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宇 通讯员 甄晓洲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当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围绕肥胖症与减重治疗进行义诊科普,同时开展临床新进展与基础研究前沿讲座。其中,该院副院长、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陈燕铭教授现场表示,肥胖带来的危害性非常多,不仅导致多种并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等,甚至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中山三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陈燕铭教授(右一)在义诊现场
肥胖者免疫力差,可能更容易感染陈燕铭表示,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周期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感染病毒,看个人抵抗力强弱状态,抵抗力比较强,不易感染病毒,抵抗力比较弱的甚至还会出现重症感染病毒的情况。
“新冠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冠状病毒。肥胖患者往往会伴随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脂代谢异常以及慢性低度炎症。以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为例,他们本身就处于在疾病状态之中,这种状态影响免疫稳态,降低身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此时比较容易感染病毒。而且此类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以后,也较容易转为重症,且容易出现病毒在体内感染扩散的情况。”陈燕铭说。
据陈燕铭介绍,目前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学》)等期刊上披露的数据发现,肥胖病患合并感染新冠肺炎以后,其转重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的人。
肥胖人群还容易被哪些疾病“盯”上?“以前有个患者,他去哪里都要带上一个行李箱,里面放的可不是衣服,而是一台珍贵的呼吸机。”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二区主任朱延华表示,在以往的接诊案例中,常常见到肥胖人群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症,主要表现是白天乏力、嗜睡,夜间睡觉的时候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的情况,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肥胖人群颈部皮下脂肪堆积比较多,入睡后,呼吸道肌肉松弛,与脂肪一起压迫气管,减少气体的流通,从而导致呼吸暂停。
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二区主任朱延华答记者问
朱延华表示,肥胖还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等,这些都是臭名昭著的“共犯”。
其中,最受关注的还属肥胖与癌症的关系。医生介绍,目前,已经证实肥胖与至少12种癌症类型相关,其中,胖人较高的BMI与9种癌症(子宫冠状动脉、肾脏、胆囊、甲状腺、结直肠、乳腺绝经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呈正相关,并与从不吸烟者中的另外3种癌症(头颈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霍奇金淋巴瘤)呈正相关。
临床干预肥胖,提高患者依从性怎么才能科学减重?陈燕铭首先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减肥,减肥之前先自查体重指数(BMI),正常健康的成年人BMI应该在18.5-23.9之间;如果BMI大于24,但小于28,属于偏胖体型,可能只是看到小肚腩;如果BMI突破28,就是肥胖症。
而真正肥胖的人则需要减肥,进行科学减重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要注意减重的速度和方式方法,如不能走极端什么也不吃,否则会出现严重的神经性厌食症;第二要注意避免体重反弹。”陈燕铭介绍,该院内分泌科将联合营养科、康复科、针灸科、中医科、心理科等建立肥胖综合管理中心,对就诊的肥胖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如普及肥胖危害性,干预并督促其形成科学的睡眠、饮食等行为习惯,每一个病人在干预结束后,还要追踪随访两年。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这不仅是肥胖人士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应是临床医生要去琢磨研究的方向。相信通过医患共同努力能够使更多的肥胖就诊人群受益。”陈燕铭说。
了解更多
西媒称,加泰罗尼亚国际大学健康科学和医学研究院神经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指出,短时期之内摄入高脂肪饮食将促使大脑在身体变肥胖之前发出预警信号。
据埃菲社7月16日报道,这项发表在《类脂研究杂志》双月刊上的研究指出,如果在3至7天内持续摄入高脂肪食物,在体重增加之前,将会启动下丘脑中内源性大麻素水平增加的警告信号,下丘脑是控制食欲和新陈代谢的大脑区域。
作者表示,该研究结果为依据大脑来预防肥胖并且按照性别来区别对待肥胖开辟了新的渠道。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努里娅·卡萨尔斯博士解释说,“通过这项对老鼠进行的研究,我们发现内源性大麻素和燃烧而不是储存卡路里的棕色脂肪增加的信号仅在肥胖初期产生,而不会在肥胖晚期发生”。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短期之内摄入这些脂肪,产生的结果因性别而异。在女性身上测得的内源性大麻素水平更高,因此女性对肥胖的抵抗力比男性更大”。
报道称,当摄入脂肪食物的时间延长---从第28天开始,研究人员发现,这时候内源性大麻素的水平大量减少,尤其是当肥胖开始定型之时。
研究作者认为,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内源性大麻素和棕色脂肪与下丘脑早期变化的关系打开了渠道,并可以将它们视为肥胖的新生物标志。(编译/王露)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西媒称,加泰罗尼亚国际大学健康科学和医学研究院神经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指出,短时期之内摄入高脂肪饮食将促使大脑在身体变肥胖之前发出预警信号。
据埃菲社7月16日报道,这项发表在《类脂研究杂志》双月刊上的研究指出,如果在3至7天内持续摄入高脂肪食物,在体重增加之前,将会启动下丘脑中内源性大麻素水平增加的警告信号,下丘脑是控制食欲和新陈代谢的大脑区域。
作者表示,该研究结果为依据大脑来预防肥胖并且按照性别来区别对待肥胖开辟了新的渠道。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努里娅·卡萨尔斯博士解释说,“通过这项对老鼠进行的研究,我们发现内源性大麻素和燃烧而不是储存卡路里的棕色脂肪增加的信号仅在肥胖初期产生,而不会在肥胖晚期发生”。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短期之内摄入这些脂肪,产生的结果因性别而异。在女性身上测得的内源性大麻素水平更高,因此女性对肥胖的抵抗力比男性更大”。
报道称,当摄入脂肪食物的时间延长---从第28天开始,研究人员发现,这时候内源性大麻素的水平大量减少,尤其是当肥胖开始定型之时。
研究作者认为,这一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内源性大麻素和棕色脂肪与下丘脑早期变化的关系打开了渠道,并可以将它们视为肥胖的新生物标志。(编译/王露)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