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们的腰围初见粗壮时,常被戏言是“发福”了。很多人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不会放在心上,但是需要大家引起注意的是,男性腰围肥胖本身并不致命,但由肥胖所带来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却会伤害身体健康。因此,我们既反对盲目减肥,也不提倡过度肥胖,要通过饮食、运动等措施,将自己的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才能保证真正地健康。
男性过度肥胖的五大危害:
1、腰围越大更易患高血压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20-30岁间腰围增粗,高血压的发生率要比同年龄腰围正常者高1倍;40-50岁间腰围增粗,高血压的发生率要比同年龄腰围正常者高50%。
2、更易发生高脂血症
研究表明,腹部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患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高数倍。并且常常出现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本该高的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
3、更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
男性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统计显示,男性腰围增粗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是正常者的3.6倍;研究表明,在肥胖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腹部型肥胖者(腰粗)脑梗塞的发生率比臀部型肥胖者(臀部肥胖)高3-5倍。并且,与腰围正常者相比,腰粗者中风后的机体恢复能力明显降低。
4、易导致脂肪肝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脏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场所,然而肝内并没有多少多余空间来储存它。在肥胖者体内甘油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肥胖者的脂肪酸摄入多,所以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
5、易引起骨关节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关节炎。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
1 / 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中国营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北京大学医学学报》关于身体脂肪分布与健康风险的研究综述
"屁股大的人寿命长"——这句话乍听起来像是坊间流传的民俗偏方,但近年来不少医学研究确实表明,身体脂肪分布的差异与健康和寿命确实存在密切联系。特别是大腿粗、臀部丰满的身材特征,与较低的早死亡风险呈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
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上追求"骨感美"的审美观念,为我们重新定义了"健康体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身材与寿命:从身体脂肪分布说起许多人提到肥胖,第一反应就是"不健康"。可肥胖的危害主要来自脂肪在身体的具体分布位置,而非单纯的体重数字。我家隔壁七十多岁的张大娘就是个例子,她虽然体重超标,但腰细臀丰,至今血压血糖都正常得很,走路比年轻人还利索。
研究显示,腹部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而臀部和大腿的脂肪实际上可能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总体死亡风险达28%。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涉及2.5万名中国成年人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相比腰围,大腿围度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大腿围每增加5厘米,男性死亡风险降低约18%,女性降低约15%。这与欧美国家的研究结果相当一致,说明这种关联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水桶腰"和"梨形身材"的生死较量你有没有听过"苹果型"和"梨型"身材的说法?前者腰腹部肥胖,后者则是臀部和大腿丰满。在临床医学中,这两种体型的健康风险差异非常明显。
我以前在南方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时,就注意到一个现象:同样是超重患者,"水桶腰"的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问题,而那些"梨形身材"的患者,即使BMI超标,其代谢指标却常常相对正常。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不同位置的脂肪细胞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理特性:
腹部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
代谢活性强,容易分解释放脂肪酸
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和有害激素
直接通过门静脉系统影响肝脏代谢
臀部和大腿脂肪则恰恰它们主要是皮下脂肪,代谢活性较低,不易分解,反而能够充当"脂肪酸陷阱",防止有害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达41%。
从进化角度看,女性臀部和大腿脂肪的储存实际上是一种生存适应机制。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中,食物获取并不像今天这样稳定。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臀部和大腿脂肪具有独特的内分泌功能:
释放脂联素、瘦素等有益激素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全身炎症反应
调节能量代谢平衡
山东医科大学一项针对2000名中老年人的研究表明,大腿围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约12%,而且这种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女性中尤为明显。
"瘦才是美"的审美观念在当代社会根深蒂固,许多人特别是年轻女性,为了追求"完美身材"不惜采取极端节食、过度运动等方式。殊不知,过度追求"骨感"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我曾接诊过一位20岁出头的女孩,因为害怕大腿粗被嘲笑,长期严格限制饮食,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和月经不调。当我向她解释大腿适度丰满实际上对健康有益时,她显得十分惊讶。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BMI在23-25之间,且维持适度的臀围和大腿围度的人群,总体寿命预期比过瘦或腹型肥胖的人群高3-5年。这一数据对于我们重新定义"理想体型"具有重要启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丰腴"一直被视为健康和富足的象症。古代"杨贵妃体型"的审美追求,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似乎比当前追求极致瘦弱更为科学。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纵肥胖,而是要寻求一种平衡的、健康的体型观念。
与其单纯关注体重或BMI,不如重视身体脂肪的分布状况。以下几个简单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初步评估:
腰臀比(WHR):
男性理想值<0.9
女性理想值<0.85
超过这个数值,意味着腹部脂肪过多
大腿围度:
成年男性理想大腿围>50厘米
成年女性理想大腿围>45厘米
过细的大腿可能预示着肌肉量不足
了解了身体脂肪分布与健康的关系,下一步就是如何优化自己的身体组成。以下建议非常实用:
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力量训练可以促进大腿肌肉发展,改善脂肪分布
有氧运动:帮助减少内脏脂肪,降低腰围
均衡饮食:减少精制碳水摄入,适量增加优质蛋白
充足睡眠:不规律的睡眠会扰乱代谢,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多项研究表明,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坚持6个月以上,即使体重没有明显减轻,腰围也能平均减少2-3厘米,而大腿和臀部肌肉量则有所增加。
我在临床中常建议患者放弃单纯以体重为目标的减肥方式,转而关注身体组成的改变。我常跟患者说:"秤上的数字可能骗人,但镜子里的身材比例不会撒谎"。
特殊人群的身体脂肪关注要点不同人群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自己的身体脂肪分布: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脂肪容易重新分布到腹部,即使体重不变也要警惕腰围增加
孕产妇:产后脂肪堆积模式会发生变化,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脂肪分布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宜过度减肥,应重视营养均衡和体育锻炼
我国营养学会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的脂肪更容易向腹部集中,此时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对维持健康的脂肪分布尤为重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达35%。
身材决定寿命?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身体脂肪分布确实是健康的重要指标,但它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身材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的多维性:除了身材,还有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基因背景不同,理想体型也有所差异
动态平衡观:身体状态会随年龄、环境等因素变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是臀部丰满还是身材偏瘦,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其过度关注外表,不如关注自己的整体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毕竟,健康的意义远超过单纯的外表和寿命长短。
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睡眠这四项生活习惯,能够让人均寿命延长约10年,这远比单纯依靠"天生好体型"更为可靠。
你是属于大腿粗、屁股大的体型吗?你认为自己的身材与健康有什么关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有人问当兵的为什么都体型匀称,老兵会告诉你那是打仗需要的身材,而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体型肥胖的人,老兵警示你那是对生活和生命不负责任。武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陈之剑医生曾做过一项调查,随机整群抽取24个调查点调查得出结论,35岁以上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研究表明,肥胖人患冠心病者比正常人多5倍,平均寿命也大大低于体重正常的人。老年人超过标准体重35%~40%,死亡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腹部肥胖者就更加悲剧了,腹部赘肉的大量堆积会大大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腹部肥胖者危险指数飙升。
有人认为,有个大肚子总比全身都胖的人好,至少体重比他们轻。其实不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臀部肥胖的人与肚子肥胖的人,体内所含胆固醇不同。臀部肥胖、腰围不大者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含量高,能阻止心脏病的形成;而肚子大、臀部小的人,此类胆固醇含量低,因此得心脏病的可能性就大。研究发现,腰围大于臀围的腹部肥胖者发生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
内脏脂肪很危险,腰围长,寿命短。
大肚子肥胖是减肥界的难题,原因在于:内脏脂肪是罪魁祸首!大多数人只知道减皮下脂肪、外在赘肉,而不知道内脏脂肪才是将军肚、游泳圈百减不掉的原因。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的周围和内部。过多堆积的脂肪会转移到肝脏、骨骼肌、心脏等其它组织,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机会,进而增加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
如何攻克腹部肥胖?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的董燕医生对治疗肥胖症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采用低频脉冲远红外线方法治疗肥胖症患者79例,结果体重减轻97%,腹围缩小97%,疗效理想。于是得出结论:低频脉冲远红外线对于肥胖症有较好的效果,方便、实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远红外线是所有太阳光中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同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渗入体内后,透过共鸣吸收,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使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清除血管内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氧气和养分得以充分供应各脏器和组织。同时向体内传输热量,有效软化和分解脂肪组织,加速代谢,促使脂肪细胞溶解,将毒素排出体外,保持轻盈健康的身体。
低频脉冲采用中医按摩疗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刺激腹部穴位,深层直达脂肪体,对脂肪进行震动和分解,达到瘦身效果。
老兵提醒您:对腹部肥胖应高度重视,拥有苗条的腹部才能健康相伴,享受美好人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