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腋下异味症状轻微
很多专业文献中将距离作为判断异味轻重的方法,比如说距离750px以上闻得到属于比较重,250px之内闻不到属于比较轻。笔者认为,味道轻重的表现受到诸如环境、温度、情绪等众多因素的干扰,不能一概用距离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这样既不科学也不准确。
笔者认为的轻微症状,泛知周围的小伙伴们从来没有闻到过患者的腋下异味,尤其指的是仅有紧凑到腋下才能闻到味道的患者,这类患者没有特殊原因不适合手术。为什么呢?因为杀鸡焉用牛刀,过度治疗对于患者长远来说是不利的。
2.没有家族遗传史
腋臭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所以从理论上讲,遗传的概率的是相当高的,无论是代代相传或者隔代遗传,总能在族谱内找到遗传的影子。不是说非遗传患者不适合手术,而是没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会把症状混淆,笔者在门诊看到过戴错帽子的患者不胜枚举。
3.曾经做过传统切皮手术
腋臭的治疗遵循的规律是从无创到有创,从微创到大创伤,任何倒过来的治疗顺序都无异于行蜀道。传统切皮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往往存在“跑道式复发”,再次手术难度系数堪比三米板跳水409B向内翻腾4周半屈体。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4.追求术后不留疤痕
手术不可避免会留下疤痕,改良小切口的长度在2-75px之间,这是手术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当前腋臭治疗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来看,切口的长度是和疗效成正比的。微创甚至无创的前提是对症状的改善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
5.期待永不复发
很多人在谈到期望效果时用了“永不复发”这四个字,殊不知这样会另很多医生望而却步。先不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复发或残留的比例,今天就借此谈一下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永不复发是所有手术医生追求的理想结果,难道医生就等着未来某个时候你突然告诉他复发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手术前,再高明的医生也要让自己在未来能够尽可能少的收到该类反馈。要知道岳家军的悲剧不在于飞哥打不过金兀术,而在于其南宋皇帝也曾经拍着胸脯说永远信任岳将军!
6.接受过多次各种创伤性治疗后依然“复发”
笔者在门诊见到过做过最多手术的患者前后大大小小总共做过9次手术,从激光做到微创,再做切皮、又植皮,却依然痛苦不堪,抓救命稻草一般寻求再一次的手术治疗。这类患者异常敏感,自信全无,一条道走到黑。通常情况下他们没有家属陪伴,求医问药如同单骑闯关,屡战屡败。
7.体形特别肥胖的患者
肥胖是产生很多外科手术的禁忌症的元凶,腋臭手术也不例外。沉重的肩膀往往会在创面和包扎之间产生不可预知的摩擦力,它的可怕之处在于虽然手术进行的相当顺利,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得不好,接下来就是旷日持久的换药恢复期,对医患双方都是身心上的折磨。
8.腋窝凹陷明显的患者
这是另一类令手术难度陡然上升的患者人群,深深凹陷的腋窝就好比一个陷阱让很多医生栽倒在里面,特别是从事该类手术不久的医院和医生。经验在处理这类伤口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9.年龄50岁以的上女性患者
年龄不是腋臭手术的禁忌,但处于更年期和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是让手术疗效成为未知数的人群,她们的症状既误导患者本人,也会误导医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给手术埋下隐患,这是先辈们血的教训,不可轻易越雷池一步。
10.短期内有人生重大事宜要办。
拍婚纱照、举办婚礼、新入职、出国、治疗其它影响健康的疾病等等,短期内有上述这些重要事情安排的,绝对不适宜做腋臭手术。人生不能重来,有些事情错过了一次就错过了一生。反过来,腋臭的治疗也是一样,如果你认为这对你来说是人生中更重要的事情,那其它事情也必须给其让路,充足时间的休憩是手术成败相当关键的因素!
记得在去年夏天我曾做过一例手术,患者的外婆在术前向我千叮嘱万嘱咐,说千万不要让她外甥女开完刀后手举不起来,因为她的外甥女是一位美术教师,需要每天抬手在黑板上画画的。术后恢复的情况还是令人满意的!那么为什么这位美术教师的外婆会有这样的顾虑呢?
现在很多年轻的患者们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开完刀后腋下会不会有疤痕,会不会花了钱虽然治好了腋臭却留下两条永久的蚯蚓一般难看的疤痕?其实这只是其一,仅在部分具有明显疤痕体质的患者身上才会发生,临床上更多的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是隆起于皮肤的又粗又颜色深的疤痕,而是皮下组织内疤痕的挛缩导致皮瓣皱褶,严重的会产生明显的悬吊感。有些患者术后上肢抬不起来,抬到一定角度后会有剧烈疼痛;有些比较瘦的患者会告诉你“在腋下及上臂内侧看到一条筋被拉起来”,而我检查过之后发现,这是被腋下疤痕牵拉而绷紧的肌腱;还有些患者术后腋下区域的皮肤一层层的皱起来,或者模上去疙疙瘩瘩,以上这些都是由于皮瓣下面的疤痕所导致的,发生的概率远高于表面的疤痕。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这牵涉很多手术的细节,包括皮瓣修剪的厚薄程度,包括皮瓣下方脂肪层面(肌肉面)修剪的平整程度,包括皮瓣四周的松紧程度,还包括术后皮瓣下有无积血积液,加压包扎力道的均匀等等,这些技巧掌握在为你手术的医生手中,而你能做的是配合医生做好术后的恢复性功能锻炼。曾经遇到过一个胆小的女孩,开完刀都一个多月了,因为害怕而不敢活动上肢,生怕“刀口裂开”,而为她手术的医生也没有对她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导致腋下严重的疤痕牵拉。
综上所述,腋臭术后腋下疤痕增生的防范与补救是一门学问,特别是皮瓣下疤痕的预防问题,需要外科医师和患者共同引起相当的重视的!
搜索【名医生】加关注,每天为您推送疾病相关知识
对于腋臭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来说比较常见的就是手术治疗方法,但是大家对腋臭术后护理方法知道多少呢?今天就请我们的医生们来为大家分析下,腋臭术后护理方法到底有哪些。
1、腋臭术后护理术后一周内,双臂不要完全下垂,至少要保持45度角。
因为腋窝处虽然外在伤口只有5毫米大小,但是腋窝皮下却已经完全游离,创面达整个腋毛分布区域的外围,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腋毛分布范围估算创面。如果上臂完全下垂,则腋窝皮肤会形成褶皱,愈合后外形不佳,而且不利于术后恢复。
2、术后腋窝区域会感觉麻木,至少持续半年到一年,是正常的,这就是腋臭术后护理方法。
3、腋臭术后护理应主动加强上肢活动,主动地牵拉上肢会促进疤痕恢复。可能活动中会有轻微疼痛感或牵拉感,者都属于正常现象。
4、腋臭术后在三个月内会出现腋窝牵拉感,或者会看到腋窝形成一条“筋”,这是正常现象。由于术后腋窝创面愈合,在皮肤下形成疤痕的缘故。疤痕在三个月左右达到高峰期,之后逐渐软化,舒展。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不用紧张。
以上就是我们的医生为大家介绍的腋臭术后护理方法。希望对大家的治疗及康复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患者们能够早日康复。
生姜[时针说]按许慎《说文解字》说,姜作䕬,为御湿之菜 。姜能疆御百邪,因此叫䕬。才长出来很嫩的,其尖微紫,叫紫姜,或子姜;宿根叫母姜。
[时针说]生姜宜种在低湿沙地。四月取母姜栽种,到五月就长出如嫩芦一样的苗,秋季前后长出新芽,想分开的手指一样,这时采来吃五筋,称它为子姜。霜后姜就老了。姜适宜潮湿和没阳光的地方。若干旱,就不会产姜了。
【生姜的气味】味辛,性微温,无毒。[时针说]长期吃姜,易积热患眼疾。凡是有痔疮的人吃了姜和酒,立刻就会发病。患痈疮的人吃多了姜,会长恶肉。这些是前人没讲过的。赞宁《物类相感志》中说:在装姜的瓶中放入蝉蜕,即使是老姜也会无筋。
【生姜的主治】《本草纲目》中记载。“姜”通神明,归五脏。久服去臭气,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噻、咳逆气喘,止呕吐、祛痰下气,去水肿气胀,治时令外感咳嗽(感受外邪所致的咳嗽,表现为起病较急,声盛而浊,并见寒热、头痛、身痛、鼻噻、流涕、咽干、喉痒)。和半夏能治胃脘部急痛。加入杏仁作煎,治急痛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捣烂取汁和蜜服,治中暑呕吐不能下食,除胸膈恶气,特别有效,还能破血调中,去冷气。汁解药毒。除恶热,治痰喘(指由于气管积痰而引起的呼吸不畅、心跳、出汗)、胀满,寒痢(由肠虚寒所致的疾病)、腹痛,抽筋、胸闷,去胸中之臭气、狐臭,杀腹内寄生虫。开胃健脾,散风寒,解菌蕈等各种菌毒。生姜用时能把体内的热散出去,熟能温和脾胃。能解吃野禽中毒而至的咽喉肿痛 。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疼痛,效果很好。
【干生姜主治】治嗽、温脾胃,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闭经。病人虚而冷,宜加它。姜屑和酒服,治偏风。肺经气分之药,益肺。[时针说]姜味辛而不荤,祛邪辟恶。生吃熟吃,或同醋 、酱、糟、盐蜜煎后调和,无所不宜。既可做蔬菜、调料、又可入药做果脯,用途非常广泛。凡是早上外出或者走山路,含一块生姜,就不会沾染雾露清湿之气,以及山峦瘴气。按方广《丹溪心法附余》记载,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等一切暴病,服用姜汁,立即可解。因为姜能消痰下气。
【生姜皮的气味】味辛、性凉、无毒。[主治]消浮肿、腹胀、腹腔内的痞块,调和脾胃,去眼球上的白膜。
【生姜叶的气味】味辛,性温,无毒。[主治]主吃鱼导致的结石,捣汁饮用,即消。
【生姜附方】
1、疟疾寒热。从四两生姜里捣取一杯自然汁,在外面放上一夜。发病那天的五更喝服就可以止住疟疾。
2、寒热痰嗽(因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致咳,并以咳嗽为主症)。初起时烧一块姜,含在嘴里,咽下口水。
3、心胸、肋下、硬痛胀满。将一斤的嫩姜捣渣后留下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了就加姜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4、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后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5、闪扭手足。将生姜、葱白捣烂后和面热敷患处。
6、跌打损伤。用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患处。
7、腋下狐臭。用生姜汁涂搽,可以永久消除。
8、赤白癜风(底色泛红的白癜风)。经常用生姜擦。
9、两耳冻疮。将生姜自然汁熬成膏后涂搽患处。
【应用验方】
1、脾胃虚寒出唾液水想吐头晕。用生姜自然汁加冰糖,半小时见效。
2、伤寒感冒。生姜加薄荷煎服。
3、痛经。用干生姜煮水加红糖或煎鸡蛋加生姜粉加红糖吃服,有立竿见影之效。
4、风湿痛。把生姜切成薄片,用牙签刺几个小孔敷在患处,再做艾灸。
【温馨提示】
1、干生姜和干姜是不一样的两种植物。
2、阴虚体质的人不宜多吃生姜。
3、姜皮和胃做菜时不用去皮。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