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女士的儿子小军,今年9岁,读三年级。身高136cm的小军,体重却已经有42kg了,超出同龄人许多。尽管身边有许多人建议邢女士让小军减肥,不能吃得太多,但邢女士却一直不以为意。在她看来,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多吃一点没什么。
而对于小军身材的肥胖,邢女士一直觉得男孩胖一点才好,年龄再大一些能瘦下去就可以了。但这几天,小军一直告诉邢女士自己总是感觉到疲惫,想要休息。原先食欲很好的小军,现在也不好好吃饭了,有时候吃过的饭还会直接吐出来。
这让邢女士开始担心起来,赶紧带小军去了一趟当地的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小军的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又带小军做了超声检测,发现其肝脏形态出现了明显改变,最后小军被确诊为脂肪肝。对于检查结果,邢女士十分意外,在她的印象中一直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患上脂肪肝。
医生告诉邢女士,目前由于我国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像小军这样明显超重的孩子,如果再不减肥以后还会患上更多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家长们的溺爱, “小胖墩”们似乎越来越常见。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胖一点没什么,声称“白白胖胖,充满希望”。但事实上,许多家长不清楚自己家的孩子是否算是超重,也并没有认清肥胖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
一、可能会窒息? 孩子超重和肥胖的危害,家长们真的了解吗?肥胖就是体内脂肪过度堆积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肥胖目前已经算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但近年来,我国国民超重与肥胖率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在儿童中也同样明显,资料显示目前我国7岁以上的儿童肥胖率可达7.3%。
而对于11岁-17岁的青少年而言,肥胖率已经接近20%。肥胖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如以下几种。
(1)呼吸受影响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胸廓与膈肌之间的活动受限,加上许多肥胖儿童活动量都很少,呼吸肌的力量也较弱。肥胖的儿童往往体内会堆积更多的二氧化碳,也更易患上肺换气低下综合症,易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打呼等不良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患儿睡眠时呼吸暂停。
(2)更容易患糖尿病
当下有关儿童患上糖尿病的报道层出不穷,而他们当中多数都有超重或者肥胖的情况。人体想要代谢糖分,就需要胰岛素的介入。而对于肥胖儿童而言,他们的代谢更差,加上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胰腺就常需要被迫分泌出大量胰岛素,胰腺分泌功能衰竭时,糖尿病就会发生。
(3)更易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当血脂含量过高以及血管内堆积的脂肪过多时,人们就更易患上动脉粥样硬化。
加上肥胖儿童往往会出现脂代谢异常,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就会随之而来。
患儿的心脏想要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就得增加舒张力度。而心脏负荷如果长期过重,患儿就更易患上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虽然这一类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但对于长期过于肥胖而又得不到控制的儿童而言,同样也有患病风险。
(4)生长发育受限,下肢负担加重
体重过高的儿童,其骨骼往往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样一来他们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限制。
同时,患儿的骨骼、关节以及肌肉都需要长期承受较大压力,更易出现损伤和老化。尤其是下肢的负担最重,很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胯关节疼痛,严重时双下肢关节可出现形变。
(5)心理健康受影响
比起对于患儿生理层面上的危害,肥胖对于患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
肥胖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到歧视与嘲笑,甚至是欺凌和辱骂。这对于患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长此以往易使患儿出现自卑、沮丧等负面情绪,也会拒绝社交,易影响学业与生活。
除以上几点以外,肥胖儿童还更易患上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免疫力也会更差,也容易发生消化道疾病。
二、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体重标准,这里告诉你既然肥胖的危害有这么多,那么家长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超重或者是肥胖呢?有的家长还在傻傻拿自己孩子的体重和同龄孩子作对比,但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有误差。
这里有一张表就可以帮助家长们判断自家孩子是否超重,不过这里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那就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它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以衡量肥胖程度的标准之一。对于儿童而言,同样适用于使用身体质量指数来判断是否超重或者肥胖。
BMI的计算公式是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以kg为单位,身高以m为单位。举例来看,如果一个孩子体重是35kg,体重是130cm,那么他的BMI就是35÷1.3²=20.7。当然,光有BMI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与标准的BMI建议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BMI正常范围都有所不同,这里主要针对学龄后的儿童,具体见下图。
家长们可以通过计算孩子的BMI并与这张表进行对照,就可以快速判断自家孩子是否属于肥胖或者超重。需要注意的是,表中的数据可能会与其他儿童BMI对照表有所出入,但误差不会过大。
三、想要孩子瘦下去,家长们就得这么做如果你家孩子超重或者肥胖该怎么办?家长们大可不必惊慌。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自家孩子属于哪种情况导致的肥胖,如果是单纯性肥胖,那就很可能只是因为营养过剩、运动过少等较为常见的原因导致的,正常减肥即可。
而如果孩子是因为先天遗传因素或者是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中枢神经疾病以及服用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肥胖,家长们就需要先解决相应的肥胖诱因,比如治疗相关疾病,停用相关药物,这样才能更高效地给孩子减肥。
通常来说,只要孩子不是过度肥胖到已经严重影响健康的程度,通常不需要进行减重手术和服用减重药物。
但如果孩子的BMI已经大于37.5并伴有至少一种肥胖并发症,如糖尿病、脂肪肝、呼吸暂停症等,都需要考虑通过服药及手术减轻重量,否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而更多的时候,对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控通常就能起到减重目的。比如做好以下这几点,就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减重。
(1)控制饮食
想要孩子的体重降下来,控制饮食很重要。首先要限制孩子摄入各类高糖、高脂食物,营养过剩常是导致儿童超重与肥胖的根源所在。
但在限制孩子摄入各种高热量食物的同时,也要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全面、充足。多让孩子进食一些蔬菜、水果,确保维生素的充足。
肉类尽量食用鸡肉、鱼肉等优质蛋白, 在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的同时也能避免肥胖。另外,孩子在进食时也要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2) 加强运动
想要孩子的体重降下来,光控制饮食还不够。家长们需要多督促孩子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但运动强度不宜过高,运动负荷也不宜过大,以有氧运动为主,推荐慢跑、游泳、骑车等运动。
(3) 保证睡眠充足
睡眠与肥胖之间其实也存在着关联性。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者更易肥胖,他们体内的瘦素分泌水平降低了18%,饥饿素水平却增加了28%,而这两种激素与体重和食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想要让孩子更有效率地减肥,保证其睡眠充足也很有必要。
(4) 每日测量体重
测量体重看似和减重没有必然联系,但如果让孩子养成每日测量体重的习惯,就可以让孩子肉眼看到自己的体重下降。这样一来孩子获得正向反馈,其减肥也会更有动力,这对提高其减重的积极性十分有帮助。
很多家长都容易过分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出现超重和肥胖的情况,而肥胖的危害往往不止形体上不够美观那么简单。肥胖的儿童更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下肢的负担也常常很重。
同时,肥胖的儿童往往要承受更多的恶意,比如被歧视和调侃。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易出现焦虑、沮丧、自卑等心理,这对于学业和日常生活的进行十分不利。所以,真的是“一胖毁所有”,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一定要积极督促孩子减重。
参考资料:
[1]《儿童肥胖症的危害与预防》朱本浩
[2]《学龄前肥胖危害一生》祝您健康-文摘版
作者:晨妈
来源:妈妈手册(ID:jqfans)
前几天,微博刷到“上海一幼儿园为小胖墩制定减肥计划”的热搜,引发家长们的热议。
看着这么多小孩子认真做运动的模样,说实话,晨妈感到好笑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胖了。
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
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
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30年,肥胖儿童基数会变得更大!
别说数据了,有时在小区随便晃上一圈,或者在校园门口看来往的小孩,不说十个娃九个胖吧,但一半以上都不瘦。
一个个敦实的模样,绝对倾注了家人们无尽的疼爱。
前几天,买东西时看到店老板女儿小小的身躯,承受着超乎年龄的重量,没走几步,说话都有点喘了。
看那情形,店老板肯定没少让孩子吃炸鸡~
不仅父母们疼爱孩子,下意识让孩子多吃,很多时候,家里的老人也是孩子肥胖的重要助攻:
你看我大胖孙子多可爱,吃得可好了;
你家娃也太瘦了吧,没我家娃敦实~
听听这些“以胖为美”的想法,不禁为他们家的娃感到担忧,因为小孩的过度肥胖真的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讲肥胖的危害之前,先和大家说下判断孩子肥胖的标准。
因为有些孩子只是看起来胖一点或壮一点,但还未达到肥胖的标准。
至于具体如何衡量孩子是否超重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世卫组织建议使用的评估标准:BMI(体重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²
再详细划分年龄和性别的话,可参考之前卫健委发布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用于筛查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是否超重或肥胖。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男孩12岁,身高1.5米,体重50kg,那么套用公式就是:
BMI=50÷(1.5)²=22.22,对照表来看,介于超重和肥胖之间,那这个男孩就是超重,而不是肥胖。
当然,对照到学龄前儿童,运算公式也有所调整——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0.7
7-12个月: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0.5
1岁以上:标准体重(千克)=8 实足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所以,各位家长们,可以对照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看看体重是否达标哦~
肥胖,带给孩子的危害
任何事情做得太过,都不是一件好事。同样,当儿童体重达到一定基数时,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1、下肢畸形发育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承重方是我们的下肢,如果体重过重的话,会给下肢带来负担。
长此以往,下肢可能会不堪重负而变得畸形发育。
孩子年幼,如果任其发展,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一定要及早帮他们调整这种状态。
2、睡眠常有呼吸不畅、打呼现象
人的鼻、咽、颈部如果堆积太多脂肪的话,很容易会导致睡眠障碍。
比如出现呼吸不畅、打呼甚至打鼾的情况,以及慢性大脑缺氧等。
不知大家可否还记得发生在18年的一个事件,江西一个4岁男孩在睡梦中呼吸暂停去世,罪魁祸首就是肥胖。
因而,请家长们重视孩子的肥胖问题。
3、引发各类代谢性疾病
毋庸置疑,肥胖是由脂肪堆积导致的,而脂肪的堆积也恰恰是因为身体代谢不够或代谢不了才囤积为脂肪。
所以,肥胖使脂肪囤积过多,容易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出现脂肪肝。
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发育。
4、心肺功能变得低下
从上文那个店老板女儿说话大喘气就可看出,肥胖的孩子稍微活动下,就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容易累。
这些都是过度的肥胖造成的,脂肪堆积挤压到其他器官。
除了身体层面的危害,其实,孩子过度肥胖,也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会让孩子变得极度不自信,因为自己笨拙的动作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嘲笑,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之前我就在游乐园看到,一群小朋友在嘲笑一个小胖墩,让他别玩滑梯了,会被压塌的。
小男孩挺难过,一个人默默走掉了。
如何防治小儿肥胖
一般来说,肥胖主要分为病理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两种,前者较为少数,大部分孩子是属于单纯性肥胖范畴。
什么叫单纯性肥胖呢?
它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基本需要,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疾病。
说白了,无外乎吃多了、运动少了,脂肪堆积而造成的肥胖。
对于这种,建议大家要做好小儿肥胖的防治工作: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
大部分的小儿肥胖都是管不住嘴的结果,家长生怕营养跟不上,一个劲地投喂,再加上孩子爱吃零食等因素。
时间长了,体重自然慢慢升上去了。
其实,只要保证一日三餐的正常摄入,孩子的营养不会落下的。
其一,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鱼肉蛋白以及蔬菜等食物,且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比如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不偏食,少吃腌制、油炸和熏制产品。
其二,定时定量,切勿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肥胖,因而在食物摄入量和时间上,我们要有所管控。
通常来说,每餐保证八分饱即可,如果孩子食欲过旺,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来控制孩子摄入食物的量。
而且晚上也不要给孩子加餐,容易引发消化不良问题。
其三,与家里老人统一战线。
关于“管住嘴”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和家里老人协商达成一致。
出于疼爱孩子的心理,老人很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放松对孩子的控制,什么鱼肉油炸食物都买~
长此以往,控制体重就别想了!
迈开腿
毋庸置疑,脂肪的堆积,靠运动是可以被消耗的,因而,孩子的日常锻炼,家长们一定不要忽视。
关于运动的量,每天至少要累计一小时以上的中度或中强度训练。
比如每天给孩子制定运动时间表,可以让孩子通过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跑步等运动燃烧脂肪,保持身材。
总而言之,孩子肥胖不是小事,一旦当孩子过度肥胖后,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希望家长们多多留意自家孩子的体重,不要不当回事,早日帮助孩子回归正常体重,别让肥胖影响他们的一生。
THE END
本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hubeiejiating@163.com
近年来,孩子们长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疾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很多家长们平时也很注意饮食搭配和运动,但孩子还是一不小心就“超重”了,真的防不胜防。
相信和我一样担忧孩子家长肯定不少。
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关于孩子们体重的那些事。
孩子的体重在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标准。
家长们可以通过我这今天这篇文章,自行判断自家娃是否茁壮成长。
01
不是说几百斤才叫大胖子,只要你的孩子的体重不符合那个年纪的标准体重,就算是体重超标了哦!
来看看儿童标准身高表吧~
参考标准1——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重标准值
中国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 ▼
中国7岁以下女童体重标准值(KG)
▼
参考标准2——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值
根据你家孩子的身高,来看看他的体重居于什么水平:
在表格中,最1SD、2SD和3SD是指“标准差”。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完全掌握“标准差”的含义,从“儿童肥胖症”的界定标准就说明了问题:
“儿童肥胖症”一般是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
或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
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平均体重的20%。
也就是说,如果你家孩子的体重,超出这几个表格中标注成红色的“2SD”这一列的数值,那就有些超重了。
02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白白胖胖多好呀,干嘛要减肥?
但其实“胖=养得好”的观念早就过时啦!
而且等你们弄清楚了儿童肥胖的危害之后,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相反,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会影响体形。
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潜在危害。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比正常体重儿有更多的焦虑,幸福和满足感差。
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
幼儿时期体内的脂肪细胞处于增殖活跃期,增加的速度非常快。
等到孩子长大了了,体内有多少这种脂肪细胞,这辈子就有多少了。
换句话来说,小时候很胖的宝宝,就算长大后凭借种种努力瘦了下来,但体内的脂肪细胞数目也不会减少。
还是易胖体质,很容易一胖再胖。
人一旦胖起来,各种小毛病都会悄悄找上门。
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03
超重儿童又该怎么办呢?
偏好吃高脂、高糖食品的孩子,发胖的机率更高。
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体内糖和脂肪的含量过高。
其实,孩子的食品应以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少糖)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豆及其制品。
如今很多孩子的肥胖是缺乏运动所致,因此,增加孩子的运动量是为孩子减重的好办法。
不过,运动减肥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
过量运动不仅会让孩子排斥运动,还有造成运动损伤的风险。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快走、游泳、健身操、太极拳、乒乓球等。
有些家长为肥胖儿童过分忧虑,到处求医;有些对他们的进食习惯多方指责,过分干预。
这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精神紧张或对抗心理,反而不利于减重。
家长应对情绪创伤或心理异常进行劝导和积极援助,去除他们的顾虑和忧郁。
使孩子增强信心,改变过食少动的习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