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五分之一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例约为2:1……5月10日至11日,第十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科学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公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各年龄组超重肥胖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约10.4%的6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介绍,肥胖是糖尿病、肿瘤、骨关节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维持健康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肥胖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122%。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例约为2:1,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体重超重人群比例偏高,给防治工作带来结构性挑战。
肥胖防治也是一项全球性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2年,全球有约八分之一人口处在肥胖水平,成人肥胖人数自1990年以来翻番。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表示,肥胖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政策调整实现共同应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国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再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卫生疾控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全人群营养健康和肥胖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大会上表示,肥胖问题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结合点,要以体重管理为抓手,推动我国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要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有效减少超重肥胖等中间危险因素,从而防治主要慢性病。(记者顾天成)
来源: 新华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孙晶)英国《柳叶刀》杂志近日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青少年儿童肥胖问题正在持续升级,预计到2050年,将有约7.46亿青少年儿童面临超重或肥胖,这占青少年儿童总数的约1/3。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开展的这项研究显示,从1990年到2021年,青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人数翻了一番,仅肥胖人数就是此前的3倍。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4.93亿青少年儿童受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在5至14岁少年儿童中,9310万人肥胖;在15至24岁青少年中,8060万人肥胖。肥胖率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尤为严重,而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
研究预测,从2022年到2050年,全球肥胖率的增幅预计会高于1990年至2021年间的增幅。具体而言,2022年至2030年之间会出现大幅增长,而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31年至2050年期间持续。预计到2050年,全球青少年儿童肥胖总人数将达到3.6亿,较2021年增加1.86亿。
肥胖问题不仅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沉重负担。研究主要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埃玛努埃拉·加基多教授表示,各国政府和公共卫生界可以利用本次研究成果,确定需要立即干预和治疗的肥胖负担最重的重点人群,同时针对仍以超重为主的地区强化预防策略。
研究团队表示,科学制定区域性和国家性健康目标意义重大。2025年至2030年是应对肥胖问题尤为关键的时期。有关部门迫切需要合作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健康饮食、倡导运动及优化生活方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5日 17 版)
英国《柳叶刀》杂志近日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青少年儿童肥胖问题正在持续升级,预计到2050年,将有约7.46亿青少年儿童面临超重或肥胖,这占青少年儿童总数的约1/3。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开展的这项研究显示,从1990年到2021年,青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人数翻了一番,仅肥胖人数就是此前的3倍。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4.93亿青少年儿童受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在5至14岁少年儿童中,9310万人肥胖;在15至24岁青少年中,8060万人肥胖。肥胖率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尤为严重,而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
研究预测,从2022年到2050年,全球肥胖率的增幅预计会高于1990年至2021年间的增幅。具体而言,2022年至2030年之间会出现大幅增长,而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31年至2050年期间持续。预计到2050年,全球青少年儿童肥胖总人数将达到3.6亿,较2021年增加1.86亿。
肥胖问题不仅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沉重负担。研究主要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埃玛努埃拉·加基多教授表示,各国政府和公共卫生界可以利用本次研究成果,确定需要立即干预和治疗的肥胖负担最重的重点人群,同时针对仍以超重为主的地区强化预防策略。研究团队表示,科学制定区域性和国家性健康目标意义重大。2025年至2030年是应对肥胖问题尤为关键的时期。有关部门迫切需要合作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健康饮食、倡导运动及优化生活方式。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