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肥胖人是什么体质(肥胖是什么体验 知乎)

时间:2025-04-01 12:23:3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中医眼中的肥胖体质:你是“膏人”还是“脂人”?

在中医的智慧中,肥胖并非简单的“体重超标”,而是体质失衡的信号。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精准划分了“膏人”“脂人”“肉人”三种类型,并揭示了肥胖与痰湿、脾虚、肝郁的深层关联。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中医的体质分类竟暗合内脏脂肪、代谢综合征等科学概念。

今天,让我们从中医视角重新认识肥胖,找到属于你的调理密码。

你是“膏人”还是“脂人”?
中医的肥胖体质分型

膏人

—— 代谢紊乱的“苹果型”肥胖

①腰腹松软如棉,脂肪集中在腹部,形成“游泳圈”

②皮肤按之凹陷,恢复缓慢

③常伴口黏、体味重、大便黏马桶

现代解读:

这类人内脏脂肪超标(CT显示腹腔脂肪面积≥100cm²),属于代谢高危人群。中医认为根源在“脾虚痰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成膏脂。

调料方法:

饮食:早餐玉米须粥,晚餐冬瓜汤,忌冷饮

运动:每天快走40分钟(最佳时段:上午7-9点脾经当令)

外治:艾灸中脘穴 丰隆穴,每周3次

脂人

—— 均匀分布的“梨型”肥胖

①全身脂肪均匀分布,肌肉松软,皮肤光滑如蜡

②体重缓慢增长,常有家族肥胖史

现代解读:

以皮下脂肪为主(B超显示腹部皮下脂肪厚度>2.5cm),代谢风险较低,但长期可能发展为“膏人”。中医认为与先天禀赋相关,过食肥甘则加重。调料方法:
饮食:三餐添加魔芋、海带等高纤维食物

运动:HIIT训练(每周3次) 八段锦(每日晨练)
茶饮:山楂10g 决明子6g煮水,促脂肪代谢

肉人≠肥胖

《黄帝内经》特别指出“肉人”是肌肉健壮者(如运动员),体脂率正常,并非病态,切忌盲目减肥。

痰湿、脾虚、肝郁
肥胖的三大体质密码

痰湿体质

—— 黏腻的代谢沼泽

表现:晨起头重如裹湿布,舌苔厚腻,下肢浮肿

科学验证:这类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常人低15%-20%(脂联素可促进脂肪燃烧)

调理关键:茯苓15g 荷叶6g煮水,每日饮用

脾虚体质

——生锈的能量工厂

表现:吃不多却易胖,饭后腹胀如鼓,肌肉无力

机制解读:脾虚导致胰脂肪酶活性降低30%,脂肪分解效率下降

调理关键:山药小米粥 餐后按揉足三里

肝郁体质

—— 压力型肥胖的推手

表现:压力大时暴饮暴食,女性多见腰腹“救生圈”

科学验证:长期焦虑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促使脂肪向腹部聚集

调理关键:玫瑰花5朵 陈皮3g泡茶,配合拍打腋下极泉穴或每晚9点前用柴胡6g 薄荷3g泡脚

按摩:睡前推肝经(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
食疗:黄花菜瘦肉汤(疏肝解郁)

中医减肥的核心逻辑

减肥不是对抗身体,而是读懂体质,中医减肥的精髓在于“因人制宜”:膏人要化湿,脂人要通滞,肝郁要疏泄。正如《医学入门》所言:“善治肥者,调其阴阳而已。”认清体质,才能让减肥事半功倍,重获健康之美。

一个小测试

晨起观察舌苔——

✓ 苔白厚腻:痰湿体质

✓ 舌边齿痕:脾虚体质

✓ 舌边发红:肝郁体质

从今天开始,用中医智慧开启你的健康蜕变!


审稿专家:广东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主任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管中药师 杜婕莹

研究表明:肥胖和13类癌症关系密切,肥胖人群应注意3个表现

顶级医学期刊《CA》,曾经刊登过一篇关于癌症和体质的文章,文章内容表明,有一种身体“体质”,与13种癌症存在直接的致病因果关系,且这一体质,和BMI有着非常明确的关系。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也已经猜到了,和BMI有关,这一“体质”,正是肥胖。无独有偶,在CA杂志公开发表声明之后,世界癌症协会IARC也发布报告称:肥胖的确和多达13类肿瘤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足以见得肥胖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以及癌症等相关疾病的诱导性。

肥胖体质,竟然和13种癌症密切的相关!胖子们可要注意了

在CA所发布的“体质和癌症关系“的文章中,不仅指出了BMI超标,也就是肥胖体质和13种癌症的影响,同时也分别列出了肥胖和各类癌症的诱发概率布局:

比如乳腺癌,研究显示,BMI每增加5个单位,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2%左右食管腺癌风险会增加34%,胆囊癌会增加25%,肝癌增加30%等等,总计13种。

不仅如此,《英国癌症杂志》也在研究报告中统计得出:腰围每增加11cm,因肥胖所导致的癌症风险会提高13%左右

这一切的一切,将13种类别的癌症指向了“肥胖”这一体质,事实上,从中医的角度讲,肥胖的人也多属于痰湿体质,而痰湿体质和癌症的关系也是很紧密的。如果您没有类似的肥胖症状,值得庆幸,说明您在健康方面,已经领先了别人一步。

但说到这,可能有些有肥胖症状的朋友会不乐意:“既然肥胖和癌症的关联这么大,为啥我胖了那么久,一点生病的感觉都没有?”实际上,这并不能当做健康和安全的资本,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微小的健康症状,或许在将来都有可能铸成癌症的隐患。

对于肥胖的朋友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类似症状,说明肥胖已经开始“吞噬”您的健康,减肥需要提上日程了。

日常生活中的3种情况,说明肥胖正在“吞噬”您的健康

①平白无故总会气喘

对于正常人而言,只有在剧烈运动或者紧张情绪下,才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

而如果您在平静的心态下,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气喘,感觉呼吸费力,说明肥胖已经开始增加身体的负荷,脂肪在体内环境蓄积过多,已经开始挤压气道部位,继而致使你呼吸不稳,容易气喘。长此以往,呼吸道和肺部受到挤压和刺激,诱发炎症,患癌的风险也会因此而提高。

②睡觉开始打鼾

如果您留意周围可以发现,经常打鼾的人,排除掉一些客观因素,多数多为肥胖体质的人群。

这是因为肥胖导致脂肪在身体里堆积过多,继而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造成了挤压,气道也会因此受到压迫,身体会本能的通过嘴巴呼吸的方式提高吸氧效率,也就形成了打呼噜的现象。

不仅如此,肥胖还会导致舌体肥厚,继而在睡眠期间堵住气管后端的大部分面积,同样也会导致打呼噜的情况频发,如果您有类似情况,基本可以“实锤”成肥胖了,还是好好减肥,维持身体健康水平为好。

③经常会感觉腹部疼痛

这一点,很多肥胖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在晚上睡觉或者刚吃完饭的时候,偶尔会突然间出现疼痛的感觉,并且伴随恶心,想吐的情况,且疼痛的区域大多在胃部上方的上腹区域。

其实这个位置是肝脏的位置,肥胖的朋友总是出现类似情况,说明肝脏已经因为脂肪超标,开始向你“报警”了,疼痛说明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已经接近饱和,劳损过度,加之脂肪刺激,继而产生了类似的肝区疼痛现象。如果长期放置不管,任由肥胖下去,脂肪肝,甚至肝癌也会在日后存在更高的患病的风险,不得不多多注意。

说了这么多,估计不少朋友根据自己的症状对照,也已经了解到了自己病态肥胖的事实,既然发现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减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解基本的养生知识,学会健康的减肥方法,同样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健康,合理的减肥?减到多少算合格?

其实看起来很困难,但其实减肥是非常简单的概念,减肥的唯一目的,不过是消耗掉身体多余的脂肪。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从健康稳定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运动和饮食两条最为直接的途径。

先说运动。运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帮助燃烧脂肪,是健康的减肥行为无疑,因此,肥胖的朋友,适当地养成运动的习惯,对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癌症都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但切忌运动过度,反而容易损伤膝盖骨骼。

再说饮食。很多人希望通过节食来减肥,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节食,也要保证方式方法,在维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减少精细碳水,比如米饭面食,以及脂肪肉类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比如瘦肉,鸡蛋,牛奶等蛋白质食物比例,达成这样的饮食条件,才能称得上“健康节食”,健康减肥,还请各位能够注意。

另外,关于减肥程度的问题,有些朋友同样不是太明白,太胖不健康,太瘦也同样如此,减肥达到一定的标准才是最为合适的。

而上文所提到的BMI指标,就是大家非常不错的参考标志,一般来说体重指数在:18-23.9之间就是正常,大于24就是偏胖,大于30就是肥胖了。而BMI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区间,参考采取健康,合理的减肥计划。

真的有“易胖体质”吗?合理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做?

每个人的身边可能都存在这两种人:一种是“怎么吃都不会胖”,另外一种是“喝水都会长肉”。请珍惜那个说胖就胖的人,因为他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易胖体质」。

01

易胖体质的真相

肥胖与否,“能量摄入”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摄入多、消耗少肯定会胖,反之就会瘦,所以并没有吃不胖的人,但确实有“易胖体质”,这种体质跟基因有关。

2

6类人难逃“长胖怪圈”

肥胖是个支点,能撬动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医学界把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称为“死亡五重奏”。

此外,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也会因为肥胖而逐渐升高,包括子宫内膜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肾癌、卵巢癌、甲状腺癌等。

除了携带易胖基因之外,以下几种人也容易长胖↓↓↓

久坐不动的人

压力大的人

吃饭太快的人

长期睡不够的人

饮食不规律的人

经常弓腰驼背的人

3

6种运动对“易胖体质”很友好

研究结果显示:有规律的慢跑、爬山、步行、快步走、跳舞(达到“国际标准”,如国标舞)和长时间的瑜伽练习可以有效降低易胖体质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其中,经常慢跑是控制肥胖的最佳锻炼方式。

4

减控体重,你可以这样做

肥胖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体重管理。

需要提醒的是,减肥需要循序渐进,世卫组织的建议是:每周减肥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匀速”减肥的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以下5个建议,送给想要减控体重的人:

No.1提早干预

专家表示,从体重进入“超重”范围就必须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不能等达到“肥胖”程度才重视。

“提早干预”并不难,首先就是在家里放个体重秤,每天测量,关注体重变化,一旦发现超重就开始干预。

No.2控制饮食

想要减控体重,管住嘴很重要。

少吃猪牛羊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红肉,可用鸡肉、鱼肉等白肉代替。还应改掉暴饮暴食、爱吃零食等习惯。

炒菜用油时,要少摄入饱和脂肪,如猪油、黄油、牛油等。多吃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食物中获得。

把一部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低的淀粉食物,替换成营养质量高的淀粉食物。

用豆类和薯类来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在主食里加点杂豆,能做到减热量而不减饱腹感。

No.3经常运动

规律运动是有效控制体重的重要手段,每周坚持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有助保持合理体重,建议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科学渐进的体重管理。

体重较重的人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膝关节。以前很少运动的人可从每天走3000~5000步开始,循序渐进培养运动习惯。

No.4保证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控制体重。此外,还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防止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

No.5学会坚持

健康饮食和经常运动是控制体重的关键。减重过程中,建议找几个朋友、邻居一起健身,相互监督,更有利于坚持。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精神放松,不要对减重有过大的压力。

来源:综合自健康中国行动官网、健康时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