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做完腋臭手术有个痘痘(做完腋臭手术有脓要清理吗)

时间:2025-03-14 02:41:11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警惕!医美低龄化愈演愈烈,不良商家诱青少年“入坑”

“可做可不做的一定要做,不能做的也要创造条件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在暑期竞争白热化的医疗美容市场,部分商家不顾医疗原则,一边在社交平台用“做不了学霸,做校花,整容要趁早”等话术向青少年传播“容貌焦虑”,一边用“1元医美”等营销擦边球引人“入坑”,医美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专家认为,医美低龄化趋势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利,也给其价值观形成带来挑战,建议通过立法规范未成年人整容行为(弥补生理缺陷的除外),对于违反规定的机构进行严惩,从源头上避免公立医院“关正门”、市场机构“开后门”。

“要变美,先变鬼”?

“如果你不长痘痘就好了。”高中时,经常有同学们这样评价余贝,这样的话成为她心中的“一根刺”。

为了改变,2000年出生的余贝从高二开始跟着妈妈在一家日式医疗美容机构做皮肤护理。

上大学后,她根据某个App的推荐,把大学城附近评分高的医美机构几乎都体验了一遍,包括微针祛痘、点阵激光治疗等。最近,她计划尝试上万元一次的热玛吉,因为朋友圈的一位“医美大佬”说效果非常神。

同样是“00后”的施嘉惠,在参加播音主持的艺考时得知考试对容貌有要求,就动了整容的念头。父母最初坚决反对,但经不住她两年间频频诉苦、软磨硬泡,最后才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和资金支持。

施嘉惠说,她先后打过瘦脸针和玻尿酸,每针在2500元至3000元,满18岁后做了隆鼻手术,目前累计医美消费约9万元。

“手术全麻并不疼,但术后几天只能用嘴呼吸、脸很肿。就像一些人形容的,要变美先变鬼。”她在某视频网站上分享的整容心路历程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5万。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95后”乃至“00后”年轻群体成了医美机构招徕顾客的重要“蓄水池”。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互联网医美消费平台上,“95后”与“00后”占比过半。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想变美的人最后都能如愿以偿,有些甚至适得其反。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的民事判决书,1998年出生的张某某在未满18岁时,在母亲陪同下前往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做了双眼皮切开术,术后出现眼睑下垂、睁眼困难等并发症。

第三方机构鉴定认为,该美容机构对张某某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教唆青少年“撒个娇”博取家长支持

人民网《2020医美行业舆情报告》提及的七大“痛点”中,“整容低龄化”赫然在列,记者调研发现,医美低龄化愈演愈烈,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部分商家为牟利,广告轰炸、传播力强、渗透面广。记者在上海、浙江、山东等多家医美机构客服的朋友圈里,看到大量针对青少年的医美广告,例如“高考结束,私信我改变,给大学同学来个一见钟情的感觉吧!”

宁波和平博悦美容医院客服小徐表示,假期很多孩子咨询医美项目,譬如割双眼皮、隆鼻、切痣,还有微针、光子嫩肤等。有很多人问如果遇到家长不同意怎么办时,小徐的回复是“撒个娇试试”。

上海一家三甲医院整复外科负责人说,商业利益驱动下,各种夸张、欺骗、诱导性的“美丽话术”漫天飞,比如明明是开双眼皮,却说成是解决“倒睫”或“上睑下垂”,导致医疗行为的严肃性被严重忽视。

“无论手术是否成功,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都很大。如果成功,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医美‘上瘾’;如果失败,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这位医生说。

二是机构鱼龙混杂,青少年成“抢人”新战场。“超微小气泡1元起,水氧活肤1元起……”在一些公众号或网络平台上,原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医疗美容产品均以超低价格出售。

这种低价医美营销背后往往有坑。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匿名网民投诉称,在网上看到痘博士的体验宣传,说只要15元。结果去了后被带到主任办公室,拿仪器做检测,说痘根很深,需定制一年的治疗方案,费用要八千多。

得知这名用户是学生后,又鼓动其用手机和身份证下载了一款名为云易花的App办理分期贷款。“感觉迷迷糊糊就被洗脑了,现在还要还贷款。”

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心主任曲燕表示,随着医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手段不断翻新。“美容贷”被整治之后,“1元医美”等营销噱头开始冒头,主要是为了吸纳更多客源上门、促进消费。

“很多孩子没有经济自由,这种商业手段对该群体很有效,但低价医美背后往往是违规经营的医美机构,不少医美项目在未成年时做会导致身体受损。”曲燕说。

三是部分家庭教育观念存缺陷,未能对孩子形成正确引导。2002年末出生的刘涵,参加高中毕业典礼后一口气做了埋线双眼皮、填充耳垂、填充下巴三个医美项目。“除了双眼皮是我自己想做的,填充耳垂和下巴是妈妈和医生的建议。做完后说我是男神,侧颜无敌什么的。”刘涵说,他清楚做医美有一定的风险,但又觉得“只是微微调整一下”,不会有太大问题。

一些网络剧、综艺节目也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些剧目中,频频出现锥子脸、大眼睛、双眼皮的“网红脸”形象,可能会使未成年人陷入“颜值即正义”的认知误区,并把整容看作成功的捷径。

“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要“整形”

在调研中,不少专家认为,在审美意识尚不健全、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少年时期,过早接触医疗美容不合适也不合理,亟待相关部门出手规范,补上制度上的空白。

上述三甲医院整复外科负责人表示,他在门诊时劝退过很多未成年人提出的医美要求,最小的只有12岁。可是离开正规医院,那些已经充满执念的孩子甚至父母也会想办法去其他渠道,看不见、统计不到的才最让令人担忧。

“有人说,我有生理缺陷,不及早做会影响升学求职怎么办?实际上,在医学实践中,哪些属于医疗美容、哪些属于整形修复,是可以明确界定的。”这位负责人表示,正确区分医疗美容和整形修复,为立法规范医美低龄化行为提供了依据。

比如,先天性血管瘤、兽皮痣等影响容貌的皮肤疾病,可以做整形修复,在年龄小一点的时候祛除。

但有的医美项目在未成年时做会导致身体受损,比如腋臭手术过早做会影响汗腺的正常代谢,隆鼻手术可能存在假体移位、变形等一系列后继问题。

法规暂时空白也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建议排摸和严惩超范围经营机构。有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15%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更为庞大。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对于美容机构在设立时的经营范围要严查,同时开展不定期检查,对于违规“踩线”的超范围经营的场所进行严厉处罚。

“容貌焦虑”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且这种焦虑与压力还愈发在年轻群体中蔓延。部分家庭教育也对此推波助澜,导致孩子认为整容才会变美,美了才有价值,不美的人生就不完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就指出,相当多的整容广告里包含低俗价值观,不仅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还有可能引导其付诸实践,需要在监管上形成合力。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青峰说:“要通过各种媒介让青少年意识到,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之前,与自己的脸‘斗争’,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很可能耗掉整个青春。”(何欣荣、龚雯 参与采写:张思睿、陈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祛痘脱毛割双眼皮 趁着暑假“偷偷变美”

□A02~A03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通讯员 张灿城 朱健 张婷婷

随着暑假到来,不少家长为“学生崽”制定“变美”计划,广州各大医院皮肤科和整形美容科的学生患者逐渐增多,迎来就诊高峰。祛痣、祛胎记、祛痘印、祛腋臭、激光脱毛、鼻整形、割双眼皮、小耳再造等项目颇受欢迎。未成年人做整形美容项目是否为时尚早?暑期有哪些适合学生的变美项目?记者采访广州4家三甲医院的整形美容科专家,为想给“颜值加分”的学生支招。

走访

整形美容科迎就诊高峰

三大变美项目受欢迎

在大学生、准大学生的暑期悄悄变美计划中,门槛低、花钱少、改变大的割双眼皮是很多学生的首选。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王春梅介绍,每年高考结束后,整形美容外科会迎来一波割双眼皮热潮。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王春梅才结束一台高三毕业学子的双眼皮手术。“高考结束后,女孩想改变形象摘掉眼镜,结果发现没有眼镜遮挡后,露出单眼皮的‘真面目’,于是决定做双眼皮手术。”有这种需求的学生在王春梅的门诊非常常见,“在我这里做双眼皮手术,一般需要提前排期,现在的排期已经排到明年3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同样在高考后迎来割双眼皮热潮。“有一名女学生在高考结束后第二天就来做双眼皮手术。其实早在高二时,她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咨询过割双眼皮。”该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医师卢金强表示,“高考结束后的两周时间,我已经做了十几台学生的双眼皮手术,很多都是提前预约。”

“暑期来做双眼皮手术的学生中,女生占90%以上,男生也有。女学生做双眼皮手术,是希望眼睛更大、更明亮,男学生做双眼皮手术多是上睑下垂、眼皮松弛影响视线。”卢金强介绍,暑期除了双眼皮手术外,做先天畸形修复如唇腭裂畸形修复、祛黑毛痣的学生也不少。

今年暑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有三类“变美”项目比较火热。该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罗盛康介绍,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包括以先天性小耳畸形为代表的修复重建类手术,重睑成形术、鼻整形、隆胸等整形外科类手术以及痤疮治疗的皮肤激光类手术。“在门诊可以看到,有很多中高考结束后的学生,因为皮肤爆痘、痤疮色沉、皮肤粗糙等来做皮肤护理。也有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乳房发育不理想,不敢去公共场所洗澡,精神压力比较大,在家长陪伴下来做隆胸手术。”

未成年人做整形美容项目是否为时尚早?罗盛康提醒,“以美容为目的但不涉及功能方面的医美微创治疗,特别是隆鼻、隆胸、隆下巴、双眼皮手术等项目,建议年满18岁后再来做。一些微创、可降解、暂时一过性的治疗,比如14岁以上的初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又不懂得清洁皮肤,满脸爆痘、长暗疮,建议早点介入医美治疗,解决痤疮给生活学习带来的困扰。对于有先天性畸形的孩子,比如先天性小耳畸形,一般建议5~6岁,即上小学前到医院做小耳修复重建。”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医师施歌则表示,很多成年人的轻医美等求美项目,比如水光针、热玛吉、超声炮等并不适合学生。学生如果想趁着暑期这个黄金恢复时期,来一个“魔法变身”,比较推荐的是暑期较为热门的变美项目,主要有治疗痤疮、激光脱毛、双眼皮手术等三大治疗项目。

【“变美”攻略】

治疗项目1:双眼皮手术

让双眼变得有神才是手术目的

王春梅介绍,东方人普遍存在一种典型的眼部特征,即眼皮浮肿、眼裂细小、单眼皮或双眼皮不明显,有明显内眦赘皮遮住黑眼球,眼睛看起来不精神。

双眼皮手术,又称重睑手术,就是通过手术将眼部遮住眼球的多余皮肤、脂肪去除,人为造成眼睑皮肤与深部组织的粘连,改变上眼睑的厚度,减少重量;改变睁眼时上睑皮肤上抬方向。“双眼皮手术的作用,除了眼皮形态上的美学修饰,更重要的是挖掘眼神,较为完整地暴露黑眼球,眼睛显得较大,并使睫毛上翘,就像戴美瞳的效果一样,让眼睛变得生动有神。”王春梅说。

哪些人适合做双眼皮?施歌介绍,对于单睑、不完整性重睑及上睑皮肤松弛,主动要求手术者;有些特殊的眼型,如眼裂狭小,肿泡眼,呈“眯缝眼”“三角眼”“大小眼”“八字眼”者,通过手术可以得到适当矫正;以往曾做过双眼皮手术,但是效果不太满意,或者重睑线消失者,条件合适也可重新做手术;有些眼部疾病,如内翻倒睫及上睑下垂者,在进行矫正治疗的同时,做重睑术可以达到更为美观的目的。

“现在保留单眼皮特质的女性越来越少了,双眼皮手术虽然可以让眼睛变得有神,但并非人人都需要做。”王春梅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没有必要千篇一律都做双眼皮。有些人上睑轻薄、清秀,睫毛上翘,角膜暴露率恰到好处,整个眼睛很柔美,又能与五官匹配,这种情况没有必要做双眼皮。有的女生单眼皮很漂亮、很有特质,如果要做成双眼皮大眼睛,反而与五官不匹配。此外,眉眼间距过近的人做双眼皮,会影响五官协调性、面部和谐性;眼窝凹陷、眼眶较高的人,双眼皮做与不做没什么差别,做了后眼神会显得没那么温柔。

割双眼皮也有“冷静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做双眼皮。王春梅说:“对于眼皮条件不太好的孩子,家长一般会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主要是担心手术风险。也有家长认为孩子眼睛很漂亮,不太支持孩子做双眼皮手术。”关于学生做双眼皮手术是否可以自行做决定,罗盛康表示,“18岁以下的学生还处于发育阶段,眼型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般不建议做双眼皮手术,如果要做手术,需要监护人父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18岁及以上的学生可以自己签字。”

对于想在暑假做双眼皮手术的学生,卢金强特别提醒,“割双眼皮”切忌脑袋一热盲目跟风,在看整形美容医生前,有些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首先,建议大家多了解想要去的医院,查询医生的资质、案例、审美。其次,多做一些双眼皮手术功课,包括了解手术方式是全切还是微创,以及不同术式带来的效果。”

据介绍,女生如果处在月经期,需要在月经期过后再做双眼皮手术,因为月经期凝血机制受到影响,可能会引起术中出血,或者眼皮肿胀导致双眼皮双侧不对称;如果眼睛存在炎症,包括麦粒肿、结膜炎,建议消炎后再做双眼皮手术。此外,严重的瘢痕体质者、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病、面神经瘫痪、全身状况不佳者,譬如患有严重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者一般不建议做双眼皮手术。

暑假针对学生的日间手术非常火热,但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双眼皮手术一般是不支持当天看诊当天做手术。卢金强告诉记者,求美者来面诊时,医生首先会了解她的需求,现场模拟她想要达到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术式和双眼皮形态,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排除手术禁忌征后,再排期做手术。王春梅也表示,“前期沟通面诊,双方达成共识后,不会立马安排做手术。以防冲动,医生会给求美者一个‘冷静期’,让她先考虑清楚或与家人商量后,再来做双眼皮手术。”

“学生崽”偏爱开扇型双眼皮

什么眼型、什么术式更适合自己,是每一个想要做双眼皮手术的学生最关心的话题。王春梅介绍,目前最常见的双眼皮手术方式有三种:埋线式双眼皮,用一个小针眼、一根线,压出一个双眼皮,创伤小、恢复快,适合眼皮条件好,比如年轻、眼皮薄、没有过多堆皮的人;三点式双眼皮,切三个小口取出多余的脂肪,微创、恢复快,适合眼皮条件适中,皮肤无松弛、无肿眼泡、皮下脂肪充盈适中的人;全切式双眼皮,手术切除多余的皮肤脂肪,适合皮肤松弛、脂肪厚、眼皮较厚的人。

双眼皮类型主要分为平行型、平扇型、开扇型、欧式型、新月型等。“不同于以往平行、欧式大双这些颇为流行的类型,如今符合东方人的面部结构特点、审美的开扇型更受求美者欢迎,包括学生在内,80%的求美者选择做开扇型双眼皮。而有内眦赘皮的求美者做开扇型双眼皮,往往需要手术中同步做一个开眼角,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卢金强建议,长脸的脸型适合双眼皮稍微宽一些,这样脸型与眉眼间距更搭配;圆脸或娃娃脸适合双眼皮相对窄一点,显得更温柔精致。

趁着暑期做手术悄悄变美,会影响上大学吗?王春梅回应道,“做双眼皮手术,一周后拆线时虽有点水肿,但眼型已经很漂亮了;两周后可以化妆;一个月之内水肿会消失,可以去游泳。有些人上眼睑的线状瘢痕会微微发红,3个月左右会渐渐淡化,期间稍微打点粉底、眼影,是看不出来的。”卢金强提醒,双眼皮术后两周,避免戴美瞳或隐形眼镜,短期内尽量不要画内眼线、贴假睫毛,避免熬夜及过度用眼。

你适合哪种类型的双眼皮?

治疗项目2:祛痘祛腋臭

“青春痘”持续不消 应及时就医治疗

“青春痘”,又名“青春美丽嘎嘣痘”,学名“痤疮”。罗盛康介绍,中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来整形美容科治疗痤疮,“近年来痤疮的发病年龄提前,女孩子14岁开始长痤疮,男孩子16岁开始满脸痘痘。这些孩子大多在读高中,学习压力大,日常又不懂得如何清洗皮肤,选择暑假来医院治疗。”

据介绍,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面颊、胸背等皮脂溢出区。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定植诱发炎症反应、皮脂组分变化、饮食、精神心理、遗传因素等。

施歌表示,痤疮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5%,其中有20%痤疮早期会留疤,即所谓的“痘坑”。部分轻中度痤疮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痤疮会逐渐减轻或消退,仍有较多患者会持续至25岁以上。中重度痤疮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正规治疗,很容易遗留皮肤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及瘢痕。“痤疮持续不消退或出现囊肿、结节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以减少遗留色素或瘢痕的风险。”施歌提醒。

痤疮最常用的分级方法是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中度(Ⅲ级):出现脓疱;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痤疮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治疗,维A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全反式维A酸等),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口服药物治疗,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异维A酸,糖皮质激素等;物理和化学治疗,光动力,红蓝光,激光,光子治疗;化学剥脱治疗(水杨酸/复合酸/壬二酸/果酸焕肤)等。

暑期是祛除腋臭“黄金时机”

在教室或者体育课,腋下散发出的某种奇怪气味的学生容易被同学孤立、嫌弃。腋臭,顾名思义,就是腋部的臭汗症,俗称“狐臭”,以女性青春期居多。腋臭是由于大汗腺的分泌物被腋窝处的真菌细菌分解后,生成一些具有挥发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类固醇类物质,从而导致人体散发出来的一种类似“鱼塘”的特殊体味。

暑期是“学生崽”祛除腋臭的“黄金时机”。罗盛康介绍,目前注射治疗与微创手术都是祛除腋臭的有效手段。注射治疗优点是治疗过程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逆,不需要恢复期,不影响学习,一次注射维持半年或以上,一年打两次,能够有效抑制腋臭,适合轻度和中度的腋臭患者;如果腋臭较严重,或希望一劳永逸,通过微创手术直接清除大汗腺和毛囊,是比较彻底的治疗手段,优点在于可以根治腋臭,复发率低,腋下伤口较为隐蔽,术后无须住院,恢复期一周左右。

治疗项目3:激光脱毛

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 夏季脱毛要注意防晒

施歌分享了五类常见的双眼皮眼型以及适合的人群:

平行型:双眼皮跟上眼睑睑缘是基本平行的。适合眼睛比较大、眉弓比较高、眉眼间距较远而上眼皮又比较薄的求美者。

平扇型:形状介于开扇形和平行形之间,重睑褶皱从内眼角蔓延出来,与开扇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扇的内侧重睑褶皱在内眼角之内。适合眼部基础良好、没有内眦赘皮、眉眼间距较近的求美者。

开扇型:上眼皮皮肤褶皱从内眼角的位置开始,往外和上方慢慢离开眼睛的边缘,从窄变宽。适合于眼角有些许上翘、眉眼间距比较近的求美者。

欧式型:重睑皱褶较宽,眉毛与重睑皱褶较窄。适合于眉骨较突出、眼窝较凹陷、眼窝立体深邃的求美者。

新月型:双眼皮线在内、外眦距睑缘较近,而在中央处最宽,双眼皮线呈弧形。适合睑裂较短的求美者。

体毛太多或者颜色浓黑,会影响一个人的整体美观。施歌介绍,传统脱毛法有剃毛法、蜜蜡脱毛法、化学试剂脱毛法、镊取法等,共同缺点是难以破坏毛囊干细胞,只能达到暂时性脱毛的效果,并且有可能诱发毛囊炎症。激光脱毛可以达到永久性脱毛目的,还可避免和减少传统脱毛技术的缺点,一般需要分几次进行。“今年一放暑假,就有不少学生来医院激光脱毛。”

激光脱毛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治疗方法,无创,疼痛感低,疼痛的程度和毛发粗细和深浅有关,一般来说颜色深、毛发粗的部位脱毛时疼痛感更重一些;治疗过程相对简单快捷,仅需“午休时间”就可做完一次治疗;可以随做随走,无需恢复期,也无需特殊护理,不耽误学习。

全身各区域毛发均可采用激光脱毛,包括脸颊毛、唇毛、络腮、前后发际线、眉毛(眉型设计)、腋毛、胸腹、手臂、背部、腿部等。激光脱毛术的副反应很少,个别人会出现暂时性红斑及毛囊周围水肿,甚至水疱的现象,不过这均属于正常情况,一般会在几天之后自然消退。偶有色素沉着发生,一般可自然消退。瘢痕极罕见。

暑期脱毛,会不会晒黑?施歌解释,激光脱毛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夏季脱毛注意防晒即可,激光脱毛术前不要暴晒,以免晒伤;确保治疗区域皮肤没有皮肤红斑、破溃和感染等;脱毛部位治疗前4周不要做拔毛、脱毛膏脱毛或蜜蜡脱毛等操作。脱毛后要做好日常的防晒工作,治疗部位避免热水烫洗及用力擦洗;治疗后可能会产生轻微红肿,皮肤敏感及热或痒感觉,可适当使用医用保湿乳,持续不退可咨询医生处理。

来源:信息时报 2024-07-24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警惕!医美低龄化愈演愈烈,不良商家诱青少年“入坑”

“可做可不做的一定要做,不能做的也要创造条件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在暑期竞争白热化的医疗美容市场,部分商家不顾医疗原则,一边在社交平台用“做不了学霸,做校花,整容要趁早”等话术向青少年传播“容貌焦虑”,一边用“1元医美”等营销擦边球引人“入坑”,医美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专家认为,医美低龄化趋势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利,也给其价值观形成带来挑战,建议通过立法规范未成年人整容行为(弥补生理缺陷的除外),对于违反规定的机构进行严惩,从源头上避免公立医院“关正门”、市场机构“开后门”。

“要变美,先变鬼”?

“如果你不长痘痘就好了。”高中时,经常有同学们这样评价余贝,这样的话成为她心中的“一根刺”。

为了改变,2000年出生的余贝从高二开始跟着妈妈在一家日式医疗美容机构做皮肤护理。

上大学后,她根据某个App的推荐,把大学城附近评分高的医美机构几乎都体验了一遍,包括微针祛痘、点阵激光治疗等。最近,她计划尝试上万元一次的热玛吉,因为朋友圈的一位“医美大佬”说效果非常神。

同样是“00后”的施嘉惠,在参加播音主持的艺考时得知考试对容貌有要求,就动了整容的念头。父母最初坚决反对,但经不住她两年间频频诉苦、软磨硬泡,最后才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和资金支持。

施嘉惠说,她先后打过瘦脸针和玻尿酸,每针在2500元至3000元,满18岁后做了隆鼻手术,目前累计医美消费约9万元。

“手术全麻并不疼,但术后几天只能用嘴呼吸、脸很肿。就像一些人形容的,要变美先变鬼。”她在某视频网站上分享的整容心路历程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5万。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95后”乃至“00后”年轻群体成了医美机构招徕顾客的重要“蓄水池”。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互联网医美消费平台上,“95后”与“00后”占比过半。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想变美的人最后都能如愿以偿,有些甚至适得其反。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的民事判决书,1998年出生的张某某在未满18岁时,在母亲陪同下前往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做了双眼皮切开术,术后出现眼睑下垂、睁眼困难等并发症。

第三方机构鉴定认为,该美容机构对张某某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教唆青少年“撒个娇”博取家长支持

人民网《2020医美行业舆情报告》提及的七大“痛点”中,“整容低龄化”赫然在列,记者调研发现,医美低龄化愈演愈烈,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部分商家为牟利,广告轰炸、传播力强、渗透面广。记者在上海、浙江、山东等多家医美机构客服的朋友圈里,看到大量针对青少年的医美广告,例如“高考结束,私信我改变,给大学同学来个一见钟情的感觉吧!”

宁波和平博悦美容医院客服小徐表示,假期很多孩子咨询医美项目,譬如割双眼皮、隆鼻、切痣,还有微针、光子嫩肤等。有很多人问如果遇到家长不同意怎么办时,小徐的回复是“撒个娇试试”。

上海一家三甲医院整复外科负责人说,商业利益驱动下,各种夸张、欺骗、诱导性的“美丽话术”漫天飞,比如明明是开双眼皮,却说成是解决“倒睫”或“上睑下垂”,导致医疗行为的严肃性被严重忽视。

“无论手术是否成功,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都很大。如果成功,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医美‘上瘾’;如果失败,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这位医生说。

二是机构鱼龙混杂,青少年成“抢人”新战场。“超微小气泡1元起,水氧活肤1元起……”在一些公众号或网络平台上,原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医疗美容产品均以超低价格出售。

这种低价医美营销背后往往有坑。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匿名网民投诉称,在网上看到痘博士的体验宣传,说只要15元。结果去了后被带到主任办公室,拿仪器做检测,说痘根很深,需定制一年的治疗方案,费用要八千多。

得知这名用户是学生后,又鼓动其用手机和身份证下载了一款名为云易花的App办理分期贷款。“感觉迷迷糊糊就被洗脑了,现在还要还贷款。”

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心主任曲燕表示,随着医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手段不断翻新。“美容贷”被整治之后,“1元医美”等营销噱头开始冒头,主要是为了吸纳更多客源上门、促进消费。

“很多孩子没有经济自由,这种商业手段对该群体很有效,但低价医美背后往往是违规经营的医美机构,不少医美项目在未成年时做会导致身体受损。”曲燕说。

三是部分家庭教育观念存缺陷,未能对孩子形成正确引导。2002年末出生的刘涵,参加高中毕业典礼后一口气做了埋线双眼皮、填充耳垂、填充下巴三个医美项目。“除了双眼皮是我自己想做的,填充耳垂和下巴是妈妈和医生的建议。做完后说我是男神,侧颜无敌什么的。”刘涵说,他清楚做医美有一定的风险,但又觉得“只是微微调整一下”,不会有太大问题。

一些网络剧、综艺节目也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些剧目中,频频出现锥子脸、大眼睛、双眼皮的“网红脸”形象,可能会使未成年人陷入“颜值即正义”的认知误区,并把整容看作成功的捷径。

“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要“整形”

在调研中,不少专家认为,在审美意识尚不健全、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少年时期,过早接触医疗美容不合适也不合理,亟待相关部门出手规范,补上制度上的空白。

上述三甲医院整复外科负责人表示,他在门诊时劝退过很多未成年人提出的医美要求,最小的只有12岁。可是离开正规医院,那些已经充满执念的孩子甚至父母也会想办法去其他渠道,看不见、统计不到的才最让令人担忧。

“有人说,我有生理缺陷,不及早做会影响升学求职怎么办?实际上,在医学实践中,哪些属于医疗美容、哪些属于整形修复,是可以明确界定的。”这位负责人表示,正确区分医疗美容和整形修复,为立法规范医美低龄化行为提供了依据。

比如,先天性血管瘤、兽皮痣等影响容貌的皮肤疾病,可以做整形修复,在年龄小一点的时候祛除。

但有的医美项目在未成年时做会导致身体受损,比如腋臭手术过早做会影响汗腺的正常代谢,隆鼻手术可能存在假体移位、变形等一系列后继问题。

法规暂时空白也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建议排摸和严惩超范围经营机构。有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15%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更为庞大。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对于美容机构在设立时的经营范围要严查,同时开展不定期检查,对于违规“踩线”的超范围经营的场所进行严厉处罚。

“容貌焦虑”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且这种焦虑与压力还愈发在年轻群体中蔓延。部分家庭教育也对此推波助澜,导致孩子认为整容才会变美,美了才有价值,不美的人生就不完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就指出,相当多的整容广告里包含低俗价值观,不仅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还有可能引导其付诸实践,需要在监管上形成合力。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青峰说:“要通过各种媒介让青少年意识到,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之前,与自己的脸‘斗争’,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很可能耗掉整个青春。”(何欣荣、龚雯参与采写:张思睿、陈杨)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