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抗生素导致肥胖(抗生素引起的肥胖)

时间:2025-04-01 15:04:2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过度肥胖

幼年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下会增加今后过度肥胖的风险吗?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幼年时期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下可能导致永久的消化道改变,从而增加成年后过度肥胖和代谢异常的风险。8月14日,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lauram.cox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的这项研究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事实上,有研究曾将幼年使用抗生素同日后多种身体状况相关联。比如,去年一项调查称,小于1岁的婴儿使用抗生素,患上湿疹的风险会增加40%。另一项更新的调查表示,幼儿使用抗生素,以后会增加哮喘的风险。两项研究都提到了抗生素对于消化道益生菌的干扰,使幼儿更易于患病。无独有偶,cox和他的同事报道了一个相类似的发现:给幼年小鼠注入抗生素会改变其肠道的细菌,从而改变身体代谢机制,使其体重更容易增长。

研究人员对六组不同的老鼠模型进行了一系列超过5年的实验。其中一项实验证明,在子宫内暴露于抗生素环境下的小鼠有着更多的脂肪。研究人员将两组(抗生素组)小鼠于分娩前一周和断奶后分别暴露于低剂量青霉素中,并持续终生;第三组(对照组)小鼠则没有被注射抗生素。

结果显示,两组抗生素组小鼠都有脂肪量的增长。然而,在子宫内就开始接受青霉素的小鼠脂肪更多。cox博士说:“这显示了小鼠越早地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下,代谢功能将会愈加受损。”而且,当小鼠都被供给高脂肪的日常饮食后,相比对照组小鼠,接受抗生素的老鼠变得更胖了。

除了体重的增加,抗生素组小鼠也有高水平的空腹胰岛素和肝的再生和解毒相关的基因改变。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效果与代谢失调的过度肥胖患者相似。

那么,小鼠体重的增加是因为被改变的消化道菌群还是抗生素?为了查明这一点,cox和他的同事提取了小鼠体内消化道细菌,经过青霉素处理后移植到3岁(相当于人类婴儿断奶的年龄)小鼠的消化道内(这些小鼠没有接触病菌和抗生素)。对照组老鼠接受的消化道菌群未经青霉素处理。

结果显示,接受青霉素处理微生物菌群的小鼠体重增加,而对照动物则没有,说明脂肪量的增长是因为被改变的消化道菌群而非抗生素。

而且,研究人员从中发现,早期的抗生素处理降低了小鼠肠道内四种可能具有保护性功能的菌群数量,例如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分节丝状菌(candidatusarthromitus)、支原体科的allobaculum属和rikenellaceae家族尚未命名的细菌。

对此,cox表示:“我们感到很兴奋,不仅是因为我们想要了解过度肥胖产生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想要探究其解决方案。而这项研究给了我们四种保障健康有机体的候补选项,使其在抗生素治疗后得以恢复。”(王菲)

越小使用抗生素长大过后易胖

宝宝越小使用抗生素 长大越容易肥胖

2岁前使用抗生素,长大后更容易肥胖!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幼童使用抗生素将增加日后发胖的风险。相比于没有使用任何抗生素的儿童,那些在2岁前至少使用了4次抗生素的儿童长大后更有可能肥胖。

究其原因,一个观点认为可能是抗生素杀死了肠胃中的一些细菌,而此前的研究表明肠道中的有益细菌能够减少饥饿感,有利于防止暴饮暴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药物改变了食物原本的味道,或是由于药物副作用而影响了儿童对食欲的控制。

这项研究对2001年到2013年间收集的64580份儿童健康档案进行了分析。研究数据显示,接近70%的的儿童在2岁之前曾接受抗生素治疗,平均每个孩子有两个药方。当这些孩子2岁以后,有23%的人超重,到3岁时这个比例上升到30%,而到了4岁时上升到33%。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孩子2岁前更容易患上发烧,耳部感染也是常见的疾病,而治疗这些疾病通常会使用到抗生素。由于多数都使用了广谱抗生素(即抗菌谱比较宽的药物,简单说就是能够抵抗大部分细菌的药物,比如阿莫西林、四环素等),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有益细菌,从某种程度来说,肥胖与广谱抗生素有着一定的联系。

虽然儿童发生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族成员肥胖、孩子是否母乳喂养、孩子们的饮食状况和活动情况等,但是过多使用抗生素确实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同时,儿童在年纪尚小时使用的抗生素次数越多,长大后肥胖的机率越高。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专家L. Charles Bailey博士说,目前肥胖十分普遍,关于肥胖原因的探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抗生素导致肥胖也是有可能的。医生更有可能让年幼的婴儿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他们更需要药物来对抗一些严重的感染,但这样并不利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去适应环境。

他希望看到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少,但同时也强调,抗生素的使用不仅是医疗需求,同时也是由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来决定的。

抗生素会导致儿童肥胖吗

婴幼儿时期免疫力尚未完全形成,抗生素能导致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群系产生永久性变化,从而使得机体代谢改变、导致肥胖。实验小鼠、儿童流行病学研究一致表明,生命早期接触抗生素足以改变发育、增加体重、积累更多脂肪。

抗生素会导致儿童肥胖吗

文 方健

抗生素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科学界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婴幼儿期、儿童期使用抗生素与肥胖存在关联因素。那么,抗生素究竟为什么会导致儿童肥胖呢?家长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时,应避免哪些误区呢?

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易被破坏

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马丁?布莱泽教授带领的团队自2007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小鼠实验,研究抗生素与小鼠体重增加的关系。

马丁?布莱泽教授在他的新书《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中指出:实验小鼠、儿童流行病学研究一致表明,生命早期接触抗生素足以改变发育、增加体重、积累更多脂肪。我国著名微生物学教授赵立平曾发表论文,称体重的增加是肠道菌群在作怪,所以通过“食疗”调整菌群,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和人体研究,都证实肠道菌群变化与体重调节之间确实有重要联系。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特别是肠道里,寄居着以细菌为主的大量微生物,大部分细菌是友好无害的,它们能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力,我们称之为正常菌群。婴幼儿时期免疫力尚未完全形成,肠道菌群也在此时开始建立,此时抗生素的使用即使是3~5天的短暂间歇使用都能破坏肠道菌群的结构平衡,使得正常菌群的消化能力有所下降。也就是说,抗生素能导致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群系产生永久性变化,从而使得机体代谢改变、导致肥胖。

使用抗生素 家长避免三个误区

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但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抗生素使用,很多家长朋友还是不很清楚,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同时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错误1:完全排斥抗生素

近年来国家开始对“滥用抗生素”进行整顿,媒体也大量宣传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使得不少家长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医生给孩子开了抗生素,家长还是会怀疑,怕服用后会对孩子有伤害,而不愿给孩子用药。

危害:若确诊为细菌感染而拒绝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

纠正:诚然,有一些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对儿童毒性较大,说明书也规定儿童禁用。但有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在诊断为细菌感染、并做过皮试不会过敏的前提下,是可以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的。若孩子确诊为细菌感染,而家长仍拒绝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孩子的病情,使病情加重。

错误2:不足量使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自行减量,或者“见好就收”:孩子病情有了好转就立即减量或者停药,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宝宝的毒副作用,同时也节约资源,剩下的抗生素还可以备用。

危害:抗生素使用不足量,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而且不足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纠正: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量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用足疗程,比如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需要在症状消失后再服用3~4天巩固。如果过早减量或停药,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可能。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如败血症、结核病等需要更长疗程。

错误3:无指征或过量使用抗生素

也有些家长不拒绝使用抗生素,一旦孩子发烧、咳嗽了,就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更有些家长认为抗生素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在给宝宝用药时自行加大剂量,“重拳出击”。

危害:孩子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自身免疫力、加重肝脏负担,甚至产生毒性。

纠正:抗生素应用必须要有严格的适应症,专业说法就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但诊断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因此家长自行使用抗生素是错误的。须知,一般的上呼吸感染,约90%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过量。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