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留意身边的男性,会发现他们在年龄增加后,肚子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会变得越来越大,明明从前是个帅小伙,随着肚子的增大,逐渐就变成油腻男。
然而,肚子变大不仅是改变了男性的形象,也是给男性健康带来了一些隐患,特别是变化较大的人,对于男性年龄变大后,肚子也随之变大的原因,其实也是挺让人好奇。
男性年龄变大肚子也变得越来越大,到底是啥原因?
激素搞的鬼
在年龄发生变化后,体内的激素分泌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雄激素的分泌量,还有就是生长激素,以及睾酮水平也在下降,在此种情况下,容易促成脂肪的形成。
同时,还会影响肌肉量,在脂肪增加,肌肉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肥胖自然也就容易发生,而腹部更加容易囤积脂肪,肚子看起来也就会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激素的水平不能达到平衡,会影响整个身体的激素分泌,还会影响到人体代谢,就可能会让更多的脂肪囤积腹部,让肚子越发的变大。
饮食杂,还爱好烟酒
说到这一点,很多男性可能都会对号入座,应该都会有相同的情况,一群朋友或者同事,没事就喜欢约出来吃吃喝喝,或者玩游戏、打牌。
当然,也有一些男性是为了生活奔波,需要经常性的应酬,在这样的场合之下,饮食也就没那么讲究了,吃得开心才是最重要。
经常也就会吃一些含脂肪、盐分、糖分多的食物,烟和酒也是摄入的比较多,长此以往,代谢能力会变差,脂肪也会更加容易产生,肚子变大也就会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
经常熬夜,压力还大
说到熬夜这个事情,男性确实要更能熬夜,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比较晚,长时间下来,也就容易破坏人体的激素分泌,还容易让代谢变差,产生肥胖问题也并不算奇怪。
男性不仅经常熬夜,压力相对也比较大,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会更加的大,若是不能很好的去调节,就会让压力积累起来,很容易扰乱激素分泌,也可能会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不注意饮食,还会大量摄入烟酒,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有些男性肚子变大,可能是疾病闹的,需放在心上!
首先,脾虚会让男性肚子变大
脾虚的人,大多容易胖肚子,也可以说是虚胖,或者说是肚子水肿的比较厉害。脾胃能够运化水谷,当脾虚之后,运化能力也就会变弱,且会影响到消化功能,这种情况下也就会让脂肪更加容易囤积起来。
除了肚子变大,还可以留意一下身体有没有其它的异常,比如说大便异常,总是会发现大便稀溏,还可以看看舌苔,是不是有黄腻现象,双腿有没有水肿现象,如果是的话,肚子变大就有可能是脾虚了。
其次,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就会想到糖尿病人都是瘦子多,但其实很多人都有误解,二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胖子,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也就会产生差异。
相同点就是代谢都不是很好,毕竟糖尿病就属于代谢性疾病,而二型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胖,可能与药物和疾病本身有关系,有的人不注意调理,就可能会让肚子越来越大。
不论如何,男性不想肚子越来越大,应勤做2项运动。
①俯卧撑
男性经常做俯卧撑,能够收获到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每天坚持做,能够帮助锻炼肌肉,也能有益于脂肪的燃烧,让腹部脂肪逐渐变少。
在坚持做俯卧撑之下,对心脏健康也是有益的,只是需要提醒一下,做俯卧撑需根据自身情况,去制定训练计划,不建议一次性做太多,而刚开始的男性,更是应该少量增加,一旦逞强,就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伤。
②挥拍运动
挥拍类的运动,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也有适合不同年龄男性的运动项目,网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或者是高尔夫球,这几种挥拍类运动,若是能够坚持去做,对健康其实挺有益处。
能够让全身都能得到锻炼,代谢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如果男性是因一些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肥胖,通过做挥拍类运动,不仅会有助于改善病情,还能帮助维持比较合理的体重,帮助慢慢瘦掉小肚子。
且坚持做运动,也是能帮助男性改掉不良的习惯,逐渐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对调节压力和不良情绪也都是有益的。
男性肚子变得越来越大,是能够找到原因的,如果能及时的去找出原因,并针对性的去改善问题,让肚子变平,其实也没那么困难,当然,有基础病的人,也是以应该积极的去治疗疾病。
参考资料:
1. 《中年男性腹部肥胖群体健康现状与对策》·卫生健康教育,王洁,侯迎春
2. 《为何男人中年会大"肚"》·健康博览,2020年 第9期 40-41页
120斤、200斤、280斤……看着体重蹭蹭蹭地往上涨,家住郑州的田先生很是无奈!
十多年前,田先生也是一位健康帅气的小伙儿,后来因为饭量越来越大,体重不断增加,连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虽然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仅购买减肥药就花了好几万,但体重却越减越肥!
随着体重的增加,田先生的糖尿病、高血压随之而来,长期口服降压降糖药物依然控制不好。两年前,田先生又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且腹腔内过多的脂肪诱发了“脐疝”,使肚脐鼓起了一个包。
如此饱受肥胖折磨的田先生,再也不顾亲友的反对,下定决心要通过手术进行减肥。在对比多家大型医院后,得知郑州颐和医院普外科一病区关军鹏副主任在微创手术领域经验丰富,且住院环境十分舒适,遂于近日慕名而来。
入院后,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在我省知名胃肠外科专家、原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郑州颐和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王永乾指导下,关军鹏副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加巨大脐疝修补术。
术中,由于患者过于肥胖,对麻醉来说是一大考验,麻醉科邓芳主任就全程在场,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另外患者肚皮过于肥厚,常规腹腔镜器械连肚皮都戳不透,手术部赵杰护士长就全力找寻加长器械来替代。
在麻醉科、手术部的团队协作、保驾护航下,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经肚皮打了几个小孔后,关军鹏副主任医师顺利将患者的大部分胃切除,使胃缩小,并同时进行了脐疝修补。
术后第二天,患者的血糖就恢复到了正常范围,进食以后血糖仍然正常,终于扔掉了陪伴十多年的降糖药。术后一周,患者的体重开始明显下降,睡眠质量也明显改善!
“感觉全身都比之前轻松多了,真后悔没有早点来手术”,田先生又是兴奋又是懊悔!
01/健康科普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就导致肥胖的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疾病。
减重手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来改变胃肠道结构,达到减少膳食摄入量、减轻体重、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医学治疗方法。
减重手术被美国糖尿病协会列入《糖尿病防治指南》,成为糖尿病的常规疗法。《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也指出,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
02/专科优势
郑州颐和医院普外科一病区基于多学科团队模式,由减重代谢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麻醉科等相关专科医护及专职个案管理师组成,建立了一整套从首诊、评估、手术到术后管理及随访的标准化全程管理体系和质控及医疗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减重代谢手术效果,受到广大胖友、糖友好评。欢迎有肥胖和糖尿病困扰的朋友前来咨询。
来源:郑州颐和医院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经历:
我在公园散步,远处迎面走来两个人,都挺着大肚子,本以为是两个孕妇朋友在一同散步,走近了才发现,是丈夫陪着怀孕的妻子在散步。
没错,丈夫的肚子就跟怀孕了一样大。
生活中,有很多男性都有或大或小的“孕妇肚”,有的里面还硬邦邦的,像充满气的气球。有的男性,看起来并不胖,但就是肚子大,究竟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帮大家揭开,胖肚子下面的秘密。这个大肚子,其实并不是脂肪,而是身体的体液,或者说叫腹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的肝脏已经受损了。
肝脏受损会导致蛋白质积液在腹部聚集,这时,健康的肝脏细胞会被纤维性瘢痕组织所覆盖,从而失去正常肝脏细胞的功能,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影响肝脏功能,也可能是肝硬化。
很多人会说:我就是肚子大,但近几年检查身体,都没发现什么问题,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
这里要告诉大家一点,肝脏问题不会在一夜之间产生,而是经过几年或更长时间的积累,即使你的肝脏出现了问题,也不一定会出现任何症状。
因为肝脏受损70%以上才会有感觉,有的人甚至在受损90%时才发现,而当你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在这整个的发展过程中,肝脏从未停止过衰老和硬化。
而一般出现肝脏问题的人,都会有饮酒和饮食不良的习惯。
他们最初的表现是脂肪肝,这时候已经代表你的身体处于发炎状态,机体处于自我保护的状态会激发免疫反应,长出疤痕组织,日积月累下来,瘢痕组织越来越厚,就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孕妇肚。
孕妇肚的罪魁祸首来自于酒精、糖和碳水化合物。
所以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减少饮酒的次数和量,最好能做到戒酒。酒精含有溶剂,会持续性地损伤肝脏,所以想要肝好,远离酒精。
第二个是要控制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控制脂肪的摄入。摄入大量碳水,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大量脂肪在体内积聚,引发一系列代谢问题。
另一方面,这类人群也不能吃太多脂肪,因为肝细胞损伤的时候,不会分泌胆汁(小知识点:很多人是不是以为胆汁是胆囊分泌的?其实并不是,胆汁是由肝脏产生,储存于胆囊。)缺少胆汁的分泌,就无法消化吃进肚子里的脂肪。
在饮食中,要增加十字花科和苦味的蔬菜。
这类蔬菜包括羽衣甘蓝、西兰花、芥菜、卷心菜、花椰菜、欧芹、白菜、菠菜等,它们是能帮助肝脏细胞再生的蔬菜,并能减轻肝脏的负担,加速排毒。
你需要耐心和坚持:肝脏可以再生,但需要时间。肝脏的修复与保养不是一周两周就可以,而是至少需要三年。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你一直以来的好习惯和坚持。
在欧洲和美国,大约已经有十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原因就来自于饮食结构的不协调。如果吃得不好,有时我们很难看到内部的损害,这是对身体最隐蔽的损害。
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而我们又是由饮食构成的,所以学着优化你的饮食结构,为身体选择正确的燃料。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