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龙眼的读者都会对龙眼的核有很深的印象,黑亮圆润,甚是美丽。但是,如果说龙眼核与治疗狐臭还有关系,你信吗?
对于狐臭的成因,宋朝太医院编写的《圣济总录》中称:“血气从而凝积,此所以有狐臭之病。”说得通俗一点,因为血气不顺畅了,所以会有狐臭。
龙眼核在《纲目拾遗》中叫做桂圆核仁,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种子。有理气,化湿之功。所以,有助于理气活血,从理论上说适合治疗狐臭。但是具体如何使用这味药呢?《本草纲目》中记载:"治狐臭,龙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外治的方子,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试用。
龙眼核除了治疗狐臭,还可以治疗瘰疬(西医叫做颈部淋巴结结核),如《本草再新》中记载:"治瘰疬,消肿排脓拔毒。并治目痰。"
此外,《岭南采药录》中还记载它有“止金疮出血”的作用。《重庆堂随笔》中记载了一个叫做《骊珠散》的方子,就是以龙眼核为主药治疗刀刃跌打诸伤的,龙眼核研敷有止血定痛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治疗请遵医嘱!)
虎尾轮
清肺止咳;散瘀止血。主肺热咳嗽;肺痈;积聚;乳吹;脱肛;子宫脱垂;吐血;尿血;外伤出血①《闽南民间草药》:"润燥解热,消痈解毒。"②《广西中草药》:"散瘀止血,清热止咳。治吐血,咯血,尿血,刀伤出血,肺热咳嗽,子宫脱垂,脱肛。"
血见愁
止血,活血。治月经不调,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疮痈肿毒。①《东北药植志》:"止血。"②《黑龙江中药》:"用于月经不调,妇女血病。"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月经不调,崩漏,肺结核咯血,尿血。"
半枝莲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①《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②《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血痢。"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治跌打,刀伤,疮疡。"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
三七草
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①《百草镜》:"治乳痈肿毒,金疮止血,喉癣,双蛾,咳嗽。"②《湖南药物志》:"行血止血,清热解毒。"
荠菜
凉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热利湿。治叶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眼底出血;高血压病;赤白痢疾;肾炎水肿;乳糜尿①《别录》:"主利肝气,和中。"②《药性论》:"烧灰(服),能治赤白痢。"③《千金·食治》:"杀诸毒。根,主目涩痛。"④崔禹锡《食经》:"补心脾。"⑤《日用本草》:"凉肝明目。"⑥《纲目》:"明目,益...
龙眼核
止血,定痛,理气,化湿。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①《滇南本草图说》:"治瘿疾。"②《医学入门》:"烧烟熏鼻,治流涕不止。"③《纲目》:"治狐臭,龙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④《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肿排脓拔毒。并治目痰。"⑤《岭南采药录》:"疗疝气,敷疮癣,又止金疮出血。"
木耳
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 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①《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②《纲目》:"治痔。"③《药性切用》:"润燥利肠。"④《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
柏树叶
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主吐血;血痢;痔疮;癞疮;烫伤;刀伤;毒蛇咬伤①《分类草药性》:"和血。治肠风痔肿,痢疾,吐血;兼涂小儿肥疮。"②《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③《广西药植名录》:"治咳血,心气痛,筋缩症。"
■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学习古人的7个验方。
“博采众方”是后汉张仲景编纂《伤寒杂病论》的心得总结,也是后人学医时,汲取他人长处以求不断进取的格言。
余从事中医工作有年,既无家传,又乏师承,全靠自己秉烛达旦的读书,在穷乡僻壤中实践,每得一方即加以记录,从临床疗效上辨其良莠,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历年积累了不少单方、秘方和验方,现将其行之有效者略举数则,供业医执匕者参考,希冀有益于病家。
1
现代医学所谓老年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日本人汤本求真,采用张仲景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临床效果显著。
若有呕吐,则加半夏;无呕吐者,加瓜蒌仁。
2
张石顽曰:凡风湿冷痹之证,因水湿所致,浑身上下,强直不能屈伸,痛不可忍者,于五积散内加穿山甲七片,全蝎十个(炒),葱、姜水煎,热服取汗,避风甚良。
五积散方在清代汪昂《汤头歌诀》中有载,无需赘言。
3
王清任通经逐瘀汤治疗现代医学中的荨麻疹,较其他方剂为优。
方为:刺猬皮、薄荷、地龙、皂刺、赤芍、桃仁、连翘、银花。
加减法:血热者,酌加山栀子、生地黄等;风冷者,加麻黄、桂枝等;虚热郁成者,加银柴胡、地骨皮等;咳嗽喘息者,加杏仁、苏梗等。
每日一剂,至症状消失为止。愈后,继服人参健脾丸三日。
4
清代吴翌风《镫前丛录》载神仙粥,专治一切感冒症,如风寒、暑湿、头痛、骨痛,并四时疫气流行等。
凡初得病二三日者,服之即解。
法用糯米半合,生姜五、六片,河水两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后,次入带须葱白头五六个,煮至米熟,再加酸醋半小盅,入内搅匀,乘热吃粥,或只服粥汤,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
盖以糯米补养为君,姜、葱发散为臣,而又以酸醋饮之,屡用有效。
此方奥妙在于加醋,寓散于收,其力较大,殊有深意。余曾将此方用量略加变通,施于老人感冒,安全有效。
5
《医賸》治狐臭,用桂圆核六枚,胡椒二七粒,共研细末。每觉有汗,用粉扑之,轻者一料即可见功。
6
雷公保命汤治现代医学中的炭疽病有捷效。
方为:银花三两,蒲公英、当归各一两半,荆芥、防风各三钱,生甘草五钱,水煎服。
方中重用银花、公英,以清热解毒;辅以当归,通经活血消肿;再佐荆防疏风达邪,甘草和中解毒。
对类似中医疔疮的炭疽病,可谓审证周详之药方。
7
擦涌泉法。
元代李治《敬斋古今注》说:涌泉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反复多时,觉足心热,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
李治的父亲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李治本人只令人擦至熟睡而止,也觉很得力。
又有一位曾做过江东仓使的郑彦和,脚软不能下台阶与人辞行,经教以此法,数月即能拜跪。今人杨某,年八十,步履如飞,亦尝言得此法之效。
余以为常摩涌泉,可使肾气流动,精气充溢。
内容来源:《岳美中医学文集》
作者:岳美中
主编:陈可冀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