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湿气大家应该都不再陌生了,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由于现代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冰箱等现代产品的出现打破传统的应季特点,湿气缠身成了很多人尤为苦恼的事情。
在导致人体生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的就是湿邪。其他的都好说,例如寒、热,寒则温之,热则寒之;风则驱之,燥则润之,暑则清之。而湿邪不同,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依然存在,且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当湿气遇到寒气就成了寒湿,湿气遇到热气则成了湿热,湿气遇到风则成为风湿,而湿气在皮下,就形成了肥胖。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
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呢?1.看大便
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多用几张才行。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的黏腻性让大便停留在肠内,久而久之,粪毒入血,百病蜂起。
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现在反以肉食为主了,荤素搭配极不合理,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体内有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问题。
2.早起精神状态
如果你每天早上7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缠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裹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自己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3.看舌头
中医里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体寒热。如果体内寒热均匀,那么,我们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的,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过于白,滑而湿润,那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发黄带腻,那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头赤红无苔,那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了。
4.看手指月牙
正常的月牙占整个指甲盖的1/5左右,如果远远不及1/5,那说明我们体内有寒,如果远远超过1/5,那说明我们体内有热。正常的月牙应该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每个指甲的根部都有可能出现月牙,但是,它们的含义却不一样。一般来说,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应该出现月牙。拇指通于肺,中指通于心,这两个指头上的月牙正常,就说明我们的身体寒热比较适中,不会有什么大的健康问题;小指上一般没有月牙,如果出现月牙,说明肾中有热。当然,也有人说:“我10个手指头都没有月牙。”这还得区别看待,如果是从小没有,这说明你是寒性体质;如果是以前有现在没有,那说明你体内寒气较重,平时需要多做祛湿的工作了。
3招排出湿气,轻松“泄泻”1.多吃薏苡仁红豆粥
多吃薏仁和红豆薏仁与红豆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药材,两者搭配煮水,或是熬粥,都能有效去除体内湿气,尤其是经常水肿的人,更应该多吃点。此外,还可以选用茯苓、淮山、党参、陈皮加瘦肉或者猪骨等,一同用来煲汤,或者煲成粥、煮水喝,同样可以起到利尿、除湿的功效。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尿频的人不宜多用。
2.少吃盐,多健脾
“重口味”容易吸引湿气,因为盐太重会加重脾胃负担。所以,平时饮食要少吃多盐食物,多吃一些流质和五谷类食物。
3.巧妙利用姜
姜不仅是调味品,还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经常喝点儿热腾腾的姜汤可以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带全身发汗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冬吃萝卜,夏吃姜”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另外,平常要注意保暖,切勿贪凉。
专家教你健脾化湿
您好。我常听人说“十人九湿”,朋友圈里也总有人在喝祛湿茶。请问湿气重有啥表现?怎么看自己湿气重不重?
说“十人九湿”,有点夸张。但要说当今人多湿,确实有几分道理。
现如今,无论是饮食不节导致的内生湿邪,还是湿漉漉的外部环境因素,都让人极易被湿气侵袭。
那么,怎么才知道自己体内的湿气重不重呢?一般来说,有没有湿气,看这6个地方就知道:
看舌头:舌头胖大,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
看大便:大便溏烂,黏滞不爽,马桶难冲干净;
看皮疹形态:肿胀、糜烂、渗出明显;
看瘙痒部位:湿气重浊,易侵犯人体下部。瘙痒多发于阴囊、小腿、脚部;
看身材:一般来说,“肥人多湿”。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多存在津液运化失常,津液代谢不畅通,可化为痰湿,痰湿内蕴,则表现为肥胖;
看精神状态:中医认为“因于湿,首如裹”。病人会觉得头脑昏沉,身体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个人懒洋洋的,不愿意活动;
如果身体出现以上几种症状,就说明你体内有湿气。大家不妨花上1分钟来自测一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相关疾病防治指南》
[3] 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健康危害》
胖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有人吃得不多,还是胖;有人稍微一放纵,立马长肉。可奇怪的是,有些人胖得结实,力气大,精神好。
有些人胖得虚,老喊累,动不动就生病。为什么同样是胖,差别这么大?其实,胖也分“虚胖”和“实胖”,这事儿还真得分清楚,不然,减肥的方法用错了,可能越减越糟糕。
有个朋友,身材圆润,脸色红润,走路带风,吃嘛嘛香。另一个朋友也是胖,可整天没精神,稍微动一下就喘,早上起来手脚浮肿,皮肤一按一个坑。
两个人的体重看着差不多,但状态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典型的“实胖”和“虚胖”。那怎么分辨呢?
第一,摸一摸身体的肉感。 实胖的人肌肉结实,摸上去紧实有弹性;虚胖的人肉松松垮垮,像没力气一样,甚至一按就能看到皮肤下陷。
第二,看一看平时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实胖的人虽然胖,但精力充沛,走路有力,不容易累;虚胖的人总是觉得疲惫,稍微动一下就喘,甚至还容易头晕、心悸。
第三,观察一下水肿情况。 早上起来眼睛肿,腿按下去半天弹不回来,或者晚上鞋子突然变紧了,这些都是虚胖的典型表现。
为什么有人是实胖,有人是虚胖?
这背后其实跟身体的代谢、饮食习惯、作息规律有很大关系。实胖往往是吃得多、动得少,长期能量过剩导致的。
而虚胖可能跟脾胃虚弱、体内湿气重、久坐不动、熬夜等因素有关。尤其是长期喝冷饮、爱吃甜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变成虚胖。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30多岁的白领,天天坐办公室,爱喝奶茶,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早上起床脸肿得像个包子。她体重不算特别夸张,但总觉得自己“胖得不对劲”。
后来去医院一查,发现是脾胃虚弱、代谢变慢,身体的水分排不出去,导致水肿型肥胖。
医生建议她调整饮食,少吃甜食和生冷,多运动,并且早睡,结果几个月后,整个人轻松了不少,脸也不肿了。
那么,怎么改善虚胖和实胖呢?
如果是实胖,控制饮食是关键。少吃高热量食物,增加运动量,让身体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
特别是减少精致碳水的摄入,比如米饭、面包、蛋糕,改成粗粮,增加蛋白质和蔬菜的比例。同时,保证适量运动,比如快走、游泳、力量训练,这些都能帮助燃烧脂肪。
如果是虚胖,重点在于调理身体,让代谢变好。
首先,要养好脾胃,少吃甜食、冷饮、油腻食物。可以适当喝点温热的茶,比如红枣茶、生姜水,帮助身体排湿气。其次,要养成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最后,运动也不能少,但虚胖的人不适合太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瑜伽、普拉提、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让身体慢慢恢复。
有个朋友,以前总是觉得自己胖得很“虚”,怎么减肥都没用。后来改掉熬夜的习惯,每天坚持走路一小时,一段时间后,整个人精神好了,体重也慢慢下降。
她说,原来不是减肥没用,而是身体本来就不在正常状态,调整好了,胖自然就能减下去。
虚胖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由气虚、湿气重、血虚、脾虚等不同体质导致。
因此,不同类型的虚胖,适合的运动方式也不同。如果选错了运动方式,不仅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下面针对不同体质的虚胖,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让你更有效地改善体质,减掉“虚胖”。
1. 气虚型虚胖:容易疲劳,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
特征:
适合的运动:
注意事项:
2. 湿气重型虚胖:水肿明显,四肢沉重
特征:
适合的运动:
注意事项:
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健康的胖。实胖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虚胖要调理身体,提高代谢。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让身体变得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