不良、酗酒、应用某些药物、发烧等情况均能使转氨酶有轻度升高。生理状态下,血清转氨酶也有变异,如剧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
由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这个肝损伤只是“结果”,还不能提示肝损伤的病因,更不能武断地认为就是肝炎,还必须进一步追查病因,如有无肝炎病毒、是否嗜酒、身体是否肥胖、有无脂肪肝、有无心脏病、有无化学药物中毒史、有无寄生虫病史等,另外,肝损伤往往有乏力、虚弱、恶心、厌食、右上腹痛、黄疸、瘙痒、皮疹或体质量减轻等症状,可以辅助用于诊断。
转氨酶的正常值是0到40单位。很多专家都研究指出:转氨酶的血清值超过2.5倍(即100单位),并且时间在15日以上,就可以判断为肝胆类疾病。如果检测值比正常的高出20倍(即800单位)就说明是肝胆类疾病引发的,同时还会损害肝细胞。如果检测出来的肝炎病毒标志物是阳性的就可以判定为肝炎。如果转氨酶水平持续不下的高,就应该判断为病毒性肝炎或者是肝病引起的。如果要确诊的话是不是肝炎,还要做进一步调查,了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做最终诊断。因此,转氨酶高也不全是肝炎。
结语
总之,转氨酶的正常范围为0到40单位,超过40单位即可视为异常,但是首先需要排除剧烈活动、体育锻炼等生理原因,再者,转氨酶升高只提示可能有肝损伤,并不能提示肝损伤的病因,因为引起转氨酶高的疾病有很多种,更不能确诊为肝炎,须进一步追查病因。而且,反映肝脏病变的还有胆红素等其他指标,不仅仅看转氨酶。
作为药师,有责任提醒大家,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不容忽视,通常有转氨酶升高表现,根据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目前我国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中,何首乌、土三七,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等占据较多比例,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