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的复杂病症。中医辨证论治强调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是一种常见类型,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水湿、饮食积滞停聚体内,表现为肥胖等一系列症状。了解这种肥胖类型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肥胖问题。
一、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病因病机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形成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及先天体质虚弱有关。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久坐少动导致气机不畅,水湿运化不利;情志不畅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则影响脾胃功能;先天体质虚弱则脾胃功能本就较弱。脾虚是指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不能有效地运化水谷精微,湿滞则是指水湿停聚体内,难以排出,脾虚则饮食运化失常,积滞于中焦。脾虚湿盛与饮食积滞互结于中焦,脾虚使湿滞更严重,湿滞又加重脾虚,湿滞互结,形成恶性循环。病理机制上,脾虚使水湿内停,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导致肥胖。
二、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临床表现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体型通常表现为全身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纳呆、口臭、嗳气、便溏、矢气频频、气味臭秽、四肢沉重、头身困倦等。舌脉表现多见舌苔白腻,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象多为滑或濡。
三、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方法
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望诊观察患者的体型、舌象等,闻诊注意患者的呼吸气味、声音等,问诊详细询问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等,切诊则通过把脉了解脏腑气血的情况。通过四诊合参,可以准确辨别是否为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原则是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健脾化湿是通过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的运化和排出;理气通络是通过疏通气机,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调理脾胃则是通过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护和恢复脾胃功能;消食导滞是通过消除饮食积滞引起的气机不畅,帮助恢复脾气。
五、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
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常用药物包括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苍术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的作用。经典方剂如平胃散、二陈汤等常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还可以加减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针对饮食积滞,根据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经验,可加用莱菔子、山楂、炒麦芽、焦神曲等药物来消食导滞。
六、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水湿的排出,积滞的运化。常用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等,这些穴位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的作用。针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刺手法。
七、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在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饮食原则是少食肥甘厚味,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推荐食物包括薏苡仁、红豆、山药、冬瓜等。饮食禁忌包括避免过食油腻、甜食、酒类等,以免加重脾虚湿滞。
八、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改善脾虚湿滞型肥胖也非常重要。运动建议包括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和水湿的排出。作息调整则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心理调适也很重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抑郁。
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鄢国义/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中医诊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小药医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湿气的事儿。
昨天,我在后天看到一位读者朋友留言,说一个20多岁的人,体重将近300斤,问我该咋办。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同样感觉堵得慌。
对于肥胖这个事儿,我们总以为,只是患者自己一个人受到伤害。
其实,肥胖者的家属,心里头更着急。
因为很多时候,肥胖者本身,是很难观察到,或者说体认到自己的肥胖程度。毕竟,一般情况下,他看不见自己,只能看到别人。
眼不见,所以心不烦。他对自己的肥胖没有感性认识。
反倒是与患者朝夕相处的家人,他们看得最多,也就担忧最多。
现在,我想说一张配伍。我不敢说,它一定适合某个患者。我只能说,它代表了大多数肥胖患者的体质偏颇,和一般的中医调治思路。
我希望,我的解说,至少能给肥胖者,以及肥胖者的家属,带来一点慰藉。
陈皮,制半夏,茯苓,苍术,白术,枳壳,荷叶,山楂,泽泻,大黄,薏苡仁,草决明。
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
这个配伍,其实很普通。从结构来看,所有药物都是常用药,平淡无奇。中医业内人士看了,也不会觉得特别。
只不过,这个方子,有过相对广泛的临床验证。它最初曾刊载于2002年的《河南中医》上。据报道,此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属脾虚痰浊中阻者30人,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率超过了93%。
能让人瘦成一道闪电吗?很难。但至少,可以让患者的体重,有一定的下降,身体其他方面,也有一定改善。所谓“瘦成一道闪电”,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过快降低体重,不是好事儿。
这方子,你记住,针对的是脾虚痰浊中阻型的肥胖。
此类人什么特点呢?
这就是身材肥胖,脉象滑,触摸上去,脉道里好像裹了一层胶水,脉搏打着滑就跳过去了。舌头颜色偏淡,但是舌苔白腻,厚腻,有的甚至发黄腻。这种舌脉,你记住,就是痰湿内盛的表现。脉道为痰湿所阻,舌头为痰浊所犯。
此类人,由于痰浊太盛,所以不但身体肥胖,而且头晕脑胀,脑袋发沉,不清醒,爱睡觉,总犯困。中医讲,这叫“头重如裹”。这是痰浊上犯到脑袋所致。
痰浊之邪,源于脾。脾虚失运,才有痰湿。脾,又主我们的眼睑。所以这类人的眼睑,往往浮肿。
痰浊之气,四处游荡,无处不到。痰浊溢于口,则口甜口黏口腻。痰浊蕴于胸,则胸闷。痰浊蕴于中焦,则胃胀痞满。痰浊蕴于四肢,则四肢困重,不想动。痰浊蕴于肠道,则大便不爽,甚至便秘。只不过,人家这个便秘,可能不是干燥,只是排解的过程特别费劲。
当然,我上头说这些,不见得完全同时存在于某一个人身上。一般来说,只要符合辨证标准,其他症候基本吻合,我们就考虑是脾虚痰浊中阻之症。
对这类人,我前面提到的验方,就相对适合。
这里,陈皮、半夏、茯苓,取二陈汤的意思。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
苍术和白术,都是苦温燥湿之品。苍术和陈皮搭配, 又有平胃散的意思。
枳壳行气散结,使得肠腑之气得以通畅。它和大黄搭配,主要目的在于通患者大便,使得痰浊之气可以通过后门排解一部分。
泽泻、薏苡仁和茯苓搭配,可以利水除湿。这就是让痰浊从小便排解出去。
荷叶这味药,可以祛浊、化湿,升脾胃清阳之气,振奋中焦气机。山楂,可以降脂化浊。草决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可以有效调整血脂,并且有润肠通便之能,辅助大黄来通便泄浊。
所以说,这张配伍,以健脾化湿为主,以通便泄浊为辅,层次分明,要领突出,是比较可行、严谨的组方。
这张组方的实践者,是当时北京四零二医院的杏林同仁。我希望我的读者朋友,可以将其保存好。应用之前,要请中医师辨证指导,看患者是否属于脾虚痰湿中阻。如果是,可以适当借鉴化裁。如果不是,就不要盲目应用。辨证要点,我前面都讲过了。
另外,就单纯性肥胖而言,患者必须结合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才能见到明显疗效。这两者,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松懈。任何的汤药,离开了患者对生活习惯的改善,都无济于事。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肥胖问题,患者必须有过人的毅力。减肥,一定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事儿,几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高血压+肥胖——多是痰湿太重,祛痰湿、清热邪,帮助减重30斤
大家好,我是中医黄威,今天继续和大家聊聊中医减肥。
这几年我国肥胖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这说明大家生活好了吃得饱了,但是胖这个病该治还是得治,不然只会越来越麻烦。
很多人就是又胖又有高血压,超重、肥胖,再加上糖脂代谢方面出问题,已经成了高血压患病率蹭蹭往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些体重比正常体重超了 20%甚至更多的人,得高血压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 10 倍!
中医里,肥胖者多偏好肥甘厚味,损伤了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不能正常代谢,体内凝聚成痰,使血液黏稠,脉道不利,增加血管压力,最终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种情况的朋友,要想治疗,就得先减重,控制体重就能有效降低血压。
说个医案,助你理解患者赵先生,男,55 岁,最近三年涨了 30多斤,现在体重有177斤。他说自己得高血压两年年多了,吃过西药降血压,可血压还是不太稳定。
经常头晕且胀,胸口闷,感觉堵得慌,四肢困乏沉重,老想睡觉,大便黏糊糊的,小便发黄。
刻诊脸色发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
辨证此属痰湿壅盛,日久化热之证。
我以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给他开了方子服用:竹茹、枳实、法半夏、陈皮、茯苓、天麻、钩藤、石决明 、黄芩、栀子、牛膝、车前子 、生薏苡仁、苍术等。(针对患者情况开方,请勿照搬)
赵先生这就是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湿太多,时间长了还化热了。所以我开方用以化痰祛湿、清热降压。
法半夏、陈皮、茯苓: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解决痰湿内生的根源问题。
竹茹、枳实:清热化痰、破气消积,消除因痰湿阻滞引起的气机不畅。
生薏苡仁、苍术、藿香: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改善肢体困重、大便黏滞等症状。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缓解头晕、头胀等高血压症状。
牛膝、车前子:引血下行以降血压,清热利尿通淋。使体内邪热、水湿排出体外,辅助降低血压。
整个治疗先化痰祛湿、清热,把痰湿和热邪去掉,血压就控制住了。
后来随着病情好转,慢慢加上健脾补气的药,增强脾胃的功能,从根源上解决生痰的问题,这样治疗效果就更好了。
经过近四个月的服用治疗,赵先生血压稳定,体重从177斤降到了140斤,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缓解了。
为什么不放克数?我在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问我为什么不告知具体克数,说我是骗子,在这里我和大家做一个说明:
从医这么多年,我给患者开方,一定是会给到具体克数的,否则如何抓药调理?
但在互联网上不一样,我不知道你姓甚名谁,不知道你的年龄,不知道你的身高体重,更不知道你的肥胖具体是什么样的表现!所以我没办法给到你具体的克数,否则是不负责!
中医自古就讲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就算是情况非常相近的2个人,但只要有一点点的差别,比如二便情况不一样,方子的用药和克数都是需要改变的!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