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有门“神奇课”!上课的学生最多减重30斤,超重或肥胖才能参加。
在北大
有一门神奇的课程
让选课成功的学生
三分之一减重5%以上
半数腰围降低5公分以上
“神奇课”主讲教师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张晓圆
想要“抢”到这门课
还需符合一个特殊要求
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
也就是说
只有确属超重或肥胖的
北大学子才能选课
这可不是一门简单的“减肥课”
它的全称是
《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
课程简介就透着科学严谨的味道——
针对超重或肥胖及体质测试成绩不达标的同学,打造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膳食营养与运动健身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授。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包括减肥原理、合理膳食与减脂饮食、科学健身与运动处方等。运动训练部分由不同专项的老师针对体质测试的各个项目进行指导,包括长跑、短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远、坐位体前屈,实践应用包括制定个性化减肥方案、运动与饮食打卡、减肥和体质监测与评估等,旨在使学生树立健康生活观念,掌握科学减肥的方法,养成规律运动、合理膳食的习惯,改善超重或肥胖学生的身体成分,提升体能,提高体质测试成绩。
理论讲授6学时
运动训练14学时
实践讨论10学时——
课时安排看起来
更是“干货满满”、操作性强
“这门课程是我一直想做的主题
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
运动与营养干预”
《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
主讲教师是北京大学
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张晓圆
张老师的研究方向就是
运动、营养与健康促进
她也一直在做
超重和肥胖人群相关的研究
张晓圆老师授课现场
作为北大的青年教师,张老师发现“从数据上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大约70~80%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同学都有超重或肥胖的情况,继而影响多项体质健康成绩,对于这部分同学,运动与饮食的联合干预才是最有效的”
同学们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锻炼
而另一方面,“我开这门课也是想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我们选课的要求是BMI>25,只要体重或体脂在正常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的身材,这部分同学是不需要减重的”,张老师也希望通过这个有些特别又非常明确的选课要求,呼吁那些不需要减重的同学正确看待自己的身材。
如愿选中的同学,经过系统地学习营养知识,科学地安排运动和饮食,各有收获,减重最多的学生一共减了15公斤。
速度训练课题
柔韧性训练课题
每个学期的最后一堂课
张老师会安排同学们
分享自己的成果
交流经验与心得
“整个人都轻盈了许多”
“开始跑步只能跑十几分钟
现在可以跑半个多小时”
“情绪改善了很多
睡眠改善了很多”
“通过课程接触并喜欢上攀岩”
“找到了一起锻炼的‘运动搭子’
一起健康饮食的‘吃饭搭子’”
……
小组合作开展饮食监督打卡
有同学在选课后喜欢上攀岩
这门科学又“神奇”的课程
受到网友们狠狠羡慕
↓↓↓
“求网课”“求旁听”
“求跨校选课”
“隔壁清华的能选课吗?”
“选课要求本人已经达到
求线上课程”
“强烈建议本门课
面向全社会开放!”
还有网友开玩笑说
“我瘦不下来,是因为没有去北大”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网友评论等
来源: 新闻坊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羽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肥胖正趋于年轻化,而其背后所引起的慢性病正影响着每一个人。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雷海潮表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仍来自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的很多致病因素与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
实际上,在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就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从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使得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在BIOCHINA2025(第十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回答时代财经提问时表示,体重管理年是通过减少肥胖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的国家健康策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卫生政策的体现,它旨在改善导致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环境,提高健康意识,防止正常体重的人向肥胖转化,以及防止肥胖的人向临床肥胖转化。
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
另据国家卫健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纪立农在上述大会上表示,近年来,科学界正在重新审视肥胖问题,也在对肥胖进行重新的定义和分类。例如,肥胖大约增加200多种疾病发生的风险,大多数疾病如果没有肥胖仍然会发生,但有了肥胖,这些疾病发生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可以说肥胖是这些疾病的加速器。
“除此以外,目前,国际上也将肥胖分为临床前肥胖和临床肥胖,在科学研究中发现,肥胖能直接导致新陈代谢类等18种疾病的发生,如果只有肥胖而无这18种疾病,则是临床前肥胖;若既有肥胖又有上述18种疾病或者BMI超过一定指数(如40)则是临床肥胖。在临床肥胖中,减重的治疗结局不仅改善或者逆转肥胖,更要促进背后的某一种或某一组疾病改善。这意味着未来减肥不仅在内分泌科、营养科、减重门诊,更在与上述18种疾病相关的科室。”纪立农表示。
面对肥胖疾病化,临床又该如何推动减重?
纪立农进一步告诉时代财经,实际上,尽管通过各种各样的饮食控制、加强运动,但很多临床肥胖患者在单纯从生活干预方面减重效果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既考验患者,也是对治疗药物研发的挑战。
“从医院角度,则旨在解决肥胖所造成的医疗问题,其一预防临床前肥胖变成临床肥胖;其二,改善治疗临床肥胖,从而改善其所导致的疾病。譬如,上述定义所提出的肥胖直接导致的18种疾病,如关节疾病、脂肪肝、伴有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等,减肥就能使这类疾病明显改善。从患者教育方面,我们需要让患者意识到这类问题,并从医疗上帮这些肥胖的患者。”纪立农对时代财经表示。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