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体质的人,不仅体型肥胖,还有一股异常难闻的狐臭,整天无精打采,慵懒乏力。
满月脸、啤酒肚,看似身强体壮,实则弱不禁风,出汗多,容易感冒,鼻炎常发。
肌肉松软,特别是肚子上的肉,跟个棉花枕头似的,脸上的肉走两步都会波浪起伏。
手脚时不时还会浮肿。
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干后稀。
舌头又胖又大,又白又润,两边都是牙齿印。
曾有患者说经常被身边的人笑话:胖就算了,还懒;懒就算了,还有狐臭。
这给患者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今天给大家介绍张仲景的一个经方,原方本来是用来治疗身体浮肿、出汗多、身体沉重的。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第二篇第二十二条中写道: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但是,近现代中医家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常用本方减肥、治疗狐臭、改善精神状态等。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肥胖、慵懒、狐臭?
中医认为,肥胖是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痰饮水湿排泄障碍,停聚体内,充斥皮里膜外。
慵懒是因为痰饮水湿停聚之后,阻碍了气血的流通。
狐臭浊邪引起,浊是痰饮水湿停聚日久,化腐成浊所致。
知道问题的源头,我们再来谈怎么治疗。
张仲景的这个方叫做防已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6味药组成。
上面所说的肺脾肾功能失调,实际以中枢脾胃为核心,其中白术、甘草、大枣三味药,是张仲景治疗脾虚的常用药对,脾健则水湿来源被阻断,这是治疗水湿停聚的治本之法。
阻断了水湿的来源,那已经形成且停聚的水湿应该怎么处理?
可用生姜和防己。
生姜就是我们平时做菜用的生姜,它药性辛温,辛温能行、能通、能散,走而不守。
中医人有两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句是: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另一句是:湿盛则阳微。
所谓湿盛则阳微,就是说湿气重,容易导致阳气不通,表现为阳虚的症状,但实质是湿引起。
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就是说想要打通这种湿所致的阳虚,是不能用温阳的方法,可以通过利小便把湿排泄出去,阳气自然就通了。
而防己正是通利小便、排泄水湿的常用药,它有一个特点是擅长走肌肤之里,正如古代医家尤在泾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心典》中所述:
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已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以腰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如果说生姜的作用是把水湿散开,那防已就是把散开的水湿运送到膀胱,通过小便排泄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祛湿喜欢利小便的道理。
至于为什么要用黄芪。一是为了配合白术、甘草、大枣健脾补气,二是为了配合白术治疗表气虚,提升肌表的抗邪能力,达到固表止汗的作用,主要针对的是多汗、易感冒和鼻炎反复发作这几个症状。
白术、甘草、大枣、黄芪,调脾胃以治本,以阻断痰饮水湿的源头。
生姜散水行水,防已利尿利湿,以治湿之标。
水湿去则不凝聚,不凝聚则不化浊,无浊则狐臭可除。当然,也可以配合祛湿化浊的蚕沙、人中黄等加强疗效。
(五)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还是因人而异、灵活加减,才能使疗效最大化。
人类治疗疾病的武器中最重要的就是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多是西药和中药,西药大部分是靠人工合成萃取而来,而中药则来自世间万物,有各种草根、树皮等植物炮制而成,也有动物皮毛、内脏等提取炼化,更有各种矿物矿石等。
但你可知道,从古至今我们所使用的很多中药里,含有人或动物的排泄物,也就是“粪便”,也能入药治病,它们有的是方剂的主药,有的是中成药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刷新了现代人的认知!
望月砂——兔兔的粪便
兔子自从搭上神话中嫦娥的玉兔后便被人们传的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望月砂作为兔子粪便的名称还是十分贴切的,望月砂是兔科兔属东北兔和华南兔等野兔的干燥粪便,味辛性寒,归肝肺经,可以去翳明目、解毒杀虫。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其验方有7个,古人常用于杀虫、治眼病、痔疮、解毒,民间有偏方用其治便秘,现代已经没有中成药应用望月砂了。
蚕砂——蚕宝宝的粪便
养蚕是江南地区很多地方的主要经济来源,很多朋友小时候都可能有过养蚕的经历,蚕宝宝排泄的粪便干燥后就可入药,常于每年6至8月收集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中药将其称之为“蚕砂”。蚕砂味甘、性温,归胃肝经,是很好的安眠、明目、清肝的良药。
据《本草纲目》记载蚕砂具有祛风燥湿、和胃定痛活血的功效,因此有些地方的人专门收集蚕砂将其掺入枕头里,睡觉时枕着使用可以改善睡眠。古代用蚕砂配制蚕矢汤可以防治霍乱,近现代用蚕砂与陈皮、竹茹配伍可以治疗风寒感冒。
夜明砂——蝙蝠的粪便
蝙蝠又名天鼠,粪便又称“天鼠屎”,古代还有石肝、黑砂星等别名,夜明砂味辛、性寒,归肝经,古人除了用夜明砂治眼病外,还常用于治疗面瘫、惊悸、疳积、狐臭等,现代常用于清肝明目,散瘀消积。据《本草纲目》记载与夜明砂有关的验方可达14个,不过近些年由于很多因素导致很多含有夜明砂的方剂从药典里移除。
总结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还有很多动物粪便入药的记载,包括苗医、藏医、蒙医等少数民族的治病名方中也有粪便入药的方剂。从现代目光审视,尤其是从细菌、微生物等角度看,中医中粪便入药体现了中医药集大成的智慧和古人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吕娟.浅议动物粪便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08(05):85-86.
[2]可供再生利用的资源──动物粪便成为名贵中药[J].中国物资再生,1994(03):22.
药物是协助人们战胜疾病的武器,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药物,有西药和中药两个大类,其中西药基本靠人工合成萃取,中药来自世间万物,经各种炮制手段制作完成。植物、动物、矿物,占了中草药的绝大多数。
但你可知道,从古到今,我们所使用的一些中药、中成药里,含有人或动物的排泄物,也就是“粪便”。粪便入药疗疾祛病,它们有的是方剂的主药,有的是中成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的成为地理标志产物,刷新了现代人的认知。
人们观念中,无论何种排泄物,都是脏、污、秽的代名词,要么弃之不用,要么在乡下成为肥料。但如果粪便还能入药,再经历一次人体吸收、治病的“奇幻之旅”,可能会转不过弯来。用现代医学眼光看,这是“变废为宝”还是“愚昧无知”?
先把8味由粪便制成的中药、中成药亮亮相:
1、蚕砂——蚕宝宝的粪便。
养蚕是一些地方主要经济来源,很多小学生有过养蚕的经历,那么,蚕所排泄的粪便,干燥后就可入药,叫“蚕砂”。
蚕砂味甘、性温,归脾、胃、肝经。《本草纲目》记载功效有祛风燥湿,和胃定痛活血等。有的地方专门收集蚕砂,掺入枕头里,作为安眠、明目、清肝的良药。
清代防治霍乱,专门用蚕砂配制了“蚕矢汤”,近现代用蚕砂与陈皮、竹茹配伍,治风寒感冒。
2、夜明砂——蝙蝠的粪便。
蝙蝠又叫天鼠,粪便别称“天鼠屎”,古代还有石肝、黑砂星等名称。据《本草纲目》记载,与夜明砂有关的验方达14个。
夜明砂味辛、性寒,古人除了用夜明砂治眼病,还用于治面瘫、惊悸、疳积、狐臭等。现代中成药黄连羊肝丸,含有夜明砂成分,不过在2020年版的药典中被移除。
3、望月砂——兔子的粪便。
兔子自从神话中抱上嫦娥这个大腿后,提到月亮就会想起玉兔,望月砂作为兔子粪便的别称,挺贴切的。
望月砂在《本草纲目》有验方7个,其性寒、味辛,古人用于杀虫、治眼病、痔疮等,还用于解毒。现代没有中成药应用望月砂了,但民间有偏方用其治便秘。
4、五灵脂——鼯鼠的粪便。
鼯鼠,是在太行山区多见的动物,又叫寒号鸟。《本草纲目》中记载五灵脂的验方很多,超过30个。
五灵脂,味甘、性温,归肝经,用于治心腹气冷、小儿疳积、女子雪崩、消渴病、疟疾等,用途很广。五灵脂目前仍大量应用于中医临床,如方剂五灵脂散、失笑散,中成药宽中顺气丸、沉香舒气丸、紫金丸等等。
5、鸡矢白——家鸡的粪便。
鸡粪作为粪便类入药,历代医书记载最多,方剂最多,得益于鸡禽最早也最经常与人类相伴,吉庆和祭祀必用鸡禽。
鸡粪味寒、无毒,最早记载鸡粪入药的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金匮要略》、《本草纲目》也有不少验方。
鸡粪用于治消渴病、伤寒、遗尿、中风、破伤风、小儿夜哭等,且要挑选雄鸡粪,白鸡乌骨的最好,鸡粪需阴干入药,配酒服用。
6、六一泥——蚯蚓的粪便。
蚯蚓,很多人不陌生,近期南方多雨,路边常见,而钓友更是熟悉。
蚯蚓的粪便,又叫地龙粪、蚯蚓泥等,其味酸、性寒,古人用来治疗痢疾、无名肿毒、疟疾等,《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验方达22个。
现代,蚯蚓粪主要用于种植,而蚯蚓干,则成为珍贵药材,每公斤价格超280元。
7、人中黄(白)——人的大小便结晶。
现代医院专门和人的排泄物打交道的,主要是检验机构、肛肠/泌尿科。古人称人的大便为还元水、黄龙汤等,久结在厕所里的黄色沉淀物,就是人中黄,用于治疗痢疾、结核病等。而人的小便,凝结在尿缸边上的结晶,为人中白、人尿白,可泻中焦、下焦之火。
现代中成药双料喉风散,里面就有人中白成分。
8、回龙汤——幼童的小便。
幼童的小便,又称童子尿,古人认为,童子尿一般是幼龄4—8岁小孩的小便,是一味药引,可助镇咳、治头痛,有明目润肤的作用。
浙江某地闻名的“童子尿蛋”,是当地的特色美食,而且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还有很多动物粪便入药的记载,包括苗医、蒙医、藏医等少数民族治病,也有粪便入药的方剂。
能入药的粪便类中药,通常古人会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用现代的目光审视,尤其是从细菌、微生物、卫生等角度,可能中医粪便入药,是“不可理喻”的行为,但这恰恰体现了中医药的集大成和智慧。
要说中医专门挑一些污秽的东西入药,有失偏颇,西方也有类似的“骚操作”,现代比如昂贵的饮品、用麝香猫排泄物制成的“猫屎咖啡”,不少人还念念不忘。
不得不提的是《本草纲目》,有人认为它记载了“大量糟粕”,这可能是曲解了李时珍的本意了。他撰写该书的目的,是把当时已知的所有说法、做法、用法都记下来,尽量不遗漏,功用待后人完善或评价。只不过近现代重新编撰《本草纲目》,删除了一些被认为是过时、谬误的记载。实话说,《本草纲目》更像是李时珍留给后人难得的“百科全书”。
各类粪便入药,古人不知其意,但知道其管用,所以不吝使用。现代看来,可能是运用了“细菌”的力量,即肠道益生菌,让菌群保持适当的数量,成为健康的助推。但粪便中含有大量沙门氏菌、隐球菌、病毒,处理不好,使用不当,有感染、加重病情的风险。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