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是古代用于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中国古代有四大檄文,分别是陈琳的《讨曹操檄》、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朱升的《谕中原檄》、曾国藩的《讨粤匪檄》。
四大檄文中,文采最好、知名度最高的是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檄文,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回到那个鼓声隆隆文彩飞扬的讨伐武则天战场。
01 文章背景
公元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荆州都督武士彟的第二个女儿,正值年方14岁的青春年华,因貌美被召入后宫,封为才人。唐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将其纳入后宫,后封为昭仪。
经过激烈的后宫斗争,第二年武氏被册立为皇后。李治身体不好,对政治没有太多的热情,相反,武后则对政治充满了激情,大唐“双圣”共同执政的时期,朝廷的实际权力逐渐被武氏攫取。公元683年,唐高宗离世,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后不甘心大权旁落,两个月后,找借口废掉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七个月后,武后改元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任用武氏亲属,旧臣受到排挤,武则天改朝换代的野心,可以说已经是路人皆知。
袭爵英国公、本任眉州刺史的徐敬业被贬为柳州司马,其弟蛰屋令徐敬猷被免官,给事中唐之奇被贬为括苍令,詹事府司直杜求仁被贬为黔令,长安主簿骆宾王被贬为临海丞,御史魏思温被贬为盏屋尉。这几人同为扬州贬官,同病相怜,遂共谋以匡复庐陵王为由,起兵讨武。
起事开始时,他们通过监察御史薛仲璋,矫诏杀死扬州长史陈敬之,随后举起讨武大旗。徐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义旗一举,四方州民闻风响应,10天募集到兵士10余万人。徐敬业又让骆宾王起草讨武檄文,移传各州县。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后,我们就用文白对照加讲解注释的方式,来赏析这篇文章。
02人神共愤的祸害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而且出身卑下。当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
全文的第一个“伪”字,对武氏以及她执政的合法性进行了根本的否定,一个字定性,彻底否认,毫不拖泥带水。
然后对武氏的性格、家庭出身进行了半真半假的说明。客观地说,“性非和顺”,这是真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当然并非良善之辈。“谦谦君子”和武则天自然毫无无关联,比男人更心狠手辣,杀伐果断,才能在男权社会里君临天下,“最毒武氏心”才是她的真正写照。
“地实寒微”,就说不上了。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士彟(yuē),家族世代经商,十分富裕。隋炀帝大规模征兵,武士彟也弃商从戎,参军入伍。615年,李渊被任命为并州刺史,曾在武士彟的家中休息,二人成为朋友。李渊做太原留守,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成为留守府中主管军事装备的幕僚。617年,李渊父子见隋朝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武士彟力劝李渊起事,并将自己撰写的兵书献给李渊阅读,李渊大喜,约定共享富贵。李渊称帝建唐后,封他为义原郡开国公,618年将他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罪可免死一次。
由此可见,武氏家族是根深叶茂,并非寒门出身。当然,檄文不是学术论文,无需进行考证,而以气势为要,所以要这样写,这是立场问题。
“以更衣入侍”,指不是正常渠道入宫受宠,侧击了武氏的心机深沉。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武氏作为玄宗的嫔妃,又和玄宗的儿子李治暧昧,以此谋求在宫中的专宠地位,意思是玄宗父子背离伦常,互戴绿帽,和这两个男人都没关系,他们被蒙蔽了,背后都是武氏的阴谋诡计。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像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
作者继续揭发: 武氏妒忌心极强,比美从不让人,不会给任何人留余地。她擅长狐狸之术,迷得皇上神魂颠倒。武则天被太宗赐名为“媚”,证明在妖娆动人方面,她的确是有本钱的。这里有寓意双关之妙。
“掩袖工谗”来自于战国时代的宫斗典故,魏襄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女,楚怀王对她非常宠爱。楚王的宠妃郑袖知道楚王非常喜欢这位美女,就千方百计讨好她,逐渐获得了魏国美女的信任。郑袖有一次就对这位美人说:“大王非常喜欢你的美貌,可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要想得到大王的长久宠爱,以后见君王时,最好把鼻子掩住。”美人听了后深信不疑,就按她说的办,每次和楚王说话,就用袖子把鼻子遮住。楚王对此不解,问郑袖原因,楚王再三追问,她才似乎很为难地说:“美人是厌恶大王您身上的狐臭”。楚王听后,非常生气,下令把这位美人的鼻子割掉。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
元后,正宫皇后。翚翟(huī dí):用美丽鸟羽织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礼服。翚,五彩雉鸡。翟,长尾山鸡。
聚麀(yōu):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语出《礼记·曲礼上》:“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这句意谓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却当上了高宗的皇后,使高宗乱伦。
加以虺蜴(huǐ yì)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加上毒蛇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国母。
据《旧唐书·外戚传》记载: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之后,陆续杀死侄儿武惟良、武怀运和姊女魏国夫人贺兰氏及外甥贺兰敏之。兄武元庆、武元爽也被贬谪而死,传说姊韩国夫人亦死于其手。
弑君鸩(zhèn)母:谋杀君王、毒死国母。史书中并无武后谋杀唐高宗和毒死母亲的记载,但却有杀害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弑,臣下杀死君王。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母,此处与君对应,应指国母,即王皇后,并非是误传的母亲。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
金句,点出反派本质,堪称头上生疮、脚底化脓——坏透了!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皇上的爱子,被幽禁在冷宫里;而她的亲属党羽,却委派以重要的职位。呜呼!
唐高宗死后,中宗李显继位,旋被武后废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事见《新唐书·后妃传》)。二句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伏笔。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呜呼!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再也不见出现;刘章那样强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
霍子孟:霍光,字子孟。汉武帝死,他挟立昭帝,昭帝死,又于乱政之中扶立宣帝。 朱虚侯:刘荤,封朱虚侯。汉高祖死,吕禾家族总揽朝政,刘萆等大臣消除诸吕,迎立文帝。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音吃)帝后,识夏庭之遽衰。“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
燕啄皇孙的典故是关于四大美女之一的汉成帝后赵飞燕,自己没有孩子,于是把后宫有子者皆杀之,时有“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这里借汉朝故事,指斥武则天先后废杀太子李忠、李弘、李贤,致使唐室倾危。
“龙漦帝后”的典故是关于四大妖姬之一的褒姒:夏代末期,有二神龙蟠止于王庭,自称是褒之二君所化。夏帝占卜后,卜辞说只有把龙涎沫藏起来才吉利。夏帝使人请得“龙漦”藏在匣中,直至周厉王时才打开观看。龙漦流到庭中,化为大龟。有一童女遇之而孕,后生下一女,弃于野外。此女婴被一对逃避追捕的夫妇拾到,带她逃往褒地,把她养大成人,这就是褒姒。后以“龙漦”比喻祸国女子。
03 盖世英雄闪亮登场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我李敬业是大唐的老臣下,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
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
宋微子,就是微子启,他是殷纣王的庶兄,被封于宋,所以称“宋微子”。殷亡后,微子去朝见周武王,路过荒废了的殷旧都,作《麦秀歌》来寄托自己亡国的悲哀(《尚书大传》)。这里是李敬业的自喻。
袁君山,东汉时人桓谭,字君山。袁君山之“袁”,通假“桓”。汉光武帝时为给事中,因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而被贬为六安县丞,忧郁而死(事见《后汉书·桓谭传》)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真是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拿这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拿这来攻击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领!
04行动的召唤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协(xie)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
“一抔之土”语出《史记·张释之传》:“假令愚民取长陵(汉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将何法以加之乎?”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
这句话穿透力极强,杀伤力极大。先帝坟头上的泥土,在你们的手中还未被吹干,形容只是一转眼的时间,用了读者的“触觉”;六尺之孤,是多大的孩子,古代一尺大约24厘米,6尺,就大10来岁,1米4左右的半大小子。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开始了解一些事情,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岁月,但他放眼四望,却看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救驾忠臣,孤苦伶仃,形单影只的样子,立马浮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无限同情,这是进入读者的心中、脑中,还借用了你的想象力。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所写,责备宰相说:“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段文字的煽动力之强了。
武则天有诗文被选入《全唐诗》,在写作方面,她也是行家。
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事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
“同指山河”语出《史记》,汉初大封功臣,誓词云:“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这里意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孙永享,可以指山河为誓。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
最后用金句结尾,虎虎生威有力量!
05 反派、主角、观众、编剧
如果把本文比做是一场大戏,那本文的各种角色是非常精彩的。
第一段是反派率先登场,树立靶子。作者用精彩的文字,寥寥几笔,向观众勾画出武氏“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的生动形象。一场电影好不好看,首先取决于反派。反派,为戏剧提供了强大的张力。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氏的反派形象,无疑是具有资格的。
第二段主角登场,威武雄壮。作者渲染了徐敬业伟岸光辉的形象。讨武是光复正义,民心所向之举。在对武则天严厉的声讨后,作者描绘徐敬业一方师出有名。“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四句词采雄健,表现了义师的声威和必胜信念。
第三段对吃瓜群众,就是对王公贵族发出号召。“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先让百官自惭自励,从正反两面痛陈利害得失,用逻辑的力量来说服观众。“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则封赏进爵,“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文章最后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震人心弦的警语作结,展示强大的警醒意图。
骆宾王虽然文章写得极好,可惜徐敬业缺乏他爷爷徐茂公的军事能力,轰轰烈烈的讨武行动,只坚持了两个月,就被终结了。徐敬业被杀,骆宾王不知所终。
有人评论说:徐敬业主要输在战略上。如果能用军师魏思温的计策,高举匡复庐陵王的大旗,挥军直取洛阳,就是兵溃败而身受戮,也还是勤王的忠义之士。而他私心太盛,想去借金陵的王气而自立为王,这就成了叛逆,怎么能不失败?
无论讨伐结果如何,这篇檄文都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经过1000多年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出无限的光彩和魅力,作为编剧(作者)的骆宾王,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吧!
骆宾王应当算是一位作诗的天才,《全唐诗》收有作者2873人,收诗49403首,里面当然有骆宾王的诗作,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应该算是《咏鹅》吧: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应当是中国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必背课目之一,而《全唐诗》中称,该诗是骆宾王7岁时所作,我还真没查证过这算不算是《全唐诗》所收作者年龄最小的一篇诗作,但至少明代的胡应麟认为他是天才:“宾王生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应声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叹诧,呼神童。”(《补〈唐书〉骆侍御传》)他年龄如此之小,就有这等才能,不知道算不算是过早地发现了真理。而后的人生之路,他走得并不顺,看来能够笑到最后,才最为重要。
骆宾王撰《唐人三家集》二十六卷,清嘉庆二十一年至道光七年秦氏石研斋刻本,书牌
骆宾王撰《唐人三家集》二十六卷,清嘉庆二十一年至道光七年秦氏石研斋刻本,卷首
骆宾王父亲去世得早,这使得他家的日子后来过得一直不宽裕。然而他的好学之心却并未受到影响,陈熙晋在《续补〈唐书〉骆侍御传》中称:“既而父卒于博昌,旅葬其地,父老多怜之者。寻奉母移居兖州之瑕丘县,性笃孝,每读古书,见古人负米之情,捧檄之操,未尝不废书辍卷,流涕伤心。”而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遗憾的是,他的聪明才智没有被主考官发现。凡是神童,都有自负的一面,考试未果打击了他的信心,而后他闲居在家,一闲就将近十年,经济来源成了最大的问题。人在吃饭面前,最终还是会低头。闲了一些年,后来他还是忍不住了,于是他就给某位官员写了封求职信,信中称:“宾王蟠木朽株,散樗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退无毛薛之交,进乏金张之援,块然独居,十年于兹矣。”(《上李少常伯启》)
此后,他又参加了科考,这次终于成功了,他被授予太常寺奉礼郎,这一年他已经49岁了。但奉礼郎一职在唐朝的九品三十阶官职里面,属于第二十九阶,品位之低,即此可见,但为了吃饭,那也只能忍了。后来他又兼任了东台详正学士一职,这一职的工作是负责整理校勘图书,这应当是他所喜欢的行业,可是在他任职的第四个年头却被罢了官。是因何故受到这个处分?史书上未载。当他出狱时,正赶上吐蕃入侵,朝廷派薛仁贵率兵征讨,骆宾王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向吏部侍郎裴行俭上了一首诗,题目为《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下引此诗的下半部: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
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
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骆宾王撰《唐骆先生文集》六卷,明万历十九年金继震刻本,卷首
骆宾王以此诗来表达自己愿意报效国家的决心,而后他得到允许,随军出征。当时的大诗人李峤还给他写了首赠别诗,题目就是《送骆奉礼从军》,而这段经历也记载于陈熙晋的《续补〈唐书〉骆侍御传》中:“咸亨元年,吐蕃入寇,罢安西四镇,以薛仁贵为逻娑大总管。适宾王以事见谪,从军西域。会仁贵兵败大非川,宾王久戍未归,作《荡子从军赋》以见意。”
出征之后,骆宾王随着大军凯旋回朝,而后他被派往四川,到成都都护府任职。他在四川工作了三年,在这期间,他偶然遇到了卢照邻在四川时的一位相好,此女被称为郭氏。在此之前的两年,卢照邻已经回到长安,郭氏向骆宾王讲述了他跟卢之间的感情缠绵。郭说自己跟卢照邻同居后怀孕,等到卢离开后,她生了一个女孩,后来这孩子死掉了,再加上她始终没有卢照邻的任何音讯,所以她猜想可能是卢在洛阳已经有了新欢。于是骆宾王就替郭氏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名叫《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这首诗写得缠绵悱恻,我将最后一段录在这里:
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
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
平江淼淼分清浦,长路悠悠间白云。
也知京洛多佳丽,也知山岫遥亏蔽。
无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长情守期契。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骆宾王撰《唐骆先生文集》六卷,明万历十九年金继震刻本,卷四
其实,那个阶段卢照邻已经是病魔缠身,正在长安请孙思邈给他治病。那个阶段,卢应该对情感之事看淡了一些吧,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没有跟郭氏联系。骆宾王去见朋友的前女友,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八卦,但是他还能帮着她写这么一首长诗,这也同样能引起后人的遐思。
而有意思的是,骆宾王似乎特别愿意帮助女人干这种事,因为他还替女道士王灵妃写了首《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这首诗也写得很有情感,比如其中的一段:
此时空床难独守,此日别离那可久!
梅花如雪柳如丝,年去年来不自持。
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
春时物色无端绪,双枕孤眠谁分许!
分念娇莺一种啼,生憎燕子千般语。
这首诗颇长,骆发祥认为该诗跟后来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具有着现实主义精神”。骆宾王这样地帮其他的女人,他自己也应当有着不少的艳遇,比如他另外还写过《咏美人在天津桥》和《忆蜀地佳人》,而后一首也颇具名气: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而后骆宾王离开了四川,返回了长安。回来之后,他被授予了武功县主簿的职位,这个职位属于正九品上,虽然也很低,但比他之前,也算高了两阶。而后他有一个机会,那就是他在任武功主簿的第二年,吐蕃再次侵略,裴行俭准备出兵征讨,邀请骆宾王担任军中书记,但不知什么原因,骆宾王以老母卧病为辞,推掉了。但这一段的运气还不错,而后他被升为了侍御史,这个职位已经是从六品下,这是骆宾王一生任过的最高职务。但是这个职位他仅干了半年,就因事被关进了监狱,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称:“(骆宾王)仕至侍御史,后以天后即位,频贡章疏讽谏,因斯得罪,贬授临海丞。”
骆宾王撰《灵隐子集》第一篇即是《讨武瞾檄》,明万历二十四年陈大科刻本
从这段话可以猜测出,他是频繁地给皇帝提意见,同时也得罪了其他人,看来他还是因为聪明倒了霉。他在入狱期间,写了首《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用蝉的高洁来比喻自身。此阶段他还写了首《萤火赋》,此赋的第二段有云:“况乘时而变,含气而生,虽造化之万殊,亦昆虫之一物。应节不愆,信也;与物不竞,仁也;逢昏不昧,智也;避日不明,义也;临危不惧,勇也。事沿情而动兴,理因物而多怀。感而赋之,聊以自广云尔。”在这首赋里,骆宾王极力地夸赞小小的萤火虫,虽然身处黑暗之中,却依然顽强地发出自己的光亮,有着一种面对黑暗的大无畏勇气。
骆宾王何时出狱,史上未载。但此后不久,他赶上了立皇太子而大赦天下,可能是因此事而出狱者。出狱后,他被授予了临海县丞,可能是对于自己遭遇的愤恨,致使他拒绝担任这个职务,《旧唐书·骆宾王传》中称:“左迁临海丞,怏怏不得志,弃官去。”但是,他的这个未曾任职,却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转变,这个转变跟徐敬业有很大的关系。
徐敬业是唐代开国功臣徐世勣的长孙。当年李渊带领众子灭掉隋朝时,徐敬业战功显赫,而后被李渊赐姓李,徐世勣便成为李世勣。后来李世民又成了唐太宗,李世勣避李世民之讳而改名为李勣,而后武则天能够成为皇后,跟李勣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他起到的关键作用让武后特别感激,因此李勣去世时,葬礼搞得极其隆重。而李勣的儿子李震却死在了其父之前,因此李勣去世后,其爵位由长孙李敬业继承。然而李敬业对朝廷的态度却跟爷爷不同,他不支持武后,而是支持李家宗室。可能是这个原因,后来李敬业由眉州刺史贬为柳州司马。这个清洗运动中,还有许多老臣被清理了出来。这些人十分的愤恨,于是他们就围绕在李敬业的身边商量计谋,《资治通鉴》卷二〇三有这样一段话:“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会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及弟盩厔令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皆坐事,敬业贬柳州司马,敬猷免官,之奇贬括苍令,宾王贬临海丞,求仁贬黟令。求仁,正伦之侄也。盩厔尉魏思温尝为御史,复被黜。皆会于扬州,各自以失职怨望,乃谋作乱,以匡复卢陵王为辞。”
骆宾王撰《灵隐子集》卷六末页,明万历二十四年陈大科刻本
李敬业从四川来到了扬州,而后他率领这群被贬的官员在扬州造反。当时李敬业任命骆宾王为艺文令,负责起草各种文件,于是骆宾王就写出了那首传唱千古的名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这篇檄文从内容上说,大概分三个部分。上文所引的第一部分是讲述了武则天的经历以及讨伐她的理由。骆宾王在这篇文章中所用的第一个字就是“伪”,他说武则天临朝并不合法,而后他说武则天入宫之时只是个宫女,负责给唐太宗换衣服,后来得宠,成为了太宗皇帝的女人之一,然而这位武则天却“掩袖工谗”。
这个“掩袖工谗”倒是一个掌故,《战国策》中说魏襄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楚怀王非常喜爱,但其夫人郑袖不但不妒忌,反而对这个美女非常好,她的这个贤惠让楚怀王很高兴,怀王为此专门表扬了她。而后郑袖跟老公的这位新欢说:大王特别喜欢你的美貌,但他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要是想让大王长期地疼爱你,你见到他时,最好把鼻子遮挡起来。美女听到后,觉得郑袖说得有道理,而后她按此行事。但美女的这个做法让怀王大为不解,就问郑袖是什么原因,郑袖做出为难不想说的样子,在怀王的再三逼问下,郑袖方说:这位新人是嫌恶您身上的狐臭。此话令怀王大怒,于是立即下令把这位美女的鼻子砍掉。
庄重肃穆
骆宾王用这个掌故来形容武则天就如同郑袖那样,以谎言惑主。他的这个用典被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中做了别样的解读:“骆宾王作《讨武后檄》,那‘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恐怕是很费点心机的了,但相传武后看到这里,不过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样呢?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我想假使当时骆宾王站在大众之前,只是攒眉摇头,连称‘坏极坏极’,却不说出其所谓坏的实例,恐怕那效力会在文章之上的罢。”
其实,这一段中的“陷吾君于聚麀”说得更难听。所谓“聚麀”乃是说,本为父子的公鹿却同时使用一头母鹿,这个典故出自于《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其所指者乃是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的女人,而后她又成了唐高宗的女人,如此的做法在古代的帝王中,似乎只有武则天能够做得到。
反弹琵琶说美人
闵生裕
若干年前,美女的外流已引起白俄罗斯政府的高度关注。
总统卢卡申科偶尔发现,
在首都明斯克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
所有模特都是外国美女。
于是询问本国的美女哪里去了?
得到的回答是:最美的姑娘都被国外的模特公司高薪挖走了。
随后,这位总统作出将美女列为国家“战略资源”,
进行“特别商业保护”的决定。
这事乍听来有点夸大其辞。这句话没有性别歧视,相反的是出于对美女人格的尊重和其价值的认可。
美女误国亡国观点是否成立 姑且不论,
但一定程度上反证了美女自古就是战略资源。
比如古代战争中的“美人计”和后来战争中的色情间谍的使用。
和平年代美女背后无比巨大的商业价值是勿庸置疑的。
在这“美女”泛滥的时代,似乎整个世界都开启了“美颜”模式。
我觉得说到真正的美女时,我们还是要真诚要严肃,绝不能敷衍。秉持科学理性的“美人观”也许很有必要。
就像文无定法一样,美没有绝对的标准。
用可以量化的标准衡量美女或许科学,但未免机械。
比如写实动漫中的人像建模,面部要求“三庭五眼”,身材的“黄金三围”,但造出的理论上的完美女人并不能巧夺天工。
还是那句老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任何美女的诞生,都是得天地之造化。
在这个世界上,美永远是相对的。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的记忆中,从上小学、中学,到大学,总有几个让你念念不忘的班花校花。
从大里说,真正的美人可能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但是,无论怎么说,以美女称呼每个女人,这个美丽的谎言背后有虚伪和矫情。
中国人说红颜薄命、红颜祸水,虽有歧视与偏见,但不是空穴来风。
利令智昏,色使人迷。从来如此。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
有人把女人比作花,有人把女人比作水。至于美女与佳人。我宁愿比之为酒。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酒未必就是五十年茅台,未必是人头马路易十三,也未必是82年的拉菲,但必须是纯粮酿造。
尤其是喝了不上头,喝下去不闹人。
而真正的绝代佳人是有妖性的,其特性像烈酒,只是香型不同、工艺不同。
以酒后的状态判断酒的好坏不失为一种方法。
同理,以美女的破坏性考量其成色不失为一个路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当一个女子特别出众时,仰慕者多,觊觎者多,更不乏骚扰者。
理性的追求不是个事,就怕狂蜂浪蝶,就怕事出有妖。轻则争风吃醋,拳脚相向,重则冲冠一怒,陈兵百万。
大凡是绝代佳人,她们都有无可比拟的破坏力。
当然,也许红颜本身没有错。
我们抛开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因素,拿出审美的老花镜重新打量古今中外的绝世美女时,你觉得单从感官和审美角度论美人,一个美女美到什么程度可以让男人乱方寸失魂魄?
其实,审视美女的一个最佳路径是观察其破坏力。
回望历史,真正的美人,对道德秩序是有摧毁力的,甚至可倾社稷、撼江山,让礼崩、使乐坏。
我们从夏商周说起,夏桀迷妹喜,商纣迷妲己、周幽王迷褒姒。
而这几个女人身上一定是有妖性的,否则,何以有夏桀的酒池肉林,商纣王的炮烙之刑,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
妲己被《封神演义》刻画成一个狐狸精。
以至于后来,在良家妇女眼里,凡是破坏婚姻的第三者,不管她长得咋样,一概是狐狸精。
“聊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一部《聊斋》写了那么多狐狸精的故事。
据说狐狸身上就是有股骚味,所谓狐臭大概就是狐狸的臭味。
狐狸那么臭,而我们知道,美女应该是香的,为什么把美女比作狐狸?
关键不是气味,而是韵味。
大家仔细看看狐狸的五官,眉眼间的媚是与生俱来的。
中国影星中典型狐狸相的是张曼玉。
如今,狐狸精的词性大概正在由贬义往褒义过渡。你听那首流行歌曲《白狐》: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
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
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歌中的“毒”与“蛊”都是绝代佳人的妖性使然。
而歌唱者以狐狸精独白形式,而且津于自己的千年修行。
我骄傲,我是一只狐狸。
狐狸的骚和媚何以与美人有关?
我在琢磨“风骚”二字时,努力还原其本义。
因《诗经.国风》与楚辞《离骚》之盛名,“风骚”一词被雅化了。
其实从前的“风”与 今天的“骚”的本义非常接近,说白了,风就是骚,骚就是风。
所谓风情即骚情。何以佐证?成语“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马牛”,一说指发情的马和牛。
在性感成为时尚的时代,曾有人说,如果限定用一个字给美女以最极致最无上赞美,可能不是美,而是“骚”。
所谓妖娆,即能激起荷尔蒙,催生多巴胺,那是美人最致命的诱惑。
在封建专制社会,帝王要求民众提升道德,却把自己放任到动物的行列,坐拥三宫六院,行使着羊群里骚胡的绝对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可以说寥寥无几。
她们作为男人的附庸,有时甚至是玩偶。在男权盛行的时代,为了生存,狐媚是女人不得已的事。
她们只能靠取悦男人来赢得自身的地位。
于是,撒娇卖萌、发骚发嗲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换一句话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是关于刚与柔的哲学问题。
早些年刘晓庆主演过一部电影《一代妖后》,讲的是慈禧太后的故事。
其实,就女人而言,慈禧不妖,刘晓庆也不妖。
真正妖的应该是武则天,即武媚娘时期的武则天。
等她成为女皇时,征服世界大概只用铁腕,想必这时既没腰也没妖。
我相信武则天是美的,为什么?
老子李世民幸了,儿子李治还宠。
这个对君临天下、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当事人依然做出了这个极有道德风险的选择。
不是李治的问题,只能说明武媚娘之美之媚。
据说武则天看了当年骆宾王写的那篇千古诛心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时她笑了。
这不是在表扬自己的魅力么?
妙手难绘美人图。从来不乏丹青妙手,然而,“从来意态画不成,当年枉杀毛延寿”。
正是因为这个,那么多美人都没有留下让人挥之不去的倩影,我们也无从知道她们究竟有多美。
没有画好王昭君,毛延寿绝对不是故意的。
人像摄影技术问世不过一百来年,它的最大贡献是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否则在生命的长河中,青春与美丽永远是过眼烟云。
中国人对四大美女的艺术刻画变得无所适从时,就用吹牛逼的方式演绎,比如沉鱼落雁的西施和王昭君,闭月羞花的貂蝉、杨玉环。所有的传说都是牵强附会的,这些近似童话式的表述,都是对她们形象的虚写,而且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赋予动物和自然万物以灵性。
其实,与美女自身没有多大关系。
同样侧面描写美女,可信的是《陌上桑》里的民间小美女秦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中国有个成语叫环肥燕瘦,说的是杨玉环和赵飞燕。
其实,肥与瘦本身不是问题。
关键是女为悦己者容。就看悦你的对象,他们的审美取向是什么样的。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和取向。
男权社会里的男人们喜欢啥,女人就把自己捣饬成啥样。
比如在中国风靡了近千年的三寸金莲。
在非洲原始部落里,还有一种女人嘴大为美,女人嘴大并不是自然的生长,而是通过“置盘”来得到大嘴,姑娘们从十岁开始,就往嘴里放盘子,要接受“置盘”手术。成年后,谁嘴巴里的盘子大,谁出嫁的彩礼就高。这个和三寸金莲一样变态。
有人甚至考证说杨玉环的体重在140斤左右。
《长恨歌》里这样描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个你得服。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你看这个老男人和杨贵妃腻成啥样了?
我一直纳闷,杨玉环如何能做到肥而不腻,让唐玄宗五迷三倒?
要知道,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族,李唐皇室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众所周知,鲜卑作为游牧民族,习惯骑马打猎的生活方式,而剽悍、健硕的体魄正是这种生活所需要和造就的。
因此,唐朝国君喜爱丰肥的女性,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血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皇室的标杆效应,自然会影响到普罗大众。
其实,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就会发现“丰肥秾丽、热烈放姿”这一审美取向,在唐朝不仅只针对女性,而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而牡丹的象征正是高贵丰满;
无论当时的五牛图还是骏马图,唐人塑造的牛马形象,无不膘肥臀圆;
而当时的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则以“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著称。
等到宋代,米芾先生讥颜真卿的楷书为“墨猪”,这是审美态度和取向的变化使然。
民间有一种说法: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
但是,杨玉环得宠绝不仅仅靠一身膘。
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杨玉环是美女,更是才女。
如果搁在今天,她的才艺绝对是专家教授级的。
她最擅长跳《霓裳羽衣舞》,白居易诗云:“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大唐除了霓裳羽衣舞,还有胡旋舞,这个在当时应该是劲舞,
有白居易《胡旋女》诗为证:“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一句,明确指出贵妃与禄山都是胡旋舞高手。
你不得不说,在大唐文化娱乐圈,杨玉环同学是那个时代时尚的引领者,是实力派偶像派美女。
四大美女的评判标准可能与她所处的时代有关。
比如西施出自西周(春秋),貂蝉、王昭出自两汉,杨贵妃出自大唐。
不是美人华丽,是她们所处的时代华丽。
说到美人,我们不得提一个人,
她就是那个割据政权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冯小怜,冯小怜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也常被认为是招致北齐灭亡的红颜祸水。
虽然她没有名列四大美人,但关于她的传说非常奇葩。
我们都知道这句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高纬是一个极端变态的皇帝,据说他在音乐舞蹈方面的造诣很深,搞艺术的人大概多诗意而颠狂,他对冯小怜的宠爱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不但“坐则同席,出则并马”,他似乎觉得如此人间尤物被自己一人独占了有点可惜,不想被窝里放屁——独吞。
于是,在庄严肃穆的朝庭,让冯小怜裸体横卧供群臣参观。
如此说来,冯小怜是中国最早的人体模特了,玉体横陈展示是艳丽的肉,是可餐的秀色。
有一次与冯小怜一起狩猎,
北周军突袭,大敌当前,高纬想回去,小怜正在兴头上,她向高纬撒娇“更杀一围”。
这货竟然说:“中”。
老闵不禁感慨:“劝君更杀一围猎,转身何曾有故国?”
如此君王,若不亡国,天理难容。
北齐被灭后,高氏皇族被押解长安,高纬也成了阶下囚。
春花秋月不再,故国不堪回首。
这让我想起南唐李后主词里写的“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面对生灵涂炭,帝国凋零,高纬想的不是愧对先祖,而是他的心尖子冯小怜。
他只向周武帝宇文邕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请乞淑妃”。当时宇文邕认为冯小怜不过一个“老妪”,没什么大关系,所以就将冯小怜还给了高纬。
不久,高纬被处死,冯小怜被赐给代王宇文达。
据说宇文达本不好色。
但对冯小怜宠爱极盛。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
没有了高纬的宠幸,侍奉新人她再度获宠。
看来冯小怜是有魅力的。
宇文达的正妃李氏是李询的妹妹,因为与冯小怜争宠,差点儿被逼死。
后来北周被隋灭,冯小怜再度成为一件送人的东西,隋文帝把她赐给李询。
李询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女儿曾经被她祸害,就乘机报复,对她百般虐待,
最后,冯小怜因为不堪忍受而自杀了。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国外,看看国外的美女吧。
在古希腊,美女海伦是直接诱发特洛伊战争的罪魁祸首。
斯巴达国王王后海伦作风不正,她和特洛伊国王有一腿,
闹点小情况也就罢了,但她跟人家私奔了,这个对她自己来说显然有失母仪。
这不是给希腊人戴了一顶绿帽子么?
希腊的男人们不干了。
于是,在国王哥哥阿伽门侬的带领下,组织了联军,联军的誓师之语是“谁夺取了倾城绝世的海伦,我们就消灭他。”
他们攻克特洛伊,夺回海伦。
战争进行到了十年,海伦出来亲自劳军,
希腊人没有戴着卫道的眼镜骂她淫贱,相反,惊讶于她的美貌。
一个老兵说,为这样一个女人再打十年也值。
乖乖,在冷兵器时代,十年战争,意味着多少人流血牺牲,多少生灵涂炭?
但是,他们说,为了这样一个女人,我愿意。
你还能怀疑海伦的美么?
电影《埃及艳后》中,埃及艳后特里奥·帕特拉也是一个妖性十足的女人。
凯撒大帝到埃及时,埃及艳后正与她的弟弟在政治上较力。
遇见了凯撒大帝,女人认为这是她唯一的机会,于是命人用毛毯裹着裸体的她,把自己献给了52岁的凯撒。‘’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埃及艳后很快俘获了凯撒的心,成为了凯撒大帝的女人,并且生下一子!
面对凯撒大帝的雄兵,她的弟弟很快惨败身亡。
凯撒遇刺身亡,埃及艳后失去靠山后回到埃及王朝,杀了托勒密十四世,自己和年幼的儿子共同管理埃及。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
凯撒的继任者安东尼奥,与凯撒大帝踏入了同一条河。他也不可救药地匍匐在埃及艳后的石榴裙下。
这样的美人英雄与江山社稷的故事回肠荡气。
像罗马执政官这样的人物,阅人无数,他们没有审美么?他们会让一个老娘们玩于掌股之间么?
不,只能说明埃及艳后的魅力。
这是一个集美丽和智慧于一身的女人,而且心机深沉,权术高明。
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绝代佳人不再是权贵的专属。
风花雪月的故事不止发生在帝王将相中,
也未必动辄上升到事关江山社稷。
电影风靡世界以后,许多美女跻身电影界,尤其是通过好莱坞的电影,让世人领略绝代佳人的丰姿。
让她们的美丽形象也更广泛地被人们熟知。
比如,伊丽莎白·泰勒、奥黛莉·赫本、玛丽莲·梦露。
被评为20世纪颜值最高的十大绝色美女中,排在第一的是赫本。她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性情温和,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赫本是令全世界影迷高山仰止的偶像,她注定要流芳百世。
由此可见,美女不全是祸水,德艺双馨的绝代佳人是有的。
《埃及艳后》中出演特里奥帕特拉的是有着“世界头号美人”之称的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泰勒,
让一个绝代佳人演绎另一位旷世美人。这本身可能就是佳话。
伊丽莎白·泰勒一生经历八次婚姻,期间有几任丈夫送她极其名贵的珠宝。
上帝给了她美貌、声名、成功和财富。
每一场都轰轰烈烈开始,漂漂亮亮结束,收获的是一生被男人捧在手心的呵护。
当然,几乎同一时代的玛丽莲·梦露就没有逃出红颜薄命的怪圈。
梦露死于自杀,但长期以来她的死一直是个谜,
更有说法是她的香消玉陨与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兄弟有关。
梦露在电影《七年之痒》中,站在地铁口,大风不住地将她白色的裙摆吹起,她只能不断却又无助地将裙摆尽量压低。
这个经典动作,后来被许多东西方明星模仿,如麦当娜、安吉丽娜·茱莉、查理兹·塞隆、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凯莉·米洛、萨拉·杰西卡·帕克和琳赛·罗韩,还有中国的巩俐。
为什么?
想想看,论及电影成就及长相身材,梦露离绝代佳人差的码子大了去了,但是,为什么她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
我们都知道,时势造英雄。孰不知时势也造美人。
玛丽莲梦露的成功成名就是实证。
梦露事业最辉煌的十年是1950到1960年。
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的性解放运动便大张旗鼓地爆发。当时她穷困潦倒,为了把自己的汽车从当铺赎回,她不得不在摄像机镜头前裸露。
很快,她的倩影被大量印制成挂历。
眼光犀利的休·海夫纳看中了这些照片,
将它们作为他创办的杂志的封面。
这本杂志就是举世闻名的《花花公子》(《play boy》)。
海夫纳很快将这份杂志办成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色情杂志。
可以说,玛丽莲·梦露和性解放相得益彰。
当时代的大潮呼唤一个人物站出来时,谁只要能够适时而出并走在前端就能够被顶在潮头,成为这个时代或者永恒的标志。
我想,这就是玛丽莲·梦露得以影响后世的主要原因。
而《花花公子》和梦露也是互相成就的。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这是骗人的鬼话。
用盐池话说,你日哄谁呢?
岁月如刀,刀刀砍肉。朝花夕拾,落红无情。
关于英雄,辛弃疾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关于美人,辛弃疾说:“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好了歌》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在我看来,好也得了,孬也得了。
试问: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无论是胖的,还是瘦的,无论是高脂肪的,还是高蛋白的,无论是牛逼的,还是囊怂的,谁能免于终归尘土?
陈眉公说:
“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花开花落自有时。
让我们记住那些无比绚烂绽放的花儿,
让我们记住那些曾经无比招摇地来过这个世界的美人们。
说什么遗臭流芳,说什么红颜祸水。
三千世界,万般因果。谁的存在都不会无缘无故。
正是因为有了她们,我们这个世界才更妖娆更斑斓更多姿。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