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腋臭手术小孩要做吗(腋臭手术后要住院吗)

时间:2025-07-26 13:25:19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腋臭多来自遗传 14岁后可手术治疗

炎炎夏日,有一种“味道”让人记忆深刻,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22岁的陆女士就是饱受其折磨的一员。据悉,陆女士被腋臭折磨多年,其他季节还稍好些,可每到夏天,腋臭总会加重,有时她想通过喷洒香水遮掩味道,可腋臭加上香水,味道令人一言难尽。

据了解,腋窝的腋毛毛囊附近分布有较多的大汗腺,分泌物沾染在局部衣物上,呈现乳白色或乳黄色,如果合并细菌感染,腺体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具有特殊臭味。而大汗腺也区别于具有排汗功能的普通汗腺,大汗腺是皮肤的另一种附属腺体,通常位于皮肤真皮下毛囊附近,分泌物富含营养物质,腋下、乳晕、手掌、足掌均为大汗腺分布较多的部位。

“腋臭异味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之所以夏季会加重,是由于夏季出汗多且衣着单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夏扬的观点,与目前“异味来自细菌分解产生”的主流认识不同。他认为,腋臭其实不是病,它是人的一种正常体味,至于为何有人有,有人没有,只是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而已。

“腋臭通常从青春期开始发生,既往一般是15岁-16岁开始,但随着人们营养状况的改善,目前腋臭的始发年龄为13岁-14岁,且腋臭会一直持续到50多岁。”夏扬表示,遗传是腋臭发生的主要因素,但想要彻底祛除腋臭,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式。

“建议孩子在14岁后进行腋臭手术,此时人体发育相对完全,手术范围好确定,术后复发的几率低。此外,对于腋臭面积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夏扬指出,该手术包括开始的消毒和术后的包扎,全程时长约40分钟,切口约0.5cm左右,虽然切口不大,但为保证手术效果,通常皮肤下面的手术范围要超过整个汗腺分泌区。

夏扬提醒,患者术前需进行乙肝澳抗、梅毒、艾滋、丙肝抗体三项等检查;无特殊情况的患者预约手术后,建议在手术当日洗澡,无需剃腋毛,前往医院尽量穿着宽松开衫等衣物,女性避开生理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停药一周。

“术后无需住院,基本生活可以自理,但不能自如活动,需要制动一周,不需要换药,亦不需要口服或注射用药,制动越好,愈合越佳。正常愈合的伤口拆线后一周内可以自由活动,但不要剧烈运动。”夏扬表示,手术伤口小并不意味着手术范围小,术后皮下可能形成瘢痕,建议患者拆线后一周进行拉伸锻炼,防止皮下瘢痕挛缩。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赵琳

带孩子在北京做腋臭手术的经历

之前在网上了解到【北京卫人腋臭中心】有协和医院的老师定期过来坐诊,就决定带孩子去那看看腋臭问题。公众号上约的时候特意问了专家排班时间(周一和周五下午),想请专家做更放心。

术前准备方面,给孩子穿了件特别宽松、领口大的上衣,主要是怕蹭到腋下。水壶带了一个,还让她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安抚玩偶。手术前跟她反复解释了过程,缓解她的紧张感,这点我觉得很有必要。

到了医院先做腋下评估,接着做了几项常规身体检查,主要是看孩子当时的身体状况适不适合马上手术。检查结果大概半小时就出来了,还好一切正常。进手术室前,提醒她去了趟厕所,毕竟手术加准备时间也得一个来小时,小孩子憋不住。

手术过程听她说,医生护士态度挺好,挺照顾小朋友的情绪。为了让分散注意力,中途还给她看了一会儿动画片。据孩子说,打麻药那会儿最疼,但后面感觉就好多了。做完出来是协和那位专家跟我们简单交代的情况。

术后麻药劲过了,孩子说伤口那里开始疼了,就给她吃了片止痛药。这时候两边腋下看起来又红又肿,她自己感觉有东西在里面,不太舒服,只能多安抚。到家后的头两天最关键,严格按照嘱咐,隔着纱布用冰袋给她做冰敷,一次敷二十分钟,歇二十分钟再敷,这样循环。那几天我们几乎是轮流盯着她腋下看,生怕有什么不对劲,有问题就直接上医院那个官方公众号上问客服。

那几天晚上睡觉时,我在她腋下一边垫了一个那种专门吸液体的薄垫,因为会有点组织液渗出来。每次感觉湿了,就轻轻用纸巾吸干,务必保持伤口那里干燥。这样做消肿确实快一些。刚做完第一晚最难熬,过了头三天就明显好多了,红肿开始消下去。现在腋下已经完全消肿了。

整个过程下来,感觉带着孩子做这种手术,家长需要更细致的照顾,尤其是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腋臭 #孩子以后不生娃了,你同意吗?#​腋臭怎么办 #儿童腋臭 #腋臭术后 #北京腋臭手术

准大学生专属“变美福利”?美丽背后有风险!

<html><body>

“高考学子变美套餐”“专属毕业福利,只为青春的你”“准大学生青春无暇方案”……高考结束后,不少医美机构为高中毕业生“量身定制”了变美计划,让青少年心动不已,“考驾照、去旅行、做医美”成了他们追捧的暑期生活“三件套”。

然而,面对纷繁多样的医美项目,家长和准大学生们往往对背后的风险认识不足。专家提醒,医疗美容都有风险,建议家长和准大学生们理性选择。

准大学生们暑期“扎堆”做医美,学生患者增三成

“我孩子脸上痘痘太多了,有没有什么项目能治好?”

“我想割双眼皮,不要太假、要自然点。”

暑期一个工作日的上午,记者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医师钱坚革的门诊中看到,不少学生模样的患者在家长陪同下问诊。“有很多有主见的孩子,自己很明确要做什么医美项目。”钱坚革说。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医师钱坚革面诊前来咨询医美项目的青少年。(受访者供图)

据医院统计,这几年有个明显趋势:高考结束、暑假开始,整形美容科就会迎来就诊高峰,门诊量增加三成左右,这些增量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医生们的手术量也随之上升,有医生一天甚至要排六七台整形美容手术。

除了去痣、祛痘等常规问题外,手术治疗腋臭,双眼皮手术,打“瘦脸针”、玻尿酸也是高中毕业生们追捧的热门项目。

高中毕业生们求美热情高,医疗机构的宣传也不遗余力,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美诊所都想“抓”住这波热潮。

在安徽一家公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该院医疗美容科给中高考考生们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祝贺你们顺利完成人生中重要的中高考!为了助力广大考生以更自信的形象迎接崭新的人生阶段,推出‘专属毕业季焕新优惠活动’……”

记者查阅具体信息看到,中高考考生凭本人准考证或者毕业证即可参加,光子嫩肤、点阵激光、激光点痣等项目均有6到8折不等的优惠,活动时间在8月31日之前。

在社交平台上,“高中毕业生如何微整形”“医美是高考奖励”等话题被广泛讨论。杭州一位高中毕业生家长古女士谈道,她把“瘦脸针”作为“高考奖励”送给女儿,希望在外貌上建立优势,上大学后有利于社交和今后的求职。

有人更自信、也有人留下心理阴影,医美风险需认清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整形美容科近期接诊了一对母子,母亲领着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儿子前来做腋臭手术,“之前孩子在学校有心理压力,希望他做好手术更自信,轻装上阵。”

有人因为医美解决了心理、身体问题,更加自信地开启人生下一程,但也有人因为医美留下了心理阴影。

一位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分享了她曾经接诊的一名高中毕业生,小姑娘从初中开始就对脸上的雀斑很自卑,高中住校后在手机上查到一家生活美容机构,可以用超低价做激光祛斑,攒了几个月零花钱,高考一结束就约着室友、背着家长偷偷去做了。

“结果机构和操作人员都没有资质,属于违法违规开展医美,小姑娘不仅雀斑没去掉,还导致大面积返黑,出现心理问题,最近在妈妈的陪伴下在公立医院治疗补救。”该皮肤科医生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准大学生们对美丽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专家提醒在看到“光鲜亮丽”的成果前,也要认清医美的风险。

钱坚革表示,一些整形美容项目并不适合高中毕业生,做双眼皮手术、打“瘦脸针”,效果也因人而异。以双眼皮手术为例,需要现场面诊评估,挑选适合的病人。除非是有较明显外貌缺陷、不得不通过医美整形方式改善的,对未成年人一般会进行劝退。

“出于对手术安全以及身体伤害程度的考虑,割开式双眼皮、隆鼻等创伤较大的整容手术都不建议18岁以下的青少年做。”钱坚革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青少年对医疗美容存在误区,认为动刀的医美手术才有风险,而不用手术的“微整形”“轻医美”很安全。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表示,“微整形”没有风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他举例提到,激光、射频、等离子等光电治疗的手段,短期并发症就包括皮肤红斑、结痂、烧灼感、局部的肿胀等,这些一般会在短期内逐步消失,但是仍然可能会留有长期的色素沉着、瘢痕、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情况。

专家提醒,合理引导青少年变美需求

多位整形外科临床医生表示,对于大多数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而言,青春之美无需太多“修整”,也不宜过早“修整”。

专家分析,暑期里出现的高中毕业生“医美热”,与铺天盖地的整形美容广告、社交媒体上的案例分享“种草”有关。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实性难以保证,一些医美机构不仅夸大宣传效果,甚至喊出“变美要趁早”的口号,引导未成年人盲目跟风。

王永前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不建议未成年人接受医美手术。

“未成年人的生理状态还没有发育成熟,审美观也在形成的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容易受到外界宣传的影响,去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美容效果。”王永前说,家长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自然的审美追求,避免“外貌焦虑”。

无论是家长,还是青少年本人,都应充分了解医疗美容项目的风险和实际的效果,前往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使用正规的产品和器械。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风险管控中心顾问团专家李嘉伦表示,随着医美行业的竞争加剧,一些非法行医和无资质的“黑医美”机构频频出现,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和取缔,维护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为医美行业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转自新华网记者黄筱

来源: 新华网

</body></html>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