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叔一个月前尿液出现泡沫,到医院检查确定是蛋白尿,被确诊为肾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肾内科为他完善了详细检查,他的肾炎竟然是肥胖导致的!
每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世界肥胖日”主题为“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旨在呼吁关注点从个人转移到塑造我们健康的系统上。肥胖会引发许多疾病,最典型的包括“三高”、脂肪肝、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而在其中,肥胖相关性肾病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沉默的杀手”之一。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肾内科医生何培华提醒,出现这4种症状尤其要警惕。
吴叔到医院检查时,体重指数(BMI)高达29.3kg/m2,远超国内常用的肥胖标准(BMI≥28),属于典型的肥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病史,这些都是典型的肥胖关联疾病。
肥胖导致肾脏损伤的机制很复杂,与脂肪堆积直接压迫肾脏、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高灌注高滤过高压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在其中,最普遍的一个原因是,肥胖会导致人体血液内的“垃圾”增加,让肾脏承担过重的负担,这就容易让肾脏遭遇损害,诱发肾炎等疾病。
据了解,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循。当出现泡沫尿、双下肢水肿、血压控制不佳、血肌酐升高等情况时,就要提高警惕。
不过,肥胖不一定会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肥胖及蛋白尿也不一定就是肥胖相关性肾病,要诊断疾病,还需要经过“黄金手段”肾穿刺活检术最终确定。
何培华表示,预防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状态和保护肾功能,一是要减轻体重,二是要科学饮食管理,三是规律运动,四是定期体检。
文|记者 郑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高热量膳食摄入和体力活动减少,使肥胖人群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达8960万,位居世界首位。肥胖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多数人只知道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殊不知肥胖已成为新发慢性肾脏病(CKD)最为显著的风险因素之一。有一种肾病源于肥胖,即“肥胖相关性肾病”,您知道吗?
一.肥胖相关性肾病有哪些表现呢?
起病隐匿,54.4%的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而就诊,一般无明显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多伴有高血红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一旦出现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现及治疗不及时可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极易被忽视。
二.如何发现?
1. 用肥胖的诊断标准评估一下自己:超重或肥胖,BMI >28kg/m2,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2. 定期体检
慢性肾病十分隐匿,所以即使感觉良好,没有任何症状,也应该定期体检。尤其是超重或肥胖患者,已经出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长期应用各种药物的患者,有肾脏病家族史者,都是慢性肾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定期筛查肾脏相关指标,如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肾功能、肾脏B超检查等。
3.重视早期症状
慢性肾病的发病常常非常隐匿,所以平时对肾病的一些蛛丝马迹应该多加注意,比如水肿、腰酸、泡沫尿、年轻人高血压等。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以查个究竟。
三.如何治疗
1.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饮食 运动;即“管住嘴、迈开腿”!合理而健康的饮食。多吃果蔬、豆类、全谷食物;拒绝高热量食物,戒烟、限酒、限制糖、脂肪和盐的摄入量;早餐不可不吃。
2、适量运动也需要。
坚持有氧运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需控制体重,可根据需要加大活动量;推荐运动形式包括慢跑、健步走、游泳、健身操等;太极和八段锦等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健身和减重运动。避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3. 对代谢紊乱的治疗,比如降压、降糖、降脂、降尿酸治疗。
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约一半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身体肥胖者要警惕肥胖相关性肾病,无论身体条件如何,都应努力“动起来”,积极进行健身锻炼。所幸的是肥胖和肥胖相关性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早期肥胖相关性肾病是可以逆转的,让我们行动起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远离肾病!
个人简介
耿宇君,男, 西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住院医师。从事临床工作5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对肾脏内科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出诊时间:星期日下午肾病科1诊室。
来源:西安市中医医院
肥胖,如今已是全民公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的发生率更是逐年增高,尤其是青少年肥胖更为盛行。肥胖除了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还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新发慢性肾脏病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肥胖的伙伴,那么,请别忘了告诉他以下有关肥胖与肾脏病的知识哟!
一起来学习吧
怎么评估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又如何能伤肾呢?
目前普遍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是否肥胖的诊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BMI 18.5-23.9 kg/m2,超重:BMI 24.0-27.9 kg/m2,肥胖:BMI> 28kg/m2 。人群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人,发生肾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的3倍和7倍。一方面,肥胖直接增加肾脏负担,可以使得肾脏结构发生改变,肾小球变大、硬化,直接伤肾;另一方面,肥胖可导致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可间接伤肾。
肥胖性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肥胖,肥胖,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胖。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有的不明显,有的严重。肥胖性肾病出现的血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都不明显,肾功能异常也出现得晚。身体胖,身体内的各个器官也会出现胖。肾穿刺活检可表现为单纯肾小球胖,另外一类不仅肾小球胖,还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如果很胖,怎么检查知道肥胖有没有伤到肾脏?
肥胖相关肾病症状比较隐匿,这特点导致肥胖引起的肾病,容易被忽视。如果完全不检查,很难发现。肥胖患者如果从来没有关注过,也没有体检过肾脏相关的检查,可以进行下列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生化、肾脏B超,如果有异常,要找一个靠谱的肾内科医生看一看。
如果肥胖已经伤到肾,会得尿毒症吗?
肥胖性肾病如果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在肥胖引起早期肾病的迹象时就加以控制,肥胖相关肾病不会发展为尿毒症。
如何预防肥胖性肾病?
预防肥胖性肾病的第一要务就是:减肥!在这个全民减肥的时代,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根据肥胖程度的不同,每日进食的热量要减少500—1000kcal。减少热量要循循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半斤八两”(250~400克/天);提倡餐餐有蔬菜(300~500克/天,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天天吃水果(200~350克/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总量120~200克/天)。避免进食肉汤,动物内脏,豆制品等含嘌呤高的食物,少吃零食、甜食和含糖饮料。多数零食尤其是坚果,如花生、核桃、开心果、瓜子等,含极高的能量和脂肪,不利于减肥。除此以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也十分重要,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减少一餐或晚餐进食过多,都不利于减肥。
“迈开腿”:尽量减少久坐时间,至少每小时起身活动,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活动6000步;此外,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不宜过度剧烈运动,注意循序渐进,对于体质较弱者从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各方面都要逐步递增,过度剧烈运动易诱发横纹肌溶解,肌肉溶解的肌红蛋白尿可直接对肾产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如何治疗肥胖相关肾病?
已经出现肥胖相关肾病,除了减肥、改变生活方式,有时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在使用保守减肥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亦可考虑接受外科减重手术治疗。
肥胖相关肾病所使用的药物相对温和,主要是普利和沙坦类,可以改善肥胖引起的肾脏病变。早期一般也无需使用“激素”,因此,药物副作用相对更少。
最后,必须要强调肥胖防治应从娃娃抓起。大量观察性研究证实,许多成人肥胖始于童年。学龄前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的危险度较非肥胖同龄人上升20倍以上。儿童认知和行为可塑性强,若从小强化其健康意识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必将受用一生。
爱护肾脏,从减肥做起吧!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