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医保报销相关政策规定,例如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妇科、传染病科等在医保可报销病种范畴内,而腋臭只是一种症状,作为可选择性、非疾病治疗项目,是不属于医保报销范畴之内的。
而医生指出:患者要想少花钱治好腋臭,首先要做好这三点:
一、腋臭治疗少走弯路:腋臭是由人体大汗腺变异所引起的疾病,治疗腋臭的有效办法就是手术清除大汗腺,偏方治疗、药物治疗、注射治疗等方法只是暂时抑制腋臭,需要反反复复一直治疗,这样不但会增加腋臭治疗的花销,而且还会导致症状加重,增加以后的治疗难度。
二、选择医院和技术要专业的:当下很多医院依旧采用传统手术或者初级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此类治疗成本低,价格便宜,很多患者因为盲目追求低价,最后造成腋下组织损伤,留下严重疤痕,患者还需进行二次治疗,导致花费增大。
三、一次治疗能达到祛臭的效果:腋臭的反复治疗会增大开销,想要做到少花钱治腋臭,就要达到一次治愈的效果。定位探测,精准清除,专业护理是手术祛除腋臭的三驾马车,面对治疗的选择,要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法。
很多患者对不能使用医保卡报销来少花钱治疗腋臭充满失望。而如何做到让患者花更少的钱体验到更安全更专业的腋臭诊疗服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医疗服务问题。
上个月上海诞生首家社区医院,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社区医院。首家社区医院问世月余,一些创新举措逐步落地。就在近日,打浦桥社区医院成功对接商业健康保险,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对接商保的社区医疗机构。
升级成社区医院后,打浦桥社区医院兜底基本医疗,还能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哪些补充服务吸引商业保险公司扩展业务到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社区医院又有哪些不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就此进行深入采访。
补齐短板科室“兜底”更多常见病
上海夯实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近年已建成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其中之一。5月13日,这家“小而美”的中心挂牌第二冠名——打浦桥社区医院,就此成为上海首家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何区别?记者翻看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发文,其中提及: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其意义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
细化到建设社区医院,主要任务有三:补齐短板,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抓住重点,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深化改革,提高辖区综合服务水平。
发文后历经五年,上海“慢工出细活”诞生首家社区医院。打浦桥社区医院补齐了哪些短板?“从曾经大而化之的全科,到如今更细分的科室,我们力争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能为居民解决。”打浦桥社区医院院长金迎直言。
局部麻醉下的小手术,曾是社区诊疗空白,而今成为居民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从上级医院跳槽到打浦桥社区医院的田陶然医生,如今每周五天坐诊外科门诊,每周三下午开展手术,体表肿物切除、切痣、腋臭微创治疗……过去居民必须要跑大医院才能做的小手术,而今在社区已能迎刃而解。
居民秦阿姨因此深深获益。秦阿姨因电瓶车压伤右小腿,表皮略有破损,去大医院拍片排除骨折后,自行回家了。没想到第三天开始,小腿淤青肿胀,伤口周围皮肤出现大量水泡,她来到打浦桥社区医院外科门诊。田医生解释:这是典型的严重挤压伤,如不及时治疗,会患上“骨筋膜室综合征”风险,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田医生为秦阿姨制定全面治疗方案,彻底清创、尽快溶痂、不定期换药、加强抗感染、消肿……经过三周努力,秦阿姨的下肢淤青感染情况明显好转。来自社区医院的统计显示:目前外科门诊日均30余人次,自门诊开设以来已完成清创缝合及各类换药2500余例,手术300余例。
对应需求开设多个专病门诊
打浦桥社区医院周围三公里内林立中山、瑞金、九院等数家三级医院,地理位置并不占优,怎样让辖区内5.53万常住居民“用脚投票”选择家门口,着实需要动足一番脑筋。
最新门诊数据显示:目前医院每天维持在1200人次门诊量,最高单日门诊量可达1600人次。居民刘阿姨道出许多人共同的心声,“虽然打车就能到大医院,但我欢喜到此地来看病。医生水平不错,环境也周到舒心!”
对标建设社区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首家社区医院能看啥毛病?记者发现,除了传统意义的全科、内科以外,康复科、中医科、口腔科、皮肤科等也颇受居民青睐。自今年春节后,打浦桥社区医院还根据百姓需求,先后开设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减重门诊、产后康复运动门诊、中医颞颌关节专病门诊、医防融合门诊……这些特色门诊、细分专病门诊的设置,极大满足了居民个性化需求。
从服务时间来看,社区医院也凸显优势。记者了解到,为居民提供“从胚胎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自去年11月起,医院已开设“887”延时服务,其中包括社区午间延时门诊、夜门诊以及周末门诊,保障一周七天医疗服务不打烊,实时守护居民健康。
打浦桥社区医院康复诊室里,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歇。记者走进中心康复病区,上下肢机器人、天轨、言语认知评估与训练等先进康复器械一应俱全。自从医院邀请瑞金医院康复科主任谢担纲特邀首席康复顾问,同时与多家大医院建成医联体,扎实康复功底后,每天白天这里成了脑卒中等老年康复患者的“大教室”。
一到晚间,康复科照样红红火火,服务人群则从老年人换成了年轻人。原来,就在年初打浦桥社区医院开出减重门诊后,不少年轻人纷纷来打卡。康复治疗师葛明杰、张阳告诉记者,运动减重风尚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运动动作指导、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需求也“水涨船高”。
白领刘先生就在附近上班,得知社区医院开了减重门诊,他第一时间来“打卡”。葛明杰为刘先生有的放矢定制“运动处方”, 其中包括核心、肩胛带的稳定训练,同时增加硬拉、实力推、静蹲三个发展全身的动作,配合20分钟有氧运动,以此达到最佳减重效果。
康复科科长冯媛媛介绍,膝关节踝关节受伤、网球肘等运动损伤逐渐增多,科室已与华山医院运动康复科建立合作联系,扩展服务内容、定期开展培训,进一步满足更多人群需求。
深化改革探路商保纳入社区模式
深化医改的“任务单”中,上海首家社区医院能做的还有什么?就在去年11月,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金迎提出《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议》。商保能否“破冰”试水社区?这一开拓性的建议不到一年已经落地开花。
5月23日,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推出“沪理保”产品,创新性地将打浦桥社区医院作为护理服务保险产品的指定医疗机构,实现服务模式升级创新,就此开启全国相关领域“先河”。
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顾春生告诉记者,传统商保设置定点医院通常为二三级公立医院,社区医院作为一级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之外,还能做什么补充?自去年底,公司连续数次前往打浦桥社区医院深入调研,了解到这家社区医院的服务特点。“打浦桥社区医院有100张床位,居民口碑十分不错,且已建成社区护理中心,我们紧密结合它的住院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精心设计保险产品,经过多轮沟通、优化完善,最终打造出覆盖面广泛、居民受益且具有高度可复制性的保险产品。”
据介绍,这款“沪理保”产品在投保年龄上向下延伸(60岁以下人群也可购买),产品特别设置特定疾病住院照护护理保险金、特定疾病居家护理保险金两项保险责任,被保险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护理服务或现金给付。
“产品以输出护理服务为主,以此解决老龄化、少子化社会护理服务稀缺的现状。居家照护可以成为长护险的有效补充,住院照护这块,被投保人在打浦桥社区医院治疗期间同样能享受。”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
记者了解到,平安保险与打浦桥社区医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平安保险推出“平安e生保”产品,正申请纳入上海保险码医保个账专区产品清单。未来获批后,居民在打浦桥社区医院住院治疗,也能在保单责任下进行理赔报销。除此之外,人寿、友邦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前往调研,商讨合作模式。
作为高质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打浦桥社区医院已完成社区“三中心”建设(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金迎表示,结合“三中心”探索商保纳入社区医疗的空间,未来针对慢病人群,社区医院还可携手设计服务包,后续开展“防、筛、诊、治、康”等探索,以此为居民提供更个性化的健康保障。
来源:作者:顾泳
不少街坊看病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为啥我看病不能进行医疗报销?在同一个区参保,为啥不同医院的报销力度不同?
小编为你逐一解答↓↓↓
职工问:到门诊看病后,被告知没法医疗报销?原因是啥?
原因一:医保没有正常缴纳
划重点:
以职工身份参保的参保人和以居民身份中途参保的特殊人群(新生儿除外)成功缴费的,从缴费达账的次月起享受基本医保待遇(个人账户待遇除外)。参保人或其单位停止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自停止缴费的次月起停止享受待遇。
举例一:1月参保并当月缴费,2月可正常享受待遇。
举例二:2月的保费3月缴纳,则3月不能享受待遇。
原因二:就诊项目不属于医保报销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举例说明:
1、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如:重睑术、隆乳术、斜视矫正术、矫治口吃、治疗雀斑、老人斑、色素沉着、腋臭、脱发、美容去疤、激光美容平疣、美容洁齿、镶牙、牙列正畸术、色斑牙治疗等);
2、各种减肥、增胖、增高项目的一切费用;
3、各种健康体检,如婚前检查,旅游体检、职业体检、出境体检等费用;
4、补牙;
5、出国出境工作、探亲、考察、进修、讲学期间所发生的诊疗项目(含药品)费用;
6、各种预防保健性诊疗项目(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疾病普查普治、跟踪随访费等);
7、各种医疗咨询、医疗鉴定(如:心理咨询、健康咨询、性咨询、婚育咨询、疾病预测费、医疗事故鉴定,精神病法医学鉴定、各种验伤和伤残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孕妇做的胎儿性别鉴定、亲子鉴定、遗传基因鉴定等);
8、属保健性的全身按摩费用;
9、各种保健性疗养费、使用日常生活和娱乐物品进行的康复性治疗及其用品费用;
10、参保人因不育(孕)症住院,实施各种不育(孕)症的诊疗项目(如男性不育、女性不孕)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其它医疗费用按本办法有关规定支付(依据:《佛山市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第六十条)。
(例如:同一次住院,诊疗项目的治疗费用不能报销,其他费用例如床位、护理这些费用是可以报销的)
原因三:跨区就诊?这些情况不能报销
划重点:
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普通门诊只能在参保所在区或选定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医保报销。
参保人普通门诊待遇享受地按以下规定确定:
(一)居民身份参保人以其参保属区作为普通门诊待遇享受地。自然年度内由职工身份转换为居民身份的,转换后以居民参保属区作为普通门诊待遇享受地。
(二)职工身份参保人12月份参加基本医保的,以其12月参保属区作为下一自然年度普通门诊待遇享受地。
(三)上年度12月没有参加基本医保的,当年1月份后以职工身份参保的,以其自然年度内首次参保属区作为当年度普通门诊待遇享受地。
(四)若1个自然年度内由居民身份转换为职工身份的,以其居民身份参保属区作为普通门诊待遇享受地。
(五)上述(二)(三)(四)项以自然年度为限,若职工身份参保人的参保地与实际工作地或常住地或户籍地不在本市同一区的,可在每年10—12月选择以常住地或实际工作地或户籍地作为下一自然年度普通门诊的待遇享受地,自1月1日起生效。如无再次办理变更手续的,以后年度默认为在该区享受普通门诊待遇。
原因四:医疗费用不纳入普通门诊支付范围
特殊说明:
禅城区: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精神病治疗所和佛山市人民政府机关门诊部按规定只报销普通门诊待遇享受地为禅城区的参保人的门诊诊查费,其余普通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其他区:
参保人在区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诊查费按照三级医院9元/诊次、二级医院7元/诊次的标准,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予以报销;实行一般诊疗费的一级公立医院(含社区服务中心),其普通门诊诊查费按照一般诊疗费的报销规则执行,未实行一般诊疗费的一级或未定级公立医院,其普通门诊诊查费按照二级公立医院7元/诊次的标准予以报销。
公立医院的其他门诊诊查费(指名专家专家门诊诊查费、主任医师专家门诊诊查费、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诊查费、急诊诊查费、门急诊留观诊查费)按照普通门诊诊查费的报销标准予以报销。其余普通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报销。
职工问:我和我的同事在同一个区参保,不同的医院为什么报销力度不同?
佛山五区顶点医院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医院,报销情况不同。
那么,怎么查询
佛山五区定点医疗机构的等级?
佛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关于医保报销
佛山五区不同医院报销比例
又有啥不同?
继续往下了解!
普通门诊报销:
参保人到医疗机构进行普通门诊就诊时,属于《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中规定的药品费用和纳入报销范围的常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三大常规、心电图、黑白B超、胸透、血糖监测)所发生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以下规定支付:
(一)一类医疗机构90%;
(二)二类医疗机构70%;
(三)三类医疗机构40%。
住院报销:
住院起付标准:
统筹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为:
一类医疗机构300元/次;
二类医疗机构600元/次;
三类医疗机构1200元/次。
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
一类医疗机构95%;
二类医疗机构90%;
三类医疗机构85%。
备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心脑疾病手术治疗以及肝、肾和骨髓移植手术治疗住院的基金支付90%。
门诊特定病种报销:
门诊特定病种,指治疗和治愈周期漫长,医疗费用较高,经核准后,其门诊医疗费用可以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一类特殊疾病。
门诊特定病种医疗费用报销不设起付标准。
门特的报销比例:
一类医疗机构95%;
二类医疗机构90%;
三类医疗机构85%。
[其中:恶性肿瘤(放疗)、恶性肿瘤(化疗、热疗)、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感染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及血友病(凝血因子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按90%比例支付至限额标准]。
超限额标准以上部分不计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
门诊慢性病种报销:
门诊慢性病种,指治疗和治愈周期漫长、但治疗方案稳定,经核准后,其门诊医疗费用可以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一类疾病。门诊慢性病种医疗费用报销不设起付标准。
门诊慢性病种报销比例:
一类医疗机构85%;
二类医疗机构80%;
三类医疗机构75%。
超限额标准以上部分不计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
*以上内容以实际情况为准。
立刻下载醒目视频APP
醒目:熊翊廷
来源:佛山12345
编辑:陈芷晴
责编:关国明
▊ 醒目仔精选(戳下方标题)
猜你会看: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