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十多岁突然腋臭(10岁孩子腋臭)

时间:2025-08-04 02:36:2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孩子忽然得狐臭,家长应该怎么做?

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如果家长患有狐臭,孩子也很可能患狐臭。临床上,80%以上的体味患者是由遗传引起的。腋臭通常始于青春期,在10-19岁达到高峰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缓解。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香宝宝

但是

有些长着长着忽然就“变味”了

儿童狐臭已经成为困扰家长的头号难题


1.为什么会得狐臭呢?

一般来说,大部分儿童得狐臭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狐臭好发于青少年时期,受内分泌影响,汗腺分泌过多加上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尤其是特别喜欢运动的孩子出汗比较多,则更加容易引起狐臭的产生。


2.面对孩子狐臭,家长应该怎么做?


01心理疏导

虽然狐臭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如果家长不进行心理疏导,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甚至出现逃避集体活动等现象。

02生活习惯

孩子患有狐臭的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腋窝的干燥和清洁,减少臭味的散发。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03.家长应该选择什么治疗方法?

对于狐臭,家长应该做到早发现,早重视,早治疗。不要盲信偏方,乱用药物,更不要幻想狐臭自己就能消失。要尽快到医院进行诊疗,根据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

今晚给8岁儿子洗完澡擦身子时 突然捕捉到一股若有若无的狐臭味?

孩子才8岁啊!之前洗澡啥的都没注意过,怎么突然就有这味儿了?宝妈急得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赶紧给闺蜜发消息吐槽。闺蜜秒回:"你家娃是不是油耳朵?"宝妈一拍大腿:"对啊!从小洗澡就看他耳朵里油乎乎的,擦都擦不干净!"闺蜜直接甩来一句:"油耳朵和狐臭是一家子的!大概率是遗传或者发育早导致的。"

现在她彻底慌了——这么小的娃就有狐臭,以后可咋整?上学被同学闻到会不会被孤立?青春期更明显了,交朋友、找对象不得被嫌弃?她翻遍育儿群问了一圈,有的说勤洗澡换衣服就行,有的说要用药,还有的说等大了做手术...可这玩意儿能根除吗?会不会跟着娃一辈子啊?

有没有同样经历的宝妈?孩子才刚上小学,突然冒出来这问题,当妈的心里真像压了块石头。有没有懂行的姐妹支个招?是调整饮食?用止汗露?还是得去医院查查?这事儿真的不能拖啊!

(附:洗澡时特意闻了娃的衣服和毛巾,确实有那股味儿,不是幻觉...急求有效方法!)

夏天一到,腋臭星人又开始尴尬了,这些方法或可拯救你

夏天对很多人来说是穿得轻松、挥汗如雨的季节,但对一些人而言,却成了“社交灾难”的高发期。有人一抬手,汗湿衣背还可以接受,但若同时伴随着一股明显的异味,场面就变得微妙了。

腋臭,又叫臭汗症,正是这样一种“看不见却能闻到”的难题。它并不罕见,也并非重病,却极度影响生活质量,从自信到社交,从求职到恋爱,处处都是“隐形的门槛”。

很多人以为腋臭就是“汗太多”所致,于是拼命抹香水、用止汗喷雾、频繁洗澡,结果不仅无效,有时反而更糟。因为腋臭的根源,并不简单是出汗过多,而是大汗腺的分泌物被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

这些物质一旦被微生物“加工”,就会释放出那种熟悉而又让人难堪的味道。也就是说,汗本身不臭,臭的是汗的“副产品”。

现实中,腋臭常被误解为“卫生问题”,于是很多人羞于启齿,甚至不愿就医,怕被贴上“不干净”的标签。但其实,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腋臭,子女患病概率高达80%以上。

即使只有一方带有相关基因,也有较高的可能性被“传承”。这不是懒惰或不讲卫生,而是身体的“天赋异禀”。

更尴尬的是,腋臭的“活跃期”刚好卡在青春期到中年这个阶段,也就是人最在意外表和社交形象的年纪。尤其在夏天,轻薄衣物遮不住气味的“突破”,再加上高温让汗液分泌更旺盛,问题就成倍放大了。

有些人甚至因此产生社交回避倾向,习惯性地穿深色衣物、避免在密闭空间停留、用极端方式藏住“身份”,长期下来可能对心理造成隐形压力。

我们常见的一些自救方式,比如喷香水、用香体露、涂精油,其实只是用更强烈的气味“盖住”原本的味道,效果短暂,且容易出现混合异味,反而加重别人的嗅觉不适。

有些人尝试频繁洗澡,甚至用碱性肥皂“去油”,但这可能破坏皮肤屏障,让细菌更容易滋生,适得其反。还有一类人寄希望于“多喝水排毒”,虽然水的确有助代谢,但对腋臭的缓解作用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腋臭并非完全无迹可寻。有些人小时候没有明显气味,到了青春期突然“爆发”,这往往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青春期体内激素波动,会刺激大汗腺发育,进而增加分泌物的量和种类。

一项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前后大汗腺的发育与腋臭的气味强度呈正相关,且与腋下pH值变化密切相关。这说明腋臭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身体发育的一部分,只是有的人气味更明显,有的人不易察觉。

也有人疑惑,为什么夏天特别容易暴露腋臭?其实这和温度湿度衣物材质都有关系。高温促使汗腺活跃,湿度增加则让皮肤表面更容易成为细菌“温床”。

如果再穿上不透气的化纤衣物,那就是给细菌“盖了个温室”。所以,选择棉质、透气、宽松的衣服,其实是防止异味扩散的一种“物理降温”。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细节,容易被忽视却影响大。比如刮腋毛这件事。有人觉得干净利落,有人担心影响皮肤健康。

其实腋毛本身并不产生气味,但它能增加汗液的滞留时间,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栖息地”。适度修剪可以减少异味产生的“温床”,但过度刮除或频繁刺激,反而可能引起毛囊炎皮肤微损伤

再说饮食,虽然腋臭不是吃出来的,但某些食物确实会“助推”味道的形成。比如辛辣、油腻、高蛋白的饮食,会让汗液中含有更多易被细菌分解的成分。

而大蒜、洋葱等富含挥发性硫化物的食物,也可能通过汗液散发体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戒掉这些食物,但适度调整饮食结构,是可以从源头上“温和减味”的方法。

也有不少人尝试用一些市面上的“天然成分”产品,比如号称含有茶树精油明矾粉的止汗剂。虽然这类产品的确在短时间内能减少汗液分泌或抑制细菌活性,但长期效果如何,还需更多研究验证。

有些人反映使用后出现皮肤刺激红疹,这时候就要警惕是否对某些成分过敏,千万别为了“无味”而忽视了皮肤健康。

真正让人感到无奈的,是那种“我什么都做了,但味道还是在”的情况。这时候,比对抗味道更重要的,或许是接纳自己

腋臭并不等于不卫生,也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它只是一个生理特质,像肤色、身高一样,无法完全由自己决定。很多时候,别人的“敏感”其实没有我们自己想得那么严重,真正困住我们的,是自己过度的焦虑与羞耻感。

但话说回来,理解自己的身体,并不代表放弃改善。有意识地调整生活方式,选择合适的衣物、饮食、清洁方式,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温柔照顾。

即便不能彻底改变气味的生成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它的“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尝试,不是为了逃避别人的眼光,而是为了让自己在夏天也能自在地伸出手臂。

如果你是那个每到夏天就开始焦虑的人,或许可以试着换个角度想: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但可以控制自己对身体的态度。

从“遮掩”到“理解”,从“恐惧”到“共处”,这条路或许不容易,却值得一走。毕竟,我们的身体,不是问题,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一鸣, 杨钰莹, 刘梦婷, 等. 青春期腋臭患者大汗腺发育特点及皮肤pH值变化的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4, 57(3): 198-202.

[2]李娜, 郑晓红, 韩文静. 腋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 31(12): 1802-1805.

[3]陈杰, 张思敏, 胡志伟. 腋臭相关遗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5, 39(4): 425-429.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