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腋臭不是较陌生,这种疾病给人留下较不好的印象。外用除臭剂、止汗剂是治疗腋臭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却有报道说除腋臭的外用药物含有铝盐,将增加患乳腺癌风险。那么除狐臭药物是否会导致乳腺癌?相信大家较关心这个问题,下面在线客服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狐臭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腋臭属于皮肤病的一种。腋臭在线客服指出近年来的表明,铝盐、镉盐等某些金属盐类,有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长。铝盐能在人类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增强雌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实际上,铝盐或其他无机物又被称作“金属雌激素”,这些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中,成为危害女性乳房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大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经常擦拭腋下
为什么除腋臭会导致患上乳腺癌呢?之所以强调除臭剂、止汗剂的危险,是因为它们被直接喷洒或涂抹在腋下,离乳房较近。尤其是在腋窝脱毛后,如使用上述化学制剂,较容易使铝盐进入血液,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腋臭在线客服建议尽量减少或停止在腋下使用除臭剂、止汗剂来除腋臭。这样才可以较好的预防腋臭。
狐臭的尴尬
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治疗腋臭,某院引进了比较好的治疗技术,它是在腋下褶皱处只开口0.3-0.5厘米,在可视状态下能有效的定位每一个大汗腺有效清除体外选用有效药杀灭局部细菌,微痛苦,不治好,愈后疤痕小,随治随走,伤口愈合后对双臂活动及身体没有副作用。这是目前去除腋臭的较好方法。
这样的手术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整个过程只需30分钟,快速性治疗腋臭。微痛伤疤小;治疗后无需住院;做全即可回家;恢复时间短;对一般工作学习没有影响,且恢复后腋下wu痕迹。是较多患者的较好方法。
夏天到了
地铁里那“熟悉”的酸爽味道又回来了!
“地铁族”们应该深有体会
有时菟丝子真的想问一句
“这么大味道,你自己闻不到吗?”
但其实,有狐臭的人才是正常的
而没有狐臭的“幸运儿”们
都是“变种人!”
在东亚,韩国人跟中国人差不多幸运。但日本人当中只有84%没有狐臭,16%的人有狐臭。算下来平均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有狐臭
除了东亚以外,大洋洲土著只有30%没有狐臭,白人里面只有10%没有狐臭,黑人中只有0.5%没有狐臭!
也就是说,除了东亚人以外,歪果仁几乎人人都有狐臭!
为什么会有狐臭?人体的汗腺分为两种,一种小汗腺大概占9成,排汗较稀,一般是没有味道的。
另一种大汗腺(又称顶浆腺),只集中分布在腋下,胯下,乳晕,外耳道里,排出的汗里还含各种蛋白质和脂肪酸,这才与狐臭相关。
但其实,大汗腺分泌物本来不臭,是分泌物被体表的细菌分解以后,生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才有了臭味。
既然知道了“细菌和汗”是罪魁祸首,那就需要通过各种办法来抑菌或者止汗,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皮肤科的外用药物或是外科手术的方法。
1、止汗露
止汗露是最常用的产品之一。超市卖的那种,主要起作用的成分是氯化羟铝。涂抹后,会分解成氯化铝。氯化铝可阻塞汗腺导管开口,并使少数汗腺分泌细胞萎缩,长期使用,也可以慢慢减少汗液分泌量。但是这一类的止汗露,洗个澡就洗掉了,个体有点差异,用一次大概也就撑个一两天。
2、桂花露
桂花露在许多药店都有售,是一种复方制剂,里面有氯化铝和明矾。明矾具有较强的吸湿收敛作用。除了收干皮肤,它对皮肤表面的细菌还有抑制作用,使得能酵解汗液的细菌少了,当然味儿也就小了。
这一类呢,用一次大概就能管用一两个礼拜,但可能有一些个体差异,个人效果不同。
3. 夏露
夏露,顾名思义,能撑一个夏天。涂在表皮,夏露会分解成甲醛和氨,然后甲醛就开始发挥它抑制细菌的作用。虽然还是有个体差异,但通常至少也能管用一周左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夏露因为含有甲醛,不适合孕妇使用。
4. 液氮、激光和手术
因为外用药的办法都只是缓解一时,总有人嫌麻烦希望能够除根,那就得把那些大汗腺破坏掉。液氮冷冻、激光和传统手术都是很好的选择,连毛囊带汗腺都破坏掉,脱毛带去狐臭一了百了。
用止汗露会得癌症?江湖盛传着这样的说法:因为止汗,就把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堵在腋下的淋巴结里了,时间长了就容易得癌症。
淋巴结是什么?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以帮助清除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但并不是通过出汗。并且腋下的淋巴结和汗腺都不相通。
而通常我们说的那些致癌物质,大部分还是通过肝脏或者肾脏代谢的。
此外,止汗露中被认为可能有害的铝元素,实际吸收的量可能还不及我们吃进去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止汗露会导致乳腺癌。
狐臭会传染吗?狐臭与遗传因素、个人体质和汗腺结构有关,不是由于某种病原体引发的,所以不会通过身体接触传染给他人。
狐臭不会传染,狐臭只是会遗传。根据调查,双亲皆有狐臭的人会有百分之八十会遗传到,若父母只有一方有狐臭,那么遗传的机率则为百分之五十。狐臭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生,到老年时可减轻或消失。
菟丝子的贴心tips夏天要记得勤洗澡,勤换衣服,做好个人卫生哦!
腋臭,俗称“狐臭”,是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腋窝散发出一种难闻的辛辣刺鼻臭味。
网上流传着一个名为Lee Sean的知乎用户发表的X-Men理论:话说2000代以前,我们曾曾曾...(此处省略600字)曾祖辈走出热带非洲,进入亚洲温带以后,第1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上第538位碱基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大汗腺减少分泌。所以,我们没有狐臭的统统都是变种人。这个突变基因发生在东亚,因为出汗变少,更加适应温带的寒冷气候,有遗传优势,所以经过4万年的自然选择,去除狐臭的突变基因在东亚反而成了多数,在中国人当中95%是X-men,在华北中原地区的人口中99%以上是X-men。因此在中国,X-men才是多数,狐臭反而成了极少数。
有调查显示,腋臭在我国汉族人群的发病率为6.41%,蒙古族人群和维吾尔族人群腋臭发病率分别为8.52%和15.5%。但歪果仁就没咱们如此般幸运了,其中高加索人和非洲人高达50-100%的人患有腋臭。怪不得日本人觉着西方人闻起来很臭很臭很臭,看!图!黄色的土地上都生存着我们东亚人呀呀呀~
图:去除狐臭的突变型基因在全世界的分布
(蓝色=狐臭型,黄色=突变型)
我们统计了2500例个体的self-report腋臭发生率,其中12%有腋臭发生。
既然谈到腋臭,不得不提起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分为湿性耵聍和干性耵聍(OMIM 117800),在人种和民族之间有差别。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湿性耵聍在欧洲和非洲裔美国人分别占95%和100%,南亚和中亚占30-50%,东亚只有5-20%。其中日本人占15%,汉族人占10%,朝鲜人占5%。而我国汉族北方人的发生率最低,只有2%,这和腋臭的发病率很相似的。
我们统计了2500例个体的self-report耳屎类型,其中19.8%是湿性耳屎。
ABCC11,rs17822931决定腋臭与耳耵聍表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在人体有可见表现的单核苷酸位点。2005年,Yoshiura等首次发现这个SNP是湿性耵聍的决定性因素。而腋臭和耵聍变型紧密相关已有75年的历史了,早在1937年有研究报道过耳耵聍形态与腋臭的联系,即腋臭患者耳耵聍多伴湿性耳耵聍,而无腋臭的正常人耳耵聍多为干性。
目前为止,国内关于ABCC11基因与腋臭发病的相关性的研究仅有2篇,其中一篇,对腋臭患者及正常人ABCC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822931等位基因型进行了检测。作者发现所有腋臭患者ABCC11的等位基因型均为GG或者AG,而正常人等位基因型均为AA。下图为在Chinese family中的研究结果: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耳耵聍腺和腋部大汗腺均属于顶泌型腺体,二者组织学及病理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可进一步解释并证明耳耵聍与腋臭的密切关系。在日本腋臭患病人群中湿性耵聍的发生率达到98.7%,而干性耵聍主要分布在东亚人群中。
以上这些数据并不是无道理,种族之间的差异早已被发现。从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数据里(http://hapmap.ncbi.nlm.nih.gov/cgi-perl/gbrowse/hapmap24_B36/)得知,ABCC11上的rs17822931这个点等位基因G的频率,欧洲人群中为0.875,而中国人群中只有0.049,Ohashi等认为这真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瞬间感觉生为“”变态“”的我们,好!幸!福!
说了这么多感觉“”变态“”的我们的好幸福,但Lee Sean先生又说了,中国女生的“飞机场”也是变种X-men的超能力之一?想要老婆奶水足,一定要娶狐臭的女生!乳腺和泌乳能力直接相关啊,亚洲产妇奶水不足的发生率,显著大于西方产妇,这也是去除狐臭的基因突变造成的!额额额...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新发癌症总数的1/4,死亡率占女性癌症的15%。世界各地的乳腺癌发病率,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很大差异。西欧(96.0/10万)和北美(91.6/10万)等发达国家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区,南欧(74.5/10万)和南美(52.1/10万)的一些国家为中发区,亚洲(27.0/10万)和非洲(46.1/10万)的大部分地区属低发区。(咦,有木有发现这发病率和腋臭、耵聍有点相似哦)。原来,ABCC11这个基因除了和耵聍、腋臭有关,和乳腺癌也是有联系的。
研究表明,ABCC1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并已经建议作为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在日本人中,湿性耵聍的女性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是在高加索女性中并未观察到这种关联性。
Anyway,飘小编认为,了解科学,总会给我们带来神秘和惊喜。如果,每个人对自己与生俱来的独特的基因了如指掌,针对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一切都变得不再是问题。美好的生活从关爱自己的DNA开始,啦啦啦~
关于腋臭,目前为止,已经有文献证明腋臭与ABCC11这个基因密切相关。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