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怀孕8个多月了,近期她觉得自己胖的很厉害,原本纤细的手腕和脚踝都变得粗壮起来,脚肿得像馒头,原来的鞋子都塞不下来。周末老公陪她去买新鞋子,竟然发现鞋码直接从35码变成39码。
周一到了单位,和跟一个生过孩子的同事聊天时,同事建议小云要到医院查一查,是否正常?虽说孕妇水肿很常见,有一类水肿不仅是孕期疾病的前兆,严重时更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甚至让宝宝“胎死腹中”!
那么,如何分辨孕期是“胖”还是“肿”,什么类型的水肿又该引起准妈妈们的重视呢?
1. 脚
一般来说,孕期水肿最容易出现在脚上。准妈妈会发现原本纤细性感的脚踝,已经快要成为一个“柱子”了。而且孕期的浮肿是不分左右的,左右脚一般会同时出现。
2. 腿
当孕期水肿愈演愈烈,准妈妈的小腿也会肿起来,用手按就会出现一个窝。需要注意的是,这可能是子痫的前兆,准妈妈应留心观察,并适时去医院做检查。
一般当小腿出现水肿时,也会是两条腿同时出现。但如果只有一侧小腿水肿,且伴有疼痛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排除血栓等其它疾病的可能。
3. 手、脸、背
水肿还可能会出现在手上、脸部和后背下方。
如果不仅仅是手指有水肿迹象,手背、手腕都有这样的状况,这就说明水肿进一步阻碍了手腕的神经管,孕妇可能已经患上了腕管综合症。
1. 孕妇轻微生理性水肿对胎儿没有影响
如果孕妇是生理性水肿且不严重,那么对胎儿是没有影响的。因为生理性水肿大多因孕后期子宫压迫或摄取太多盐分所致,适当的休息和调理就能消除水肿。
2. 孕妇生理性水肿严重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妊娠期水肿严重的孕妇会出现皮肤真皮层代谢营养不良,这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且婴儿的皮肤也会受到影响。
但只要孕妇及时缓解水肿,影响也会跟着消失。
3. 孕妇病理性水肿会造成自身疾病,甚至导致胎儿死亡
如果孕妇是病理性水肿,可能是疾病造成的,首先要排除是否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导致。
妊娠高血压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水肿,其发病过程是由轻到重,严重时会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会使孕妇自身各器官缺血、缺氧,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很大损伤。
一旦孕妇出现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水肿、脑溢血、脑栓塞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窘迫、死胎、早产,胎儿的死亡率也会相对增加。
1. 注意休息
站立时血液聚集在下肢,会加重水肿症状,所以孕妇应坐着或卧床休息。休息的时候把腿部抬高,帮助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的症状。
2. 适当的运动
运动时肌肉会有一个收缩的过程,可以减轻腿部静脉血回流不畅的问题。
孕妇可以选择散步、爬楼梯、瑜伽等轻缓的运动,帮助腿部肌肉很好地收缩,又不会因为运动量过大伤害到腹中的宝宝。
3. 注意饮食平衡
孕妇的饮食当中,要注意盐的摄取量,注意定量摄取不能超标,因为过量以后就容易引起身体的水肿。
4. 衣着宽松
宽松的衣服有利于血液的通畅,消除怀孕期间因为静脉血液不能回流到心脏而引起的水肿。反之,过于紧身的衣服会加重浮肿。
5. 注意保暖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血液会加速流动,因此孕期注意保暖就可以帮助血液的通畅。
准妈妈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用热水泡脚20分钟,水面要高过脚踝,最好到小腿肚的位置,以增加血液循环,气血通畅。
6. 进行按摩
每天临睡前,准妈妈可以让老公帮忙按摩一下腿部,这样既可以放松利于睡眠,还可以让血管更加通畅,消除浮肿。
写文不易,多多帮我留言转发哦,雨滴医生谢谢你了!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雨滴医生说育儿#
适合人群:普通人群
本文内容摘自《5节减肥饮食课,让你远离肥胖!》
体重和肥胖的关系
人的体重指的是人体各部分重量的总和,是由人体的骨骼、肌肉、血液、水分等组成的。人的体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发生着变化的。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称体重,数值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体重的变化受到年龄、性别、饮食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的体重如果能够长期保持在正常的体重范围之内,并且保持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体重的测量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台体重秤,往上面一站就可以得到我们的体重值。所以要想知道我们是不是肥胖,测量体重是非常好的办法。因为肥胖者的体重比正常体重要高。但是体重超过正常值的人,却不一定都是肥胖者,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肥胖并不是体重过重
由于体重的测量非常简单,所以人们通常用体重来衡量胖瘦,但这一测量值只能相对于自己来说,只能反映自己的体重和胖瘦的变化,并不是客观的衡量胖瘦的标准。
体重并不只与特定的数值有关,不同的身体状态、骨骼大小、肌肉和水分的含量都会影响人的体重,所以仅仅以体重作为衡量胖瘦的标准是不准确,也是不科学的。
很多人在减肥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就是体重的数值,但很多时候体重的减轻并不能让我们在外观看起来有所变化,减肥也不是以减轻体重为目的的。体重的减轻大多是肌肉和水分的流失,脂肪并没有过多的消耗,所以体重的减轻并没有起到实质性减肥的效果。
减肥不能只看体重,体重的下降也不代表着脂肪的减少,减肥最重要的是体型改善而不是重量减轻,减肥的最终目的应该最大程度的在保留身体的水分和肌肉的基础上减掉身体多余的脂肪。拥有紧实的身材和线条感才是更加健康的身体状态。
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
人们减肥的目的是为了拥有苗条的身材,而苗条的身材脂肪含量是非常少的,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的重量是固定的,肌肉是身体消耗热量的场所,肌肉的减少会影响到身体的新陈代谢,所以肌肉过多地减少对身体是不利的。
而水分则很容易发生变化,对身材没有太大的帮助。脂肪是对外形影响的关键因素,肥胖也是由于体内脂肪过多,所以减肥的最终目的是要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
减重的目的是减脂
衡量一个人的胖瘦,体重并不是唯一决定性的指标,还需要看人体的脂肪量是否异常,需要测量脂肪在身体里的比例,也就是脂肪率,脂肪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身体的胖瘦程度。
人们减重的最终目的也是减少体内的脂肪,而不是减少体重。单纯地减少体内的水分和肌肉来减少体重,不仅有碍于减肥和塑形,还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肥胖和体重的辩证关系
仅仅根据体重来衡量一个人的胖瘦是不科学的,热爱运动的人尤其是经常做负荷运动以及跳远类运动的人,还会刺激骨骼的生长,在运动之后也会吸收更多的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元素,这类人的骨密度也会有所增加,所以也无意识地增加了体重。
人体相同重量的脂肪的体积是肌肉的3倍,所以肌肉含量多的人即使与脂肪含量多的人有同样的体重,视觉上看起来,肌肉含量多的人更加苗条。因此,最好的身材其实是穿上衣服看上去显瘦,脱了衣服也有肌肉,这一定律对男女都适用。
不是长点肉就叫肥胖
很多人觉得自己长了点肉就过于担心,认为自己肥胖,其实肥胖是需要经过测量和鉴定的,并不是长了点肉就叫肥胖。仅仅是长了一点肉但没有超过正常范围就不叫肥胖,所以不需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对自己的身材也不必过于苛刻和担心。
肥胖的标准
肥胖是有一定的标准的,长肉不能作为肥胖的准确标准。肥胖指的是体内脂肪聚集过多,男性的肥胖大多在腹部,女性则大多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一些中年妇女,也会出现腰腹肥胖的现象。
造成肥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有的是营养过剩导致的,还有的是疾病引起的。肥胖还与遗传以及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有关,吃得多运动少就很容易出现肥胖。
如果觉得自己肥胖可以进行测量,也可以对自己体内的成分进行分析,还可以去医院进行化验和检查,了解自己肥胖的原因和类型,避免肥胖带来的各种危害。
肥胖的评价方法
肥胖有很多种评价方法,最常用最普遍的评价方法是体重指数(BMI),一般参照体重指数可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以及肥胖的程度。·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我国的参考标准为:
·BMI<18.5为体重过低。
·BMI18.5~23.9为正常范围。
·BMI24.0~27.9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其次,可以采用身体围度的测量方式进行测量。成年人可以测量胸围、腰围和臀围,通过这些数值来体现人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这些数值来判断自己的肥胖类型。腰围的测量是估计腹部脂肪是否过多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法,腰部脂肪过多对人体的健康具有更大的危害。
儿童测量胸围、头围和上臂围,也可以通过这些数值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且进行评价。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钢尺校正软尺,将测量误差控制在1%之内。测量好这些数值之后,可以进行腰臀比的计算,进一步分析自己的肥胖类型。
腰围的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厘米左右,取被测者腰围水平绕腹一周,让皮尺紧贴软组织,但不压迫软组织。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则为超重。
臀围的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厘米左右,取被测者臀围水平绕一周,让皮尺紧贴软组织,但不压迫软组织。
·标准臀围=腰围 (20~30)厘米。
·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腰臀比应该<0.95,女性应该<0.80,否则为肥胖。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体脂的含量进行测量,体脂含量的测量需要采用专门的体脂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如果男性体脂含量>25%、女性>30%则为肥胖。
肥胖的防治方法
晚餐要少量进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改掉偏食、挑食的习惯。尽量少吃一些甜食和点心,避免睡前吃得过多,避免喝浓茶和咖啡,防止刺激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有氧运动的练习,选择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爬山等运动项目。
工作较忙没有时间,也可以选择步行、骑车、爬楼的方式增加运动量。一开始的运动强度不能过大,中、低强度较为合适,等到身体慢慢适应之后,可以适当地提高运动量。减肥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减得过快,应该在坚持运动的前提下,每个月减少2~5千克为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少年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肥胖指标可以用BMI指数进行衡量,少年儿童以及更小的婴儿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近日,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平台“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到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晓波以及主任医师刘子勤,针对这一问题为广大网友们答疑解惑。
陈晓波与刘子勤在访谈中表示,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和成人比还是有一些复杂的,不是一个单纯的BMI指数就能够解决。少年儿童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在不断地变化。
婴幼儿期与青春期是脂肪细胞快速生长期,容易造成少年儿童的超重、肥胖。婴幼儿时期肥胖会对以后的成长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青春期肥胖则会导致成年后很难减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这两个时期少年儿童的肥胖指标,并及时做出干预。
2岁以内的婴幼儿,肥胖指标用体重和身高的比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率来衡量。相同性别、相同身高,孩子的体重增加率与平均增长率相比,超过10%-19%,为轻度肥胖或超重;超过20%,定为肥胖。家长朋友们为了方便衡量,可以使用目测和测量每月增长克数的简易方法。目测即与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及时参与学校、幼儿园的学生体检。测量每月增长克数要与标准的增长克数比较。例如,孩子出生平均体重是3公斤,到6个月大概是6-7公斤左右,到1岁为10公斤左右,这是标准的体重增长水平。前六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700克;6个月到12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500克。超过过多,要及时使用生长发育量表进行衡量。
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是用BMI体重指数来评价了。但不同的是,成人24以上属于超重,28以上属于肥胖,儿科是用百分位数,超过85以上BMI的百分位为超重,超过90以上BMI的百分位就叫肥胖,超过120叫重度肥胖。也有另外的标准,对于不同孩子来说,脂肪的含量和肌肉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运动比较多的孩子,肌肉量大。用体脂测量仪就可以观测腹部脂肪、四肢皮下脂肪含量是多少,而体重又是多少。孩子BMI大,是肥胖还是比较壮,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测量出来的。
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没有及时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发生儿童糖尿病或造成其他危害。伴随到成年阶段,则会更容易患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病。家长朋友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肥胖问题,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转自 | 人民好医生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