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几岁开始消失正常(狐臭几岁开始减轻)

时间:2024-05-01 12:49:32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狐臭不可怕,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消失,我们告诉你原因

大家好,我们是红太阳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说一下“狐臭”,它的正规名字是腋臭,俗称“狐臭”,是指患者朋友腋窝散发出的大蒜样异味。

其形成原因是患者腋窝大汗腺分泌汗液中的脂肪酸含量增高,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短链脂肪酸和氨。但这些气味会影响社交,很多患者朋友易产生自卑心理。但大家不知道狐臭会随年龄增加,臭味随之减轻,甚至消失,我们告诉大家为什么?

认识“狐臭”

狐臭是腋下大汗腺排泄的汗液,受到皮肤表面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需氧性白喉样菌等的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氨而放出臭味。

“狐臭”的来源

第一:腋部汗腺

众所周知,腋部有3种汗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和大小汗腺。

小汗腺过分发达引起汗液过多分泌表现为多汗症;

顶泌汗腺的分泌物与细菌作用产生的臭味则表现为狐臭。有研究对正常人群和狐臭患者腋部皮肤汗腺的组织病理比较发现,狐臭患者腋部顶泌汗腺的数量多且体积更大。

顶泌汗腺不仅见于腋窝皮肤中,在外耳道和乳腺部都有分布,自出生时均存在,直到青春期后受激素影响才能变大,进入旺盛分泌期,分泌液为黏稠的乳状液,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其分泌呈间断性,即当分泌达最大量后,存在一个24~48小时的静息期。

研究发现,顶泌汗腺的分泌活动受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嘌呤受体的影响。尽管顶泌汗腺分泌液引起狐臭明确的作用机制尚无统一结论,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产生狐臭的主要原因。

第二:细菌作用

狐臭多由于腋窝局部大汗腺分泌物(不饱和脂肪酸),经细菌分解而产生异常气味。通常认为,与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密切相关,而与其他细菌无关。

第三:遗传因素

狐臭与多汗症具有相同的基因表现,故被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认为,80%的狐臭有家族遗传倾向。狐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明显相关,与季节、个人卫生习惯也有一定关系,多在青春发育期后发病。

其散发的异味在夏季或活动出汗后尤为明显,同一病人左右两侧可有差别。一项调查1036名在校大学生显示,发现狐臭67例,总患病率6.4%,其中女性9.3%,男性5.5%;11例有家族史,外显率25.4%。

狐臭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消失

近年来对狐臭的研究有很大的进步,治疗狐臭的方法日渐增加,但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轻度患者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外用药物来治疗狐臭,由于雄激素在青春达到高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狐臭随之减轻。

大家都知道,狐臭症的症状大多白青春期开始出现,更年期后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虽然顶泌汗腺自出生时即存在,但到青春期才进入分泌旺盛期,其分泌能力与性激素关系密切。研究指出顶泌汗腺中有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并且这些受体无性别差异。

雄激素的免疫反应性受顶泌汗腺分泌上皮核的限制,细胞质仅表现出微弱的分布反应。肌上皮细胞核和结缔组织细胞没有免疫反应性。

顶泌汗腺上皮核和细胞质表现出对雌激素强烈的主动免疫反应性,而肌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无免疫反应性,顶泌汗腺中无雌激素受体。

减轻狐臭的方法

第一:勤洗澡、换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狐臭,但对于大部分狐臭患者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第二:局部外用药简单易行,国内有人使用药粉、洗剂或者酒精涂搽腋窝,均有较好的短期效果。

第三:有人尝试用药物注射治疗狐臭。其基本原理是造成局部汗腺的坏死从而祛除狐臭,但存在局部皮肤坏死、血管炎症等并发症。因此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中度或者重度患者,影响个人生活,可以通过注射药物、激光、手术等方法。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根据狐臭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的在治疗狐臭的同时,选择对患者创伤最低,疗效最好的方法。

止汗露受追捧 购买前要试用

□本报记者 梁建勇

在番禺上班的白领陈小姐是一位业务员,经常要外出联系客户。近段时间,有个小问题让她很烦恼:原来夏日炎炎,她很容易出汗,腋下常常湿了一大片,还发出一点的味道。这让她在见客户的时候觉得很尴尬。后来,经朋友介绍,小陈买了瓶止汗露,喷一喷,不仅汗没了,皮肤还滑滑的。但好景不长,几天后她觉得腋下痒痒的。到皮肤科检查发现:原来是止汗露惹的祸!专家提醒,使用止汗产品一定要慎重,乱用止汗产品,很可能引发皮肤病。

止汗产品随处可见

夏日炎炎,不少市民选择到有冷气的商场里,一边叹空调一边购买化妆品。记者在清河东路某家大型商场逛了一圈,发现商场超市和化妆品专营店都有多种止汗产品。这些止汗产品款式多样,价格大多在十几块到六十几块不等。很多止汗产品均冠以“香体”之名,其中以止汗露和止汗香粉为主,止汗露又有喷雾式、走珠式及凝膏状三种,使用、携带都很方便。

在商场一家化妆品专营店里,记者在货架上拿起一瓶某品牌的止汗露,看到上面标识还算标准,其中就有成分标注为:丁烷、异丁烷、丙烷、香精等一串的化学名字。商场的售货员张小姐告诉记者,最近广州迎来盛夏,气温非常高,买止汗产品的市民很多。她热心地向记者介绍了止汗露的用法,并表示“很温和的,对皮肤完全没有害处”。

在售货员的引导下,记者拿起一瓶止汗露,对着自己的皮肤喷洒了一下。记者试用后发现,皮肤上喷洒一定量止汗露后,确实不粘了,香香的,很清凉,让人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年轻人尤其喜欢使用

记者在化妆品专营店里逗留了半个小时,发现前来购买止汗产品的市民以年轻人居多,其中既有女性也有男性。

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吴小姐,一眼看上去给人感觉时尚端庄。她告诉记者,广州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她常常一出门就汗流浃背,用手一擦,脸上的妆都花了。如果以这样的样子去见客户肯定影响工作形象。所以她特意过来选购一款合适的止汗露。她希望轻轻一喷,臭汗不见了,面子保住了,工作有进步了。

在购买止汗产品的年轻人中,不乏一些长得帅气的小伙子。选购男士止汗露的王先生说,他是一位热爱运动的白领。夏季到了,清爽气息的止汗露能给他带来好状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虽然作为男人不需要去脱毛那么夸张,但用点止汗露他觉得有必要。特别是轻微活动一下之后回到办公室,在密闭的空调房内,身体气味实在让人同事难以忍受。使用止汗露可以减轻异味,让大家相处起来更轻松。

医生建议谨慎使用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商家打着止汗露“24小时止汗,天然温和”的宣传口语,而且还适合任何肌肤,真的有这么神吗?区慢病站皮肤科梁医生指出,天气炎热,因使用止汗或除腋臭产品而导致皮肤病的病例非常多见。使用止汗产品还是要慎重,乱用止汗产品,很可能引发皮肤病。

梁医生表示,市面上有些止汗产品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汗腺分泌作用,保持皮肤干爽。但是常用的香体止汗露中一般都含有乙醇、甲醛、香精和添加剂,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很容易导致皮肤过敏,过敏体质的人尤其严重。

梁医生建议,夏季出汗最好“顺其自然”,如果一定要使用,首先要保证所使用的工具和止汗产品本身的干净清洁,使用时最好是在上臂内侧或耳后试用,万一出现红肿、红斑、瘙痒等症状,要马上停止使用。如果拿不定主意,最好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

一位医学大咖的致青春:忆一年实习缘,结一世荆医情

40年前,他曾在荆医实习1年,留下美好的师生情、同窗情;

40年后,已是医学大咖的他难忘梦想启航的地方——

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战场,也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

40年前,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批优秀学子怀揣医学梦想,来到荆州地区医院(今荆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荆医),开展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

轮转于内、外、妇、儿等不同科室,师从邵如庆、张爱容、杨国元、李金华、辛德光、郭灵恩等荆医“六大教授”,名医大家们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宽厚待人的人格魅力,无不影响着这批学子,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榜样和坐标。

如今40年过去了,当年那批莘莘学子早已在学术上各有建树,成为学科的领军人物。但他们始终不忘医者初心,至今仍扎根于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其中,因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而获得“中国科学人”称号的医疗专家——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戴勇教授,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之一。

“从医学生到医生

我的梦想从荆医启航”

1978年,16岁的恩施少年戴勇,因成绩优异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大四那年,戴勇等24名医学生被分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

当年的荆州市中心医院有病床位300张,是名副其实的大医院。24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8人,分别到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不同科室轮换实习。

戴勇所在的这一组,第一个实习科室是妇产科。妇产科主任张爱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是知名外科专家邵如庆的妻子,夫妇俩均是医院“六大教授”之一。

在戴勇的印象中,张教授性格温文尔雅,很有知识分子气息。工作上更是勤奋、敬业,一些高难度手术她都是亲自上手术台。作为主刀者,不论什么时候,她都能做到随叫随到。

在妇产科实习期间,老师们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让戴勇等人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基本上能独立行使产科医师职责了。

他们又先后来到儿科、内科实习。其中,内科是医院的优势科室,“六大教授”中的杨国元、辛德光均来自内科,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同济医学院的内科知名专家。

杨国元教授先后担任过医院的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在血液病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很早就开展了高水平的诊断和治疗。而辛德光教授则是以心血管专业为方向。他们的查房风格与同济医院一脉相承,不仅医学知识掌握全面,而且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深受患者信赖。

在轮转到外科时,戴勇和同学们遇到了外科主任、知名教授邵如庆。邵教授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威望,是外科领域的权威。在医学技术尚不发达的40年前,外科就能将胰头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成功拿下来,足见其技术之先进。

最后一个实习科室是泌尿外科。泌尿外科主任是李金华教授,他是杨国元院长的丈夫,也是医院的“六大教授”之一。李教授不仅手术做得漂亮,还是一位很能做学问的专家,经常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英文功底很好。

1年时光过得充实而忙碌,实习学生都收获了不少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外科实习即将结束之际,老师召集实习医生进行了一场病例讨论会,作为实习考查。讨论的是一例黄疸病人,老师将病历摘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公布出来,让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大学实习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许多难忘的经历让我至今回味无穷。”40年后,已是国内知名教授的戴勇每每回忆起当年的实习生涯,仍心存感激之情。“从医学生到医生,荆州医院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是各位医学前辈的谆谆教导,帮我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前辈敬业求索的精神

是我永远前行的动力”

当年,还没有腹腔镜微创技术,剖腹产手术给产妇带来较大痛苦。

“我们在妇产科实习时,张爱容教授正在尝试一种不经腹腔的剖腹产手术,即腹膜外剖腹产手术,以减少手术时对腹腔内脏器的损害和污染。”该手术难度大,操作非常精细,所花时间远比经腹腔剖腹产多。“可为了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张教授一直很努力,想了许多方法,尝试了许多术式,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荆医医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带给戴勇深深的震撼。

“内科实习时,我们碰到了一位白血病患者,奄奄一息。”戴勇说,当时,病人家属看不到希望,决定放弃治疗,准备把病人拖回家等死。“可杨国元教授一直不肯放弃挽救。最后,经过几个疗程的化疗等治疗,病人奇迹般的起死回生,造血功能很快恢复,身体也逐渐康复。”

在内科和传染科轮转实习时,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而且当年流行的出血热疫情要比往年严重,病人明显增多。好在荆医内科实力较强,自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那时,医生的钻研、敬业精神都很强,总结出的这套抢救措施,挽救了许多病人,大大降低了流行性出血热的死亡率。”对于荆医医生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戴勇印象深刻。

外科邵如庆教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十分敬业。“一台高难度的手术,实习医生作为助手,轮番上场,已经换了好几个轮回,可邵教授却能不吃不喝,一直坚持做到晚上,直到手术最后成功完成。”忆起邵教授,戴勇钦佩不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毕业后,戴勇在医学路上不断求索,从硕士读到博士,从内科医生成长为医界多面手。

40年来,戴勇始终潜心于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现任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暨南大学肾脏内科与血液净化研究所副所长、解放军第181医院(现924医院)全军透析与移植中心副主任等职。如今的他,已是肾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本专业领域影响力全国排名13)、内科学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广东省 A 类人才,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爱思唯尔 2020 中国高被引学者之一。

戴勇说,荆医前辈们的高尚品德修养以及对医术至善至美的追求,不仅给了他前进的力量,更让他真正明白了医者的初心。“百年初心,医心为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将不忘医者初心、接续奋斗,争取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

“今天的医学后浪们

当不负韶华勇挑重担”

8名医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配有4张高低床和4张桌子。桌子是两人共用一张,宿舍门前还有厕所和自来水管。“当时能有这样的条件,大家已经感到很知足了。”

生活上比较艰苦。实习期间,除了在医院食堂吃饭外,大家还在宿舍里支起一个煤油炉子,自己开火做菜,做得最多的就是煎鸡蛋。“那时,荆州地区物产丰富,价格便宜,一元钱可以买到10个鸡蛋。鸡蛋可是美味佳肴啊,小时候家里穷,天天盼望吃鸡蛋,可在荆州天天煎鸡蛋,吃久了便也厌恶了。”

“春节前,医院为每位职工分10斤猪肉,实习医生每人也得到一份。一时吃不完,我们就用自己的脸盘装着,用盐腌制起来慢慢吃。好长一段时间,大家没有脸盆洗漱了。”忆起当年在荆医的生活,戴勇笑得很开怀。

实习期间,大家同时报名了研究生考试以及全国医学院校统考。时间更紧了,大家只能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抓紧学习。

由于新分配来了几名住院医生,实习医生在外科操作的机会少多了,每天上手术台只是消毒、拉钩、剪线、缝皮等,甚至这些工作也被新来的住院医生抢着做。原来实习生可以做的阑尾切除或者疝气修补手术,都由新来的年轻医生做了。

为了增加上手的机会,戴勇和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白天交接完班后,大家赶紧给自己所管的病人换药,做好每天的病程记录,然后跟着老师上手术台。遇到新入院的病人,则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开具医嘱和完成病历等。晚上,即使下班了,大家也不敢回宿舍,而是守在病房,等着有急性阑尾炎、疝气嵌顿等小手术,能让大家独立做。”戴勇兴奋地说:“有一天晚上,终于让我们等到了一例阑尾手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顺利完成手术。”

“后来轮转到门诊时,没有新来的年轻医生竞争,手术机会多多了。腋臭切除、下肢静脉曲张结扎、包皮环切、皮脂腺囊肿、乳腺肿瘤等小手术,大家每天都有机会独立去做。”回忆起当年那段实践经历,戴勇依旧兴致盎然。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批大学新生即将步入医学院校,走上学医之路;同时,一批即将毕业的医学生,也将走进医院实习,真正接触到临床,完成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

作为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今天的荆医,规模、技术、实力均获得长足发展,医教研突飞猛进,服务群众健康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都与4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习条件也越来越好,不像我们当年那样艰苦了。希望今天的医学后浪们,将个人梦、医学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救死扶伤的职责牢记在心,坚持最初的理想、坚持对专业的热爱、坚持对医学的崇敬,做追求卓越的健康守护者。”戴勇教授的寄语,既饱含对青年一代的祝福和期望,更是一名医者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来源:荆州日报客户端 记者匡奕君 卢成海 通讯员朱飞 鲁萌 编辑许雨齐 审核杨昌洪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