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肥胖是件恼人的事,有些人少吃点就能减肥,这还好办些。但有一种人即使吃得很少,体重也会只增不减,这样的人经常会喊:我喝凉水也会长肉!这样的肥胖就是一种病态肥胖,大多情况是体内激素种类和含量不正常引起的;还有的是家族遗传,老子肥胖,儿子也容易肥胖;还有的据说是病毒引起的,有专家研究,人或动物如果感染了腺病毒,就会普遍发胖。
这些都是病态肥胖,针对病态肥胖的这几种情况,减肥专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但都不尽如人意。如今有研究者竟研制出了相应的肥胖疫苗,据说可以让身体自动免除肥胖!
增加代谢的疫苗
激素紊乱导致的肥胖一般是生长类激素抑制素导致的,而生长类激素除了促进人长高之外,还有促进代谢,防止体重增加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小孩吃得多,但不容易肥胖的原因。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人的丘脑下部还会分泌一种抑制生长类激素的抑制素,如果这种抑制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代谢缓慢、体重增加。
如今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抑制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在分子结构上模仿抑制素,但却起不到抑制素的作用。它虽然没有抑制素的功能,但却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它属于外来物质,不是身体分泌的,身体不认识它,把它看成入侵物,于是身体免疫系统就会分泌一种抗体来排斥它,抗体一般就是从结构上破坏入侵物,只要与外来分子结构类似的就都被破坏掉了,于是抑制素也就被抗体破坏了。身体内的生长素没有抑制素的抑制,也就会促进身体代谢和能量的消耗,从而人就不容易肥胖了。于是,科学家就把他们研制出的类似抑制素的物质叫做“肥胖疫苗”,可以让身体免除一种类型的病态肥胖。
目前,科学家对老鼠的试验发现,可以让老鼠在4天内减少10%的体重,通过检测老鼠体内的激素发现,老鼠体内的生长激素还是正常浓度,而抑制素却几乎不起作用了。由此可见,这种肥胖疫苗确实刺激身体产生了对肥胖的免疫。
但是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试验,真正要成为人体的肥胖疫苗,还需要确定它不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是不是减重下去,会让人骨瘦如柴?或者会导致人持续增高?等等。
减少食欲的疫苗
还有一种疫苗,能够刺激身体免除强烈食欲。
胃部细胞会分泌一种缩胺类物质,这种物质能激发人的食欲,尤其是减肥者减肥之后,这种物质会分泌更多,让人特别想吃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人减肥那么难的原因吧。
如今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疫苗,可以让身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会吸附那种增加食欲的物质,防止它进入大脑产生饥饿信号。对于腺病毒引起的肥胖,这种疫苗还可以对腺病毒有一种免疫反应,防止腺病毒对身体侵袭。
这种疫苗是通过减少人的食欲,让人吃得少来获得减肥的,目前已经通过对老鼠的试验,可以让老鼠减重15%。但用于人体,也还需要确定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才行,例如不会导致人产生厌食症。
如果这两种疫苗试验成功了,那将是过分肥胖者的福音。它可以让肥胖者不用太费心或太克制食欲就能保持匀称身材。
你知道中国古代有身患残疾的皇帝吗?
确实少见!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皇帝,大都从容沉稳、英姿勃发、有君临天下的气魄,还真少见到皇帝有残疾的。
是的,在中国古代的400多个皇帝中,身患残疾的皇帝恐怕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但偏偏有这么一位,虽然身体残疾,却能治理好国家,被后世称为仁君,只因在位时间短,知道他的人不多。
他,就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的长子。
他不仅是个体态臃肿的大胖子,还是一个残疾人,走路都要人搀扶,他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却因仁、善被后世称赞,开启明朝仁宣之治。
1、
1378年8月,一个小胖子出生在身份显赫的皇室家庭,祖父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外祖父是开国名将徐达,父亲则是大名鼎鼎的燕王朱棣。
身为燕王嫡长子,父母从小就对他精心培养,父亲朱棣擅长领兵打战,就教他弓马骑射,希望他能长为像自己一样出色的将军。除了习武,朱高炽也学习了不少儒家经典,渐渐养成了端重沉静的性格,他对于舞枪弄棒不是很喜欢,加之天生肥胖,腿脚不便,上马打战那是不可能的。朱棣对这个长子倍感失望,也更宠爱和自己相似的次子朱高煦。
朱高炽虽不受父亲宠爱,却因其忠厚的性格,获得了爷爷,也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喜爱。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让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分头检阅军队,结果朱高炽回来得最晚。当朱元璋询问原因时,朱高炽回答:“今天早晨特别冷,我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饭后再进行检阅。所以回来晚了。”
小小年纪就如此体恤士兵,令朱元璋大悦。
1395年,洪武28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
朱高炽本想着就平平安安做个王爷,造福一方百姓,也算人生圆满。但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像开盲盒,就算你出生再高贵,也只能被命运裹挟着前行。
未来,等待朱高炽的又是什么?
2、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朱允炆为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先于朱元璋病逝)。年轻的朱允炆怕叔叔们权势太大,决定削藩,局势动荡,实力强大的燕王府自然没能幸免,王府内众人如履薄冰,朱棣也靠装疯卖傻来拖延时间。
为了自保,也为了争夺皇帝之位,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原本只想当个安乐王爷的朱高炽,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朱棣起兵后,朝廷派50万大军讨伐,朱棣只有10多万,兵力悬殊,朱棣只能亲自向宁王借兵,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
此时,朱高炽带领着剩下的一万老弱兵马,镇守着北平大本营,以一万敌50万,不善军事的朱高炽,能把大本营守住吗?
知子莫若父,朱棣久经沙场,自然知道不好守。但他十分了解这个外柔内刚的儿子,他相信,这个儿子的内心远比残疾的外表要坚强得多,值得信任。
朱高炽深知责任重大,他坚守城门,每天四更就起,二更才睡;一天到晚率领将士各处巡查,赶制守城兵器;他经常慰问将士,深得人心。
由于过度操劳,部属们纷纷建议世子应该顾惜身体,而朱高炽严肃地答道:“君父此刻在外边身冒艰险,这难道是我当儿子的享清福的时候吗?况且北平是我们的大本营,敌人重点来袭,怎能不精心准备!”
朱高炽身先士卒,在他的感染下,手下军士无不拼死守城,甚至连城内妇女也拿着板砖和瓦片一起加入战斗,巾帼不让须眉。
事实证明,朱高炽的思维比行动敏捷得多,他知道这样守下去迟早顶不住。于是,趁着夜间将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分成小队,主动偷袭城外大军。南军没想到城内孤军竟然有这胆子,以卵击石,竟然一时大乱,后退十里扎营。
有勇有谋的朱高炽,不负众望,以寡敌众,硬是以一万敌50万,坚守到父亲朱棣借兵归来,这一战不仅扭转了不利战局,保住了北平,更让朱棣对其刮目相看。
公元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夺取了侄子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
父亲当了皇帝,但世子朱高炽并没有顺理成章当上太子,更多的考验在等待着他。
3、
朱棣更喜欢次子朱高煦,因他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有优秀的军事才能,精明无赖的性格也与父亲朱棣相似。在靖难时,朱高煦出生入死,在他的帮助下,朱棣才能渡过长江,直抵京城,夺取皇位。
反观朱高炽,不仅是个大胖子,还瘸,走路都要人扶,温和老实的性格与朱棣截然不同。他还经常反对父亲对建文帝旧臣的残忍行为,两个儿子相差太大。朱棣估计也想不通,如此英武的自己,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儿子。
父亲往往更喜欢像自己的孩子,朱棣心里的天秤向着次子倾斜也不意外。
但毕竟朱高炽是朱元璋立下的世子,没犯啥大错,不立为太子也没合适的理由。朱棣犹豫不绝,太子之位也就一直空着,这么块肥肉明晃晃的在眼前,让朱高煦眼馋。
换人是大事,朱棣需要寻求群臣的支持。他先问手下的武将,这些人和朱高煦一起经历过靖难,算是战友,自己人上位好办事,因此,他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立朱高煦。
之后,他再去问文臣,答案也很统一——立朱高炽。因为立嫡长子是自古的规矩,乱了规矩,国家也必大乱。
这下,朱棣自己也没了主意。
不过,朱高炽手中还有一张皇牌,就是长子朱瞻基。朱瞻基天生聪慧,朱棣虽不喜欢儿子,但却很喜欢这个孙子。
有一次,朱棣问解缙:“你认为该立谁”?
解缙答:“世子(朱高炽)仁厚,应该立为太子。”
朱棣不说话了,解缙知道,这是表示不满意,他并不慌张,慢慢地说:“好圣孙!”
这时,朱棣笑了。
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终于被立为皇太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么个好儿子,朱棣也一直把朱瞻基当成将来的接班人来培养,并于永乐九年(1411年)11月,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如果以为朱高炽当上太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未来的皇位在向他招手,那就太小看朱高煦了。自诩不亚于秦王李世民的朱高煦,怎么会把这个胖子大哥放眼里,他将不择手段抢皇位。
4、
正式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后,朱棣又封朱高煦为汉王,分封在云南。
但他不肯就藩,直接耍赖不去,还找父亲不断诉苦:“我有什么罪过,要被赶到万里之外。”朱棣被他缠得没办法,又确实喜欢这个儿子,于是答应他的请求,让他继续留京城(南京)。
朱高煦开始谋划针对朱高炽的阴谋。
朱高煦先对太子党下手,他知道,只有先把太子身边的人除去,才能打倒太子。永乐五年,太子的忠实拥护者解缙被赶出京城,太子党受到沉重打击。
永乐七年后,朱棣经常外出征讨蒙古,太子朱高炽便经常留在京城监国(代理国家大事)。
出征在外,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朱棣生性多疑,特别是自己的皇位就是造反才得到的,他就更怕有人趁机夺权,就算是亲生儿子也不行。
朱高煦抓住朱棣的弱点,买通朱棣身边的近臣侍卫,不断说太子的坏话,挑拨是非,陷害朱高炽。三人成虎,渐渐的,朱棣也开始怀疑一向老实的太子是不是别有用心。
永乐十年,朱棣北巡回京,突击检查太子监国期间的各项工作,他严厉训斥太子,抓了一批太子身边的官员,更改了太子监国时颁布的各项政令。做这么多,其实,就是要给太子个下马威,让太子知道,别觊觎你老子的皇位。
大理寺丞耿通,维护太子,直言说太子并没有错。被朱棣抓了典型,借题发挥,说耿通是离间他们父子,罪不可恕,脑袋搬了家。
这招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太子地位摇摇欲坠,太子党打下一批,朱高炽本人也受沉重打击,心灰意冷,本想实实在在做点事,结果被浇了一盆冷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朱高煦阴谋又一次得逞。
永乐十二年,一场更大的风暴到来了,这是朱高炽监国20年中经受的最严峻的考验。
当年九月,朱棣北巡归来,奉命留守南京的太子听闻消息,立刻派人迎接,但准备仓促,有点延误了,朱棣很不高兴。
朱高炽原以为这种形象工程的疏忽,只是个芝麻绿豆的小事。但出乎意料的是,朱棣大发雷霆,把太子狠狠骂了一顿。在朱棣看来,这是太子对他的藐视。这皇位没登上,就敢这么怠慢老爹,摆架子,将来还得了。
在好弟弟朱高煦的推波助澜下,事情发展如脱缰野马般不受控制,朱棣对太子失望达到顶点,太子党的主要官员都被抓了起来,太子党几乎被一网打尽,朱高炽太子帽子被摘掉是迟早的事情。幸得最终在杨士奇的帮助下,局势被扳了回来,朱高炽的太子位才保住。
按理说,两兄弟势同水火,应该是互相想除之而后快的,而仁厚老实的朱高炽却做出不同选择。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朱高煦因做了太多违法的事,被揭发,朱棣气得把他关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
朱高煦屡次阴谋对付太子,太子却念及兄弟之情,一次次容忍他,这次朱高煦犯事,太子还在朱棣面前哭泣为其求情,朱高煦才得以幸免,但朱棣将其封地改到乐安州。到达封地后,朱高煦仍死心不改,策划谋反。朱高炽也知道,多次写信劝诫,朱高煦仍不知悔改,但朱高炽一直没有对他动手。
也许正因为朱高炽的宽容、仁厚,身边才聚集了很多贤臣,他们愿意为他卖命,并坚定追随着他。有时候,柔软并不是好欺负,反而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
5、
永乐22年7月18日,朱棣在北征返京途中病逝,年65。
永乐22年8月15日,朱高炽正式登基,年号洪熙。
为了实现其“朝无阙政,民无失所”的理想,他推行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积极改善与蒙古各部的关系,避免战争,让民众休养生息。
朱高炽8月登基,但当年还得使用老爹朱棣的年号,还算是永乐22年。正常来说,这段期间,新皇帝们还不敢太放肆,会继续执行父亲们留下的各项政策,即使有自己的想法,多半也要等到第二年。
毫无疑问,忠厚老实的朱高炽也不会例外。
没想到,例外还是发生了。作为孝子的朱高炽,做出了一件,在当时人们看来大逆不道的事情。当年11月,他就敢于更改自己父亲的命令。但也就是这件事,真正体现了朱高炽的宽仁,并让他留下不朽的仁君之名。
靖难后,那些依旧忠心于建文帝的遗臣,在永乐时期遭受残酷迫害。对待政敌,朱棣从不手软,诛灭方孝孺“十族”更让人毛骨悚然。
而像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都被定性为奸臣,此事已是板上钉钉,断无更改之理。
然而,就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朱高炽却突然下了这样一道旨意,让很多大臣措手不及,
朱高炽下诏: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还让大臣们寻找齐泰和黄子澄的后人,赦免他们,把他们接回京城居住。甚至,他还问起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可有后代。
大臣们目瞪口呆。十族都灭了,还去哪里找后代?
最终经过一番寻找,才找到家族中唯一一个幸存者,当时也被罚充军戍边,至此终于回家了。
朱高炽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道:“建文时期的很多大臣,都被杀掉了,但像方孝孺这一类人,都是忠臣啊!”
底下的大臣们又是一片目瞪口呆,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您父亲说他们是奸党,现在您说他们是忠臣?这么说,是指您父亲杀错了?
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正义感和良心,朱高炽在立足未稳之时,就敢于冒着被天下人质疑、嘲笑、甚至被有心人挑衅的风险,改正自己父亲的错误,弥补了曾经的遗憾。
这,才是真正的仁厚。
不畏人言,不守旧,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朱高炽是一个勇敢的人。他的义举,也必将流传千古,为人所牢记。
6、
如果朱高炽能接着干下去,相信大明帝国一定能够繁荣兴盛,可惜的是,“好人不长命”。
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死前三天,朱高炽仍在处理政务。
年仅48岁的朱高炽,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而短暂的帝王生涯,皇位传于长子朱瞻基。
虽然只当了短短十个月皇帝,朱高炽却完成了足以影响很多人一生的壮举,而仅凭这个,就担得起他谥号中的那个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
对于伤害他的弟弟,他宽容、仁慈。
对于父亲的错误,他纠正、弥补。
对于天下的百姓,他仁爱、体恤。
朱高炽,用他短暂的生命,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宽厚、仁爱、勇气。
在他残疾的身躯里,拥有着世上最温暖、完整的心灵,他的人生仿佛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给后世人,完美地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广度跟厚度!
在3月9日人大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为应对慢性病防控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民政部等15个部门于2023年正式印发《健康体重管理促进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启动为期三年的全民体重管理专项行动。他透露,该行动将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模式纵深推进,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重管理体系。
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提到,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赶紧看看你家的“大胖小子”,“大胖老子”在不在这个行列!那我们该怎么去控制体重呢?
1️⃣ 吃饭顺序决定胖瘦!(卫健委最新指南)
⚠️别再先扒米饭!正确顺序:
**蔬菜1拳→肉蛋半掌→主食半拳**
《柳叶刀》研究:先吃菜血糖波动降40%,脂肪囤积速度减半
2️⃣ “211饮食法”瘦全身**(已纳入中小学课本)
✅每餐公式:
2拳绿叶菜 1掌蛋白质 1拳低GI主食
**中国疾控中心实测**:坚持3月体脂率平均降5%,腰围缩8cm
3️⃣ 喝水也能燃脂!**(⏰黄金时间表)
6:30-7:30 **300ml温水**→激活代谢
11:00 **饭前1杯**→减少15%进食量
15:00 **乌龙茶 肉桂**→燃脂效率翻倍
4️⃣ 碎片化运动比健身房更有效!**(打工人必看)
▶️通勤快走:速度>5km/h,月瘦3斤
▶️电梯改爬楼:6层≈1碗米饭热量
▶️工间深蹲:20次/小时,臀围 2cm
终极秘籍:睡觉减肥法**(今晚就能做)
22:30前入睡,瘦素分泌↑300%
室温19℃睡眠,燃脂速度翻倍
**中国科学院研究**:连续1月早睡,腰围平均减少4.8cm
跟上国家的脚步!快转发给你家的“大胖小子”“大胖老子”看看吧!
**立即收藏!国家体育总局《2024全民控体重指南》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体重管理年报》、WHO《全球肥胖防控白皮书》)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