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肥胖在临床上占比大约在60%左右,很多肥胖患者都是因为遗传因素所带来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先天的基因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善遗传性肥胖所带来的危害,做到有效的减轻体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01控制饮食,饮食的控制是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遗传性肥胖应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过于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在主食的选择上应该配合粗粮为宜,比如高粱米、小米、荞麦、玉米、黑豆、山药、红薯、黄豆等。而对于蔬菜的选择多是以绿叶的蔬菜为主,其中包括:芹菜、甘蓝、大白菜、油麦菜、绞股蓝、菠菜等。肉类也尽量以鱼肉、鸡肉、牛肉等富含蛋白质,低脂肪的肉为主。
02加强运动,坚持体育锻炼是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周应该进行不少于3次,每次30-60分钟的体育锻炼,锻炼的方式不要过于剧烈和激进,可先以慢跑、慢走、游泳、蹬自行车等舒缓类的有氧运动为主。当适应了运动节奏就可以增加一些力量训练,这样能够更有助于消耗体内的脂肪和热量。
03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饮酒、熬夜和过度的应酬,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加重遗传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只有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再配合饮食锻炼,对缓解遗传性肥胖是有一定作用的。
04遗传性肥胖,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
有研究表明,7岁就胖起来的小胖墩,如果能在13岁时成功减肥,那么其30—60岁的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正常人无异;如果拖到17岁才瘦下来,发病风险就会上升47%,但也远远低于一直胖下去。对于有肥胖家族史的,尤其是有肥胖并发症的家族史,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不要让他养成容易发胖的习惯。
最后,如果患者已经属于重度肥胖,并出现了相关并发症,不要盲目吃减肥药;如果自行减肥无效,可以考虑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的方式,这样对并发症的治疗也会立竿见影。
#健康解密##减肥#
首先要分析的是你为什么从小就胖,现在遗传学告诉我们,胖虽然不能传染,但会遗传。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胖,小孩很容易也是胖子。一个又一个胖的家庭,不单单是遗传作用,还有很多是跟家庭的饮食等生活习惯遗传型肥胖如何减肥成功
r有关,饮食的过量,糖份包括淀粉等能转化成糖的食品摄入过量,动物脂肪的摄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盐分的摄入过量都能导致肥胖,运动量极少都是原因。
r更重要的,我想是家族文化,胖子的家庭有很多不良的吃的文化。这个文化从父母那里形成,想在孩子这里改变是不可能的。
r我有一个朋友,夫妻都很胖,那她的女儿小小就很胖。朋友经常说,让孩子减肥,晚上不要吃那么多,小孩很爱吃肉,而且还爱在睡觉前吃东西,但是她说女儿怎么都做不到,减肥从来没有成功过。现在想想,他们夫妻都爱吃肉,晚上从不控制自己。就算妈妈也是经常减肥,也是次次失败。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让女儿减肥呢。大人的意志力都不成功,小孩更难成功。
r孩子从小看到父母就是胖的,孩子在心理上都认可了肥胖,而且父母也没有坚持过自己的减肥计划。经常说的就是,爸爸妈妈都这么胖了,你可不能这么胖,小孩最想问的是问什么?你都吃不然我吃,你不运动要让我运动。
r有没有意识到可笑呢?你自己身上有病,希望她来吃药帮你治好。这就是家族文化,孩子不单单遗传了肥胖的基因,而且还继承了你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人生也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r如果你从小就胖,那你如何能够成功的减肥?
r肥胖的家庭往往是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那么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家庭健康文化。我想最重要是精神的互助,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家训,吃不应该是每天的兴趣,它应该是偶尔的乐趣。因为很多家庭都不缺吃的,缺的是健康和运动。那么全家聚会不应该是坐在一起怎么吃,而应该是聚在一起如何运动,如何健康。我们家庭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家庭最应该给每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未来。
r这些都告诉我们,你是遗传型肥胖,想减肥首先要从家庭文化入手,其次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够改变。
r很值得高兴的是,尽管在试验中体重增加的人数远多于体重减轻的人数,但体重减轻也显示出了相似的“传染”特性。
r你是那颗瘦的种子吗?能带给你的家人和朋友瘦的感染吗?想想我们的瘦身计划是多么的伟大,不但是瘦自己,还能瘦朋友,不但自己健康,还能带给朋友和家人健康。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不开始,这个真是太重要了。20年后,瘦或者就是稀缺资源了?你的开始将带给你的朋友健康,更可以给你的孩子一个先进的家族文化,让她赢在起跑线在,成为稀缺资源!
r你减肥的方法是因人而异,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别人有用你也有用,但是减肥的心理确实任何人都有用的,或者看看我前面的文章,能找到更具体的方法。这一篇我写的是改变家族生活文化,改变遗传型肥胖的命运。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呼吸也会胖”的人有救了,台湾大学研究1.8万名有肥胖基因者,发现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医师强调,慢跑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与医师讨论运动处方。
资料图:民众在健身房跑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举办记者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台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成人过重、肥胖盛行率高达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型态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去文献显示,先天影响约占40%到70%,专家虽然常建议民众多运动,却没有告诉民众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
台大公卫学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分析约18000多名、30至70岁民众的全基因体定型资料及健康问卷资料,并以此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标,并分析18种运动项目对于肥胖基因的影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万名带有肥胖基因的民众当中,只有41%有运动习惯,相对偏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便带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种运动,同样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种运动当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显示,过去1年都没有运动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体脂肪增加5.09%、腰围增加7.95公分、臀围增加5.84公分;有慢跑习惯者BMI仅增加2.11、体脂肪3.89%、腰围增加6.2公分、臀围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运动分别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风舞或国际标准舞。反之,许多民众同样热爱的骑单车、伸展操、游泳、太极拳、气功,缓解肥胖基因效果较不显著;至于重训、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运动习惯人数较少,无法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广受国际媒体报道。
林菀俞认为,慢跑之所以可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锻炼,过程中需要摇摆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分院院长黄国晋表示,慢跑虽然对于对抗肥胖基因效果显著,但不见得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先和医师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
黄国晋呼吁,有些运动虽然无法对抗肥胖基因,但对于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建议民众养成每周运动5次的习惯,每次至少30分钟,达到说话会喘的状态;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训练,不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问题发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