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梭子蟹肥胖(梭子蟹肥不肥)

时间:2025-03-30 09:54:38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3只梭子蟹下肚,杭州男子在ICU抢救半个月!医生紧急提醒

随着东海“小开渔”正式开始捕捞作业

最近,一大拨“透骨鲜”的梭子蟹

将在杭州上市

市民朋友们有口福了!

温馨提醒

梭子蟹虽鲜美无比

但也不能多吃

以免付出惨重的健康代价

一次性过量或累积过量

食用螃蟹有危险

“在急诊工作三十年,每年这个时节急诊科都会收治好多个因为管不住嘴、过量食用螃蟹的而突发疾病的患者。”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周冰之说,最为多见的就是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等。

去年梭子蟹刚上市的时候,急诊科接诊了28岁的小伙子小刘,躺在病床上,连连喊着肚子痛。

小刘向来热爱美食,当季的食材总想尝一口鲜,梭子蟹刚上市,他就买了5只回家清蒸。清蒸最能突出食材原本的鲜味,一口蟹肉一口冰啤酒,好不快活。可没过多久,小刘就快活不起来了,肚子越来越痛,实在是熬不下去,赶紧喊朋友送自己上医院。

“听过患者主诉,结合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以及CT影像上胰腺水肿的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周冰之主任说,好在情况不算很严重,经急诊对症处理后,小刘被转送到消化内科病房继续治疗,一周左右出院。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比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短期内食用螃蟹到一定程度到时候,某一次的摄入量过多,就会诱发疾病。比如诱发重症高血脂症胰腺炎,死亡率为15%-30%。”周冰之主任提醒说。

60岁出头的老王就没有小刘这样的好运气了。原本就有糖尿病、冠心病的他在吃了三只呛蟹后出现腹痛、呕吐的症状,被家人送到医院,经诊断为重症胰腺炎。在ICU住了半个多月才终于转危为安。“对于海边长大的人来说,三只真的不算多,谁知道会这样……”这次经历给了老王惨痛的教训。

医生:一般人一餐不要超过3只

“螃蟹是一种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其中蟹黄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一餐食用不要超过2只比较合适,最多不要超过3只。”省新华医院陈秋霞副主任营养师表示,很多食客喜欢一边吃蟹一边喝啤酒,这两种含有高嘌呤的食物同时食用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而冰镇的啤酒或者饮料还会加重胃寒的情况。

尿酸过多就会沉积在关节或者软组织中,引发令人痛苦不堪的疾病——痛风!

对于有这些基础病的患者如何吃蟹,陈秋霞医生还特地罗列了一张表:

不能吃:有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或者一吃螃蟹就过敏者。

少吃:冠心病、慢性腹泻、体质虚寒、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老人和婴幼儿等消化功能较差的人。

最好不吃蟹黄: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孕妇。

西湖之声记者 夏天

综合自: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钱江视频、浙医在线、潮新闻

来源: 西湖之声

吃了3个梭子蟹,脚肿成“猪蹄”!提醒:夏天这类患者即将猛增

清明节后的第一天,40岁的小王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医院风湿免疫科。

“医生,你快帮我看看,我这脚到底是怎么了?太难受了!”

一只胀得红肿,甚至有些部位已隐隐发紫的右脚,出现在了医生的眼前。

小王自述,昨天和朋友在大排档聚会了,在驾车回家时就感觉脚掌有点隐隐作痛,可疼痛并不剧烈,也就没当回事。

没想到半夜被“隐痛”痛醒,左脚第二个脚趾头关节那里热辣辣地疼,整个脚掌又红又肿。脚一沾地就钻心地痛,走路都困难。

了解到小许多年都被检出高尿酸血症后,医生仔细询问小王在大排档中都吃了些什么。

小王说:“主要都在聊天,也没喝酒,喝喝可乐吃了3个梭子蟹……”

医生赶紧为小王完善了尿酸等相关检查,检查显示:尿酸509umol/L,其他关节痛的继发性因素相关指标都是阴性,确诊高嘌呤食物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期)!

痛风患者画像

对照看看家里人像不像

痛风是历史悠久的疾病。在古代时,西班牙菲利普二世、英国亨利七世和八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我国元世祖忽必烈皇帝都患过痛风。

现在,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如果给痛风患者画一幅标准像,大部分患者符合以下6个特征,对照看看家里人像不像:

特征一:男性

痛风好发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促进肾脏排泄尿酸以及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但女性在绝经以后痛风发病率会升高。

特征二:中年

40~55岁是痛风的高发年龄,现在也有年轻化的趋势,郭德纲儿子年仅25就得了痛风。

特征三:肥胖

60%~70%的痛风患者是肥胖者,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中85%的人体重超标。

特征四:有家族史

如父辈患痛风,其后代的发病率可达50%~60%。

特征五:经常大鱼大肉,酒不离手

经常超量进食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也是特征之一。有医生统计,筵席不断者痛风的发病率为30%;常吃火锅者、爱喝酒者的痛风发病率也高。

特征六:其他疾病患者

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血液病、肿瘤放化疗及长期使用某种药物亦可使痛风的发病率增高。

痛风可以在一夜之间让一个健壮的人痛得“发疯”,不能正常生活,只能靠拄双拐甚至坐轮椅行动。

但是,“痛”只是冰山一角,尿酸高了,全身遭殃!

痛风以外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危害是潜在、持续性的、长期的,它可能导致关节功能受损、肾脏损害,加重糖尿病病情,增加心梗、脑卒中风险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控制饮食

你可能会一直痛下去

痛风并不是单独发生的,它往往是肥胖、糖代谢紊乱的“跟屁虫”,控制热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是成功的关键。

痛风患者要坚持“三低一高”饮食,即低嘌呤、低能量、低脂(盐)、高饮水量;限制总能量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5~30kcal/kg,肥胖者也要注意恢复到理想体重。

限制膳食不仅可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而且可减少内源性嘌呤的生成,从而使血尿酸水平下降。

具体来说,要做到这些:

学会辨别食物的嘌呤量

痛风与尿酸密切相关,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对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以减少血尿酸水平,医生都会强调限制饮食中的嘌呤摄入。

建议急性期患者选择低嘌呤食物,缓解期可适量选择中嘌呤食物,不管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要避免高嘌呤食物。

常笑健康为您总结了常见食物嘌呤表,收藏起来备用!

控制嘌呤摄入量

知道了食物嘌呤等级,就要学会控制量。正常人通常每天可摄入嘌呤600~1000mg,经过代谢,短时间内可从体内排出,而痛风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摄入过多嘌呤会加重病情。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每天嘌呤摄入量需要控制在150mg以内;在痛风缓解期,每天摄入的嘌呤也不应该超过600mg。

适当的蛋白质摄入

饮食尽量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和鸡蛋,因嘌呤易溶于汤中,各种肉汤嘌呤含量很高,可将少量瘦肉、禽类经煮沸弃汤后食用。

适量的糖类

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都属于糖类。每日糖类的摄入应该占总能量的65%~70%,这样可减少酮体生成,利于尿酸盐排出。但应减少蔗糖或甜菜糖,因其代谢后一半为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

不要喝酒

经常饮酒,加速嘌呤合成,使血尿酸增加。如果过量饮酒,同时伴高嘌呤、高脂肪的饮食,会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限制脂肪摄入量

痛风病人常常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胆结石等,也需低脂饮食。一般每日40g~50g为宜。因为脂肪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更应加以限制。

选用成碱性食物

含有较多钠、钾、钙、镁等元素的食物,在体内会氧化生成碱性化合物,如蔬菜、水果、牛奶等。碱性食物可降低血液和尿液的酸度,并可使尿液碱性化,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

多饮水

每天要喝水2500-3000ml,多喝水,有利于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其次,喝含有碳酸氢钠的苏打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另外,柠檬水,淡茶水都可以作为日常饮用水,但不要喝含糖饮料、蜂蜜水。

注意烹调方法

如将肉类食物先煮,弃汤后再进行烹调。此外,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避免使用。

全民关注痛风日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大多数人进入缓解期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结果时隔不久,痛风就卷土重来、周而复始。

疼痛缓解并不代表痛风已经痊愈,只要血尿酸控制不达标,还是应该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合理控制饮食。

高尿酸血症的界定标准是血尿酸>420μmol/L,为强化人们对高尿酸血症的知晓度,国家特将每年的4月20日作为全民关注痛风日,但人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转发给家人看看!

3只梭子蟹下肚,一男子在ICU抢救半个月

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结束了三个月的休渔期

随着东海“小开渔”

正式开始捕捞作业

最近

一大拨“透骨鲜”的梭子蟹

已经上市

梭子蟹虽鲜美无比

但也不能多吃

以免付出惨重的健康代价

一次性过量或累积过量

食用螃蟹有危险

“在急诊工作三十年,每年这个时节,急诊科都会收治好多个因为管不住嘴、过量食用螃蟹的而突发疾病的患者。”

医生表示,最为多见的就是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等。

此前,在梭子蟹刚上市的时候,急诊科接诊了28岁的小伙子小刘,躺在病床上,连连喊着肚子痛。

小刘向来热爱美食,当季的食材总想尝一口鲜,梭子蟹刚上市,他就买了5只回家清蒸。清蒸最能突出食材原本的鲜味,一口蟹肉一口冰啤酒,好不快活。

可没过多久,小刘就快活不起来了,肚子越来越痛,实在是熬不下去,赶紧喊朋友送自己上医院。

“听过患者主诉,结合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以及CT影像上胰腺水肿的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周冰之主任说,好在情况不算很严重,经急诊对症处理后,小刘被转送到消化内科病房继续治疗,一周左右出院。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比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短期内食用螃蟹到一定程度到时候,某一次的摄入量过多,就会诱发疾病。比如诱发重症高血脂症胰腺炎,死亡率为15%-30%。”周医生提醒说。

而60岁出头的患者老王就没有小刘这样的好运气了。

原本就有糖尿病、冠心病的他在吃了三只呛蟹后出现腹痛、呕吐的症状,被家人送到医院,经诊断为重症胰腺炎。在ICU住了半个多月才终于转危为安。

“对于海边长大的人来说,三只真的不算多,谁知道会这样……”这次经历给了老王惨痛的教训。

医生:一般人一餐不要超过3只

“螃蟹是一种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其中蟹黄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一餐食用不要超过2只比较合适,最多不要超过3只。”

医生表示,很多食客喜欢一边吃蟹一边喝啤酒,这两种含有高嘌呤的食物同时食用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而冰镇的啤酒或者饮料还会加重胃寒的情况。

尿酸过多就会沉积在关节或者软组织中,引发令人痛苦不堪的疾病——痛风!

对于有基础病的患者如何吃蟹

医生还特地罗列了一张表

建议收藏转发给

身边有需要的亲友~

1

不能吃:有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或者一吃螃蟹就过敏者。

2

少吃:冠心病、慢性腹泻、体质虚寒、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老人和婴幼儿等消化功能较差的人。

3

最好不吃蟹黄: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孕妇。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