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擅自搬运者必究!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就强调过,肥胖不是因为体重超标,而是因为体内脂肪超过标准水平。当你的体脂率大于24%,那么身材就属于肥胖,而男生的体脂率大于20%也可视为肥胖。体脂率超标的人,呼吸会比一般人急促,也更容易疲劳!
而体重包含了身体的骨骼、肌肉、器官、水分跟脂肪等,当一个人坚持重量训练健身时,体内肌肉维度会上涨,肌肉比脂肪更显重,你的体重也会跟随着上涨。
但是,你看看那些健美人士,有哪个的身材是属于肥胖臃肿的。他们的体重大都是高于160斤,但是肌肉线条明显,身材曲线紧致,体脂率大都在10%以下。
所以,减肥不要太看重体重,而要注重体脂率。那么,体脂率大于24%的人,应该如何科学减肥呢?坚持这几个燃脂方法,3个月能让体脂率下降5%以上。
1、热量摄入控制在合理范围
饮食是减肥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你过度节食,热量摄入低于基础代谢,那么身体的肌肉跟脂肪会一起消耗掉。合理的热量摄入,必须大于身体的基础代谢,又要小于身体的总消耗热量,才能达到热量赤字,同时保证身体的基础代谢所需。
建议:每天的热量摄入比平时减少400大卡的热量,如果你平时一天的总热量摄入是2000大卡,那么现在摄入应该降为1600大卡。
2、选择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确定好了热量,你还要选对食材。如果你总是吃一些油炸、腌制的不健康食物,那么你很容易出现饥饿感,总想吃东西,控制不住热量,还影响身体的代谢。
你要选择天然的健康食材,比如高纤维的蔬菜(西兰花、白菜、芥蓝、卷心菜、甘蓝、生菜等),低热量的水果(苹果、橙子、百香果、西柚等),高蛋白低脂肪的蛋类、鱼、鸡胸肉等,保证均衡饮食,三分肉七分菜的搭配,有助于身体的吸收跟新陈代谢。
3、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
只有自己有兴趣的运动,你才能坚持下来,有的人喜欢瑜伽,有的人喜欢跑步、快走,有的人喜欢有氧操,有的人喜欢爬山,不要因为别人说减肥效果不好你就放弃运动,任何运动都能消化热量,而量变会引起质变。
你只要保证一周4-5次的训练,每次坚持40-60分钟,那么3个月时间你会发现,体脂率下降了,身材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保证每天喝2L水
水分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载体,不要忽略喝水,任何饮料也代替不要白开水。研究发现,喜欢喝水的人,他们的发胖几率会比不爱喝水的人更低。
喝水能带动肠道的循环代谢,带走体内垃圾,帮助排便,还能降低暴食的几率。所以,从减肥的角度上来说,每天喝足10杯水以上,一杯水200ML,养成喝水的习惯,你的减肥速度也会加快哦!
每年到了夏天,有关“肥胖”的话题热度就会升高,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欧洲国家肥胖的问题,其中以英国作为典型代表,谁叫它是西欧第一胖呢。
有调查称“53%欧洲成年人超重”,肥胖最严重的是老年人,其次是中年人,只有年轻人的情况好一点,肥胖率6%。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不!接下来隆重邀请英国出场,它是欧洲大名鼎鼎的“第一胖”,肥胖实力NO.1。
英国人到底有多胖?看看就知道了
平时我们总是开玩笑说“你胖得像猪一样”,事实上,英国人的体脂率比猪还高9%,64%以上的民众体重超标,就连儿童和未成年都长成了大胖子。
英国成年男性的平均体重是85公斤,而中国成年男性的平均体重是69.6公斤,这样一比较很直观,很容易体会到英国人有多胖。
令人费解的是,普通人胖一点也就罢了,士兵居然也存在肥胖问题,甚至胖到被开除。在过去,军队每年都要对士兵进行评估,而今年的测试结果让人大失所望,有1/5的士兵不合格,没办法,只能开除这些无法战斗、不能扛枪的士兵。
英国人肥胖程度太严重了,连政府都看不下去了,准备实施计划控制,比如说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人们选择健康食品,用跑步积分换取免费小零食等等,只要是否能产生效果,暂时持怀疑态度,毕竟体重不是那么好减的。
英国人为什么成为“第一胖”?原因或许和以下几点有关
1、大量饮用含糖饮料,消耗量远超意大利、瑞士等国家
英国人特别爱喝糖饮料,工作时喝、休闲娱乐时也喝,在当地几乎到哪里都能看到手拿可乐的年轻人,10岁以下的儿童每年要消耗110罐糖饮料,超过推荐摄入量的3倍。为此,英国开始征收糖税,禁止电视播放含糖饮料广告。
2、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较少,远低于意大利、荷兰等国家
英国人爱吃快餐,汉堡、薯条、培根、香肠是他们的最爱,虽然汉堡里也有一点蔬菜,但是和汉堡本身的热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他们的主食大多是各种肉类,牛肉和猪肉比较多,烹饪方式通常是油炸、烧烤,不太注重荤素搭配。
3、不管是大人还是儿童都有运动量不足的问题
一半以上的人表示自己不爱运动,就算自己离公交车只有几步之遥,也不愿意跑起来追赶,从来不肯爬楼梯,就算住在二楼也要坐电梯,想一想,连赶公交、爬楼梯都不愿意的人,又怎么会愿意花时间去运动呢?所以民众普遍存在肥胖问题。
4、吃饭没有规律,有时间就吃,饿了就吃
中国人吃饭一般按时按点吃,一日三餐一顿不落,实在饿了还会加餐,英国人没有按时吃饭的概念,他们认为工作很忙,有时间就吃两口,没时间就不吃。这就导致每次吃得都不多,很快就饿了,然后再吃,而且吃的多是甜食类零食,热量和糖分不知不觉就超标了。
怪不得英国人那么胖,原来是有原因的,不管你承不承认,肥胖都是一个严重问题,不仅会对自己的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下一代的生活习惯产生不良影响,一个肥胖的父母很难养出一个瘦弱的孩子,以后只会有更多人加入肥胖大军。
对于个人来说,如何解决肥胖问题?
开启低碳水模式,减少精制主食,以肉和菜为主,含糖高的食物一定要禁食,另外,土豆等淀粉较多的食物也不可以作为主食。学会利用好的油脂,例如橄榄油,当你感觉自己肚子里没有油水时,可以用橄榄油拌肉或菜吃,不会增加太多热量。
想减肥建议骑自行车,它可以给臀部支撑,不是很累,膝盖、脚踝的冲击力小,不用担心减肥的同时损伤关节。骑车的好处是能够充分锻炼下半身脂肪,不易疲劳,有利于长期坚持。等到体重减少30斤后再选择跑步或游泳等项目,到时候会更轻松。
总的来说,想要减肥还是要靠“老一套”,没有其他捷径,前提是你必须要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其实不仅仅是英国,中国也同样存在肥胖率升高的问题,如果想摘掉“胖子国”的帽子,就要通过自身努力,同时希望国家能实施一系列政策,帮助大家预防肥胖,共同解决肥胖这个难题。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不少家长认为胖嘟嘟的孩子招人喜欢,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误区,没有意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
“这小朋友长得快,7岁半身高已经143公分,体重39公斤,他的BMI19.1还在正常范围内,但体成分分析显示体脂肪率40%,所以他属于隐形肥胖,问题远比身材看起来严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该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向家长解释着。
2022年,首儿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开设体成分检查项目。评估体成分的金标准是基于身体不同组分密度不同原理的密度法。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首先开展的是空气置换(ADP)法,适用于3-18岁的人群。空气置换法检查时让被测试的小朋友更换泳衣,然后坐进一个像太空舱的仪器,通过人进舱前后舱内空气体积变化计算体脂肪。
据介绍,对于3-6岁不能配合检查的孩子还有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检查。这个仪器就像健身房里的跑步机,被测试的小朋友光脚站立在踏板的指定区域内,握住手柄,保持手臂伸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查。它的原理是对人体施加无法感知的微弱电流,根据脂肪不导电、肌肉组织含水分多所以导电性好的特点,分析人体电阻,电阻越高,身体脂肪含量越多。
由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无法配合,因此儿童营养研究中心近期新引进了体态密度法。仪器像秤盘一样,宝宝只需要躺在上面,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获得人体成分数据。
所以,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实现了0-18岁儿童体成分检测全覆盖,可以让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体成分组成情况,包括脂肪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些非脂肪组织。 准确评估体成分的变化,能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也能够对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形成风险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预防。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仍面临营养不良与肥胖双重负担、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选择有效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定期监测,是儿童营养干预的前提,对于预防营养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晓燕介绍,作为众所周知的BMI[体质指数,可以评价消瘦、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营养状况。但人体成分组成包括了脂肪组织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类非脂肪组织。所以BMI或体重的增减既可能是脂肪组织的变化,还可能是非脂肪组织的变化或兼而有之,仅用BMI并不能真实反映个体脂肪发育情况。
在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门诊,医生通过测量孩子的身高(身长)和体重,计算得出BMI,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标准评价为正常、偏高或偏低,提示孩子存在消瘦、超重、肥胖等营养状况。接着,将通过体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体内蛋白质、矿物质、肌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脂肪等指标。
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BMI正常的孩子,也可能存在体脂率超标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肌肉含量低而脂肪比例过高。因此,通过BMI结合体成分分析,可以将这些真正肥胖和隐形肥胖的儿童筛选出来,再通过腰臀比区分孩子的肥胖类型。比如,有的是“周围型肥胖”,表现为臀部和大腿较为肥胖;而有的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俗称的“苹果型身材”,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针对性的出具营养膳食方案,同时结合喂养和进食行为等信息,指导家庭喂养,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辅助其达到最佳的营养状况,实现营养的预防、治疗、保障。同时针对肥胖的孩子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完)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