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因造成的气虚,有不同的调理方法;不同的胖子,有不同的养生之道,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人有四胖,你需要分析原因,积极自救!
胆小的胖子气虚
气是人体的动力,动力不足,人就会变得心虚胆小,不爱说话,不爱运动,不爱冒险,整天没精打采,气喘吁吁,说起话来,总是怯声怯气。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还应该特别注意舌头。气虚的胖子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舌头两边有明显的齿痕。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所致。舌体胖大的原因是水太多,水将舌体泡大了,水为什么会多呢?这是因为气虚,气化功能较弱,不能将水湿代谢气化出去。所以,如果一个胖子的舌头有齿痕,那么,这个胖子十有八九属于气虚型。
最后,判断是不是气虚型胖子,还要看他的精神状态,一般气虚型胖子气短懒言,容易疲乏,还经常头晕健忘。
治疗方法
党参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多吃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因为这些都是补气的食物。
怕冷的胖子阳虚
有一类胖子特别怕冷,大热天还要穿上秋衣秋裤,这一类胖子多为阳虚。其次,看一个胖子是不是阳虚,还要看大小便。阳虚的胖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另外,阳虚型胖子有的还会出现阳痿……(以下省略XX字)
治疗方法
张仲景著名的方子——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由八味药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如果去掉后面两味药,就成了六味地黄丸,因为它比六味地黄丸多了肉桂和附子,所以,人们又叫它桂附地黄丸。其功能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大家一定知道加湿器是如何加湿的吧!附子和肉桂这两味药,就相当于给加湿器接通了电流,它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气化。附子性味辛甘,大热,肉桂性味辛甘,温,它们一进入人体之后,就能产生热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变成肾气,这样,人的全身就开始逐渐温暖起来。
经常按摩后背督脉上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个穴位。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
有一类胖子的气本来很足,但因为身体内有痰湿,阻碍了气的升降出入,于是,气渐渐弱了下去,人则渐渐胖了起来。
如何来判断一个胖子的体内是否有痰湿呢?
首先,应该看他是不是肿眼泡。体内有痰湿的胖子额头油光可鉴,眼睛下挂着两个大大的肿眼泡。“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的体内痰湿堆积,脾的运化失调,脾气就会不升,脾气不升,人的眼睑就会浮肿。
看一个胖子体内有没有痰湿,还应看他的腰和腹。气虚的胖子虽被称为“脂人”,却属于“均一性肥胖”,人胖腹不大,形体匀称。阳虚的胖子虽被称为“肥人”,却是上下皆肥。有一类胖子,他们身小腹大,脂肪都集中在了腹部,一圈又一圈,被人戏称为“游泳圈”。如果一个胖子戴上了游泳圈,腰腹肉肥下垂,那么他多半体内有痰湿。
看一个胖子有没有痰湿,还要看他是不是经常胸闷痰多。“肺为贮痰之器”,一个人体内有痰湿,肺失宣降,人就会胸闷痰多。历史上的司马昭就是这样一个人。三国后期,司马昭独揽大权,生活日益奢侈,每天大鱼大肉,身体内便形成了痰湿,经常痰多胸闷。结果,正在他准备登基之时,忽然中风不语,一命呜呼。
治疗方法
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枇杷叶也不错。这些食物能化湿、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时间长了,身体内的痰就化开了,气血就通畅了。同时还要坚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时,5公里。
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
有一类胖子,古人称为“肉人”,我们称为结实型的肥胖,与虚胖相反。他们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其实,这类胖子的急躁易怒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他们的体内有湿热。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湿热型的胖子呢?
首先可以观察一下脸色,如果体内湿热过盛,面部就会出现油垢,一眼望去,脸就像一张油光纸,又油又亮,用手一摸,感觉有一层油似的。除此之外,脸上还经常会长出一些痤疮、粉刺,痤疮很多情况是因为体内湿热郁积,排不出去,最后在脸上激发出来,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痘痘。
看一个胖子有没有湿热,还应看他的饭量。湿热型的人都食欲旺盛,很能吃,但能吃并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处于“胃强脾弱”的病理状态。体内有湿热会影响到胃,胃有湿热,中医称为“胃热湿阻”,胃受热之后,其功能就会亢进,这时人的饭量就会大增,动不动就会感到饥饿。然而,胃纳过旺,就势必加重脾运化的负担,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脾的负担过重容易造成“水湿内停”。所以,中医又将这类胖子称为“胃热湿阻型肥胖”。
分辨湿热型胖子,还要看舌。湿热型胖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体内的热越盛,舌苔就越黄,就好像煮饭的时候火太大,饭就煮焦了,成了焦黄色的锅巴,如果再不关火,锅巴就会烧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颜色越深,证明你体内的湿热越严重。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大小便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湿热,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如果身体里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小便短赤。湿热体质的人,怕湿怕热,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难以适应。
看一个胖子体内是否有湿热,还应看他的眼睛,湿热内蕴,热灼血络,这时人的两眼内就会有红赤的血丝,不痛不痒,西医说这是免疫系统的反应。其实,这就是体内有湿热的表现。
总的来说,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面垢油光、长痘、舌苔黄腻、脾气急躁、眼睛红赤、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湿热型胖子的表现。
治疗方法
服用一些龙胆、石膏、泽泻一类清热化湿的药,吃一些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祛湿的食物,忌口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
还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那就是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
3月1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体重管理-肥胖症一体化诊疗中心"成立。作为首都中医系统首个专注于肥胖症防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平台,该中心整合针灸/康复/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外科、心身医学科、健康管理部等国家级重点学科资源,将为超重和肥胖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重管理解决方案。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专门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并对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专业医生指导帮助居民管好体重、健康生活提出具体要求。
中西医协同 全流程科学管理
"体重问题需要科学系统的管理,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体重管理-肥胖症一体化诊疗中心坚持中西医协同,发挥特色优势,将'调气通浊''辨证施膳'等中医智慧与西医精准诊疗结合,从多学科角度出发,让更多肥胖患者享受到'宽街方案'的优质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刘中勋表示,北京中医医院"体重管理-肥胖症一体化诊疗中心"将以"筛查-评估-治疗-管理"四步走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医在肥胖症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实现患者全流程科学管理。
此次发布的《肥胖症中西医协同防治方案》,首次将西医精准诊疗与中医辨证论治深度融合,形成"六位一体"诊疗模式(中医体质辨识、精准检测、营养处方、运动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院外管理)。方案中,"针灸调气通浊""中药辨证协定处方""穴位埋线减脂"等中医特色技术被纳入核心治疗手段。临床数据显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可使肥胖患者6个月内平均减重8%-12%。
诊疗中心遵循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要求,明确区分肥胖(BMI≥28kg/m2)、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超重人群(BMI 24~27.9kg/m2)以及仅为体脂率偏高人群(BMI 18.5~23.9kg/m2)。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评估阶段,诊疗中心在进行超重肥胖相关疾病史、膳食评估、运动能力、体格检查、医学检验、心理测评等常规肥胖症治疗相关评估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通过中医体质测评、中医辨证等特色诊察方式,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肥胖症患者进行全面的中西医综合测评。
诊疗中心首次推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肥胖症中西医协同防治方案》,将西医肥胖症诊疗常规与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合,统一院内肥胖症治疗方案,提升肥胖症诊疗效果,改善长预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
诊疗中心实现一站式全程管理,院内实现体重管理中心内部科室线下相互转诊,院外实施患者线上复诊沟通。切实以病人为中心,实现"在院就医路径明,离院监督不断线"的全程管理。
多学科协作 一站式诊疗服务
"体重管理-肥胖症一体化诊疗中心"通过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整合营养科的科学膳食指导,内分泌科的代谢性综合征诊疗,针灸/康复/神经内科的毫针、火针、穴位埋线、拔罐等个性化治疗方案,心身医学科的精神心理治疗,普外/肿瘤外科的"手术 中药 针灸"综合疗法,健康管理部的全周期体重管理等各科室优势,通过多维度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涵盖营养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处方、行为矫正的科学化、个体化、精准化体重管理方案。
营养科作为入口科室,在为患者进行筛查、评估后,将根据其身体状况、肥胖成因,帮助患者预约当日的内分泌科、针灸/康复/神经内科、心身医学科、普外/肿瘤外科、健康管理部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部门协作诊疗(MDT),实现中心内科室无障碍转诊,让患者少跑路。运用中医"辨证施膳"及"药食同源"的理论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对肥胖症患者进行膳食指导,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处方,助力患者减重消脂,达到恢复并维持健康的目的。
针灸减肥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具有绿色安全及治疗多靶点的优势。针灸/康复/神经内科作为全国中医针灸领域的领军科室,针对肥胖患者的不同症状,提供多种个性化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胃口旺盛、大便秘结的患者,采用毫针、电针、耳穴压丸等手段调控食欲;对于肢体困重、疲乏无力的患者,结合火针疗法激发阳气、促进代谢;对于伴随情绪抑郁、胸胁苦满的患者,结合拔罐疗法,疏通气机,改善气郁状态。此外,还为工作繁忙的患者提供埋线治疗,助力患者实现健康减重。
肥胖症患者多合并血糖血脂异常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综合征,而代谢综合征与肥胖症又互为因果。内分泌科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学科平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运用特色医院制剂益气生津散、健脾消浊降脂方等治疗肥胖症合并高血糖、高脂血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心身医学科针对因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的体重超标问题,采用针刺、电针、走罐、拔罐、耳针、习练气功、结合心理治疗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科室秉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既治疗躯体疾病,也抚慰患者心灵创伤。
普外/肿瘤外科将中医的"整体观"与外科的"精准干预"深度融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术前体质调养、术中经络细致保护及术后中药调理,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在熟练掌握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等减重代谢术式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人群常见的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等问题,创新性采用"手术 中药 针灸"综合疗法,显著提升代谢指标改善率。采用食疗、导引等中医传统疗法,开创充满人文关怀的"中国式减重"新路径。
健康管理部开展中医经络检测/体质分析等中医特色检测项目,并通过中西医精准分类并设置体检方案。如针对肥胖女性的甲状腺功能、子宫内膜厚度检测等项目,在前期即对继发性肥胖患者进行筛检;对肥胖患者常合并的疲劳、失眠、便秘等症状进行中西医联合项目检测。同时对肥胖患者实施 "监测反馈调整"闭环,开展居家健康管理,提高依从性。
发挥中医特色 创新"六位一体"诊疗模式
"体重管理-肥胖症一体化诊疗中心"创新推出涵盖中医体质辨识、精准检测、营养处方、运动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院外管理的"六位一体"诊疗模式,充分发挥中医在肥胖症防治中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在院内和院外都能得到持续的健康管理。
据悉,北京中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位于门诊楼六层,出诊时间为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可通过北京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来源: 中国日报
如今,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它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肥胖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
“许多人将肥胖等同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这是极大的认知误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强调,“医学定义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核心在于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和分布紊乱,直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
科学判断肥胖的三把“标尺”:
BMI(体质指数):
成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儿童需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年龄别BMI曲线,例如10岁男孩BMI超过18.5即提示肥胖风险。
体脂分布: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内脏脂肪超标,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评估:
结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可精准识别“隐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谢异常)。
“《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BMI≥40kg/m²者几乎必然伴随严重脂肪堆积,但部分BMI正常人群也可能因体脂率超标(女性>32%、男性>25%)面临健康风险。”周俊芳补充道。
全身警报:肥胖引发的健康“多米诺效应”
周俊芳用“系统性危机”形容肥胖的危害:“脂肪细胞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会释放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引发连锁反应。”
1. 代谢系统:失控的“糖脂战场”
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0倍,核心机制是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30%肥胖患者存在肝脏脂肪浸润,若不干预,1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2.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的“生命引擎”
每增加5kg/m² BMI,冠心病风险升高30%,高血压患病率翻倍。
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3. 骨骼肌肉系统:坍塌的“承重结构”
膝关节承受体重3倍压力,肥胖者骨关节炎发病率提升4倍。
儿童骨骺线可能因肥胖提前闭合,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5-10cm。
4. 呼吸与生殖系统: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增加12倍。
女性肥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高达34%,男性精子质量下降40%。
特殊人群:儿童肥胖的“双重打击”
“儿童肥胖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周俊芳指出三大特征:
生理损伤:
性早熟发生率提升3倍,脂肪肝检出率超50%。
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永久性体态问题。
心理创伤:
校园欺凌遭遇率增加60%,抑郁风险升高3倍。
远期威胁:
80%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肥胖,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性别差异:肥胖攻击的“靶向性”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周俊芳对比分析:
男性:
腹部脂肪堆积更显著,代谢综合征风险较女性高1.5倍。
每增加10cm腰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6%。
女性:
肥胖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5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比达70%。
心理危机:肥胖的“精神枷锁”
“临床约45%的肥胖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周俊芳揭示恶性循环:
心理→生理: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食欲,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下降加剧自卑,社交回避行为增加70%。
“一位患者曾因肥胖恐惧乘坐公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生理疾病更难治愈。”周俊芳举例说。
早防早治:破解肥胖困局的“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查预警信号
体脂信号:腰带长度每年增加2个孔洞,颈部出现黑棘皮症。
机能衰退:爬3层楼气喘明显,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
体检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第二道防线: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梯等。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保证起身活动
第三道防线:医疗介入时机
药物治疗: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BMI≥30者可考虑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
代谢手术:BMI≥35且保守治疗无效者,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缓解率超80%。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
“肥胖治疗需兼顾‘减脂’与‘调代谢’。”周俊芳解析中西医协同策略:
西医:通过药物精准调节血糖、血脂,必要时采用微创减重手术。
中医:痰湿体质者用荷叶、山楂代茶饮,配合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针灸刺激天枢、丰隆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肥胖防治是一场需要医学支持、家庭配合和社会理解的持久战。正如周俊芳所言:“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建立与身体的良性对话。从今天开始关注腰围、定期体检、保持适度运动,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见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