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还有狐臭的文言文(狐臭的诗句)

时间:2024-04-01 16:18:2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陈寅恪和钱锺书为何都撰文讨论“狐臭”问题?

钱锺书、陈寅恪喜谈秽亵事。这个判断,凡熟悉钱陈的人都大体认可。《围城》里方鸿渐海外归来,到中学演讲,开口即是鸦片梅毒,钱锺书《容安馆札记》涉此类事极多。陈寅恪也有这个趣味。记得有则学林掌故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朱延丰参加毕业考试后,陈寅恪问朱延丰考得如何,延丰以为还不错,陈笑曰:“恐不一定。当时还准备一题,后觉恐较难,故未问,即中古时老僧大解后如何洁身。”延丰未作声,另一学生邵循正回答:“据律藏,用布拭净。老僧用后之布,小僧为之洗涤。”陈初闻未语,后深表赞许。虽属学林掌故,但此类事放在陈寅恪身上一般不错。其它如“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也是陈寅恪专门谈过的问题。陈寅恪《论再生缘》起始即说自己少喜读小说,“虽至鄙陋者亦取寓目”。钱锺书和陈寅恪均是中国大学者中喜读小说之人,而小说叙述最不忌繁杂芜秽,他们共同的趣味可能由此产生。

《容安馆札记》

狐臭的雅称“愠羝”,钱锺书、陈寅恪都专门谈过此事。《围城》里有个细节:

唐小姐坐在苏小姐和沈先生坐位中间的一个绣垫上,鸿渐孤零零地近太太坐了。一坐下去,他后悔无及,因为沈太太身上有一股味道,文言里的雅称跟古罗马成语都借羊来比喻:“愠羝。”这暖烘烘的味道,搀了脂粉香和花香,熏得方鸿渐泛胃,又不好意思抽烟解秽。心里想这真是从法国新回来的女人,把巴黎大菜场的“臭味交响曲”都带到中国来了,可见巴黎大而天下小。(《围城》第6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钱锺书后来在《容安馆札记》中又多提此事,并引述了许多西文资料。他读马提亚尔(Martial)讽刺诗提到形容薇图斯蒂拉(Vetustilla)丑状时说:“气味类母羊之夫”,并引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七《腋气》条考“狐臭”当作“胡臭”,即《北里志》所谓“愠羝”。还指出胡侍《真珠船》卷六袭之,认为“吾国古人正亦以羝羊为比”。然后引梁山舟《频罗庵遗集》卷十四《直语补证‧狐骚》条,标出《山海经‧北山经》中曾说:“食之不骄”后的注认为:“或作骚,臭也。”并说梁玉绳《瞥记》卷七也有同样的说法。钱锺书同时又引《杂阿含经》卷四十天帝释败阿修罗一段中异仙人所说偈言:“今此诸牟尼,出家来日久。腋下流汗臭,莫顺坐风下。千眼可移坐,此臭不可堪。”钱锺书还提到《别译》卷三中有:“我身久出家,腋下有臭气。风吹向汝去,移避就南坐。如此诸臭气,诸天所不堪。”钱锺书同时指出《春渚纪闻》卷一中说黄山谷曾患腋气,还说钱饮光《藏山阁诗存》卷十二《南海竹枝词‧之五》有个自注:“粤女多腋气,谓之‘袖儿香’,媒氏以罗巾拭腋送客,验其有无”,同时引俞蛟《潮嘉风月记》说:“纽儿儿肤发光腻,眉目韶秀,惜有腋气。遇燕集酒酣,辄熏满坐,往往有掩鼻去者。独周海庐与昵。余拈《黄金缕》调之曰:‘百合香浓熏莫透,知君爱嗅狐骚臭。’海庐大惭。”钱锺书认为,汗臭最难忍,他再引孔平仲《谈苑》史料:“余靖不修饰,尝盛暑有谏,上入内云:‘被一汗臭汉熏杀,喷唾在吾面上。’”钱锺书最后抄出希腊诗人关于腋气的史料。(本段借用“视昔犹今”新浪博客《容安馆札记》释读文字。此君将《容安馆札记》全部释读并公之于众,功莫大焉!)

《寒柳堂集》

1937年,陈寅恪有一篇幅名文《狐臭与胡臭》。陈寅恪认为,腋气本由西胡种人得名,“迨西胡人种与华夏民族血统混淆既久之后,即在华人之中亦间有此臭者,倘仍以胡为名,自宜有人疑为不合,因其复似野狐之气,遂改‘胡’为‘狐’矣。若所推测者不谬。”(《寒柳堂集》第1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陈寅恪最后结论是“胡臭”一名较之“狐臭”更早且正确。他同时指出,考论我国中古时代西胡人种者,止以高鼻深目多须为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当注意腋气。

陈寅恪此文一个明显特点是不引常见书中的史料,而专引中国医书,如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另外涉及崔令钦《教坊记》、何光远《鉴诫录》。

《狐臭与胡臭》初刊于1937年,钱锺书1938年由法国归来,按常理推测,钱锺书应该读过陈寅恪此文。《围城》1947年在上海初版,书中提到“愠羝”,后《容安馆札记》中又搜罗相关史料,但没有提到陈寅恪的文章,凡陈文引过的书,钱锺书一概不提,似乎是有意扩充陈文的史料,同时特别指出《辍耕录》卷十七《腋气》条已考“狐臭”当作“胡臭”,此论与陈寅恪看法相同。这个顺手的史料中可能暗含一点对陈文灵感和原创性的评价。

智神张闲逸(文言版第二十五集:巧治刁妇)

有一日,

一二好事之张家湾老人来张闲逸家,曰:“闲逸兮,汝智过人,能不能把我湾子数刁悍狡猾之悍妇与治之?”。”“是也,此数恶妇人既爱骂人又好占便宜。时时,为鸡羽小,小利,无论是平日抑节:或跳破鞋底,骂得人长耳茧;或持俎刀剁骂,骂得如毒结心,作得一张家湾鸡飞狗跳,不得安。”。”“嗟乎,是。尤以村头之王寡妇与村尾之员外家之两妯娌,最臭名昭著。闲逸也,以一村之安宁,汝必欲可治也!”

“王老等请放心。我早有心治之,以此诸悍妇食一点亏,省改过。”。”张闲逸携数老人之手云。

一日,张闲逸自外回村过村东头,闻此者几位姑窃窃耳语曰:“听其归云,王寡妇明日将归与其父为六十大寿哩……”“岂可矣,此数家之人耳将可静日矣!”。”

张闲逸闻之矣,心中暗笑着(旁白)曰:“嘻嘻,齐王寡妇也来矣!”。”

第二天,张闲逸早自至其家者橘园。从树上扯下两橘食之,以橘皮洒路上。然后走到茅棚中藏,候过此路还家之王寡妇。

上午,日出东方头约有半丈也,挽油亮发,著新蓝印花履,提沉甸甸一竹篮币者王寡妇出家门,朝橘园向来。当其臀一扭一扭要穿橘园时,张闲逸出栏,大声疾呼:“王嫂嘻,欲食橘,与我言,白送一筐与你是个小。而不为偷食兮!”

“妄言耳,谁偷你家的苦橘子?”。”王寡妇闻之,顾怒曰。

“汝未食也?你看看,食过之鲜橘皮洒了一路。”。”张闲逸故板着个脸,指地曰。

“无盗,则无盗。且臣偷也,即以汝母赌咒了?。”。”

王寡妇将篮往地上一放,怒气冲天地曰。

“莫怒,尝新橘,口中气留橘香之。使我闻之而知决矣。”。”张闲摇手曰。

“汝闻,汝闻,寡人不盗,尚恐汝闻兮!”。”王寡妇辞色,气呼呼地叫。

“那好,吾乃奥观。”。”因,张闲逸佯就鼻嗅,然后又叫:“叱,叱嗟,宜尔爱骂,盖汝之口及狐臭屁而!”。”

“也,汝是鬼逸,曰我食橘为虚,盖疵立说而行也……”知之者王寡妇,面带愧色地曰。

“是也,嫂呜呼,鄙谚曰:一言三冬温,一句恶言六月寒。皆为里之,三百年前是一家,当必以和,多言好语。如此之言,不但本村中人欢喜,亦可以一善名闻外村去。嫂,智士,汝谓我善非!”。”张闲逸动之以情,理晓谕者,动得王寡妇低首。

“犹逸走四方之人,知道多,其后,我必去臭嘴之坏病!”。”王寡妇赧然因,担篮去矣。

画外音:“自后,王寡妇好骂人之臭恶,为张闲逸给治好了,何也。其患小伢辈学负张闲逸之声曰:‘叱嗟,叱嗟,口如狐屁臭。’更恐张闲逸名闻外村去将,弄得他无面目见娘家。”。”

“逸兮,真亏你治湾子东首恶口。”。”“然则兮,请君更为善,治他刁妇!!”。”一群好事者,又至张闲逸家欲其复治之诸恶妇人。

“好,好,好,老人家吩咐之事悉记矣,还待之。”。”张闲逸诺而善之老曰。

“后日是二月初八,子十岁寿诞之辰,,夫君兮,席终客?”。”彭玉雪问逸。

“哉,我早有安排,堂两席固请之,老婆、新家婆之客,庑之一席,请者特客……”张闲逸对着妻言。

“也,又请何之特别客也!”。”彭玉雪有点惊,微笑着问。

“即请,上回我家诸老之所谓,群势凶悍之悍妇家客。”。”

“老者非为汝治之乎??请食鸿门也?”。”

“暂时秘,至此乃知矣……”

张闲逸秘嬉嬉地对着,取案上帙大红柬,出门去请殊客去。

第三日到,一旦新外家客担重币贺节,张闲逸与彭玉雪携儿站在门首迎接。后至者群老少肥瘦长短妍丑不一之妇“殊”客,每人手持一点薄礼了。集“见大”,以祝张闲逸子之节,主夫妇情引内,导坐敬茶。

日临中顶,张闲逸叔放却短鞭,以其昭穆尊亲以次。新外家客坐堂屋上,老外家客谓席,湾子一群妇女客为次序中。

客坐定后,跑堂之持菜出入,俄三方漆上都摆得菜丰酒满。张闲逸带子给新旧外家客敬了酒后,得从“二楞头”耳语数句而去。二楞头至外无处伸腰扯下,换上一稿作裤带。回堂屋中,左手执壶,右执一杯,携侄至厢曰:“闲逸兄,有点急去,曰吾为之,于诸嫂将酒,众人饮!”。”因饮,大肚皮一力,“崩”一声稿绝,黑而裤下一破,赤条条之下则众妇之前露。悍妇大,再食之味亦不暇食矣,羞得低头,跳下坐位,溜出门去。

不知何处聚群细伢,故围那数悍妇家转,边舞边拍手,唱起童谣:“铁公鸡拨毛礼,菜不首犹掉底;老鼠不执,反蚀一把米,为人太无赖,天下鬼不理!”。”数家悍妇人闻之气得直果从容抚髀,而又不好开口威,只做一回哑吃黄连矣。

画外音:“悍妇皆知为张闲逸使之策,所以教之,亦以其善,徐此群悍妇则变矣。”。

读《长安十二时辰》认识了一个字:鹘「hú」、「gǔ」

昨天在图书馆淘了一套书《长安十二时辰》上下两册,今天开始看第一册。刚开始看第一章,就出现了好多生字生词。像鹘鹰、过所、关津等等。于是我就开始了各种百度搜索工程,认识了生字,也学到了知识。

《长安十二时辰》

关于鹘

百度搜索释义

关于鹘【hú】的生词

1.回鹘 [huí hú]

回纥。

2.鹘睛 [hú jīng]

鹘的眼睛。亦形容像鹘眼一样突出的眼睛。

3.鹘鸰 [hú líng]

亦作“鶻伶”。本系一种目光尖锐的鸟。形容目光明快、灵活。

4.鹘仑 [hú lún]

见“鶻圇”。

5.鹘落 [hú luò]

方言。形容转动灵活。

6.鸦鹘 [yā hú]

见“鸦瑚”。

7.鹘没 [hú méi]

犹淹没。

8.俊鹘 [jùn hú]

矫健之鹘。

9.鹘莽 [hú mǎng]

唐 代波斯枣的异名。

10.鹘军 [hú jūn]

辽 金 军队名号。

11.鹘突 [hú tū]

糊涂。

12.鹘坊 [hú fāng]

饲养猎鹰的处所。

13.吐鹘 [tǔ hú]

金 人的束带。用金玉或犀象骨角等制成。

14.鹘兀 [hú wù]

犹糊涂。

15.健鹘 [jiàn hú]

勇猛矫健的鹘。

16.海鹘 [hǎi hú]

古代战船名。

17.鹰鹘 [yīng hú]

鹰与鹘。驯养后可助田猎。《新唐书·高宗纪》:“﹝ 永徽 二年十一月﹞癸酉,禁进犬马鹰鶻。”《辽史·太祖纪下》:“﹝ 天赞 四年﹞十一月丁酉,幸 安国寺,饭僧,赦京师囚,纵五坊鹰鶻。”

18.鹘石 [hú shí]

宝石名。

19.黄鹘 [huáng hú]

羽毛黄的鹘。

20.沙鹘 [shā hú]

栖息于沙漠地带的鸷鸟。健飞,善于袭击其他鸟类。

21.鹘沦 [hú lún]

见“鶻圇”。

22.苍鹘 [cāng hú]

唐 宋 参军戏脚色名。

23.霜鹘 [shuāng hú]

即鹘。鹘鸟性猛鸷凶残,故称霜鹘。

24.鹘伶 [hú líng]

见“鶻鴒”。

25.鹘鹰 [hú yīng]

鹘鹰又名 海东青,是鹰科鸟类,东北亚矛隼的一种。

26.鹘响 [hú xiǎng]

鹘的鸣声。

27.鹘饼 [hú bǐng]

烧饼。又称胡饼。

28.兔鹘 [tù hú]

契丹、女真人称束带为兔鹘。亦称吐鹘。

29.鹘臭 [hú chòu]

犹狐臭。

30.鹘人 [hú rén]

饲养猎鹰的人。

31.鹘雕 [hú diāo]

即鹘嘲。

32.鹘鶟 [hú tú]

见“鶻突”。

33.鹘嘲 [hú cháo]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34.鹘蹏 [hú tí]

野鸭。

35.按鹘 [àn hú]

纵鹘行猎。

36.鹘翅 [hú chì]

谓鹘振翅飞行,矫健迅捷。

37.鹘囵 [hú lún]

亦作“鶻沦”。亦作“鶻崙”。完整;整个儿。

38.鹘蹄 [hú tí]

野鸭。

39.鹘拳 [hú quán]

鹘爪。

40.青鹘 [qīng hú]

鸟名。即鹘鸠。

41.回鹘豆 [huí hú dòu]

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嫩荚和种子供食用。亦称“回回豆”。《说郛》卷八六引 宋 叶隆礼《契丹国志·回鹘豆》:“回鶻豆,高二尺许,直榦有叶,无旁枝。角长二寸,每角止两豆,一根纔六七角。色黄味如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豌豆》:“回鶻豆……《饮膳正要》作回回豆。回回,即回鶻也。”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有回回豆,状如椿子,磨入麵中,极香,兼去麵毒。”

42.鹘鸰眼 [hú líng yǎn]

明快灵活的眼睛。

43.玉兔鹘 [yù tù hú]

亦作“玉兔胡”。金 元 时代的一种玉饰的腰带。

44.鹘打鹅 [hú dǎ é]

曲名。

45.鹘打雁 [hú dǎ yàn]

比喻击无不中。

46.鸦鹘关 [yā hú guān]

关隘名。在今 辽宁省 辽阳县。

47.玉吐鹘 [yù tǔ hú]

即玉兔鹘,玉带。

48.怨廻鹘 [yuàn huí hú]

唐 乐曲名。

49.雄鹘箭 [xióng hú jiàn]

见“雄牡箭”。

50.怨回鹘 [yuàn huí hú]

同“怨廻鹘”。

51.鹘突帐 [hú tū zhàng]

詈词。犹混帐。

52.鹘露蹄 [hú lù tí]

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53.鹘尾叶 [hú wěi yè]

古代甲衣腿裙边缘的叶片。《宋史·兵志十一》:“绍兴 四年,军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缘甲之式有四等,甲叶千八百二十五,表里磨鋥……又腿裙鶻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

54.鸦鹘石 [yā hú shí]

蓝色宝石名。古代用作装饰品。

55.鹘仑吞 [hú lún tūn]

谓不加咀嚼,整个儿吞下。

56.回鹘文 [huí hú wén]

回鹘 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 吐鲁番盆地 及中亚 楚河 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

57.兔起鹘落 [tù qǐ hú luò]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58.鹘仑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59.鹰觑鹘望 [yīng qù hú wàng]

觑:看;鹘:一种猛禽。目光像鹰、鹘一样,十分敏锐。形容视觉敏锐。

60.鹘入鸦群 [hú rù yā qún]

鹘:同“隼”,一种凶猛的大鸟。比喻骁勇无敌。

61.梅花海鹘 [méi huā hǎi hú]

古代一种快速战船名。

62.鹘城猿洞 [hú chéng yuán dòng]

同族聚居之处。

63.鹘伶声嗽 [hú líng shēng sòu]

宋代南戏的别称。

关于鹘【gǔ】的生词

1.鹘鸠 [gǔ jiū]

即鹘嘲。

2.鹘鸼 [gǔ zhōu]

也叫鹘鸠。古书上说的一种候鸟。鸼(zhōu)。

3.鹘鸠氏 [gǔ jiū shì]

古代执掌营造的官。《左传·昭公十七年》:“鶻鳩氏,司事也。”杜预 注:“鶻鳩,鶻鵰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孔颖达疏:“其言春来冬去,旧有此説。国家营事缮治器物,一年之閒,无时暂止,故以此鸟名司事之官也。”一说为...

4.兔走鹘落 [tù zǒu gǔ luò]

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见“兔起鹘落”。

5.刻鹘类鹜 [kè gǔ lèi wù]

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

6.鹘入鸦羣 [gǔ rù yā qún]

比喻骁勇无敌。《北齐书·南安王思好传》:“本名 思孝,天保 五年,討 蠕蠕,文宣 悦其驍勇,謂曰:‘爾擊賊如鶻入鴉羣,宜思好事。’故改名焉。”唐 韩翃《寄哥舒仆射》诗:“左盤右射紅塵中,鶻入鴉羣有誰敵?”

书中原句:

老吏做这一行已有二十年,见过的商队和货物太多了,早练就了一双犀利如鹘鹰[hú yīng] 的眼睛。


关于过所

过所,就是古代通过水陆关隘时必须出示的交通证明书。唐朝为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稽查行旅,防止偷漏国税、逃避赋役、拐卖人口以至查清来自境外的破坏活动,实行严格的过所制度。唐朝的过所由中央尚书省或地方都督府或州颁发。失落过所须审查后才予补发。领到过所者就可以照规定的路线,从西北边疆到东南沿海,迢迢万里,通行无阻。

书中原句:

一位老吏飞快地为一队波斯客商做完登记,然后对排在后面的人招招手。一个穿双翻领栗色短袍的胡商走过来,把过所双手呈上。


关于关津

1、水陆要道的关卡。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费)无极对曰:‘一面 出榜 四处悬挂,不拘何人,有能捕获伍员来者,赐粟五万石,爵上大夫;容留及纵放者,全家处斩。诏各路关津渡口,凡来往行人,严加 盘诘 。又遣使遍告列国诸侯,不得收藏伍员。彼 进退无路 ,纵一时不能就擒,其势已孤, 安能 成其大事哉?’”

2、指据守关卡的官吏。

《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辄执之。” 胡三省 注:“关,往来必由之要处;津,济度必由之要处。”

3、比喻学说的精髓。

宋 杨万里 《题临川李才经文稿》诗:“圣经贤传紧关津,骚客诗家妙斧斤。”

书中原句:

这次来到长安一共带了十五个伴当、十五峰骆驼和一匹公马,携带的货物是三十条羊毛毡毯和杂色皮货,一路关津都有守官的勘过签押。


这些生词好多都是第一次见到,即使高三复习语文的时候见到过一两个,也忘记了鹘字是否在高考中考过。最近在追电视剧《小欢喜》,对高三生活的感受很强烈。看着这些生字生词,自己也在思想一个问题,如果把高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换成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记忆,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些。虽然鹘字并不是常见字,在古文中可能会用到,但是古文也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内容。要读懂一篇文言文,那么多通假字,那么多不知道意思的生词堆积成句子、段落,后面还要回答问题,真的很难。所以知识储备很重要。虽然高考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如果现行高考政策不变,我们的下一代也会面临高考,同样需要知道很多知识和解题技巧。用高三一年去突击这些知识,不如从小学、初中就教会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古代的汉字、生词更方便、更轻松。当然,作为家长,我也会继续努力,弥补自己在语文学科上的不足,争取孩子在高考语文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