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𣬈。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𨴯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注音:
苕:tiáo 鮆:jì 𨴯:shǐ
虖:hū 湨:jú
解读
句余山往东五百里是浮玉山。站在句余山的山顶,向北可以望见距去泽,向东可以望见诸𣬈水。句余山上生活着一种野兽,名为彘。彘的样子像老虎,但是却有牛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和狗叫很相似。彘很凶猛,可以吃人。苕水从浮玉山的北麓发源,向北流入具区泽,具区泽盛产鮆鱼。鮆鱼也就是刀鱼,它的头长而身体狭薄,腹背犹如刀刃,嘴边有两条硬的胡须,鳃下有长长的硬毛像麦芒一般,肚子底下还有硬角,锋利如快刀,故名刀鱼;大的有一尺多长。传说吃了鮆鱼的肉可以防止狐臭。
浮玉山向东五百里是成山。成山的样子像四方形的三层土坛,高高矗立。成山上盛产金属矿石和各种玉石。成山下生长着许多的青雘。青雘前面已经讲过,是一种颜料矿石,古人常用它来涂饰器物。𨴯水从成山发源,向南流入虖勺水。虖勺水的沙石中蕴含着丰富的黄金矿石。
成山往东五百里是会稽山。会稽山的样子呈现四方形,山上盛产金属矿石和各种玉石,山下盛产砆石。砆石是像玉一样的石头,但并非玉石。勺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湨水。
日本和中国的关系
很多人说这里提到的会稽山便是现在位于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果的海岸线还要向东延伸3000里。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国土直接和日本接壤,中间没有海水,皆为陆地。
想着日本和中国的渊源,想想这也是一种可能性。也许在很多年前,日本本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因为某种变故,中国和日本的版图决裂,两者只能隔海相望了。经过后来种种发展,形成如此两个国家。上述一切都是小编自己的猜测而已。
会稽山
会稽山是古代的“五大镇山”之一。自古以来会稽山就是中华名山。文化底蕴丰厚,大禹、勾践、秦始皇、王羲之、王守仁等历史名流都曾在此留下动人的故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出自这里。
会稽山向东五百里是夷山。夷山上寸草不生,沙石遍布。湨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列涂水。夷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荒山。夷山向东五百里,是仆勾山。仆勾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石和各种玉石。山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草。但奇怪的是仆勾山上既没有河流及水源,也没有鸟兽生活于此。这也算是一件奇事!
仆勾山向东五百里是咸阴山。咸阴山上既没有草木生长,亦没有河流水源。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山。
讨论:
这一段的山脉,从成山到咸阴山,五座大山基本都是荒山,也没有什么鸟兽出没于此。也算是这一带的特色了。
浮玉山在句余山向东五百里的地方,向北可以望见具区泽,向东可以望见诸毗水。
彘( zhì):浮玉山中有一种兽叫做彘,形状像老虎,长着牛尾,叫声像犬吠,这是一种吃人的兽!
传说彘和长右一样,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大水。
鮆鱼:鮆鱼生长在苕水中,苕水从浮玉山的北麓发源,向北流入具区泽。
鮆鱼就是刀鱼,而苕水就是今江苏省的太湖。古代人相信吃了鮆鱼可以防治狐臭,不过鮆鱼确实非常美味,扬州有谚语:“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美食家李渔将其誉为“春馔妙物”,清代宰相刘罗锅 诗云:“未熟香淳鼻。”可想其鲜美!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这应该算是对天目山,最贴切的描写了。
Hi~ o(* ̄▽ ̄*)ブ大家好,在我们的异兽动物园照常开门的今天,要为大家带来浮玉山的特色异兽。(看名字就知道是好地方~)
上古的浮玉之山,大概就是今天的天目山,位于浙江境内,地处浙皖两省交界处,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
因为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了今日之名。
不过在上古时代,天目山还叫浮玉山的。
这个古名,来自于大禹治水之时,见高山在云天之上,也被洪水围住,如玉浮于水上,故被大禹命名为浮玉山。(名字的由来竟然因为大洪水?!)
那时候,此山倒没有玉石,不过北边可以眺望到太湖,东边可以眺望到渚水,山上有许多珍稀草药的浮玉山中,还有两种奇珍异兽比较出名。
今天,我们就来参观参观,浮玉山的名产异兽。
首先是彘。
作为浮玉山上,上古食肉动物,彘凶狠又嗜血,是凶猛的上古异兽。以至于我们异兽动物园,也不得不整两层结实的铁笼子,关着此兽(友情提醒:切勿攀越围栏,断爪断jio后果自负)。
各位来看看,这个彘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不要以为它能学狗叫,就是个善茬儿了。(画渣喵表示:最怕狗啦噜~故事叔在一边听吐了...)
非也非也,据故事叔所知,彘是只吃肉的上古猛兽,虽说它出现的地方没有什么不详的预兆,可是它却吃人。(这胃口...可怕~画渣喵怕怕的摸了摸腰上的肥膘)
因为上古浮玉山中多有灵药,很多上古居民上山采药,都和彘兽狭路相逢。
这人兽面对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免不了一场恶战,然后就是九死一生(画渣喵拍了拍挺起的胸膛,惊呼:还好还好,我生活在现代,野兽得去动物园才看得到...)。
因此很多的上古居民去浮玉山一带进山采药,没少被彘伤害。浮玉山附近上古居民,多数是谈彘色变的。(跟武松打虎遇到的老虎一个概念~一般人碰见就没了)
不过,慢慢的彘反而有了吉象的象征。
民间慢慢地有“彘有龙象”之说。起源于距离上古时代很远的汉朝,司马迁写的《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画渣喵脑补了哈:说的难道不是那人够豪放,所以给彘肩?)
司马迁大人按项羽说过的那句话,给彘冠了九五之尊的名号了。(画渣喵为此专门去搜了搜...搜出了个猪蹄子...这...)
于是有了“彘有龙象”这个成语,也有了这个说法。以至于后来,以此来比喻这个词一般指一个人虽然目前地位卑微,但是有帝王之象。让汉景帝都要给刘彻(武帝),小时候取个乳名叫刘彘。(在现在看来,跟狗蛋有的一拼~)
从此,吃人的异兽彘就更出名了。
诸位再看,浮玉山除了彘之外,还有一种鮆鱼。(画渣喵眨眨眼:好吃吗?)
此水族鱼类出自于浮玉山山阴面流出,北流注于具区的苕水之中。因头长而狭薄,腹背像刀刃,故名刀鱼。
此鱼出名也不是上古时出名的,而是到了宋朝时期,遇到了当时大宋第一美食家,吃货,外加吃播和东坡肉发明者苏轼,才开始出名的。(吃货喵羡慕啊~~)
苏轼描写的“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中的鮆鱼,就是此鱼。而此鱼各位也能看到,鳞色银白,故苏东坡后来觉得,对鮆鱼彩虹屁还不够,于是又写有“恣看收网出银刀”的赞美诗句。
而自古以来,刀鲚、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刀鲚应市最早,故列三鲜之首。(一个都没吃过的只有画渣喵吗?)
现如今,这种鱼在太湖还有产出。只是长江刀鱼自然资源量逐年锐减,衰竭严重,其种质保护与繁育研究已十分迫切了。
不过在上古时代,上古居民记载,此鱼吃了能治疗狐臭。
这个功效,倒是披着神奇的色彩,不可轻信,也不能坚信。但是,刀鱼味极鲜美,肉质细嫩这倒是真真的。(画渣喵只敢脑补,并不想吃,保护野生动物!)
以至于古时候,扬州地区谚语云:“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
看看,古人是宁可不要宅子,也舍不得丢了鮆鱼头的。虽有夸张的成分,可在物资缺乏的古代,如此鲜美的鮆鱼,确实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古代大把的吃货吃的好啊~~)
好了,今天我们的异兽动物园参观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睡前老故事
送你一个光怪陆离的好梦
点个关注和在看 不迷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