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病态肥胖和正常肥胖(病态性肥胖者)

时间:2025-03-28 16:52:23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同样是胖,为什么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却一身病?医生讲出真相

今天在门诊,一位老年朋友跟我抱怨说:同样都是胖子,为什么有的人啥病都没有,而他却是一身毛病。相信很多朋友都存在这样的疑惑。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脂肪分布的问题。

同样是胖子,为什么有的人健康,有的人一身病?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最快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我们的幸福感在不断地提升。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健康方面的负效应,中国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现在均居首位。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朋友们都知道,肥胖会导致很多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症,胰腺炎,心脏病,脑血管病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胖子都会患上这些疾病,胖子和胖子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把胖子分为2种。一种危害有限,另一种就需要注意了

由于,脂肪分布与内分泌和代谢相关性较强,所以,医生根据脂肪积聚的部位不同,将肥胖分为外周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两种。

  • 外周性肥胖:亦称全身性肥胖、均匀性肥胖,也被称为梨型身材。这类朋友的脂肪大都积聚在四肢和皮下,下半身脂肪较多,以女性多见。张医生的妻子也属于略胖型的,她的特点就是:屁股大,腿粗。
  • 中心性肥胖:亦称腹型肥胖,内脏性肥胖,也被称为苹果型身材。中心性肥胖的朋友,脂肪主要聚集在躯干部和腹腔内。由于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变粗,四肢看上去相对较细。

这两种胖法比较起来,中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大。此类肥胖的朋友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这种肥胖在男性朋友和老年朋友中比较多见,我们经常形容的啤酒肚就属于这种肥胖。由于其与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较强,也被称为病态肥胖。

中心性肥胖是如何引发各类疾病的?

在以往,朋友们大都认为脂肪组织主要功能是储备能量,但近些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储备能量外,还会分泌一些促进炎症反应的物质。令人担心的是,这些物质往往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由于中心性肥胖的脂肪大多分布于腹腔,因此,会对腹腔内的重要脏器引发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很多医生认为,腹型肥胖会引发下列相关疾病:

  • 脂肪心:脂肪居然会对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很多朋友可能想象不到。事实上,心脏的周围是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脂肪的,如果这些脂肪组织过多分泌的炎性物质就会对心肌细胞产生影响,造成心肌细胞损害,时间久了就会引发房颤;
  • 脂肪肝:很多朋友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患上了脂肪肝,但朋友们对这种疾病缺乏重视,脂肪肝如果控制不好,一样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
  • 脂肪肾:肾脏周围是存在脂肪组织的,这些朋友们都知道。这些脂肪组织如果过多了,也会对肾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导致的症状并不明显,等到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不可逆,甚至会导致肾衰;
  • 脂肪胰:胰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如果分泌过多也会对胰腺功能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胰腺炎和糖尿病。

从脂肪对这些内脏器官的影响来看,中心性肥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疑惑,如何确定自己是中心性肥胖,还是周围性肥胖,有没有什么指标?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如何通过几个简单的指标来评价自己是哪种肥胖?

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胖的朋友有很多,特别是女性朋友,无论身材有多好,都希望自己再瘦一点。但到底肥胖的指标是多少?恐怕很多朋友并不清楚。在这里,张医生先教大家肥胖的定义,之后再教大家如何确定自己是哪种肥胖。

这些指标包括BMI、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后三者主要作用是区分中心性肥胖和周围性肥胖。

  • BMI

BMI是肥胖测定的最常用指标和公认标准,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身高

目前对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因地区和种族不同而有所不同。

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是:

  • 正常体重:BMI在18.5~25;
  • 超重:BMI在25~29.9;
  • 肥胖:BMI≥30。

中国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略有不同:

  • 体重过低:BMI<18.5;
  • 正常体重:BMI在18.5~23.9;
  • 超重:BMI在24~27.9为超重;
  • 肥胖:BMI≥28。

通过这些指标,朋友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肥胖。下面张医生教大家如何确定自己属于哪种肥胖。

这涉及3个指标,分别为:腰围,臀围和腰臀比。

其中,腰臀比是张医生比较喜欢的指标,计算方法也比较容易,就是用自己的腰围除以自己的臀围。

正常来说,中国男性不应该大于0.9,女性不应该大于0.8。如果超过这个范畴,就可以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这时您就需要注意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减肥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少吃,多运动。这个大家都清楚,但是,朋友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办法是违背人类天性的。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管住自己嘴的朋友并不多。很多朋友会说:虽然管不住自己的嘴,但在运动上加倍努力不就行了吗?

进入现代化社会,大家的时间都比较紧张,能真正花在运动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更何况,运动对脂肪的消耗,也没有大多数朋友想象的那么大。生活中减肥失败的案例,真是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恒心和毅力,张医生建议朋友们,最好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不要等到疾病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才后悔莫及。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谣零零计划##非常病例##生命召集令超能团#@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月光海棠@爱哭的小女孩讲故事

平均体重250斤!全家患上病态性肥胖 得靠手术治

网络配图

生活报讯(曹玥记者霍营)肥胖不仅会引起身心障碍,而且会导致骨关节、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肿瘤,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1米73个头的陈先生体重280多斤,妻子王女士也超过200斤,儿子小昊体重也达到280多斤,全家平均体重250余斤。三年前,王女士体检发现患有严重的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肥胖合并症,陈先生也是。这让一家人开始减重之路,但效果不理想。一年前,一家三口来到普外科病房,经查均为病态性肥胖(Ⅲ度)伴肥胖合并症,医生为两位大人进行了腹腔镜微创袖状胃切除加小肠绕道术,为小昊进行腹腔镜微创袖状胃切除术。术后一年,三人体重下降,肥胖合并症也得到控制改善。

据医生介绍,当肥胖达到一定程度,发生一种或多种相关并发疾病的危险性显著上升而导致严重生理障碍甚至死亡时,称之为病态性肥胖。医学上科学衡量肥胖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为:BMI=体重(㎏)÷身高的平方(㎡)。

打破认知误区:过度肥胖是一种病态表现

别再忽视肥胖:它不只是身材问题,更是健康危机的警钟

生活中,当看到身材肥胖的人,你是否会下意识地想:“Ta该减肥了。”但残酷的真相是,过度肥胖远不止身材走样这么简单,它极有可能是一种病态表现,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的信号弹。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胖只是因为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完全是个人生活习惯造成的。诚然,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量匮乏确实是导致肥胖的常见因素,可其背后,还藏着复杂的生理机制。当身体摄入热量远超消耗,多余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然而,一些疾病也会扰乱正常代谢进程。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身体代谢速度随之变慢,即便保持正常饮食和运动,体重仍可能不断攀升。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干扰女性内分泌,还会让肥胖问题愈发棘手。

过度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它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导火索”。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过多的脂肪组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使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大打折扣。心血管疾病也与肥胖紧密相连,肥胖致使血脂异常,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升高,极易在血管壁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甚至堵塞,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另外,肥胖还会给关节带来沉重负担,加速关节磨损,引发关节炎等问题。

更糟糕的是,社会对肥胖的误解,让肥胖者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人们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肥胖者,将他们的肥胖简单归结为懒惰、自制力差。这种偏见像一座大山,压得肥胖者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深渊,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心理负担。

打破对肥胖的认知误区,认识到过度肥胖是一种病态表现,是我们正确对待肥胖问题的关键一步。我们绝不能再对肥胖问题掉以轻心,更不应歧视肥胖者。对于肥胖者而言,及时就医检查,找出肥胖背后的真正原因,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科学减重至关重要。同时,社会也需要摘下偏见的有色眼镜,给予肥胖者更多理解与支持,共同帮助他们走向健康生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