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楚怀王熊槐到底有没有狐臭????
相信看过《芈月传》的都知道,上面说的楚怀王有狐臭,大家可能都觉得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呢?今天就由我罗小史来为大家说个明明白白。
首先,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出自《芈月传》。哈哈开玩笑……电视剧不能当真。也不能说他全是假的,也不能说他全是真的,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全部是真的,我们感觉枯燥乏味加点趣味故事大伙才觉得精彩。
真实的这段故事出自《史记·楚世家》。原文如下: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
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之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常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yi第四声]之!"夫人先戒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从命。"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看见没: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 是不喜欢她的鼻子,这个狐臭还是口臭不知道从哪传出去的,不排除可能真的有。
这个我 给大家翻一下:故事中,郑袖知道楚怀王对新人的宠爱应该是(魏美人),于是她教新人在见楚怀王时掩鼻。郑袖对新人说,楚怀王喜欢她,但是不喜欢她的鼻子。如果新人见到楚怀王时掩鼻,那么楚怀王会更宠爱她。新人听从了郑袖的建议,每次见到楚怀王都掩鼻。
楚怀王看到新人掩鼻,就问(原文的夫人)郑袖这是为什么。郑袖装作不知道,楚怀王一再追问,郑袖才说,新人是因为讨厌楚怀王的气味才掩鼻的。楚怀王非常愤怒,下令割掉新人的鼻子。郑袖在这之前已经提前警告了宫中的侍卫,让他们在楚怀王下令时立即执行。于是,侍卫立即行动,割掉了新人的鼻子。
夫人先戒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从命“。看见没有?这玩意儿人家提前准备好的。这个魏美人哪里逃的掉,只有挨宰的份儿
再说了国君那咋能受得了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这要是传出去也太没面子了。你让人家堂堂的楚怀王脸往哪里放.楚怀王就说:我有狐臭我是国君我有狐臭我国君……楚怀王那个气呀,又有郑秀在那里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一顿操作猛如虎,这美人的鼻子自然就被割掉了
如果宫斗界有等级,那么战国时期的楚国妃子“郑袖”,无疑就是一位王者!
她的宫斗手段甚至被载入了史书《战国策》中,而她所侍奉的,就是身有狐臭的楚怀王。
历史上第一位因有狐臭而被写入史书的帝王——楚怀王闻着狐臭的郑袖:大王身上独有的帝王之气,我一闻到就激动不已……
散发狐臭味的楚怀王: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楚怀王熊槐,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第37位君王。他的宠妃郑袖更是借助他有狐臭这件事,使手段除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这件史事在《战国策》中有详细记载。
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芈月传》中,对这一段历史故事加以精彩演绎,其中还经过文艺化创作,添加了楚怀王选妃时的一段故事。
楚怀王让参与后宫选妃的年轻女子们站成一排,将她们逐一叫到自己近前,问:“可有闻到寡人身上的什么气味?”若是女子回答“闻到的是殿中的香味”,或是答“没闻到”,都会落选。从剧中情节来看,楚怀王是自知身有狐臭味。出于帝王强烈的自尊心,他偏要当面直接向参与后宫选妃的女子进行问话,大概也是考虑,若日后朝夕相处,对方能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的异味。
参选的女子中,只有郑袖的回答独具一格。
电视剧《芈月传》郑袖与楚怀王 剧照
当楚怀王再次问起:“你可闻到寡人身上有什么气味?”
她淡定地回答:“是的,我闻到了。”并且用鼻子深嗅一下,面露微笑地说:“小女子真真切切的闻到一股气味,一种大王身上独有的,气宇轩昂,让天下男人都黯然失色的气味!”
楚怀王还是头一次听到自己身上的狐臭味,被一位女子做这般评价,顿时大喜过望,立即将郑袖纳入后宫,宠爱有加。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有载: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电视剧《芈月传》魏美人 剧照
魏惠王赠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楚怀王十分喜欢。他的宠妃郑袖,知道怀王宠爱新娶的魏美人,于是也对她厚待有加。衣服首饰都挑她喜欢的样式赠送;居住的宫室甚至寝具装饰等,也都选好的给她使用。表现得似乎比楚王更喜欢她。
楚王说:“女人能博取丈夫的欢心,靠的是美色。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现在郑袖明知寡人喜欢魏美人,可是她待魏美人比寡人做得还要好。这简直是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主的做法。”
郑袖通过此番行动后,让楚王认定她不会对魏美人有嫉妒之心。然后她就去对魏美人说:“大王十分喜爱你的美貌。不过话虽如此,他也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以后见大王的时候,记得一定要遮住你的鼻子。” 魏美人信了,并且在见到楚怀王的时候,就真的会用袖子、扇子,或是拿着其他的物品,来遮住她的鼻子。
大王心里疑惑,私下里问郑袖:“魏美人见到我的时候,会遮住她的鼻子,你可知道原因?”郑袖回答:“妾身倒是知道。”楚王说:“即使是再难听的话,你也要实话告诉我。”郑袖说:“她好像是讨厌大王您身上的气味。”楚王听完大怒:“真是个不知礼节的悍妇!”并立即下令让人割掉魏美人的鼻子,绝不宽赦。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掩鼻记”的故事。
《战国策》为西汉时期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其内容以战国时期策士们的游说活动为主,许多内容更偏向于文学故事,语言和逻辑都十分精彩,甚至还带有一些荒诞不经的情节。后世一般将其归为历史著作,但并非正史。
关于楚怀王身上的臭味到底是不是狐臭,其实后世也存在争论。
有人说只是不爱沐浴造成的体臭,也有观点说是口臭。而占据大多数观点的,还是狐臭。
因为即使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古代,身为帝王所能享有的资源依然顶级的。其他几种臭味,都可以通过人为因素来改善或者根除,口臭可以含药草,体臭可以香薰沐浴清洁,而只有狐臭在那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完全根除的。
现代医学已经查明了“狐臭”的真相。
人体的汗腺分为两种。一种小汗腺,大概占据身体的9成,负责排汗为体表降温,一般是没有味道的,或者只是比较轻微的酸味,沐浴清洁后基本就可以去除。另一种大汗腺,又称“顶浆腺”,只集中分布在腋下、胯下、乳晕、外耳道里,大汗腺排除的汗液里还含有各种蛋白质和脂肪酸。其实这些分泌物本来也是没有臭味的,但是分泌物到了体表以后,接触到了人体表面的细菌,并被细菌分解生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这才有了臭味。
人体是不能自发控制排汗的,体表也不可能没有细菌,因此,顶浆腺分泌的汗液就成了不断发出臭味的源头。由于这种气味和狐狸肛门排出的气味相似,所以常称为狐臭。而腋下是顶浆腺比较密集的部位,因此“狐臭”又称为“腋臭”。
网络来源,侵删
其实,在远古时期,所有的人类都有腋臭。我们亚洲人种的祖先走出了热带非洲,进入温带亚洲后,在相对偏寒冷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第1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上第538位碱基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大汗腺减少分泌。这个突变基因发生在东亚,因为出汗减少,能更加适应温带的寒冷气候,具有了遗传优势。而这一优势基因在东亚地区历经数万年的演变后,在东亚地区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群。
据调查统计,我们中国人当中95%的人都没有狐臭。韩国大约99%的人没有狐臭,而日本人当中84%的人没有狐臭。在大洋洲的土著人里,只有30%没有狐臭,白人里只有10%没有狐臭,而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黑人里,只有0.5%没有狐臭。
西方国家的商场里,可以很轻松买到各种品牌的止汗剂,除臭剂,香水等,也许并不是由于他们对香味有独特的喜好,而是为了掩盖和去除臭味吧!
网络来源,侵删
经过科学研究的证实,我们知道了狐臭的产生并非是由于不讲卫生,而是基因遗传,因此狐臭不会传染!
但是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有狐臭,那么就算你没有狐臭,却也很可能携带了会引起狐臭的基因。这和基因在个体上的表达情况有关。
狐臭是显性遗传,没狐臭是隐性遗传。(在生物学里,偶尔也有例外,也就是有一些人体内存在显性狐臭基因但是没有表达,就可能发生类似这样的情况:有的父母双方都没有狐臭,但是生出来的孩子有狐臭。)除去这种极个别的情况,我们通过生物学遗传的概率,可以根据父母是否有狐臭,推断出后代有狐臭的概率。
因此,通常来说,如果东亚人种与有狐臭的白种人结婚,那么他们的孩子大概率也会有狐臭。由于狐臭基因在第16对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X和Y染色体是第23对,因此生男生女与有没有狐臭没有对应的关联。
狐臭还有个写法是“胡臭”。提到胡,我们自然联想到的是“胡服骑射”,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关。从历史上记载的胡人外貌特点,眉目立体毛发旺盛身材高大,他们在基因上与西方人的相似度比较高。因此古时生活中原地区的人们将他们身上的气味称为胡臭。
答案是:不能。任何手术都无法完全去除人体身上所有的大汗腺组织。因此,理论上狐臭是无法根治的。但是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大汗腺组织的数量(集中在腋窝部位),从而缓解狐臭者因出汗体味造成的窘迫和困扰。
这个手术属于皮肤科的外科手术。目前已经有十分成熟的方案,通常是在患者腋窝部位选择切口,通过局部抽吸可以清除大约70~80%的大汗腺组织。切口隐蔽,并且基本不影响该部位的皮肤其他功能。
国外还有通过在腋部注射肉毒素来抑制大汗腺分泌的微创手术,几乎无痛无疤。不过与手术切除相比,这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定期注射才能保证效果。
注射肉毒素抑制大汗腺分泌的手术示意图
多年前就有来自日本娱乐圈的爆料,声称木村拓哉有严重的狐臭!而且严重到只要是他穿过的衣服,就有难以去除的异味,以至于每次公司从品牌方借来的衣服,都无法顺利归还。他所在的公司常常不得不将衣服花重金买下来。后来还有消息爆料他为了治疗狐臭,特意找日本顶尖的皮肤科专家做了手术,并且手术次数多达6次,经过多次治疗后,现在他身上的狐臭味已经很轻微。
(消息来源已不清晰,不知真假……然而我等吃瓜群众离明星太遥远,只要欣赏他的颜就好啦!)
木村拓哉
楚怀王熊槐,战国时期楚国的第三十七任国君。楚怀王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对国家体制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彻底地消灭了越国,进一步扩大了疆域领土。历史著名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可见早期的楚怀王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家,他励精图治,广招人才,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强盛。可惜晚年的楚怀王,钟情声色,又遇后宫强势,一时间迫害忠良,扰乱朝纲之事辈出。其中又以坏王的恶毒宠妃郑袖说起。
郑袖传说是郑国的一个为公主,后嫁给楚怀王为妃,但是正史中对郑袖的出生未做记载。郑袖本人是活脱的美人坯子,而且情商较高,自入宫以后,深的楚怀王的欢喜,几乎是除了井里的月亮,天上的星星之外,楚怀王都可以满足与她。这被宠爱的时间越久她就越傲娇,甚至开始控制了整个后宫,弄得楚怀王只能宠幸她一人,但凡有人与之争宠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报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公元前320年左右,楚魏两国之间摩擦不断,经常发生战争,楚怀王为了彻底解决纷争于是大兵压境攻打魏国,很快魏国不敌兵败。魏国人连忙派人求和,并奉上了魏国知名的美人魏氏于楚怀王。楚怀王本身就喜好美色,魏美人有长相出众,温柔无比,尤其是与宫中霸道强势的郑袖比起来,那更是优秀不少,所有楚怀王给了魏氏几乎入郑袖刚入宫时的全部的爱意。
一时间魏国的美人魏氏在楚国的后宫之中,出尽了风头,成为楚怀王的红人,甚至夜夜宠幸。昔日的郑袖,此刻门可罗雀好不萧条凄凉,甚至连下人们都跑去巴结新来的主子魏氏去了。这可把郑袖气得七窍生烟,一向善于宫心计的她怎可轻易地就放过,这一手遮天的魏氏美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俗话说“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这一日,郑袖带着丫鬟提着大包的礼物来到魏美人的府中,一番虚情假意的寒暄之后,便心生毒计对魏美人说道“听闻妹妹深得大王喜爱,当姐姐的十分高兴呢,今日为了大王能更高地宠爱妹妹,我把大王的喜好说与妹妹,望他日妹妹为后之时,切莫忘了姐姐。”魏氏听得这话,高兴极了,还以为在这深宫之中,真心得到了以为如此爱护自己的姐姐。便到“姐姐快些说与我听把,我知大王喜好之后定会好生服侍,如日后真能飞黄腾达那也是托了姐姐给的福,怎可敢忘。”说罢,郑袖言道:“妹妹可知,大王最厌恶之事,就是人的鼻息之气,如若妹妹每次见大王能用玉手掩鼻,大王定会觉得妹妹细致入微,欢喜至极。”魏美人果真把郑袖之言信以为真,从那之后,每次面见楚怀王都以手捂鼻,生怕鼻息之气靠近大王。楚怀王哪里知道这层意思,自顾以为是不是身有异味,纳闷至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楚怀王知道最近郑袖与魏美人走得很近,于是追问郑袖,可知为何每次与魏美人见面,她必以手捂鼻?郑袖扭扭作态,不肯作答,怀王再三逼问,她言道:“我听得妹妹从小娇惯长大,身边闻不得半点体味异香,仆人说是妹妹觉得大王身上有狐臭之气,简直令她无法入鼻,说是每次大王前去,都把她的芳香庭园弄得是乌烟瘴气。待大王离去,她必命下人焚香熏陶。”楚怀王听后,气急败坏,自己一介天子,堂堂九五之尊竟然会被一个小小妃子诟病,而且胡说八道大放厥词。当场就命令下人去把魏美人的鼻子割掉,打入冷宫,就这样郑袖从回楚怀王的怀抱,继续做起了王的宠儿。后世诗仙太白还曾为此事作诗一首,诗曰“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从回后宫之主的郑袖深知,作为妃子完全就是附属之物,全凭王之喜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价值,要想真正的立足,受人尊重敬仰,就必须获得权力,参与朝政。于是她私下找到了当时的大臣靳尚,靳尚很是明白郑袖的用意,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经过靳尚郑袖的事情很快就被秦国的谋士张仪所知,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尤其善于利用人物制造事端。
张仪当时效力于大秦帝国,搞垮楚国正是他的宏伟目标之一,于是他主动向秦惠文王请战,自己决定孤身一身进入楚国。要知道当年张仪曾以大片土地的诱惑,使得楚王单方面背弃了齐楚联盟,但后又食言于楚王,所以对于张仪来说此次之行定是九死一生,可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见张仪何等气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果然张仪刚进楚国便被抓住,楚怀王连让张仪解释得几乎都给,直接下令马上斩杀。张仪则不慌不忙,让人请来了楚国大臣靳尚,让靳尚找到郑袖并传达如下之言:“秦国将履行诺言,还楚国以土地,并奉送秦王之女于楚怀王,以此换张仪归秦,还说秦王之女不但能歌善舞,更是品貌出众。”郑袖听了靳尚的转述,吓得不轻。在靳尚的帮助之下他们马上得到了此事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张仪送回秦国就好了,定然不会有秦女入楚之事。
夜半时分,睡在楚怀王便是的郑袖突然起身坐立,大声地哭泣起来。怀王问起缘由,郑袖说:“秦国曾经食言于我大楚,今日我们虽然抓住了张仪,但毕竟秦国强数倍于我,如若真心来犯,你我夫妇如何是好,大楚百姓奈何,不如大王亲自送回张仪,以示友好,从此两国罢兵言和岂不最好。”怀王见郑袖如此有见识,竟然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郑袖的方案,决定亲自送张仪归国。
然后的结局就是被秦所骗,楚怀王刚入秦国就被扣押,没过多久便客死他乡。怀王之后,楚顷襄王即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楚顷襄王即位之后,郑袖与靳尚的权利到达了顶峰,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他们打压异己,祸乱朝堂。他们打压对象的第一人就是刚正不阿的楚国大夫屈原。楚怀王遇害之后,屈原写道“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并且四处揭发是因为靳尚和公子兰的错误决定才导致怀王客死异乡。很快此事传到了后宫郑袖的耳朵里,郑袖深知楚怀王客死他乡跟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她怎能容忍屈原在外如此直言。于是她伙同靳尚公子兰诬陷屈原,结果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至此屈原郁郁不得志,天天为楚国安危担忧。没过几年秦国名将白起攻破郢都,爱国大夫屈原彻底绝望。写完《怀沙》之后,抱着大石跳入了汨罗江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作者删除
屈原之结果,虽然不是郑袖亲力亲为,但与她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有意无意地做了靳尚等人的帮凶,先放张仪归秦使得楚怀王客死异乡,最后又让屈原被流放他乡,让他在精神和肉体上备受折磨,最终满含着对故土的热爱于不舍而跳入江中。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