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肥胖症的分度(肥胖症的临床分型)

时间:2025-04-01 04:42:4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肥胖是亚健康还是病,分的清吗?

【以前大家都认为肥胖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亚健康,但随着医学进展,医学家发现肥胖和内分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认定为一种病。】

肥胖不等于肥胖症

对于肥胖与肥胖症是否等同的疑问,肥胖与肥胖症并不完全等同,肥胖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和一系列症状,即称为肥胖症,是疾病的一种。如果只是轻度肥胖,则可看为是亚健康。

那么,肥胖到哪种程度才算是“病”呢?随着医学进展,医学家发现肥胖和内分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认定为一种病。

国际上流行用体重指数(BMI)来为肥胖分度,即体重除以身高平方的比值。正常值为18~24,24~28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大于30是中度肥胖,大于35是重度肥胖。比如说,一个人身高1.70 m,体重85 kg,则其BMI=85/1.7/1.7=29.41,属于轻度肥胖。

一个人的体重指数若超过28可认为患上肥胖症,还会引起一系列内分泌问题。如:脂肪肝、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痛风、骨质疏松、关节障碍、肿瘤等等都与肥胖症关系密切,所以,肥胖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肥胖与内分泌互为因果

肥胖和内分泌疾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学术领域上没有定论。不过,我认为内分泌和肥胖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肥胖中的一种类型是单纯性肥胖,是因饮食和运动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堆积体内,最后引发肥胖症,从而导致内分泌的紊乱,这种肥胖是因,内分泌疾病是果;而内分泌疾病也可引起肥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质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疾病均可以导致患者肥胖。

据了解,肥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单纯性肥胖,因过量饮食、缺乏运动所致;第二类,内分泌性肥胖,是因为内分泌科疾病导致的;第三类,家族性特发性肥胖,常常找不到原因,检查内分泌并无异常,吃得也不多,一般有遗传基因和遗传背景。另外,肥胖也可由肠道腺病毒感染、精神压力大等引起。

肥胖导致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又加重肥胖!所以,肥胖和内分泌互为因果关系。

那么,可以初步分清身边的肥胖人群是亚健康、还是肥胖症。

【注】孟化,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微创外科专家。擅长胃肠肿瘤手术、肥胖微创减重手术、糖尿病手术、食管反流手术等疾病。每周二下午北京友谊医院专家门诊。

孟化博士个人网站:www.menghua.org

更多精彩文章,订阅公共微信“孟化医学在线”。关注微信号搜索“menghuayixuezaixian”,查找公众号“孟化医学在线”

(图来源网络)

打破肥胖认知错位,专家呼吁展开个性化、规范化诊疗

中国肥胖患病率高发,且成人及青少年儿童患病率处于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的日益严峻,慢性病负担持续加重,肥胖症作为一种被长期误解的严重慢性疾病,正持续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陈燕铭教授表示,肥胖是慢性全身性疾病,并发症广泛影响身体各系统,因此实施分层管理策略、多学科协作开展规范诊疗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超重但尚未达到肥胖标准的个体,临床建议可能较为宽松,鼓励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进行干预。然而,对于重度肥胖(BMI分度中的二度及以上),特别是三度以上患者,则必须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诊断与治疗。”陈燕铭教授进一步指出。

肥胖症认知存在错位

目前,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或发病仍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此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陈燕铭教授介绍称,肥胖症其实是一种被误解的、进展性的严重慢性疾病。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

据该定义,肥胖是一种慢性且复杂的疾病,肥胖症是一种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脂肪过量沉积。肥胖不仅显著提升了罹患2型糖尿病与心脏病的几率,还会影响到骨骼健康和生殖系统,并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此外,肥胖还广泛干扰了个体的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以及限制日常活动能力方面。

陈燕铭教授进一步指出,肥胖与超过200种疾病存在关联,“一胖生百病”并非夸大其词。具体而言,肥胖可累及多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内分泌系统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肥胖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议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层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肥胖防控政策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密集出台。此外,国家卫健委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力争三年时间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

体重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涵盖了全过程、全场景、全要素、全周期。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进行人群细分,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差异化的体重管理策略。

肥胖管理个性化、专业化

在肥胖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际,如何开展肥胖管理受到大众关注。

陈燕铭教授介绍称,生活方式干预被视作肥胖的一线治疗手段,如饮食管理、运动干预等。但最新的医学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只对某些减重饮食和体力活动的证据进行了评分,未提供如何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细节。此外,目前中国尚缺乏公认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以广泛用于肥胖管理。而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欠佳,且由于代谢适应,容易出现反弹。

另据临床专家观察,肥胖症患者往往对体重管理的长期性缺乏充分准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减重医学中心陈图锋教授指出,在从体重管理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阶段,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治疗意愿强弱不一。

关于肥胖症规范治疗路径,早有多项相关研究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治理的基石,减重手术是肥胖的最有效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也在肥胖的管理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肥胖患者(或伴有并发症的超重患者)初始体重控制目标是在起始的6个月内减重5%至15%,以达到在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上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时的另外一种治疗选择,在美国和欧洲使用颇为普遍。在中国,减重药物治疗较为保守,可选择的药物单一。不过,现在逐步有创新药物推出来,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种选择。”陈燕铭教授进一步指出。

此外,减重药物可以在代谢减重手术治疗前后发挥作用。陈燕铭教授表示,除了作为代谢手术的替换方案外,减重药物能在术前帮助减轻患者体重,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在术后长期管理阶段,减重药物可以维持减重手术疗效,改善减重手术未达到的减重效果,预防或改善体重反弹。

目前,各地已有专业减重医学中心,推动肥胖管理规范化。例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减重医学中心首创“3 N”多学科联合精准诊疗模式治疗重度肥胖症,将营养、运动与心理三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进一步与内分泌科、中医科、针灸科与胃肠外科等学科诊疗手段结合。

陈图锋教授进一步介绍称,一般而言,患者来到减重中心后,会经历以下诊疗流程: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肥胖发生的时间、伴随症状及疾病情况;其次,进行基本体征测定,包括体重、腰围、臀围等,以判断肥胖类型;再次,开具相关检查,如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检测,以初步判断肥胖原因;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手术等。

“长期体重管理的总目标是实现个体化最佳体重并长期维持,以谋求心血管结局、全因死亡等远期结局的改善。我们推荐患者到规范门诊去诊断,采用精准的治疗方法。”陈燕铭教授指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脂肪肝是什么?严重吗?

普通的体检都会有肝脏超声检查这一项,很多人检查结果有脂肪肝,有的轻度、中度、重度,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的程度是怎么区分呢?

一般正常情况下,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不超过肝脏总重量的4%~5%,肥胖、代谢障碍等原因会打破肝脏对脂肪代谢的平衡,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5%时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是怎么分度的?脂肪肝的轻中重是根据超声表现来区分的,根据肝脏的回声,肝内的管系显示情况对脂肪肝进行分度。1.轻度:肝实质回声增密增强,肝内管系结构显示正常。2.中度:肝实质回声增密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肝内管系结构显示欠清晰。3.重度:肝脏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管系显示不清。

超声检查的分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脂肪肝的分度受检查者及仪器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分度与实验室检查不完全匹配,因此一般不建议超声对脂肪肝分度。

一般情况下多数脂肪肝患者没有什么症状,少数会有疼痛、恶心等症状,肝脏功能可有异常。脂肪肝虽然可逆,但是长期发展下去回声导致肝硬化,尤其是酒精性的脂肪,进展肝硬化速度比较快。

治疗关键,找出病因,对症治疗: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应该戒酒,营养过剩的肥胖患者应该调整饮食,适度锻炼。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