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儿童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昨天,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儿童肥胖筛查共识,指导家长和医务人员对肥胖儿童进行筛查和治疗。
专家介绍,从2004年到2019年,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了两万名6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跟踪调查,经过15年对他们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生活习惯等的监测分析,结合内分泌专家和儿科专家的指导意见,制订出了中国儿童代谢健康性肥胖定义及筛查的专家共识。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高珊:我们这一次共识的制订,解答了大家非常困惑的问题,说这个孩子胖,我胖到什么程度就需要看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们非常痛心的,看见有些孩子就是还没有到成年,就已经肾衰了,那都是12、13岁血压就高,但是家长并没有给他看病。
这次颁布的“专家共识”明确规定,对于0到10岁的儿童,当身高体重比值超过90%的同龄人时属于体重超标,当超过95%的同龄人时就属于严重超标,需要到儿科或者内分泌科就诊。10岁以上儿童,除了持续监测体重指数以外,每年还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血压,一旦出现异常,都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专家强调,儿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会引起性发育障碍,个子矮小,关节压迫,运动障碍。还有一些过度肥胖的孩子会发生呼吸睡眠暂停,严重的会影响记忆力。肥胖儿童还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儿童期肥胖,成人后,75%的概率依然体重超标,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到4倍。
(编辑 毛亚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少年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肥胖指标可以用BMI指数进行衡量,少年儿童以及更小的婴儿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近日,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平台“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到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晓波以及主任医师刘子勤,针对这一问题为广大网友们答疑解惑。
陈晓波与刘子勤在访谈中表示,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和成人比还是有一些复杂的,不是一个单纯的BMI指数就能够解决。少年儿童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在不断地变化。
婴幼儿期与青春期是脂肪细胞快速生长期,容易造成少年儿童的超重、肥胖。婴幼儿时期肥胖会对以后的成长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青春期肥胖则会导致成年后很难减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这两个时期少年儿童的肥胖指标,并及时做出干预。
2岁以内的婴幼儿,肥胖指标用体重和身高的比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率来衡量。相同性别、相同身高,孩子的体重增加率与平均增长率相比,超过10%-19%,为轻度肥胖或超重;超过20%,定为肥胖。家长朋友们为了方便衡量,可以使用目测和测量每月增长克数的简易方法。目测即与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及时参与学校、幼儿园的学生体检。测量每月增长克数要与标准的增长克数比较。例如,孩子出生平均体重是3公斤,到6个月大概是6-7公斤左右,到1岁为10公斤左右,这是标准的体重增长水平。前六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700克;6个月到12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500克。超过过多,要及时使用生长发育量表进行衡量。
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是用BMI体重指数来评价了。但不同的是,成人24以上属于超重,28以上属于肥胖,儿科是用百分位数,超过85以上BMI的百分位为超重,超过90以上BMI的百分位就叫肥胖,超过120叫重度肥胖。也有另外的标准,对于不同孩子来说,脂肪的含量和肌肉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运动比较多的孩子,肌肉量大。用体脂测量仪就可以观测腹部脂肪、四肢皮下脂肪含量是多少,而体重又是多少。孩子BMI大,是肥胖还是比较壮,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测量出来的。
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没有及时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发生儿童糖尿病或造成其他危害。伴随到成年阶段,则会更容易患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病。家长朋友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肥胖问题,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转自 | 人民好医生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文|菁妈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而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相当于6岁以上的孩子,十个中就有两个体重是超标的。#谣零零计划#
孩子的体重有没有超标,不仅仅跟孩子的年龄有关,还跟孩子的身高有关。
想看自己家的孩子有没有体重超标,主要是计算体重指数,也就是BMI指数。
BMI指数的计算方法: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 (m)^2。
最新的6~14岁儿童青少年BMI指数标准出炉了,对照一下看你们家孩子的体重有没有超标!
现在还有一些老人家觉得:“孩子吃胖一点身体更健康,孩子吃胖一点看起来更可爱”。
殊不知,孩子的体重过重,对他的身体危害是非常大的。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体重超重,会影响他的大动作发育
本来孩子一岁多就可以走了,但是因为太胖了,他可能就走不动。
孩子如果体重过重,他不喜欢运动而是喜欢吃东西。
这会导致孩子胖得更厉害。
★孩子小的时候胖,长大后也容易肥胖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哮喘。
有研究发现,随着体重指数的升高,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明显下降,所以孩子的哮喘会更严重。
孩子肥胖还容易导致出现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也就是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呼吸突然暂停,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肥胖的孩子容易长不高
肥胖的孩子更喜欢吃东西,不喜欢运动,这很容易导致脂肪堆积,运动量不足,没有办法刺激骨骼更好地生长。
而且孩子肥胖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肥胖更容易刺激身体内分泌的情况引发性早熟,导致身高受到抑制长不高。
★孩子肥胖在学校容易受欺负
比如被同学起外号叫做“小胖子”,而且孩子肥胖活动会受到阻碍,外表看起来也不好看,容易被校园凌霸,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肥胖会影响生育能力
有研究发现,女性一旦肥胖容易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代谢异常,从而影响卵子的排出,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而男性一旦肥胖也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因为精子怕热,而肥胖的男性脂肪多,体内也容易散热。
所以肥胖对于孩子来说,危害非常的多,家长一定要从小就预防。
㈠避免胎儿生长发育过快
妈妈在孕期的时候会做B超,做B超医生会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B超发现宝宝长得过快,妈妈就要控制饮食,避免生出巨大儿。
一旦孩子出生的时候超过8斤,以后肥胖的概率会更高。
㈡尽可能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孩子,因为吸吮母乳的时候需要力气,所以孩子不容易过胖。
但如果孩子是奶粉喂养,用奶瓶来吸吮,需要花费的力气比较小,孩子容易过度喂养,容易引起肥胖。
㈢及时带孩子做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的时候医生会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最主要还是量孩子的身长和体重,根据孩子的身长体重和年龄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是不是正常。
如果体重超标也会建议妈妈要控制孩子的饮食。
㈣多带孩子户外运动
孩子在一岁以后学会走路,每天要给孩子1~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户外运动的时候,孩子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最主要的是还能消耗能量,避免孩子体重过重。
控制孩子的体重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更聪明,更健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多款一段奶粉被检出香精,含国内外品牌牛奶羊奶粉,希望你家没买
研究:孩子喝奶粉更壮实?妈妈先了解奶粉喂养的“五宗罪”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