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总能听到有人抱怨“我又胖了”,但你真的胖吗?很多人仅凭体重数字或自我感觉来判断,其实并不科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判断胖瘦的科学方法,让你对自己的身材有个清晰认知。
一、BMI指数:快速初步判断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方式很简单: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比如,一位身高1.65米、体重60千克的人,其BMI=60÷(1.65×1.65)≈22。
对于成年人来说,中国标准下,BMI在18.5 - 23.9之间属于正常体重;24 - 27.9之间为超重;达到28及以上,就判定为肥胖了 。
不过,BMI也有局限性,它没办法区分身体里的脂肪和肌肉。有些健身达人,肌肉发达,体重重,BMI可能显示超重,但他体脂低,身材可一点都不胖;还有些人看着不胖,BMI正常,可实际上脂肪含量高,肌肉量少,这种就属于隐藏的“胖”。
二、腰围:关注腹部脂肪堆积
腰围能直观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而腹部脂肪过多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测量腰围时,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保持平静呼吸。测试人员立于受试者侧前方,将带尺的游离端环绕受试者腰部,使带尺经脐上0.5 - 1厘米处(肥胖者可选择腰部最粗处)水平环绕一周,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得的数据即为腰围测量值。
在我国,一般认为成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即便体重不超标,但腰围超标,也要警惕,可能已经处于健康风险中。
三、体脂率:精准衡量脂肪水平
体脂率指的是人体内脂肪重量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是最能直接、精准地反映人体脂肪水平的指标。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男性体脂率在15% - 25%,女性在20% - 30%。若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大概率就属于肥胖一族了 。测量体脂率的方法有生物电阻抗法(很多家用体脂秤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双能X线吸收法(一般在专业医疗机构使用)等。
四、特殊情况:虚胖与实胖的辨别
从中医角度来看,肥胖还分虚胖和实胖。
实胖的人,体型壮实,食欲旺盛,偏爱高油高糖食物,说话中气十足,脸色红润,皮肤油腻,血压正常或偏高,舌红苔黄腻。他们肥胖多是因为后天饮食不节,加上久坐少动,导致痰湿脂浊聚集体内 。
虚胖的人,通常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动辄气喘、食欲不振、脘满腹胀、恶心嗳气、容易感冒出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胖。主要是先天脾胃功能不足,或长期饮食失调、过度思虑等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无力,水湿痰浊代谢不畅而肥胖 。
判断自己是否真胖,不能只看一方面,最好把BMI指数、腰围、体脂率综合起来评估,必要时还可参考中医对虚胖、实胖的判断,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是发现某个指标不太正常,也别慌,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规律作息,让自己迈向更健康的生活状态 。
给你们讲个恐怖故事:天气越来越热了,又到了一年一度露腿露腰的季节,而你的陈年老肥肉还没减掉……
常言道,五月不努力,六月徒伤悲。肥可以减,但是你得弄明白一件事:你真的胖吗?今天小编教你4个简单且科学的方式,来判断自己胖不胖。
算体重指数(BMI)
01,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计算体重指数(BMI)
根据得到的数值,对照下面的表,就可以自行判断啦。
不过,如果你是肌肉男的话就不要算BMI了,因为有肌肉的人按照BMI得分可能会,被划到“偏胖”的范围,但其实他们身体脂肪很少。
量腰围
02,第二种判断办法就是量腰围,因为就疾病风险而言,腰部脂肪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找不到腰围正确测量位置的同学们,就绕着肚脐量就好了。把测量尺放在臀骨上部测量,绕肚脐一周。
如果男士腰围大于101厘米,女士腰围大于88厘米,你就要减肥啦!
测腰臀比
03,另外的一个办法就是测腰臀比,腰部最细部分的围度除以臀部最粗部分的围度,即可得到腰臀比。具体操作如下:
男生腰臀比>0.9,
女生腰臀比>0.85,
那就要减肥了。
测体脂率
04,有的人体重指数(BMI)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仍然看着偏胖,原因是在他的体重中,脂肪占的比例多于肌肉。
所以,相对于BMI,体脂率才是更准确的衡量。你是不是真胖的一个指标。不同体脂率的人一般长什么样,以下两组图可做大致参考。来自查!
【女生】
【男生】
对于非运动员来说,女生的理想体脂率大约为18%-25%,男生则在10%-18%的范围内。
好了,四种方法介绍完毕。不吃难受、吃一口内疚的宝宝们,快按照小编介绍的方法,测起来吧!
(小编还得唠叨句,小可爱们不要拿明星做对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瘦成一道闪电才行,身体健康最重要。)
已经胖起来的可以抓紧减肥了,瘦的也要控制好体重,毕竟胖和瘦只是一口之遥,(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所以,看完这篇之后,你是偏瘦、正常、过重、还是肥胖呢?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