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肉很紧属于什么肥胖(肉紧实有什么好处)

时间:2025-03-31 18:59:06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如果你有这 6 个症状,说明身材正在发胖

好身材是每个人的追求,但是,有的人总是等自己胖了10斤、20斤才后悔莫及。如果你能在发胖的初期就采取行动,那么发胖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会通过一些症状向我们发出信号,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下 6 个症状,很有可能是您的身材正在发胖。

首先,衣服变得越来越紧

身材是否发胖,衣服会告诉你。如果你穿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变紧了,尤其是裤子和上衣的腰围、胸围等部位,意味着脂肪已经堆积起来了,身材正在发胖,你要采取减肥措施,避免一发不可收拾,一不小心体重就飙升10-20斤。

第二,口味明显变重了

如果你原本的饮食比较清淡,但是最近却对那些辛辣、咸香、油腻的食物比较感兴趣。例如,您可能会频繁地选择麻辣火锅,那刺激的辣味和浓郁的香料味让您欲罢不能;或者是盐分极高的腌制食品,咸香的口感仿佛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而这种口味的变化,不仅意味着您对食物的偏好发生了转变,也反映出你热量摄入比平时提升了,而这往往是身材发胖的一个潜在信号。

第三,日常活动容易感到疲惫。

以前轻松应对的日常活动,如今却让您感到力不从心。快走坚持不了几分钟就会气喘吁吁,仅仅是爬几层楼梯,就会上气接不上下气。

这是体能耐力大幅度下降了,所以你容易感到疲惫,这可能是由于体重的逐渐增加,从而给各个器官和肌肉带来了更大的负担,需要引起重视。

第四,吃宵夜的次数变多了。

如果你平时很少吃宵夜,最近吃宵夜的次数却提升了,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注意了。睡前进食很容易导致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让你悄然发胖。如果你一周吃宵夜的次数超过一次,那也要引起注意了,身材也会有发胖的可能。

第五,运动次数减少了

运动锻炼是保持旺盛代谢,管理好身材的有效措施。但是,如果之前有保持运动锻炼的你,最近却很少锻炼了,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这意味着活动代谢下降了,那么,多余的热量很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

如果你夏天经常跑步锻炼,到了冬天却停止运动了,那么要警惕一下冬天囤肉的风险。

第六,聚餐次数增加了。

年代了,聚餐次数是否有所提升?比如:朋友同学同事的聚餐,各种大鱼大肉,每次还需要喝点小酒,这意味着你的热量摄入会比平时增加。

如果你没有管住嘴,控制好饮食,总是吃各种油炸、红烧之类的菜式,脂肪是会悄悄堆积起来的。

建议,聚餐的时候应该先吃一些低热量、膳食纤维丰富的青菜,然后吃一些清蒸的菜式,把高热量的菜式,比如红烧、煎炸、甜点放在最后吃,尽量少吃或者不吃,才能有效控制热量摄入。

各位胖哥们,快进来对号入座看看你是哪一类体型!#不同体...

不同体型胖子。胖子才是真正适合穿西装的人。今天咱们分三类,看看你属于哪个类型?

一、上半身胖的。这种多是健身体、肩宽、胸厚加上二头肌,成品基本买不到。定制首先要考虑的贴身的落肩设计很有必要,兼顾合身,还得保证衣服穿着平整,不然这紧那松的很拉垮。

二、中间胖的人。这也是大多数胖体人士的身材标配。啤酒肚来找老刘定制时,我会推荐他们使用背带加马甲,选择厚重的面料。当然还有种例外,肚子和四肢肥瘦差距过大的人,注意提防。

三、下半身胖的也就是矮胖型,创造可以拉长身形的线条,是非常必要的,起码你得有个长的地方。定制时选择短裁的外套,不要扎有明显分隔线的腰带,同时西裤避免裤腿堆积在鞋面上。长肉是你的本事,把肉藏起来是我的专长,别说一种了,三合一我也能给你搞定。

胖到啥程度算超重?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提到了一件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儿——体重管理。他说,国家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说白了,就是让大家别再胖下去了,得学会科学管理体重。

那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胖才算“真胖”?是不是肚子大了点、脸圆了点就算超重?别急,咱们用科学数据说话!

BMI:胖不胖,它说了算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超重或肥胖,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MI)。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其实计算起来特简单:BMI = 体重(kg)÷ 身高(m)²。

举个例子,假如你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那你的BMI就是70 ÷ (1.7 × 1.7) ≈ 24.2。根据我国的标准,BMI在18.5到23.9之间是正常范围,24到27.9之间算超重,超过28就是肥胖了。

超重 vs 肥胖:差距有多大?
超重和肥胖虽然都是“胖”,但危害可不一样。超重可能只是让你穿衣服有点紧,爬楼梯有点喘,但肥胖可就严重多了。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甚至癌症的风险。

比如,一个身高1.6米的人,体重超过61公斤就算超重,超过73公斤就是肥胖。听起来好像差距不大,但对健康的影响可是天差地别!

为啥要关注BMI?
有人可能会说:“我虽然BMI超标,但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这话听着挺有道理,但其实BMI只是一个基础指标。它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比如肌肉多的人BMI可能偏高,但人家并不胖。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BMI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体重管理,从生活小事做起
雷海潮主任提到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其实就是提醒咱们,别等到胖得走不动路了才开始减肥。平时多注意饮食均衡,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增加饱腹感,多运动,增加步行、爬楼梯等,减少久坐,保持固定的饮食和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有效控制体重。当然了减肥要注重健康、科学和可持续性,避免极端方法。

最后,问问大家
你的BMI是多少?有没有超标?平时是怎么管理体重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减肥大计”或者“保持身材的秘诀”!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