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身体健康的9大危害。
肥胖对身体健康的9大危害,今天来聊聊肥胖这个健康杀手,它可不只是影响身材,还和这9大健康危机紧密相连。
·一、增加心脏负担。肥胖导致脂肪大量堆积,心脏要更费力的泵血,长期如此患心脏病风险飙升,每三个肥胖者中就有两个心脏功能受损。
·二、引发高血压。肥胖时血管壁承受更大压力,血管变窄,血压升高。数据显示肥胖人患高血压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三、易患糖尿病。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胰岛不堪重负,糖尿病随之而来,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
·四、伤害肝脏。大量脂肪在肝脏堆积引起脂肪肝,严重可发展为肝硬化,威胁生命。
·五、影响关节。额外体重让关节磨损加剧,膝髋关节首当其冲,肥胖患者关节炎风险是常人的4-5倍。
·六、呼吸受影响。睡觉时易出现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质量差,白天还会困倦乏力。
·七、增加患癌风险。肥胖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相关,肥胖人群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5至2倍。
·八、损害肾脏。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可能引发慢性肾病,严重时发展为肾衰竭。
·九、心理压力增大。肥胖者常遭受歧视,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肥胖的危害不容小觑,别再放任体重不管了,从现在起合理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商场的自动门缓缓打开,人群涌入,扶梯上站着的,大多数是低头玩手机的人。
有个人走到门口,停下脚步,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像是在调整衣角,又像是在掩饰什么。
他看了一眼玻璃门上倒映出的身影,皱了皱眉,腹部的赘肉显得有些明显。
他站了一会儿,最终还是迈步走进商场,朝着电梯的方向走去,避开了需要爬楼梯的那一条通道。
肥胖的话题这些年从没消停过,很多人都知道,体重超标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真正理解它危害的,反而不多。
有人觉得,胖一点只是外观的问题,只要没有高血压、高血糖,就不用太在意;也有人觉得,自己只是“壮”而不是胖,不会有健康风险。
可现实是,全球的肥胖率一直在上升,连很多过去没听说过“肥胖危机”的国家,现在也开始把这个问题提上了议程。
研究发现,肥胖并不仅仅是体重上的数字变化,而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代谢紊乱,影响远比想象中更深。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脂肪堆积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在体内的分布。
特别是内脏脂肪,它不像皮下脂肪那样只是存储能量,而是一个活跃的“器官”,会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导致血管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低度慢性炎症水平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25%以上,而这种炎症会损伤血管内壁,让胆固醇更容易沉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更麻烦的是,肥胖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心脏为了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必须加大工作量,长此以往,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增加心梗、脑卒中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血脂高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但研究发现,哪怕血脂正常,单纯的肥胖本身也会增加30%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和体内脂肪组织对血管的影响直接相关。
除了心血管,肥胖对肝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人们总觉得肝病是喝酒喝出来的,但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研究显示,肥胖人群中,有超过6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纤维化。
脂肪肝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疲劳、食欲下降等问题时,肝功能可能已经受损。
更严重的是,脂肪肝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这意味着糖尿病的风险也在悄悄增加。
如果肝脏长期处于脂肪浸润状态,肝细胞会逐渐丧失功能,最终可能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体检时被查出脂肪肝,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所以不用太担心。
但研究发现,体重超标的人,发生严重肝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两倍以上,说明这个问题远比想象中更值得重视。
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更是被研究了无数次。
过去,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儿童也开始出现血糖异常,而肥胖是其中的重要推手。
脂肪组织并不是单纯的能量储存器官,它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让胰岛素变得“迟钝”,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
研究发现,腰围超过标准的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三倍,而一旦胰岛素抵抗形成,血糖水平就会逐渐失控,最终发展成糖尿病。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危害并不是单一的,它会进一步影响心脏、血管、肾脏等多个器官,让整个身体的代谢系统进入恶性循环。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甜食,糖尿病就不会找上门,但研究发现,肥胖本身才是糖尿病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不仅仅是饮食结构的问题。
除了这些公认的健康问题,肥胖对人体的影响还包括癌症风险的增加。
过去,人们总觉得癌症和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也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脂肪组织会分泌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而这些物质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30%以上。
特别是女性,肥胖会影响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癌症的发生是“运气”问题,但实际上,肥胖本身就是一个可控的风险因素,而如果体重长期超标,癌症的风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
除了这些疾病,肥胖还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增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很多人以为,打鼾只是睡眠习惯的问题,但实际上,严重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表现,而肥胖是这一问题的重要诱因。
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出50%以上,而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缺氧,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的风险。
更麻烦的是,睡眠质量的下降会进一步影响代谢,让体重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上的变化,而是全身多个系统的健康问题。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壮”,并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太在意。
但研究表明,哪怕是没有明显疾病的人,如果体重超标,寿命的预期都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腰围的增加,比单纯的体重增长更值得关注,因为内脏脂肪的堆积往往意味着代谢紊乱的开始。
很多人以为,控制体重只是为了外观更好看,但实际上,体重管理是预防慢性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体重已经超标,但暂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
除了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体内的代谢,让肥胖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避免身体进入代谢失衡的状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汪慧.多种肥胖指标对老年人高血压预测价值的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25-02-15
如今,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它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肥胖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
“许多人将肥胖等同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这是极大的认知误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强调,“医学定义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核心在于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和分布紊乱,直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
科学判断肥胖的三把“标尺”:
BMI(体质指数):
成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儿童需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年龄别BMI曲线,例如10岁男孩BMI超过18.5即提示肥胖风险。
体脂分布: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内脏脂肪超标,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评估:
结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可精准识别“隐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谢异常)。
“《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BMI≥40kg/m²者几乎必然伴随严重脂肪堆积,但部分BMI正常人群也可能因体脂率超标(女性>32%、男性>25%)面临健康风险。”周俊芳补充道。
全身警报:肥胖引发的健康“多米诺效应”
周俊芳用“系统性危机”形容肥胖的危害:“脂肪细胞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会释放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引发连锁反应。”
1. 代谢系统:失控的“糖脂战场”
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0倍,核心机制是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30%肥胖患者存在肝脏脂肪浸润,若不干预,1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2.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的“生命引擎”
每增加5kg/m² BMI,冠心病风险升高30%,高血压患病率翻倍。
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3. 骨骼肌肉系统:坍塌的“承重结构”
膝关节承受体重3倍压力,肥胖者骨关节炎发病率提升4倍。
儿童骨骺线可能因肥胖提前闭合,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5-10cm。
4. 呼吸与生殖系统: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增加12倍。
女性肥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高达34%,男性精子质量下降40%。
特殊人群:儿童肥胖的“双重打击”
“儿童肥胖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周俊芳指出三大特征:
生理损伤:
性早熟发生率提升3倍,脂肪肝检出率超50%。
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永久性体态问题。
心理创伤:
校园欺凌遭遇率增加60%,抑郁风险升高3倍。
远期威胁:
80%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肥胖,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性别差异:肥胖攻击的“靶向性”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周俊芳对比分析:
男性:
腹部脂肪堆积更显著,代谢综合征风险较女性高1.5倍。
每增加10cm腰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6%。
女性:
肥胖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5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比达70%。
心理危机:肥胖的“精神枷锁”
“临床约45%的肥胖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周俊芳揭示恶性循环:
心理→生理: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食欲,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下降加剧自卑,社交回避行为增加70%。
“一位患者曾因肥胖恐惧乘坐公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生理疾病更难治愈。”周俊芳举例说。
早防早治:破解肥胖困局的“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查预警信号
体脂信号:腰带长度每年增加2个孔洞,颈部出现黑棘皮症。
机能衰退:爬3层楼气喘明显,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
体检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第二道防线: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梯等。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保证起身活动
第三道防线:医疗介入时机
药物治疗: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BMI≥30者可考虑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
代谢手术:BMI≥35且保守治疗无效者,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缓解率超80%。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
“肥胖治疗需兼顾‘减脂’与‘调代谢’。”周俊芳解析中西医协同策略:
西医:通过药物精准调节血糖、血脂,必要时采用微创减重手术。
中医:痰湿体质者用荷叶、山楂代茶饮,配合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针灸刺激天枢、丰隆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肥胖防治是一场需要医学支持、家庭配合和社会理解的持久战。正如周俊芳所言:“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建立与身体的良性对话。从今天开始关注腰围、定期体检、保持适度运动,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见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