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所发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们,绝大多数都是貌美如花的标致女子。即便是容貌不佳,至少也是肢体健全的正常人。不过,缺陷是人人都有的,纵然是母仪天下的后妃,也免不了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今天,大圣夫人镕铟姐姐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有“缺陷”的后妃。(注:貌丑不算缺陷呦)
杨玉环,(719-756年),号太真,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原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后为唐玄宗李隆基贵妃。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林芳兵饰演)
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成语“闭月羞花”中的羞花典故就来自于她。杨玉环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杨玉环的美貌自不用说,她的缺陷其实也很出名,一个是肥胖,一个就是体有异味(狐臭)。
关于杨玉环的肥胖,有一个成语“环肥燕瘦”就足以说明。杨玉环和赵飞燕都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美女,同样都是擅长歌舞。不同的是,赵飞燕瘦削苗条,能在侍卫的掌中起舞,而杨玉环则丰腴体胖。不过,后来有人考证出,杨玉环身高1.64米,体重138斤(还有说120斤、124斤、160斤、180斤等说法),只能说是微胖,不能算是肥胖。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殷桃饰演)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杨玉环被立为十八皇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三年后,李瑁的母亲、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病死,唐玄宗很是悲痛。武惠妃死后,后宫中的佳丽都不能使玄宗皇帝满意。
高力士为了让玄宗释怀一些,便说寿王妃容貌酷似武惠妃,且能歌善舞。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以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从此后,开始招幸杨玉环。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继立为寿王妃,同时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玉环以贵妃之位统领后宫。
杨贵妃得到重宠,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杨贵妃虽然在宫中偶尔也会与玄宗皇帝发生争执,甚至会被遣回家中,但是玄宗马上就会后悔心软,再招她回来,感情越来越深厚。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于是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冯宝宝饰演)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典故。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周洁饰演)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后世很多人说,杨贵妃可能并没有死在马嵬坡,也许逃亡到了别的地方。不过在《新唐书》中与《旧唐书》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相同,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关于杨贵妃体有异味的说法,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但是并没有见于正史记载。据说,因为杨贵妃身体丰腴,极爱出汗,导致了腋臭。为了掩盖缺陷,杨贵妃常常拿花瓣水泡澡,去除异味。唐玄宗并不在乎杨贵妃这个缺点,还特意修建了华清池,和贵妃一起沐浴嬉戏。
杨玉环影视剧形象(张榕容饰演)
杨贵妃还有另一个小毛病,就是睡觉时鼾声如雷。唐玄宗不但不嫌弃这个缺点,反倒非常喜欢,原来唐玄宗作为帝王,常常耍些帝王心术、阴谋手段,处死过很多人。午夜梦回这些人就会成为噩梦,杨贵妃的鼾声正好能吓醒他,反倒让他很有安全感。
述律平,(879-953年),姓述律氏,小名月理朵。契丹遥辇氏墩官述律月的女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史称其“勇敢善断,谋略过人”,是辽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因其晚年自断一臂,故述律平有“独腕皇后”的称呼。
述律平的先祖是回鹘人,她的母亲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所以她和耶律阿保机是姑表兄妹的关系。896年,述律平与阿保机结婚,婚后生有三子:长子耶律倍(东丹王)、次子耶律德光(辽太宗)、三子耶律李胡(皇太弟)。916年,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史称“辽国”。同年,册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述律平极具军事头脑,有一次阿保机率军攻打党项,室韦趁虚入侵。述律平率军迎战,痛击室韦。从此后,述律平的英名,威震四方。她也很有政治远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处境困难,遣韩延徽为使向契丹求援。进见时,韩延徽不肯跪拜,太祖阿保机大怒,罚他在郊外牧马。
述律平知晓后,连忙劝谏:“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辽史-后妃传》)。太祖纳谏,召回韩延徽。韩延徽应对非凡,才能过人,被任命为参谋,后升迁为守政事令、棠文馆大学士,参与辽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对加速契丹的封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赞元年(922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遣使贿赂契丹,求太祖出兵攻打李克用。来使以金帛美女为利诱,太祖受惑决定出兵。述律平力谏不可,太祖不听,仍然举兵南下。结果损兵折将而归,从此后太祖对述律平的谏言无不信任采纳。
天显元年(926年),太祖阿保机死,耶律德光继位为辽太宗,尊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述律平临朝称制,权臣们都很不服。述律平将这些大臣的妻子们召集在一起,说:“我今为寡妇矣!尔等岂宜有夫?”(《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是将这些权臣杀掉了百余人。当要杀到大将赵思温的时候,赵思温反问,太后也是先帝最亲近的人,太后为什么不去死?
述律平回答说,本来自己是想去地下陪伴先帝的,但是儿子幼小,国中事情又多,所以不能死。她说完这番话,举起刀,丝毫没有犹豫地就切断了自己的右手腕,将断手投进太祖的棺中,以表心志。从此以后,述律平被称为“独腕皇后”。
虽然因为赵思温的缘故,述律平自残手臂,但是她却非常欣赏赵思温敢于反抗的精神,免去了赵思温的死罪。述律平此番操作,大大震慑了朝中大臣们,巩固了辽政权。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死,述律平原想立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为皇帝,不想却被自己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抢先登位,史称“辽世宗”。由于耶律阮掌握兵权,述律平忌惮他的实力,只好承认他的帝位。
世宗皇帝即位后,恐怕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兴起风浪,将他们母子迁到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述律平从此退出了辽国的政治舞台。
应历四年(953年),述律平去世,终年74岁,后来被追谥为“淳钦皇后”。
谢道清,(1210-1283年),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宋宁宗时期宰相谢深甫的曾孙女,宋理宗赵昀的皇后。
宋宁宗的韩皇后死后,谢深甫拥立杨氏为皇后。宋宁宗去世,理宗赵昀继位,尊杨皇后为皇太后。杨太后为了报答谢深甫的拥立之功,下诏令皇后只能在谢氏诸女中遴选。没想到,整个谢氏家族唯一适龄的只有谢道清。
谢道清没什么才学,长得也是一言难尽,不仅肤黑,还盲了一只眼。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应召入宫了。先是被封为通义郡夫人,宋理宗宝庆三年晋封为贵妃,并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立为皇后。
宋理宗赵昀嫌弃谢道清丑陋且残疾,先是专宠贾贵妃,贾氏死后又专宠阎贵妃,总之眼睛里从来看不到谢道清。不过好在谢道清脾气婉顺,遇事能忍让,也不妒忌得宠的妃嫔,所以后宫倒是一直相安无事。
公元1264年,宋理宗死,赵孟启即位为宋度宗,于1267年尊谢道清为皇太后。1274年,宋度宗病死,赵显继立为宋恭帝,又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由于赵显当时只有四岁,所以谢太后垂帘听政。
谢道清当时已经65岁,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处理国家大事更是力不从心,难免有糊涂之处。太师贾似道本是市井无赖出身,却因为姐姐当年事宋理宗的宠妃,而爱屋及乌升为宰相,后来成为太师。他总揽朝政,专权数十年。
1275年,元兵大举南下,贾似道未开战便上表投降,屈辱称臣。然而元兵没有接受他的投降,围歼了十万宋军。朝中群臣力谏治贾似道之罪,没想到谢太后却只降了他的官职,由此可见她的糊涂。
公元1276年,元军逼近临安。无奈之下,谢太后遣使上传了国玺投降。此后,谢太后被俘北去,迁至燕京,降为寿春郡夫人。她于1283年去世,终年73岁。
马秀英,(1332-1382年), 直隶凤阳府宿州(今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马公的女儿,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马皇后画像
马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也颇倔强,唯一有个缺陷就是脚很大。当时的社会以女子缠小脚为美,马秀英坚绝不裹脚,因此被人称之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养父郭子兴把她许配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
郭子兴虽然器重朱元璋,但他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迟疑寡断,在别人的挑唆下,也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对他加以斥骂。一次,郭子兴发怒,将朱元璋禁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秀英得知后,亲自到厨房,"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为了偷饼给朱元璋吃,把自己的胸脯都给烫焦了,令朱元璋深为感动。
马秀英影视剧形象(剧雪饰演)
马秀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朱元璋南下之时,马秀英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朱元璋与马秀英患难见真情,夫妻二人的感情始终都很好。朱元璋的前七个孩子,都是马秀英所生,分别是: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女宁国公主、次女安庆公主。不过,史学界对于朱棣、朱橚是不是马秀英亲生,一直都很有争议。
马秀英与朱元璋(剧雪、胡军饰演)
1368年,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
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马皇后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事迹,经常翻阅查看。
马皇后性仁慈。朱元璋称帝后,变得暴虐无常,经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朱元璋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马皇后保护了很多宫女臣子免于被朱元璋责罚,人们都赞誉她的贤良仁善,朱元璋自己也经常和大臣们称赞马皇后的贤德。
马皇后影视剧形象(徐帆饰演)
马皇后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时年50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不再立皇后。马皇后谥号为“孝慈高皇后”,史学界对她的评价几乎都是褒扬。
.
钱氏,(1425?-1468年),海州(今江苏省灌云县)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
钱皇后画像
钱氏本来是个美人,后来宫中发生变故,导致了她身体残疾,容貌发生变化。钱氏的出身一般,并非是名门之后,但因为长相秀丽,得以入宫参选。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19岁的朱祁镇大婚,册立钱氏为皇后。
朱祁镇待钱皇后很好,念她出身普通,便想给她的娘家外戚封侯。钱氏很贤良,认为这样做不妥,于是谏止。英宗由此更加欣赏她。
然而幸福的时光没过多久,1449年的“土木之变”就发生了。朱祁镇被瓦剌所掳,消息传到宫中,嫔妃们个个哭天喊地。钱皇后不仅要维持宫中秩序,还日夜为皇帝祈福,盼望着丈夫能早日归来。钱皇后一连多日没有安睡,饮食不进,精神恍惚,从神坛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骨,从此成为了跛足女人。
钱皇后影视剧形象(李呈媛饰演)
可是皇帝毫无音讯,眼看着自己又成了残废,而此时英宗的异母弟朱祈钰又被立为新任皇帝,一连串的打击,使得钱氏日夜哭泣。结果没多久,她又盲了一只眼睛。不仅如此,她的一头秀发一夜之间变白,脸上也多了无数的皱纹。钱氏从一个原本年轻美丽的样子,变成了瘸腿盲目的苍老丑女。
一年之后,英宗归朝,可是他的弟弟景帝坚决不肯退位,无奈之下,他只能屈居于宫中偏殿。在这样的条件下,钱氏没有埋怨丈夫无能,英宗也没有嫌弃妻子成了残疾丑妇,一家人在逆境中互相体贴,互相安慰,可谓是患难见真情。
这样的日子,过了7年之后,景帝忽然病重,英宗在太监石亨等人的拥护下,发动了“夺门之变”,成功复辟。
重新掌权后,朝中有人见钱氏变成了残疾丑妇,便上表请求废掉钱氏。而宫中的周贵妃,生了皇子朱见深,太监蒋冕认为母以子贵,劝英宗改立周贵妃为皇后。英宗闻听大怒,将蒋冕大骂一顿,赶出了宫。至此,再没有人敢提出废立皇后之事。当英宗病危的时候,生怕自己 百年之后钱皇后被欺负,干脆立下遗诏:“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明英宗在政事上可说是毫无作为,身为皇帝还被俘虏过,更是让后人诟病。可是他的人性中也有闪光的一面。比如,他对待自己的残疾皇后,不离不弃,连身后事都替她想周全了。再比如,他废止了明朝人殉的陋习,这些都是被人称道的。
英宗死后,朱见深继位为宪宗。钱皇后与宪宗生母周贵妃并尊为皇太后。周太后一直对钱皇后心存不满,但碍于英宗的遗诏,也不敢太过放肆。1468年,钱氏病死,时年约44岁,遵英宗遗旨,合葬于裕陵,谥号“孝庄睿皇后”。
王氏,(1565-1611年),宣府左卫(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人,锦衣卫百户王天瑞的女儿,明神宗朱翊钧的妃子。
王氏年轻时貌美可人,进宫后在慈宁宫当宫女,侍奉李太后。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神宗皇帝到慈宁宫给李太后请安。王氏出来奉茶,神宗见她貌美,便召入偏殿,暗中宠幸了她。按照明朝的宫规,宫女被皇帝宠幸,事后必定有所赏赐。但神宗为了隐讳此事,既没赠送东西,也没对周围人说。不过,负责撰写起居注的侍臣还是将此事记录了下来。
王氏因为这次临幸而怀上了身孕,几个月后显怀,被李太后发现。在李太后的追问之下,王氏说出了实情。李太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非常高兴,将神宗皇帝叫到慈宁宫问询此事。可是神宗却始终不说话,李太后便让人拿出了起居注,果然看到了当天临幸王氏的事情。
李太后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一直都没有皇孙,而王氏此时怀孕,如果能够生下皇子,应该母以子贵。于是,在李太后的坚持下,神宗很不情愿地封王氏为恭妃。
万历十年(1582年),王氏生下长子朱常洛(明光宗),两年后,王氏又生下女儿云梦公主朱轩嫄。王恭妃虽然先后生一子一女,实际却并不受宠,神宗皇帝宠爱的是郑贵妃。郑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后,明神宗进封她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为太子。按照明朝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生育嫡子的情况下,应立庶出的长子(或年纪最大的儿子)做皇太子,明神宗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获得皇位。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长子,自然也应是皇太子。
群臣、李太后以及神宗的皇后王氏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明神宗不喜欢王恭妃母子,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不能进行。
王恭妃画像(孝靖皇太后像)
神宗皇帝拖了很多年,在众大臣、李太后和王皇后的坚持下,终于在1601年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然而作为太子母妃的王氏却没有任何加封。直到5年后,朱常洛结婚生子,神宗才勉强将王恭妃进封为皇贵妃。
可是,虽然王氏进封为皇贵妃,但是神宗皇帝对她很是不满,令她迁居到慈庆宫,再没有任何的宠幸。王氏被进封为皇贵妃后,不但没有享受到皇贵妃的优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宫,无人问津,处境更加凄苦。
在这十余年中,王氏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极差。王氏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双目失明,成了残疾人。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氏病危。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明神宗同意了。当太子赶到母亲居所时,宫门深锁不开。太子无奈,只得找太监拿来钥匙,破锁而入。 临终时,王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衣服,百感交集,凄然泪下,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当日酉时(下午5 时正至下午7 时),王氏气绝而死,时年仅有46岁。
王氏死后,先是被追谥为“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在其子朱常洛继位后,又追谥为“孝靖显皇后”,并且葬入神宗陵寝。
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年),小名喜子,副都统桂祥的女儿,慈禧太后的侄女,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皇后。
慈禧太后(中)、皇后静芬(右一)、瑾妃(左一)
相比于前面介绍的那些后妃只有画像流传下来,静芬所处的年代已经有了照相的技术,所以她有照片留存下来。根据照片,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她身上的缺陷--含胸驼背,她的腰是无法正常伸直的。
静芬比光绪帝大三岁,形态不佳,长得也不漂亮,但因为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而被选定为皇后。光绪帝对静芬没有什么感情,帝后二人也因为慈禧太后的关系而疏离。静芬当皇后近二十年,实际上几乎是一直守活寡。
1908年,光绪帝驾崩,宣统帝继位,尊静芬为“隆裕皇太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清廷土崩瓦解。隆裕太后被逼无奈,起用袁世凯。没想到袁世凯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挟制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无奈签发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静芬作为皇后虽然一辈子庸庸碌碌,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她写得一手好草书,为后人称赞。她自署斋名“延春阁”,时常写一些草书扁联,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
隆裕皇太后
1913年正月,隆裕太后病逝,时年46岁,谥号为“孝定景皇后”。
他他拉氏,(1873-1924年),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清德宗光绪帝的妃子,即珍妃的姐姐瑾妃。
年轻时的瑾妃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妹妹同时进宫,初封为瑾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瑾妃,光绪二十年因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连,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他他拉氏年轻时体胖,粗颈,比起她的妹妹,显然没有什么争宠的实力,光绪帝对她也没有什么感情。不过,也因为光绪帝对她的冷落,慈禧太后和皇后对她还是不错的。
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当时的宫中还有同治皇帝的几个遗妃,但是端康太妃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段,一直压制着她们,宫中做主的管事人实际上就是端康太妃。
民国初年,端康太妃患上了甲状腺疾病,导致脖子比年轻时更粗,且眼睛突出,体型却比年轻时瘦了一些。端康太妃因病脾气暴躁,曾经因为大怒斥责了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导致其吞鸦片自杀。
端康太妃后来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就在宫里写字画画修养心性。同时她也比较懂得生活,是一位美食家,经常派人到京城附近的天福号买酱肘子供她吃早餐。由于瑾妃喜爱美食,因此永和宫里的小膳房,烹饪相当出色,逊清的王公旧臣都爱吃她赏的饭。
端康太妃晚年像
民国十三年(1924年),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时年51岁,谥号为“温靖皇贵妃”。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历史##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在头条看见彼此##历史回眸##我要上头条#
众所周知,唐人以胖为美。唐玄宗李隆基更甚,他宠幸一位名叫杨玉环的大胖妞。甚至全然不顾这位胖妞还有很严重的狐臭。为了和她日夜厮守,从此君王不早朝。
杨贵妃的魅力在于羞花。据说,在杨玉环赏花的时候,牡丹花都自惭形秽,悄悄的凋零了。现在看来,这很不科学呀!很可能是杨贵妃的狐臭太厉害,把牡丹花给熏死了。
为了遮盖狐臭的味道,杨贵妃特别喜欢洗澡。唐明皇就把华清池赐给她洗澡用。十年前我去过一趟骊山,华清池并不大,当然也没看到有美女在泡澡。不过,附近倒是有温泉酒店,想泡温泉还是可以实现的。
据说,现在女士很喜欢用的香水就是这位杨贵妃发明的。她提取了鲜花的精华,制成香水,喷洒在腋下,用这种混合香型来遮盖狐臭的味道。每当我遇到洒了香水的女人,我就会想到这个典故。
杨玉环究竟有多胖,让李隆基如此的倾心?那时没有影像资料,很难猜想出杨贵妃究竟有多美。不过,作为一国之君,李隆基绝对不会看上一个超过两百斤的大胖妞的。从李白和白居易的诗中不难看出,这位杨贵妃应该和某冰冰差不多,是一位丰满型的美女。李太白的《清平调》就赤裸裸的赞美了杨贵妃的美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了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已经把杨贵妃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贵妃究竟有多美?千年的迷题,终于等到了解开的一天。
1994年,在内蒙古的赤峰发掘了一座辽国的古墓,而古墓之中难得的见到了杨贵妃的画像。
壁画在一位辽国人的墓室里。画中一位地位很高的女子正在逗弄一只鹦鹉。根据唐人郑处元在的《明皇杂录》记载,岭南一名官员上贡过一只会讲话的鹦鹉,唐玄宗拿到这只鹦鹉后就送给了杨贵妃。
杨贵妃十分喜爱这只鹦鹉后,经常逗弄。还给它取了一个名字“雪衣娘”。壁画中的内容,恰好就是杨贵妃与“雪衣娘”同桌而处的画面。自壁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侍女和主人的身形都相对微胖,比较符合唐人的审美。
壁画中,杨贵妃低眉执笔,“雪衣娘”在一边侧头看向杨贵妃,侍女端着一碗汤,还有一侍女在一旁扇着扇子。再加上一旁的翠竹两三枝,何等的清净雅致。
不过,唐宋时期的画师没有写生的技巧,况且这位画师也不可能见过杨贵妃的真容。画中的杨贵妃不见得就是杨贵妃真实的样子。不过,总比我们凭空臆测的要好上很多了。
能不能通过现代技术,把杨贵妃的尸骨还原?
杨贵妃墓就在咸阳兴平市马嵬办西500米处的马嵬坡。墓冢不大,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也要带包墓土回去,于是墓堆就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土了。
贵妃墓中到底有没有杨贵妃,我们还不得而知。一千多年过去了,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李隆基那么喜欢杨贵妃,他真的舍得把她赐死吗?
俞平伯、周作人先生认为:杨贵妃辗转到日本定居。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一文中考证说,杨贵妃逃脱马嵬坡后得到唐代舞女和乐师的帮助,辗转到扬州,在那里不仅见到了其兄杨国忠、长子杨暄之妾及其幼子,还见到日本遣唐使团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协助下,杨贵妃搭乘日本使团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陆,时间为公元757年。到日本后杨贵妃受到天皇孝谦的热诚接待。后来,杨贵妃以她的智谋帮助孝谦挫败了一次宫廷政变,从此在日本名声大震,获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妇女的好感。至今还有日本妇女说她是杨贵妃的后代。
因此,日本也有两座杨贵妃墓。
这三座杨贵妃墓,到底哪一座里埋葬着杨贵妃,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等待谜底解开的那一天吧!
女人天然美貌如花到了天际,且与生兰心蕙质,才配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此美只应天宫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所幸人间也有天仙下凡,她们就是中国古代4大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婵(闭月),杨贵妃(羞花)。
4大美女也是4朵花的代言人,荷花(西施),菊花(王昭君),月季花(貂婵),牡丹花(杨贵妃)。
她们有着怎样的天然美啊?未入宫前在家乡:
行者见之,下担捊髭须。少年见之,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怨,但坐观佳人。
耽误了农活,仅因欣赏少女惊为天人的美丽,就连胡须连连的老汉也要抚须惊叹,而少年郎更是手脚忙乱地脱帽整发形呢,惶恐向美不尊。
以时间历史序列出场
最美爱国女间谍西施四大美女之一姐,春秋末越国人(浙绍兴诸暨苎萝村),本名施夷光浣纱女,苎萝村分东西两村,居西所以称西施,也称西子姑娘。
绍兴乃蚕桑之地,民间纺纱盛行。出身柴门的西施自少就是个浣纱女,经常帮助家里去溪边洗纱。
美不美?看目瞪口呆之鱼儿呀!
每每洗纱时,那成群结队的美丽鱼儿也常来作伴。它们看着西子姑娘倒映在溪水中的天生丽质倩影,惊呆地忘记了戏水,渐渐沉入溪底。
这就是沉鱼典故之由来。
卧薪尝胆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则国运励志典故的神助攻正是西施,这也是西施生命的价值高光时期。
越王勾践为复国,采纳谋士文种所献伐吴七术之四(遣美女以惑吴王之心而乱其谋)。遂于苎萝村寻得芳名顺溪流而下的西施姑娘,历经3年培训后,由范蠡送往吴国献与吴王夫差。
最高励志鸡汤没有第2!
西施与姊妹郑旦果负越人望,大展美人计,把夫差迷得神昏智迷。越人趁机操练备战,最终三千越甲渡江击吴打败了吴国,赢得了独立自主。
最美爱国女间谍,西施姑娘当之无愧!
关于西施姑娘之花絮
民间传言西施脚大,所以常著一袭长裙遮瑕疪,又耳垂比例稍小所以发明了耳环弥补不足。我认为纯属空穴来风,大概率是彼时吴人谣污罢了,有,也是瑕不掩玉!更有传言议西施姑娘肤色偏黑,我更不苟同!吴兴鱼米水乡自古多育肤白貌美佳人是不容置疑的。
衣袂飘飘似仙子
关于西施姑娘的结局众说纷纭
①自缢说,完成复国使命后,内心充满了内疚与矛盾,乃一条白纱自缢而亡。
②余生与范蠡成为伴侣,范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③遭范蠡沉湖,范担心西施归国后越王喜其色误国,所以密沉江。
④遭吴人沉江,吴人发泄亡国之火,遂将其沉入扬子江。
⑤遭越后沉江,越后一为妒,二为担心其美色误国,遂遣人以牛皮袋盛之沉入江底。
⑥遭越王沉江,越王勾践积极总结吴国灭亡因素,乃叹亡吴之功西施当属!恐覆吴车之鉴乃忍痛将其沉江。
虽是无稽之谈的传说,但反映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悲哀。
哎!兴亡谁能定啊?盛衰岂无凭啊?长江有意化作雨,长江有情起歌声,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
最美和平使者王昭君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湖北宜昌兴山),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出身寻常柴门。
传说昭君是其父母老来得女,其母梦见一轮明月入怀,并于中秋产下昭君,所以乳名呼皓月。
丽姿蒙天宠,明眸转珠辉,兰心蕙质出柴门,秭归才女是皓月。
赞美的就是昭君姑娘。
天赐之美令在天空飞翔的大雁群,低头发现昭君之美媚惊为天仙,一时之间竟忘了扇动翅膀,不由纷纷雁落平沙。
这就是落雁典故之由来
昭君姑娘16岁选秀入宫,因无钱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乃遭毛画师报复,在呈汉元帝画像中,将其眉下点一瑕疵,乃至于蒙尘宫中5年。
后汉元帝为巩固北方边境,将其赐姻于匈奴呼韩邪单于。
这就是昭君出塞之典故
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乃请书归国,汉成帝不允,更敕令从胡俗循游牧民族收继婚制,万般无奈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俩人生活11年后,复株累单于去世,又2年昭君病逝北方大漠。
忧伤的琵琶行
自和亲入匈奴几十年,过着悲惨的婚姻生活,就更日夜思念万里南方的亲人。看着大漠上空,大雁队队排成行,不禁忧伤吟唱:天苍苍,雁何往?心中是南方家乡。鸿雁啊!向南飞,飞过芦苇荡,鸿雁啊!向家乡,家乡有多遥远.....歌声忧琶声扬,思乡的泪水顿时化作漫天飞雨,只有来时的琵琶陪伴着踽踽独行。
哎!自古红颜命运多舛!所幸昭君姑娘牺牲自我的和亲,带来北方边陲约50年的安定和平。
最美和平使者的桂冠当之无愧!
岁月啊!淹没了黄沙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但你带不走昭君出塞这个典故芳名。
关于昭君姑娘的花絮
一说姑娘双肩瘦小,所以常著披风掩肩。简直是捕风捉影!和亲寒冷的北方匈奴,不著披风穿单衣啊?
二说姑娘脚大,更是胡说八道,时西汉没有唯女子三寸金莲的审美观。缠足其后始于北宋,而兴于南宋。
大概率是,羡慕嫉妒恨的人才有的说法吧?
最美连环计演译者貂蝉东汉末年人,姓任,正史未记身世,元杂剧《连环记》中编排了忻州(山西忻州)木耳村为其家乡。民间版本有甘肃临兆人,陕西米脂人的说法,无论何种说法,足以证明貂蝉姑娘出身柴门。
但我更倾向于陕西米脂人的说法,因为米脂婆姨绥德汉的说法,是迄今仍被认可的,尤其米脂女人的天然美是闻名天下的。看来小米粥更能养育佳人啊。
比月儿更美的女人
貂婵初入司徒王允府为歌伎,由于身世凄苦,就常于月圆之夜悄然焚香拜月,一为身世,二为问安父母。皎白的中天圆月,俯视着庭院中那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倩影,月儿也心生惭意,立马含羞躲进云层。
这就是闭月典故之由来
时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趁机起兵,西凉董卓弄权是为汉贼。司徒王允忧心忡忡,闻贼喜女色,为达除董贼计乃收貂婵为义女,设先允吕布再嫁董卓的连环计,引诱吕布见色忘义诛杀了董卓。
好一出离间计!最美连环计演译者桂冠当之无愧!
岁月啊!你暗淡了刀光剑影,消融了鼓角争鸣,但你磨灭不了绝代风华貂蝉之芳名。
关于貂婵姑娘的花絮
民间传说貂蝉姑娘的耳重小而无肉,所以佩戴镶有大宝石的圆形耳环,以掩饰缺陷。纯属以讹传讹,既使有,反而细耳碧环更显俏丽。
最美宫廷歌舞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赞美的就是杨贵妃
杨贵妃唐蒲州人(山西运城),学名杨玉,小名玉环,幼时跟随父杨玄琰(蜀易州司户)异地生活。又说祖籍广西玉林容县杨外村,总之是为官宦家族大家闺秀不假。
身材丰膄肤若凝脂,举止端庄大方,又仪态万千的大家闺秀形象,使人过目难忘。那银铃般的歌喉和妙曼的舞姿,更使长安城景阳宫内,娇艳的牡丹花也自认逊色三分,只好含羞认输。
这就是羞花典故之由来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赞美的就是《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歌舞主角就是杨贵妃。
在以丰满为审美观的唐代,能歌善舞的杨玉环深获唐玄宗的宠爱,可谓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也不过分。
深得帝王爱,那得多么妩媚妖娆啊!
大型史诗级《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是古代最美宫廷歌舞,影响之深远,为后世不断改进传唱。
然而天妒红颜!
天宝14年(公元前757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清君侧杀杨国忠之名引狼兵杀奔长安。天宝15年(756年)唐玄宗携杨国忠与杨贵妃逃往蜀中避乱,途经马嵬驿(陕西兴平市西),以陈玄礼为首的护驾禁军发动哗变,乱刀砍死杨国忠。并以红颜祸国之名请求玄宗处死杨贵妃,玄宗迫于无奈与自保,于是接受高力士劝言,以三尺白绫赐死贵妃。
可怜!时年杨贵妃38岁,可叹!正是风华绝代时。
《马嵬坡》晚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华清池水泛香波
兴亡谁能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但国之兴亡自有定数,又岂能完全甩锅于杨贵妃呢?赐死贵妃未必就证明玄宗圣明,只怨自个本少圣明在先罢了。
哎!聚散总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一页风亡散啊,变幻了时空,但历史的风云,吹不散杨贵妃的风华绝代!
关于杨贵妃之花絮
民间传说杨贵妃稍有狐臭,所以每日于华清池用花瓣洗浴。又说贵妃身材丰满脚步沉重,故喜在身上挂些饰物行走发声,来掩饰沉重的脚步声,所以才有环佩叮当的成语。
谣传而已!古代帝王选秀当媲美科举制严厉程序,望闻问切只是小儿科,女宫会动手拿捏查验秀女全身每一角落。请问有体有异味或影响礼态的行走脚步声能过关吗?
谁信!谁傻子!
可怜可叹!四大美女一生皆与政治战争相连,也可以说是牺牲品。
但她们的风华绝代,总是后世永不磨灭的记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花容。岁月啊!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但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芳名。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