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Emily McKenzie来自英国巴斯,作为4个孩子的母亲,Emily竟然与厌食症已经抗争15年之久,在学生时代,因为被指体重超重,Emily开始疯狂减肥。而目前,更让其担忧的是,她的小儿子Jack也在学校体检时被指出有超重的趋势,Emily担心孩子会重蹈覆辙。
Emily身体最差的时候是在她16岁那年,身高167厘米的她体重只有47斤。而近日,Emily McKenzie 4岁的儿子Jack在学校里接受了一次BMI指数(体质指数)测量,其中 BMI值位于常态分布的85%-95%区段的儿童,他们都有超重的危机。而儿子Jack的BMI值位于常态分布的96%的位置,这意味着他的重量超过了96%的同龄孩子。母亲Emily McKenzie对此很不满,因为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类似的遭遇,所以她深知这样的检测结果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她声称以一个正常人都有的常识来判断,儿子Jack身高101.6厘米,体重39斤,一点也不胖。McKenzie很不理解这种给4岁小孩贴上肥胖标签的行为,这样的体质测试真的对孩子好吗?母亲McKenzie很担心儿子Jack会跟年少时的自己一样,伤害自己的身体。
面对家长的质疑,相关负责人表示BMI指数只是为了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体型,并没有明确地给孩子分类贴标签,而且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不同,他们也不鼓励孩子去减肥。目前McKenzie女士已经提交了请愿书,要求政府在给学龄儿童测体质时废除过时的BMI测试。
2025年3月12日,全球医学界掀起轩然大波——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最新共识,将“临床肥胖症”明确定性为慢性疾病。与此同时,中国多地医院体重门诊量激增300%,从“身材焦虑”到“科学干预”,肥胖防治正从个人选择升级为全民健康战役。这场变革背后,是医学定义的颠覆、治疗手段的革新,更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深层重构。
1. 告别“BMI一刀切”
过去,肥胖判定依赖身体质量指数(BMI),但这一标准正被淘汰。例如,一名BMI 27的办公室白领,若腰围超过90厘米(中国男性标准),其代谢疾病风险可能高于BMI 30但体脂均匀分布者。《柳叶刀》新指南提出,诊断需结合腰围、体脂率等多指标,并关注器官功能损伤。
2. 两类肥胖新定义
3. 疾病危害触目惊心
肥胖与52种疾病直接相关:2型糖尿病风险飙升663%,心脏病风险增加98%,甚至与14种癌症挂钩。北京友谊医院数据显示,中重度肥胖者多发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2.4倍。
1. 国家政策强力支撑
2024年《肥胖症诊疗指南》落地,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全国超50家三甲医院开设体重门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11家机构成为首批减重营基地。
2. 治疗手段全面升级
3. 典型案例引热议
上海白领张女士(BMI 29)因睡眠呼吸暂停就诊,经评估确诊临床肥胖症。通过中山医院“饮食-运动-药物”三联方案,6个月减重18公斤,血糖指标恢复正常。
1. “神药”陷阱丛生
尽管国家仅批准5种减肥药,但电商平台“减重版司美格鲁肽”销量破百万,部分使用者出现胰腺炎等副作用。专家警告:“非肥胖人群盲目用药可能危及生命。”
2. 污名化仍未消除
“懒”“馋”等标签导致40%肥胖者逃避就医。世卫组织呼吁:“肥胖是基因、环境等多因素疾病,需系统化应对而非个人羞辱。”
3. 医疗资源不均
北上广深三甲医院已配备先进检测设备,但基层医院仍依赖BMI初筛。潘安教授指出:“需推动腰围测量等简易工具普及。”
1. 政策创新
中国拟将肥胖纳入慢性病医保,并立法限制高糖食品广告。深圳试点“社区健康管家”,为肥胖家庭提供定制方案。
2. 科技赋能
AI体脂分析仪进驻健身房,5G远程问诊覆盖县域,数字化工具包可实时监测代谢指标。
3. 全球协作
《柳叶刀》报告获76国认可,中德联合研发的靶向减脂药物已进入临床Ⅲ期。
人类在用更精密的方式解构自身健康。从“胖友”到“患者”,从个体挣扎到系统变革,这场肥胖定义革命终将改写我们的生活方式。毕竟,健康的体重不应是奢侈品,而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有一部电影叫做《阳光小美女》,女孩虽然有点胖,家人们却认为她完全可以参加选美比赛,做她坚强的后盾。近日,英国一户家庭也为孩子打抱不平。
来自兰开夏郡斯凯尔默斯代尔的劳伦·奥梅舍被告知,4岁女儿玛姬在科布斯伯楼小学进行BMI测试后被确认为“超重”。
(女儿玛姬)
尽管劳伦的女儿玛姬每周都会跳舞,并且最近获得"娇小"的兰开夏郡"英国钻石小姐"冠军,但她还是被冠以“超重”的标签。
劳伦告诉当地媒体:“我们收到一封信,说她超重。这与学校无关,很多父母都有类似遭遇,并收到了信件;有的来自南威尔士,有的来自伦敦地区。我收到的信是写给孩子的监护人,说各自的孩子超重了。”
她补充说:"我非常震惊,因为(玛姬)她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看到'超重'这个词似乎我快发疯了。我对这样一封信可能对这些年幼的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感到愤怒。”现在,劳伦呼吁结束对在校儿童的体重检查,因为她认为这可能导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劳伦解释说:“我担心的是,一些父母可能会让他们的孩子节食,引发饮食失调,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压力。玛姬非常活跃,她每周去跳舞一次,她没有丝毫超重。因此,很多人对BMI体脂检查不满意。学校应该寻找其他方法保持儿童健康,而不是检查他们的体重。
大多数医疗专业人员说这种方式不准确,这真的是相当有害的 。 这会让一些健康的孩子以为自己是超重或肥胖的。很多父母开始担心这种结论会对儿童的内心造成伤害。”
她补充说:“这也会给父母带来压力,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失败了。于是父母会让儿童节食,节食文化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讯员阿赛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