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赵森,之前跟大家分享了2个R腺增生病例,很多网友私信咨询我,让我帮忙看彩超报告单,以及舌苔照片,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个R腺增生,结节的病例,就是痰气互结型R腺增生,我的治疗和用药经验。
患者,女,45岁,在我们省城做服装批发的。2019年4月其亲属介绍,并随同来找我看的,患者自述:两侧R房一年多来胀痛,每逢生气,刺痛明显,有肿块,近一个多月生意忙,吃饭也不准时,还熬夜,逐渐加重,来诊前在省城综合医院做了乳腺彩超检查,确诊为双侧乳腺增生症。患者自我检查:两侧R房对称,均可触及肿块,无明显触痛。这个患者体型比较肥胖,食欲不振,时有气短,乏力,月经不调,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滑。她这个就属于典型的痰气互结型乳腺增生。中医治疗上就是:调理冲任,健脾化痰,理气散结。我给她开的方药组成是:川断,杜仲,肉苁蓉,太子参,白术,黄芪,当归,瓜蒌皮,清半夏,郁金,天竺黄,柴胡,生白芍,香附,三棱,莪术,生牡蛎(先煎),白芷,炒元胡,生甘草。川断,杜仲,肉苁蓉,调理冲任,太子参,白术,黄芪补气,当归,郁金,生白芍,香附,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柴胡,生白芍,疏肝理气。10剂,水煎服。
第二次来的时候:病人很高兴,胀痛已减轻很多,肿块缩小变软。原方先后加减,先后服药50多剂,又做了彩超,肿块已经没有了,胀痛,刺痛现象也没有了,月经也正常了。
通过这个病例,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许多女性同志长期忙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导致乳腺增生,结节,乳腺癌发病率高发。平时,一定要多自我检查,一旦发现有肿块,囊肿,胀痛等,及时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症状,舌苔,脉象辩证清楚,对症治疗。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相关问题,可以私信我或在评论区留言。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身体肥胖让人苦恼、影响健康,身体里的重要器官太“胖”同样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大麻烦!因为心脏太“胖”,61岁的黄阿姨(化名)长期被胸口疼痛折磨。近日,因“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她被收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医生为她实施了“左室流出道疏通术 房颤射频消融术 左心耳切除术”,目前她已康复出院。
长期胸口疼痛,原因竟是心脏太“胖”
从2009年开始,黄阿姨的胸口总是莫名疼痛,有时候背部也出现痛感。严重的时候,这种疼痛的感觉可持续2个多小时。有一次,黄阿姨还被痛得晕了过去,家人立刻将她就近送到了一家医院。
经检查,黄阿姨被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简称肥心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病的特征就是心肌太“胖”太“肥厚”了。正常心脏的左心室和右心室间有室间隔,正常心肌厚度一般在0.8-1.0cm左右,但患了这病的患者,心室间隔呈现出非对称性、高度肥厚的情况。
心肌太厚实就像膨胀的气球,将空间越“挤”越小,左心室到主动脉的空间也会变得狭窄,血液流动因此受阻,无法到达主动脉里,从而导致活动后胸痛、脑供血不足致晕厥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等情况,危害十分大!
经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黄阿姨确诊后,医生先是给予保守治疗,但效果不是很好,每隔两三年,她就要发作胸痛。今年,黄阿姨的胸痛再次发作,且症状明显加重。心电图提示为快速型房颤,心率达到了185次/分(正常为60-100次/分)。
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家人带着黄阿姨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随后,因“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她被收入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入院后,黄阿姨的病情仍旧严峻,她只能整日卧床,稍有活动,心率就会“飙升”至150次/分,还伴有胸痛。
经过超声心动图的进一步检查显示,黄阿姨的左心房轻度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增厚,“胀”成了一个纺锤的形状,且各项指标都已经偏离正常太多,症状严重,病情严峻。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金标准”,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明显提高,晕厥复发率明显下降。因此,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郑奇军主任决定为黄阿姨进行手术。
经过多科室的反复讨论以及家属的同意,今年3月,在完善术前检查后,在麻醉科、手术室、超声科的配合下,郑奇军主任为黄阿姨进行了“左室流出道疏通术(Morrow手术) 房颤射频消融术 左心耳切除术”。术后黄阿姨症状改善,手术效果显著,不久后康复出院了。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肥心病”
据介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能始于儿童期、青春期或成人期,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且未经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率高。
医生介绍,该病虽然“可怕”,但不是无迹可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体力活动时,会心悸、疲劳、气急或呼吸困难;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尤其是在劳累或紧张后会加重;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呼吸困难,而且在躺下时加重,坐起来或站立时好转;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动极快,或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的情况;双足、双脚踝或双腿肿胀。这些症状看似平常,但不能掉以轻心,一有类似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就诊,并尽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病因。
审读:孙世建
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张煜锌 通讯员 宋黎胜
前两天,43岁的刘先生清晨起来突然感到一阵胸痛。刘先生人到中年明显发福,肥胖、天冷、胸痛,联系起来不就是“心梗”吗?
家人忙将刘先生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所幸,心内科经过心脏等相关检查,排除心脏疾病,但根据有些症状让其进一步检查。
“我以为‘心梗’急忙到医院,已排除心脏方面疾病,却还让我去找外科的王主任看看,实在弄不懂!”
虚惊一场的刘先生满腹狐疑,嘀咕着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外科专家门诊找到王知非主任。王知非主任详细检查了解病史后,笑着对刘先生说:“你没走错门,一个月来,你是第4位疑似‘心梗’等心脏疾病转到我这儿的病人。”
疑似 “心梗”被诊断为胃毛病
王知非教授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诊断其为胃食道反流引起的非心源性胸痛,给予制酸药物治疗,两天后刘先生明显感觉好转。
王知非说,因该病人合并食道裂孔疝,得定期来胃食道反流门诊复查,如服药不理想或无法耐受长期吃药,则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
无独有偶,王知非教授今年6月遇到过一位王女士。
王女士60多岁,胸痛10多年。她辗转多家医院,一直被当作心脏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冠脉造影,能做的心脏检查都做了,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常年服药包括心血管药物不见效。王女士因此心情郁闷,情绪低落,家人焦急却又无奈。
听说浙江省人民医院有胸痛中心,王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就诊。心内科排除心源性胸痛后推荐到王知非教授专家门诊,食道测酸测压等检查后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不理想。评估后,最终为王女士做了微创抗反流手术,现已过去半年时间,她胸痛等其他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
胸痛不只心脏病独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心源性胸痛发病率为20-30%,王知非教授介绍,浙江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已接诊了数十位像王女士与刘先生这样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而非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王知非教授曾在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及佛罗里达医院专门进修胃食道反流病外科治疗,他说,在那儿,胃食道反流病作为50%反复发作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原因,被重点强调。
胃食管反流为何会引起胸痛呢?王知非教授解释,一方面胃内食物和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心脏和食管存在共同的痛觉传入神经,大脑会感觉到胸痛;同时,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痉挛,这种痉挛会产生跟心绞痛相似的疼痛;此外,部分胃酸反流到咽喉,甚至跑到气管中,引起胸痛气促等症状。
如何区分心源性胸痛和胃食管反流性胸痛呢?王知非教授说,心源性胸痛多见于心脏大血管疾病,表现为突发的绞榨样胸痛,感觉有石头重重压在胸口,伴有胸闷、气短,放射到颈部、左侧肩背和手臂,有濒死的恐惧感,病情变化很快。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通常跟反流相关,如饱食、弯腰或平躺等体位改变后出现,伴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上腹痛、腹胀、打嗝、嗳气等症状。胸痛首先要进行心脏方面检查,排除心脏疾病再转其他科治疗。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为13.5%,具有认知度低、误诊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像王女士胸痛10多年,一直被当作心脏病的并非个例。”王知非教授指出,生活干预有减肥,戒烟戒酒,避免辛辣、酸性、高脂食物等。治疗主要包括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长期服药无法停药或停药后症状复发,建议胃底折叠手术和抗反流磁环治疗。近几年,浙江省人民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已手术帮助200多位患者消除困扰多年疾病。
王知非教授提醒,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心源性胸痛,同时,接近年底,聚餐增多,工作压力增大等,也是胃食道反流病发生更频繁的时候,非心源性胸痛随之增加。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无论确诊胃食道反流病患者出现胸痛及不明原因胸痛,首先到医院排除心脏方面疾病,以免耽误抢救治疗。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