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肥胖基因怎么办(肥胖基因遗传方式)

时间:2025-03-31 20:49:1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贪吃基因”让你“喝水都发胖”?这几招帮你养成“易瘦体质”

要说最令人羡慕的体质,那必然是不发胖体质。炸鸡火锅哐哐吃,今天奶茶明天可乐。嘿,就是不长胖!

而有的人,却是喝水都发胖,似乎只要今天多喝两口水,明天身上就会挂上二两肉。

你容易吃胖还是不容易吃胖? 背后是“贪吃基因”在操控

不长胖,基因确实很重要。容易吃胖还是不容易吃胖,都和一个“贪吃基因”有关。

在医学上这种基因的名字叫做FTO基因,全称是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它位于人体的第十六号染色体上。这是人体中常见的肥胖易感基因,人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FTO基因是变异后产生的。

那些不容易长胖的人,多是FTO基因没有变异的幸运儿,这部分人很容易产生饱腹感,一旦身体摄取了足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热量,就会产生饱腹感。因此,他们很容易就吃饱,即使食物再美味,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吃饱了就停,不太会出现超量摄入热量的问题。

而且驱动他们进食的动力主要就是饿了,而不是“心情不好”“心情好”“好生气啊,吃点吧”等等各种各样的根本就称不上理由的理由。

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安排一顿,而且往往吃起来就停不下来的人,可能就是FTO基因发生变异的人。对于FTO发生变异的人来说,他们是真的管不住自己。

在其大脑中,食物除了承担着提供热量、维持正常生理的功能,更是快乐的源泉。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对于他们的大脑来说,是巨大的奖励,这种奖励带来的快乐甚至会压过胃肠道的报警信号,和食物带来的快乐比较,饱腹感信号的强度实在是太弱了。

简单来说,FTO 基因没有变异的人是吃饱了就一口都不多吃了,而 FTO 变异的人可能是吃饱了还能来两口,即使不饿也能来两口。

不信?找你身边的瘦子和胖子朋友对比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

实际上,在人体内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有很多。比如静止基因,会让你更难下定决心去运动,运动后正反馈产生的多巴胺也比别人少,自然对于运动本身也更加提不起兴趣。但是,基因并不会决定一切,后天的发育和个人努力更重要。

有肥胖基因就瘦不了? “管住嘴迈开腿”仍然是黄金法则

当然不!

“管住嘴迈开腿”,绝对是维持体重、减重最有效的法则。而在这条黄金法则背后,其实营造的是——热量差。

人体每天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就是基础代谢。

就算一整天坐着一动不动,身体也会消耗掉这些热量,因为它们是用来维持身体的体温、呼吸、心跳、血液循环以及各个细胞、器官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能量。

基础代谢占到每日能量消耗60%~75%,是每天能量消耗的大头。

除此之外,人体每天的走动、锻炼还会消耗额外的能量。消耗吸收食物本身也需要能量,这部分被称为食物热效应。因此,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其实是基础代谢、日常活动消耗能量以及食物热效应的总和。

每个人每天都会摄取一定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消化吸收后可给人体提供一定量的热量。如果每天消耗的热量高于摄取的热量,这个热量缺口就会让机体更容易瘦。

而如果每天摄取的能量都比消耗的能量多,那么很显然,肥胖也会自然地发生。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残酷的事实,有些人的基础代谢确实天生比别人高。所以,这部分人即使不动,也能瘦!但值得庆幸的是,基础代谢这东西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的。在静止状态下,肌肉消耗的热量是比较多的,因此增加全身肌肉含量自然能够增加基础代谢。

这也是为什么有长期运动、健身习惯的人,吃得都不少,但不怎么长肉的原因。

长期的锻炼可使骨骼肌含量增多,从而帮助消耗更多的热量,即使同样坐一天、躺一天,他们能消耗的热量都会比一般人更高。

想要提高基础代谢,像高强度间歇运动这样的运动形式可能会比慢跑更有效果。此时,有的人可能会说“我有静止基因,我实在不想动”,于是选择了节食减肥。

比如一名成年女性每天热量推荐摄入量是1800大卡,硬生生不吃不喝卡到800大卡以内,该吃的晚饭变成了苹果,该吃的蛋白质变成了蔬菜。坚持一段时间,这么大的热量缺口,自然也会瘦下来。但是,一旦恢复正常的饮食,很快就会回到原本的样子。甚至,还会比原来更胖,这就是所谓的反弹。

减肥靠饿肚子并不靠谱!

其实,长期的节食会影响到人体的基础代谢,身体为了在低热量摄入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降低消耗,甚至消耗肌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比较低的基础代谢水平。

哪怕已经恢复到正常的饮食,这种比较低的基础代谢水平也不会立刻就回到正常水平,因此,有些人即使吃得不算多,依然可能会胖回来。

因此,想要减肥并且减肥效果能够保持下来,真的不要过度节食。

科学饮食加上规律的运动,才是最有效也最健康的手段。

此外,也可以适当优化饮食结构,比如减少脂肪的摄入,多吃优质蛋白质、优质碳水等等,不饿一次肚子你依然可以成功减肥!

最后,值得警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真的长期吃得多、不动弹还疯狂掉秤,一定要引起关注。

甲亢、消化系统疾病、进食障碍以及糖尿病、肿瘤、慢性感染、寄生虫等等问题都有可能表现出这样的异常,在感叹自己的神奇体质之前,最好去医院做一个彻底的排查。

综合科普中国报道

来源: 武汉晚报

14种可能导致肥胖的基因被发现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网站报道称,美科学家发现了大约14种可能导致肥胖的基因和3种可能防止肥胖的基因,他们利用基因70%以上与人类基因相同的蠕虫“秀丽隐杆线虫”,精准地确定了这些基因及其对肥胖的影响。实验发现,蠕虫如果被喂食过量的糖就会变得肥胖。(来源:新华社)

来源:科技日报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看到网友晒出减肥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照片,你是不是在默默流泪: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01

“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其实不只人有“易胖体质”,一些动物也有。例如,拉布拉多犬大多食量大、肥胖率高,这其实是因为它们可能携带有一种变异的POMC基因,导致其大脑无法接收足够的“吃饱”信号,这使得它们的食欲非常旺盛。

02

基因差异不是“摆烂”的借口

尽管“易胖体质”确实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摆烂”、偷懒的借口。

特定基因差异可能会诱导不健康的个人饮食偏好,但并不代表肥胖基因变异者一定会变研究显示,肥胖的遗传易感性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减弱,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可使常见肥胖的遗传易感性降低40%。此外,饮食习惯与基因相互作用也可以调节肥胖的易感性。所以,记住六字秘诀:管住嘴,迈开腿

03

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 少吃油炸食物:多吃油炸食物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
  • 不喝含糖饮料:饮料中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造成营养过剩。
  •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缓。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应为200~300克,并要注意粗细搭配。
  •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饮食单一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也会影响减重效果。
  • 不要断食成瘾:轻断食可加快瘦身速度,也有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 减少盐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储存过量的水分。
  • 饭前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抑制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者不建议饭前喝水。
  • 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对健康危害大,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 晚餐宜清淡:晚餐要选择营养丰富且能量较低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晚。
  • 少吃加工食品:减重期间建议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未加工的全谷物、瘦肉蛋白和健康脂肪。
  • 不要选择单一运动项目:减重期间的运动项目要定期调整,否则减重效果会“打折扣”,建议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生长,提高燃脂塑形效率。
  • 不要相信快速减重:快速减重通常减去的是身体里的水分,减重速度以每月2~4千克为宜。
  • 不要久坐:每伏案1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可进行伸展运动或做健身操。
  • 运动时长要充足: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身体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越高。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并刺激食欲。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李金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