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们回老家看望父母时都会带点营养品,例如芝麻糊、燕麦片、核桃粉之类,想着这些东西有营养,吃起来还方便,父母吃了有好处。其中燕麦是很多人都会买的,因为觉得它很健康,而且口感比较好,简单泡一泡煮一煮,早餐就做好了。
但是有的人却说燕麦是“害人麦”,不适合糖友吃,这句话是真是假?
长期食用燕麦,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人们的腰包变鼓了,饮食更加丰富,大鱼大肉越吃越多,不仅把身材吃胖了,血脂、血糖等指标也慢慢上升,慢性病问题越来越突出,《Nature》上的研究表示,中国居民的胆固醇水平已经从“吊车尾”慢慢往上升,现在已经超过一部分发达国家。
胆固醇水平越高,血管越容易堵塞,一旦心脏或大脑缺少供血,死亡风险会大大增加,其中,自身合成代谢引起的问题不容易改变,但是高脂饮食引起的胆固醇升高是很容易控制的,说到最后,饮食问题还需从饮食入手解决。
国内进行过一项研究,让患者吃燕麦或大米进行干预,发现吃燕麦的受试者胆固醇水平降低了5.7%和8.7%。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的受试者是轻度高胆固醇患者,适宜饮食干预,如果是重度患者,光用饮食是不行的,还要吃药。
此外,研究中受试者每天摄入80克的燕麦,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能有比较好的降脂效果。研究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还发现燕麦对肠道也有益处。
经常吃燕麦,4个好处收入囊中
消化更好了
中国传统饮食吃小麦的情况比较多,但是从基因结构来看,燕麦和小麦很相似,而且燕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其中的麸质蛋白含量比较少,吃了不容易过敏或腹胀,很容易就消化了,不用担心吃了会腹胀、腹泻。
不容易引发炎症
脂肪、糖分摄入过多会增加炎症水平,平时身上有伤口、有炎症,也会避免吃到“发物”,而燕麦是比较健康的,《自然》中的研究论文表示,它具有特殊性,不容易引发身体炎症。此外,可帮助逆转轻度脂肪肝,减轻肝脏上的炎症,帮患者控制身材。
降低胆固醇水平
它的脂肪含量低、具有β-葡聚糖,还会影响胆汁酸的产生,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加快代谢速度,适合糖尿病或高血脂患者食用。
增加肠道有益菌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肠道,改善代谢,降低便秘、痔疮、肠息肉等疾病风险,同时能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强消化和肠道稳定。
由此可见,燕麦对人体有诸多益处,是非常优秀的食物。可是有的人说自己天天把燕麦当早餐,但是血糖不降反升,这又是咋回事呢?
大妈坚持吃燕麦半年,血糖、血脂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啥会这样?
刘大妈怀疑自己买到了假燕麦,她有高血糖和高血脂,平时很注重饮食,听说吃燕麦能养生,所以在超市买了两大包燕麦,打开后里面是一个个小包装,每次吃一袋就行,特别方便。
可是吃了半年她再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却说她的血糖和血脂都升高了,如果不注意控制接下来就要吃药进行控制。刘大妈不明白,不是说吃燕麦好吗?为啥自己吃了没用?
回家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子仔细看了包装上的成分表,终于明白问题出现在哪里了。原来刘大妈买的是速溶加糖燕麦,含糖量不低,怪不得每次倒出来不仅有燕麦,还有白色粉末状的东西。
刘大妈后悔当初买的时候没有看清,自己只看到燕麦两个字就付钱了。
燕麦吃不对,变成“害人麦”,购买时认清两点
看清成分表
原料只有一个燕麦,还是混合了其他食材,如果含有植脂末、糖浆、香精香料,吃起来口感会比较甜,让人喜欢吃,但是它的糖分和热量也会让人发胖,对降糖降脂没有帮助。喝起来甜甜的,就像加入了奶精一样的燕麦更要少吃。
看清是燕麦还是麦片
麦片是统称,不一定指的是燕麦,也有可能是小麦、玉米等谷物的混合物,其中的燕麦含量非常少,吃起来的效果和纯燕麦有一定差距,购买的时候要认清。
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养生,有的商家可能会玩文字游戏,用麦片误导消费者,但是价格却贵了一倍。
谷类食物要注意储存,买的时候要观察是否漏气,有的燕麦口感是脆的,泡一泡才会变软,如果还没泡就变软了,可能是变质了。虽然燕麦是优质食物,但还是要叮嘱大家,饮食要均衡全面,不宜长期只吃燕麦,米饭、玉米、小米、大麦等谷物都要吃。
吃过后有痉挛或胀气现象,说明肠胃不太好,要减少食用量,加些牛奶、酸奶帮助消化,总之,燕麦相关的产品很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燕麦是全谷物里面的大明星,很多人蒸杂粮饭时,第一选择就是燕麦。
而燕麦也不负众望,在保持好口感的同时,还能够为人体解决很多健康问题——
燕麦为何值得吃?
燕麦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的功效,属于功能性食物。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燕麦赫然位列第五名。
在我国,燕麦也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
《本草纲目》载:“此野麦也。燕雀所食,故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燕麦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发现:
✿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尤其钙、铁、锌、维生素B1含量很高,能有效防治便秘、骨质疏松、伤口不愈、贫血等;
✿燕麦还富含亚油酸,可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
✿燕麦含有皂苷,可调节肠胃功能,且其所含膳食纤维热量低,能增加饱腹感、促进排便,有利于减肥。
三种燕麦不要吃!
燕麦是一种优质食材,但我们平时购买的燕麦制品,可并不一定健康,以下三种燕麦,最好少吃——
01 麦片冲剂
如果细心查看成分,可以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白砂糖、植脂末,燕麦也会使用小麦或大麦来替代,虽然口感更加丰富好喝,但比起纯燕麦,营养还是大打折扣。
02 水果麦片
看上去非常健康的零食,使用“非油炸”工艺,似乎低脂健康。但这种水果燕麦,脂肪含量是纯燕麦的几十倍,热量也有所增加。
03 谷物麦脆片
不少人喜欢用其泡牛奶使用,认为健康有营养,但这类脆谷物的糖分一点都不少,只需要三勺,就相当于吃了一勺纯纯的糖。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燕麦片之后,血糖会快速上升,很可能就是由于吃了以上的几款所谓的“燕麦片”。
注意:需要通过水煮才能吃的纯燕麦片或燕麦米更有利健康,诸如整燕麦粒、去皮燕麦、燕麦米、生燕麦片、快熟燕麦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燕麦食谱
01 燕麦桃花米糊
材料:燕麦片60克,核桃仁20克,花生仁20克,枸杞子5克。
做法:核桃仁、花生仁、枸杞子加清水500毫升浸泡10分钟,然后和燕麦片一齐倒入豆浆机中,打成米糊即可。
功效:此糊补脾益肾、乌发通便,可缓解头目眩晕、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常食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须发早白、贫血等。
02 燕麦糙米粥
材料:燕麦40克、糙米40克、牛奶适量
做法:糙米用清水先浸泡20分钟,然后加燕麦和适量水一起煮粥。粥快熟时加少许牛奶,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小贴士
燕麦虽好,但如果食用过量,可能增加肠道产气量,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甚至可能影响钙铁锌等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据《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应坚持谷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控制好摄入量。
资料:中国中医药报、39健康网、大医教你吃、养生中国
编辑:陆佳妮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区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区委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
VR遇上纺织品,普陀这场展览让你“衣见如故”
为什么痛风多发于秋季?这3个加重信号要知道
普陀区召开数字化“六大会战”百日攻坚行动专题推进会
燕麦是全谷物里面的大明星,很多人蒸杂粮饭时,第一选择就是燕麦。
而燕麦也不负众望,在保持好口感的同时,还能够为人体解决很多健康问题——
一、燕麦为何值得吃?
燕麦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的功效,属于功能性食物。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燕麦赫然位列第五名。
在我国,燕麦也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
《本草纲目》载:“此野麦也。燕雀所食,故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燕麦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发现:
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尤其钙、铁、锌、维生素B1含量很高,能有效防治便秘、骨质疏松、伤口不愈、贫血等;
燕麦还富含亚油酸,可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
燕麦含有皂苷,可调节肠胃功能,且其所含膳食纤维热量低,能增加饱腹感、促进排便,有利于减肥。
二、三种燕麦不要吃!
燕麦是一种优质食材,但我们平时购买的燕麦制品,可并不一定健康,以下三种燕麦,最好少吃——
01、麦片冲剂
如果细心查看成分,可以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白砂糖、植脂末,燕麦也会使用小麦或大麦来替代,虽然口感更加丰富好喝,但比起纯燕麦,营养还是大打折扣。
02、水果麦片
看上去非常健康的零食,使用“非油炸”工艺,似乎低脂健康。但这种水果燕麦,脂肪含量是纯燕麦的几十倍,热量也有所增加。
03、谷物麦脆片
不少人喜欢用其泡牛奶使用,认为健康有营养,但这类脆谷物的糖分一点都不少,只需要三勺,就相当于吃了一勺纯纯的糖。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燕麦片之后,血糖会快速上升,很可能就是由于吃了以上的几款所谓的“燕麦片”。
注意:需要通过水煮才能吃的纯燕麦片或燕麦米更有利健康,诸如整燕麦粒、去皮燕麦、燕麦米、生燕麦片、快熟燕麦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燕麦食谱
01、燕麦桃花米糊
材料:燕麦片60克,核桃仁20克,花生仁20克,枸杞子5克。
做法:核桃仁、花生仁、枸杞子加清水500毫升浸泡10分钟,然后和燕麦片一齐倒入豆浆机中,打成米糊即可。
功效:此糊补脾益肾、乌发通便,可缓解头目眩晕、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常食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须发早白、贫血等。
02、燕麦糙米粥
材料:燕麦40克、糙米40克、牛奶适量
做法:糙米用清水先浸泡20分钟,然后加燕麦和适量水一起煮粥。粥快熟时加少许牛奶,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小贴士
燕麦虽好,但如果食用过量,可能增加肠道产气量,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甚至可能影响钙铁锌等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据《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应坚持谷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控制好摄入量。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