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汾阳人狐臭

时间:2024-07-11 12:56:2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追溯宋元历史:山西吕梁地区的“结婚前看门头”到底咋回事?

#423头条知识节# #历史有知识# #阅读有温度#

  • 婚姻法宣传不到位的地方风俗习惯占据着

风俗习惯是经历千年仍然顽固的积淀存在,约定俗成的社会传统“潜规则”,有时候连法律《婚姻法》都无可奈何,越是愚昧落后的地方越有市场。

因此,历代统治者必须“观风俗,知得失”,是出台国策的基础。“风雅颂”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国风”,民谣反映了百姓内心的声音,是民心所向,不容忽视。

“门头”是山西汾阳方言的说法,俗称“臭骨头”(因北方胡人身上通常伴有狐臭)。

也有河南济源、江苏、陕西等地有“门事”“门色”“门病”等不同的说法。(基本上这些地方以前历史上汉人女子命运都比较悲惨)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车有辙,水有源。“门头”猛于虎,这种风俗习惯必然有历史渊源,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 五胡乱华

众说纷纭,有的说“南匈奴五部”占据河东(今山西),匈奴与汉人通婚造成的;有人说“五胡乱华”,羯族沙陀族将“两脚羊”汉人女子百般欺凌,生育的后代;有人说蒙元入主中国,蒙古色目人享有“初夜权”,汉人血统混乱,腥膻味浓烈的基因遗传下来……

  • 蒙古人征服世界的同时也把基因血脉四处播撒

据考证,离现在最近的蒙元最有嫌疑,证据最多。尤其是蒙古帝国崛起后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西域甚至更远的民族都来了中国,汉人地位低下,四等人制度里汉人最卑微,予取予夺,备受压迫欺凌。当时元朝的法律规定,人分四等,其中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汉人第三,南方汉人第四。

因此杀最高等的蒙古人要偿命,而杀最低等的汉人只需要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在这样的法律下,蒙古人杀汉人的事情自然时有发生。

  • 蒙古灭宋,兵祸连年,人口锐减

据考证,蒙元灭宋,中原人口消失了7000万人,户籍十室九空,尤其是北方汉人90%都没了,蒙元入主中国的时候,中原户籍人口(包括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等)总共剩下940万左右。(不寒而栗,细思极恐,宋徽宗时期的1.24亿人口最后都快灭种了)

  • 蒙古人还处于野蛮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在他们看来,汉人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是私有财产

蒙古“鞑子”贵族享有“初夜优先权”,俗称“破瓜”。使得当地汉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委曲求全,“溺死”头胎婴儿,毕竟“杂种”在朴素的汉人眼中,血脉受到污染,不再纯粹。但是也有不忍心的女子保护婴儿生存下来,却备受歧视。

  • 明太祖朱元璋解放了汉人,驱逐鞑虏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异族残暴不仁的阴影仍然萦绕在汉人百姓的心头。当地的蒙人百姓或者“蒙汉通婚”百姓为了保命只好隐姓埋名,改头换面,以汉人自居。

  • 打猎的蒙古人

当地土著汉人对这些蒙古人,尤其是蒙汉“杂种”极度不信任,翻身的汉人百姓仇视蒙古血统。压迫有多大,反弹就有多大,汉人百姓耳提面命子孙后代坚决不与这些人通婚,简单粗暴的抵制。

  • 蒙汉通婚在宋元时期不被宗族认可

为了保持血统纯正,与胡人通婚是不被允许的,汉人和鞑子的后代被认为是“杂种”,会波及到该汉人的亲族甚至是所有姻亲族。

这样的家族被认为“门头有问题”,即背叛祖宗,血统不纯。会受到汉人社会的道德谴责,甚至影响到生存。与这样“门头有问题”的家族通婚也是被禁止的。

久而久之,这样的观念在山西汾阳以及周边文水、孝义等地方的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类似于明清时期的“贞节牌坊”。社会风评很重要,“门头”不对的话父母即使勉强同意,亲族也会阻止,毕竟也会连累亲族后代子嗣的婚姻。

于是“看门头”成为当地的家长们对子女的婚姻问题首要的限定条件。

  • 因为“门头问题”,许多年轻人有缘无分

多少有情人因“门头”问题被拆散。个别坚持要走到一起的年轻人最后多数被父母赶出了家门,脱离了关系。他们无法承受来自亲族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只能远走他乡。

#宋新社# @宋新社

也许这种社会心理的初衷是出于一种民族自尊,但在民族深度融合的今日(现在几乎已经找不出血统意义上纯种的汉人,也许我们身上就带着契丹人,女真人,鲜卑人,匈奴人,蒙古人的基因,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它的确不是一种善良的风俗。

话虽如此,作为社会个体,我们无力去对抗大众的观念。移风易俗只能靠时间来冲淡这种陈规陋习。社会风气越开放,思想进步,观念改变,也许会成功,毕竟现在的国际婚姻也屡见不鲜。

  • 近年来,跨国婚姻很流行

亲爱的读者,你对这种“婚前看门头”的风俗了解么?怎么看?

  • 祝愿诸位看官姻缘美满,幸福一生

特此申明:以上言论均为学术客观文字,没有任何民族歧视的倾向,有不适者请见谅,请各位老师品评指正。再次表示感谢!

(文/宋新社编辑公子权)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汾阳家的婚俗

儿娶女嫁,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很重大的事情。汾阳人对办这样的喜事是很讲究的。从说亲、相亲、定亲、结亲一系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不成文而又家家都遵循的规矩。延续至今,有些内容简化了,但大体框架没有改变,近年来还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说亲;乡间说媒者多为一些能说会道的女性,故称“媒婆”。

媒婆的作用只是“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起个中介作用。现时已唤作“介绍人”。媒婆说亲首先考虑“门当户对,双方匹配”,这样,结亲的可能性才会大。当然,旧时的专职媒婆,也有的口上说“为了行善学好,才撮合事成”,其实就是为了钱财。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将穷家的秀女“撮合”给有钱人家的残疾儿男。她的实惠是可想而知的。

乡间说媒者多为一些能说会道的女性,故称“媒婆”

媒人提亲,只是引荐。作为父母就要忙活许多事了。首先要“打问门头。”问询对方家族有啥问题,家境如何,田地房产多少,为人处事怎样等等。这些情况都得了解得清清楚楚。不过打问这些情况,只能问两旁外人,可不能问这家子的人。

合婚;

就是把对方和自家儿(女)的生日、属象、生辰八字写清道明,请算卦先生推算一番,看两人的命里是否相“克”,配婚后对谁家不利等。总之看能不能结亲。虽属迷信,有人还信。

单就属象而言,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鼠羊不到头,白马怕金牛,猪猴一世仇,龙虎永相斗,金鸡啄恶狗。这是说属象不可配的。也有相配特别好的:蛇盘兔,必定富。鸡见猴,蜜和油等。

据说,“犯月子”也不好(属相与月份相犯叫犯月子)有以下说法:正蛇、二鼠、三牛头,四猴、五兔、六豺狗,七猪、八马、九羊头,十月老虎满山游,十一月金鸡架上愁,十二月老龙不抬头。

相亲;门头问清(备注附录),配婚合定之后就可以相亲了。

这一环节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封建时代的中国,儿女无权自定终身大事。婚姻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果引发了许多痛苦的笑话和终生憾事。如:到拜天地了,两人还谁也不认识谁。弟弟替残疾哥哥来娶亲,把姑娘娶回家,姑娘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残疾人。后经许多忠男烈女的抗争,封建权威才有了收敛,才有了相亲这一习俗。

还有一说,明初朱姓庆成王、永和王分封汾阳为王。王子王孙对于其要娶之女子必先“相亲”,然后才定。本为王府特权,后来传到民间,倒成了文明之举。说白了相亲就是见一见人,看看家当。先由媒人领男士去女方家,如两人一见钟情,便可在女方家吃饭。如果相看不上,便可找个借口离开。也有当时拿不定主意,需作了解,这得双方商量以后的了解时间、方式等。解放后,男女平等了,姑娘也可到男方家看看,作个初步了解。

在穷困的年代,相亲是个简单的程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相亲期间双方往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相应加长,而后便发展成为男女双方恋爱。

定亲;男女双方各方面考虑考查都合适后,便可定亲。

定亲需选个黄道吉日。这一天,早饭在女方吃,午饭在男方吃。参加定亲活动的人,除媒人必到之外,主要是直系亲属(近几年来,人员范围越来越扩大)。定亲日,双方父母需给对方儿(女)喜钱,(随着社会经济繁荣,掏喜钱的人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将“定亲”和“送钱”(送彩礼)合在一起进行。这天一大早,男方父母需将“喜篮”打整好。篮内放有一刀肉、一碗面、四色礼物(其中裤带是必备的,有拴住之意)。

女方收到媒人送来的喜篮后,需回篮。除将彩礼中一少部分回于男方外,篮内回放一两胡椒二两姜(一代更比一代强),带根艾叶二枝(二人恩恩爱爱),核桃十八颗(有合二为一之意),红枣十八颗(有早生贵子之意),葱二根(有白头到老之意),蒜二颗(精打细算、勤俭持家)。除此之外,还要将男方带来的那一刀肉剔骨留肉,骨还男方。(表示孩子是父亲的骨头娘的肉)。由于“十里乡俗各不同”,喜篮内的吉祥物也有增减和变化。

定亲这一天,婆母还给未来儿媳妇定亲物。如:戒指、手镯、耳环等。也有男女互赠纪念物的。

“送钱”,若另送,需在举行婚礼的前十天进行。由媒人带彩礼送给女方。五六十年代是以份算,每份24元,普通为 2份。到七八十年代上升为50元。再往后彩礼的金额就成倍翻开了,近几年已上涨到一二万元或更多。如所谓“一万八,一齐发”等口号就是公开的借口。

拣喜日子;娶亲前,要选一个举行婚礼的黄道吉日,俗称“拣日子”。

这日子需阴阳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择选,先生确定了日子后还要将这天结婚妨犯些什么(总有三个属象的人忌看新郎新娘上轿、骑马、上车),新娘上下车,坐炕面向何方等说清道明,留于纸上,婚家遵照执行。

娶亲前一天晚上,需请一位“活势(平声)人”伴新郎倌睡觉(活势人,就是品性好,有才干,家中父母儿女齐全的男人)。其含义为:将此人作为榜样,希望后辈儿孙都能像他那样。此后家丁兴旺,咱也人旺财旺,儿孙满堂。

娶亲;

前一天晚上一过十二点,(俗称“交夜”)赶忙给新郎做饺子吃,还需备四碟菜,请四个人陪伴(有事事如意之义)。娶亲娶亲这天一大早,就洒扫庭室,撑棚搭帐、贴婚联、插红旗。炸油糕时需放两个二炮响,敬供祖先灵位需上香。

如有乐队(吹鼓手)需安排,如有乞丐需接待(行善学好)。

早饭后赶忙布置喜堂:双喜字悬挂在正上方(以住宅朝向为准),下摆敬奉天地的祭桌,桌上摆放长莲花(蒸馍)三碟,每碟三个(三三得九、九九归真);小摆五碟:苹果一碟(平平安安),香焦五支(相当于“佛手”,福禄双全),红枣一碟(早生贵子),瓜籽花生一碟(子孙满堂,落地生根),糖块一碟(甜甜密密)。也可以换放其它有吉庆意义的水果,但忌供梨(分离)、葡萄(泪珠)等不吉利物。有些人家桌上还祭供酒二瓶(天长地久),油糕三碟(高高在上)等。除此外还需备红蜡烛二支、香三支、文三道(黄纸顺纹折三折),以备娶亲队伍出发前,家父上香敬文使用。

娶亲走前,除家父上香敬文外,还有两件事需办理:刮脸(也称净面,取意为从此以新的面目出现于人前):在喜堂前扣一只水桶,新郎坐在上面,由舅父为他刮脸;抓喜糕:母亲手端喜糕盘站在门里,新郎站在门外,从母亲盘中抓一把喜糕放入媒人喜篮中,母亲将剩余的置放于柜顶。

这两件事是在娶亲出发前办理的,办完后即可三声喜炮响,娶亲队伍出发。

娶亲人员有:外总管二人(主要任务是搞外交)。伴郎二人(主要任务是保护新郎),放喜炮一人应为炮手。准备二响炮、硬币(娶亲队伍拐弯、过桥时由炮手抛撒),新手绢(如遇别家娶亲队伍互换),炮手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到女方家“偷”盅盅二个———不带把的茶盅,取意为:偷盅盅,抱孙孙。司机若干(旧时,新郎骑白马迎亲,新娘坐轿。“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娶亲只许骑自行车,现时进化为小轿车)。

娶亲也需备有喜篮让媒人携带。内装:喜糕、扣线、剥皮鸡蛋 4颗(染成红色)、红头绳一丈二尺、黄白顶针各一个、艾两小枝等。有些地方还备有皇历、红绸等,现时又增加了烟、酒。外总管需带一些款:吵闹喜钱,厨师顶盘喜钱。现时又增加了“带红包”,以应其它额外开支。

娶亲队伍按指定时间起程后,男方家中尚有一些事去做。

整理新人房:窗户四角贴窗花;窗台上点两支红蜡烛,摆三盘褐色馍,两盘花糕;被子四角装缝核桃和枣;炕上铺一张褥子(双折);门、窗、镜子等地方贴双喜字或剪纸花儿。

院里糊龙口:在龙口、出水洞上粘贴红纸(娶亲回来再捅破)。

迎新娘人事安排:迎新娘二人(女),迎送亲老爷二人(男),喜茶一人,放迎新喜炮一人。礼房先生写好拜礼单,有些旧时的项目,现在大多数地方不采用了。如:备马鞍———新郎跨马鞍;摆塔塔火———新娘跨火炉;铺黄卷———新娘进家,一路地毯,脚不着土;大伯子钉门帘等。

娶亲队伍回来后,赶快将门上挂的鞭炮点着,这叫喜炮迎新。炮响过后,原先安排好的两个女子接新娘下轿(车),再一前一后接新娘进院。(由于现在不时行铺黄卷,新娘又不许脚着地,爱耍闹的年轻人强迫新郎背(抱)新娘回家的场景自然而然产生。在旧日有“撒干草”项目,现在也不时行了)。

现在,有些地方又加了要下轿钱的项目。

新娘进新人房后,要与坐炕的婆母进行替换仪式:新娘鞠一躬,或说句吉庆话,婆母下炕,新娘上炕,按规定方向坐在双折的褥子上。就在替换仪式的同时,新郎要穿上棉衣,到祖先灵位前叩三头(或鞠三躬),然后脱掉棉衣,到新人房与新娘喝红糖水。喝糖水的形式无规定:有一递一口喝的,也有各喝三口的,还有互喂同喝的等。

新娘进家后,才能接送亲老爷(送亲者是新娘的哥哥。有哥哥送妹子,好活一辈子之说)。由两人迎接到另一室,请上坐,摆水果,由专人为送亲老爷斟喜茶。这一天,送亲者为最尊贵的人。

在这一系列活动前或中间,别忘了将龙口水洞上糊着的红纸捅破;将新人房窗台上的红蜡烛点着。

总管、礼房先生与送亲者办理了送“抬抬”喜钱,与送“抬抬”者协商,议定好开箱喜钱后,才能举行婚礼仪式。这里需要说明,在五、六十年代以前,由于穷,新娘陪送嫁妆没多少,嫁妆放在盒子里,由两人抬着送到新郎家,男方只给抬物人点喜钱就行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相应姑娘的嫁妆也多了起来,“送抬抬”的喜钱也不断增加。近几年,人人有了“经济头脑”,至今,将“送抬抬”的喜钱变成了彩礼的“回扣”。还增加了“开皮箱”的喜钱。而且价码越来越高,不给不开。为了让婚礼顺顺当当进行,家家在娶亲前就通过介绍人双方协商定好价码了。

举行婚礼仪式,各地有各地的作法,但议程大同小异,都是搞得越红火越热闹越好。乡下有个说法:“三天里头没大小”,这便引出了一些“出圈圈”的作法,让在场人哄堂大笑,造成一些人难堪、尴尬,一些人无可奈何。为了让婚礼仪式搞得既红火热闹,又文明得体,不妨新列一个行婚礼议程:

司仪开场白:

今天是 X和 Y的新婚大喜日子,各位佳宾,各位亲朋好友带着笑脸,带着祝愿,在这里欢聚。首先祝愿新郎新娘,新婚快乐,幸福美满,珠联璧合,地久天长。在行婚礼仪式未开之前,我们不能忘记:操办喜事,不忘祖先,列祖列宗,美德承传。(司仪带领新郎新娘到祖先灵位前敬拜三礼)。我现在宣布,XY新婚行婚礼仪式开始。(呜礼炮、奏乐)

第一项:敬拜天地(喜气盈门,喜结良缘,敬拜天地,保佑平安)

第二项:给介绍人行礼(引路搭桥,穿针引线,成人之美,好事成全,为了感谢,敬拜三礼)

第三项:给长亲行礼(亲朋好友聚一堂,祝贺新郎和新娘,新人叩拜致谢意,同喜同乐同吉祥。按老辈、长辈、平辈先外戚,后本家,先舅舅后叔叔顺序依次进行,长辈则给新人准备好拜礼)。

第四项:给父亲母亲行礼(父母亲养育有恩,持家有功,小两口诚心叩拜,力表孝心。此项可穿插戏耍内容)

第五项:给宾朋行礼(操办家事众人帮忙,答谢宾朋,叩拜敬上。)

夫妻对拜

第六项:夫妻对拜(相亲相爱,心心相印一鞠躬;相助相帮,携手并进二鞠躬;相依相伴,白头到老三鞠躬。)贺语:今日欢欢喜喜结对子/日后甜甜蜜蜜过日子/来年亲亲热热抱儿子/祝愿恩恩爱爱一辈子。

行婚礼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请入洞房。

送亲老爷临别,还要到新人房“看房”。此时,众人应当回避,让人家兄妹俩叙叙话。什么时候送亲者离去,气氛才能转向“闹洞房”。

说起闹洞房,不单单只是要闹的事。民间有个说法:谁家洞房闹得红火,说明这家“活人”,人气好。在旧时,如果没人来闹洞房,家长还得去央人、求人、请人来家。其实,那时的人,结婚早,年纪小,又受过严格礼数束缚,观念、行为都不开放,尤其对性知识懂得很少。通过闹洞房,能起到善意的“教唆”作用。闹洞房的肆意,是对封建礼数的极大冲击。

闹洞房的形式繁杂离奇,语言有含蓄的,有露骨的。不管怎样,新人是不许恼的。有许多言行是带有逼迫性的,闹得人们哄堂大笑,但一般不含恶意。如:

有人提出,让新郎两臂伸开抖动,学鸽子飞,嘴里念:“咯嗒咕,咯嗒咕,今天我娶了个好老婆。”新娘也不闲着,跟在新郎后面,两手抱自己的屁股,学母鸡走的样子,嘴里念:“呱呱蛋,呱呱蛋,我可嫁了个好老汉。”小夫妻在炕上边说边作边转圈圈,逗得满屋人开怀大笑。

有人提出,新娘先说:“树上喜鹊叫喳喳,我家老汉顶呱呱。”说完去亲新郎的脸蛋。而后新郎说:“天上月亮明晃晃,我家老婆好样样。”说完,去抱新娘亲嘴。新郎新娘难为情,众人不达目的不罢休。炕上新人不得已,按众人指点去做,地下人起哄声四起:“没亲着,不算!亲的不响,重来!”哄笑声四起,如波涛起伏。

还有人在屋顶吊个苹果,让新娘骑在新郎脖子上去采摘。摘下后交给耍笑人。耍笑人将苹果置于小俩口头部中间,令新郎新娘同时去咬苹果。往往是苹果咬不着,面部相撞。

耍笑人发令,新郎新娘按令动作。新郎说:“张开你的口,背捎住你的手,我的铁钱要进你的口。”新娘按令手背后,嘴大张,新郎用舌头将含在口里的铁钱推进新娘嘴里。往往在新郎新娘刚要接触时,起哄者从两人身后一推,二人抱在了一起。有时二人被推倒在炕上,起哄者令二人抱住在炕上滚圈圈。

“洞房花烛夜”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入了洞房,意味着人生有了质的变化:小青年成人了,作了丈夫或妻子,有了自己的家,开始承担家庭的各项职责及义务。以后的路如何走,这就取决于你和你的伴侣了。

(备注附录)“门头” 猛于虎——一个奇怪而又误人子弟的风俗

中国有句俗话;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我们汾阳当地也有句俗话;十里习俗不一般。这都说的是民情风俗的不同。

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形成了各地民情风俗的不一样,而民族众多又造成了各民族之间风俗民情的不一般,再一个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各地物产的差异,人们喜好的不一,也造成了各地风俗的大不同。

不过总的说来各地的风俗民情都是数千年来各民族根据自己所处地域的社会文化,地域内的物产,以及时代的变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而积淀传承下来的,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风俗,传统礼仪等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当地民情风俗,还要委派官吏考察风俗民情,在制定国策时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依据。

风俗由于是数千年来的历史沉淀而成,约定俗成,因此它对域内成员具有一种比较明显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相辅相成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传统,久而久之时代的变革,时尚的转换,原来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但是,在我们当地却有这么一种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什么人流传下来的奇怪庸俗而又误人子弟的风俗,我们当地叫“门头”,那是一种含蓄的叫法,而直接的叫法,人们就叫“臭骨头”。

但是,这不是身体上的“胡臭”或者“狐臭”,而是一种多少年来,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风俗,这是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而沉淀下来形成的,虽然近百年来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输入,“移风易俗”理念的增强,使这种误人子弟的风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它的影响好像还是根深蒂固,在一些人的心中,仍然是有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还在影响着婚姻孪爱中的青年男女,特别是在农村是否更胜一筹。

其实,“门头”这个风俗在我们当地,并不是指婚姻的双方门当户对的意思,不是象人们的家庭出生一样,有的出生干部家庭,有的出生工人家庭,还有的出生农民家庭,也不是说象籍贯上添的成分一样,贫下中农,或者地主富农等那样一个实质性的东西,而它是一种飘渺,神秘,而又似有似无的风俗。

但正是这些飘渺似有似无,也可以说是无影无踪的“门头”风俗,它凌驾于国家的《婚姻法》之上,政府机关也奈它无法,它棒打鸳鸯,阻碍拆散了好些对青年男女之间的正常自由恋爱,别看它似有似无,甚至是无影无踪,但它在愚昧落后的地方,还是大有市场的。

旧时在我们当地,人们将“臭骨头”这个东西,在婚姻嫁娶方面,立在了剃头匠,卖艺的,吹鼓手等等的最后面。

而且,违者不准同宗祭祖,六亲不认,亲戚本家也会拒之门外,断绝来往。由此造成当地好些个青梅竹马,情义相投真情相爱的青年男女被棒打鸳鸯,忍痛割爱,无奈之下,好些美丽姑娘只好远嫁他方,造成了一辈子的遗憾。严重的甚至形成了寻死觅活,跳河上吊的悲惨局面。

造成当地好些个青梅竹马,情义相投真情相爱的青年男女被棒打鸳鸯,忍痛割爱

相信全国但凡有此“门头”习俗地区的人们,一定会有同感,也一定会有许多悲惨痛苦的例子的。

我们汾阳孝义一代儿女结婚,最注重的就是这个“门头”,有的人他把这个风俗看的比命都重要,相当于过去的贞洁牌坊。

你不管家庭条件再好,儿子,姑娘再人才出众,又或者再有本事,如果摊上“门头”这个浑水,那就全黄了。

而如果置若罔闻一旦结亲,那就算倒了霉了,子子孙孙也会受到牵连,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会受到影响,传统的说法是;“穷不扎根臭扎根”,你穷吧,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但“门头”你如果有问题,就会代代相传,贻害无穷。

而这个“门头”风俗,还不是和家庭成分等一样有据可查,你就拿最讲究的人来说,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究竟这个“门头”及“臭骨头”这个风俗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来的,或者是有什么根据,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但是,这个事情还是不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汾孝地区人们往往因为婚嫁之事说起“门头”,好些人都是用手指头,指一指自己的鼻头,相互之间就心知肚明了。

人们相互之间开玩笑,轻一点,重一些,或者荤一点,素一些都没有关系,但是,你要说他“门头”有问题,那就比日他八辈祖宗还要严重,说不定会扯烂你的嘴巴,甚至和你拼死相斗,这在汾孝地区是非常讲究在意的,是致命问题,会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他们太看重这个问题了。

而人们对于当地的一些所谓“门头”有问题的人,也往往是道听途说,风闻而已,因为那些所谓“门头”有问题的人,并不是头上贴有标记,或者档案上有登记,或者就是能够闻出来似的,大多是人云亦云,但是,你一沾上边,那就有点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我发现臭骨头的人不是可聪明了,要不就是可漂亮了?对不?"

下面摘录网络上汾孝地区一些人的看法;

“汾阳人讲门头,有相当长的历史,所谓臭骨头就是狐臭,是会遗传的,会影响下一代。”

“偶还木有找对象呢 偶奶奶就告诫我一定不要门头不对的。”

“我妈说,这个很忌讳,找对象坚决不让找这样的,会坏了门声...”

“ 结婚论嫁,很讲究。臭骨头。哎......只能怨父母了。这个没办法,现在盛行。只能说是个别人吧,阴天身上的气味特别难闻。”

“有没有前辈可以很明确的说说臭骨头是什么意思呀?现在好像说的臭骨头不是有狐臭,那是什么?谈婚论嫁很在意这个的!求解,急!”

“不一定臭骨头就一定有狐臭。有时候是家里的人性品性不好,有的是一个女的和别的臭骨头男的乱搞,她的孩子就算没有狐臭也是会被人叫成臭骨头。这些东西就是咱们说的门头。"

" 一种迷信, 不知道害了多少人的 ,有的家庭根本就没有什么, 就是因为闲话照成的。那又能怎么样呢?都是一些无知,没有道德的人才会去计较这个的 ,上面那几个在说什么赞成的, 你不觉得你就是个SB。"

" 我爸正告我,只要你愿意,娶妓女也行,门头不对除非杀了我!”

"有的家庭贴着这样的标签,几辈子也洗不清啊。怕列!"

"我发现臭骨头的人不是可聪明了,要不就是可漂亮了?对不?"

" 南北朝五胡乱华,身有狐臭的异族几乎屠尽中原汉人,幸存下来的汉人发誓永不和胡人通婚,“门头”不对概指有胡人血统...... 这是很令人畏惧和不得不从的传统...... "

"这个问题我跟我妈谈过,假如我真找了个这样的人,她给我的解释就是遗臭万年,对以后孩子的责任,你现在好了,孩子以后要娶要嫁。尤其是在乎门第的孝义。"

"其实孝义还在纠结臭骨头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走不到一起的还挺多。"

"这种说法说也不科学!这种说法源于当地风俗,最多算是一种汗腺上的疾病,与骨头没关系!所谓“臭骨头”的说法也只限于山西某些地方!"

" 因为思想观念的一个小毛病,成为阻隔婚姻的线锁,到如今也没人能打破,有情人难成眷属......"

" 到底是啥玩意什么都不在意,只要能死心塌地跟着我,我必定誓死相随。"

" 瞎求讲疚了,没有根据。"

从上述议论中间,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门头”这个风俗还是非常在意,重视的,但也有一些纠结不以为然的。

而其中还有的人说“臭骨头”的人聪明又漂亮,其实,关于这一点,一般人都比较印象深刻,好些个被人说是所谓“臭骨头”的大多比较漂亮,而且皮肤也比较白泽细腻,聪明伶俐,这是否和优生半径圈及杂交优生有关。

以前孤陋寡闻,只以为这个“门头”风俗就是我们汾阳孝义一代讲究。但是,据了解,这个风俗在我国其他好些个地区都有讲究,不过也是讲究的程度,重视的情况有所不同,陕西,河南,江苏等地都有讲究。

而据说河南焦作济源市更是一个讲究“门事”的特区,当地的人们说起这个风俗,认为是家门不幸,“门事”猛于虎!

不过说法有些不同,我们当地说的是“门头”而别的地方说的是;“门弟”,“门事”,“门色”,“门病”等等,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实质上是一样的。

纵观这个风俗的来源,不外乎是下面几种来源;曹魏时,将归附的外来民族迁入到山西,吕梁地区好多都是凶奴及杂胡等的居地,我们当地演武东边六七里的地方,就有两个属于平遥县的村庄,大羌城,小羌城。这个村曾有记载说:“五胡侵华,以居羌人,汉建安中筑”。

再一个就是西晋时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的时候,异族胡人与汉人交婚引起的。因胡人多有狐臭,姑汉人蔑称其为“臭骨头”,又因胡人与汉人风俗习惯差异较大,而胡人又时常反叛作乱,姑汉人避之不及,不与其通婚,即“门头不对”。

而主要的说法就是,元朝蒙古族入侵,汉民族大部分地区生灵涂炭,蒙古兵也叫“鞑子”,他们无恶不作,百般欺凌百姓,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而更为可恶的是,汉人家的姑娘要出嫁,首先得和“鞑子”睡三天,俗称“破瓜”,下来才能够和汉人入洞房,而如果有了孩子,汉人就会把第一胎摔死,不要这个“鞑子”种,而有的女人舍不得孩子,生下来就成了所谓的”鞑子“,也就是我们当地人们所说的“臭骨头”。

而“鞑子”也是我们当地人们对于所谓的“臭骨头”的人的另一种叫法。

之后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异族的残暴统治却是一直萦绕在汉人的心头,蒙古人被逐出中原之后,还有一分部蒙人散落于中原,这些人为了保命便改头换面,不承认自己的蒙古血统,以汉人自居。但是汉人却对这部分人极为的不信任,坚决不和其通婚,维持汉人血统的纯正。

但是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来区分汉人和其他民族,所以人们就想出一种看似很简单但却很实用的办法,利用“门头”这个风俗来拒绝与异族通婚。而且,这个风俗根深蒂固的扎根在好些地区许多人的印象之中,成为一个跨不过的坎。

上面说过,我国山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也有这个关于“门头”的陈规陋习,但没有考究全国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这种陋习,是否是“五胡乱华”时候流传下来,或者就是元朝蒙古“鞑子”流传下来的,或者还是什么别的说法还有待于考量。

但是时过境迁,多少年过去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思想与时俱进移风易俗的现在,是否还有必要讲究那些陈规陋习,维护那些卫道士们不切实际,误人子弟的风俗!?

在各种信息闭塞的以前,人们思想愚昧,讲究那些个奇怪而又误人子弟的风俗那还情有可原,但在各种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尤其是现在基本成了地球村,互联网遍布全世界,好些人都以与老外成婚为荣,嫁给老毛子,娶了老毛子为媳妇的大有人在。

而出于优生半径圈也是距离远了才能够优生优育,基于这些种情况,还有什么理由抱住那些个陈年陋习,误人子弟的风俗习惯而不撒手!?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思想的进步,观念的改变,那个压在青年男女婚姻之中,不合情理,不讲科学,误人子弟的风俗习惯一定会被觉悟起来的人们推翻改变的,也一定会没有市场的!

“门头” 猛于虎——一个奇怪而又误人子弟的风俗

中国有句俗话;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我们汾阳当地也有句俗话;十里习俗不一般。这都说的是民情风俗的不同。

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形成了各地民情风俗的不一样,而民族众多又造成了各民族之间风俗民情的不一般,再一个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各地物产的差异,人们喜好的不一,也造成了各地风俗的大不同。

不过总的说来各地的风俗民情都是数千年来各民族根据自己所处地域的社会文化,地域内的物产,以及时代的变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而积淀传承下来的,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风俗,传统礼仪等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当地民情风俗,还要委派官吏考察风俗民情,在制定国策时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依据。

风俗由于是数千年来的历史沉淀而成,约定俗成,因此它对域内成员具有一种比较明显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相辅相成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传统,久而久之时代的变革,时尚的转换,原来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但是,在我们当地却有这么一种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什么人流传下来的奇怪庸俗而又误人子弟的风俗,我们当地叫“门头”,那是一种含蓄的叫法,而直接的叫法,人们就叫“臭骨头”。

但是,这不是身体上的“胡臭”或者“狐臭”,而是一种多少年来,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风俗,这是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而沉淀下来形成的,虽然近百年来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输入,“移风易俗”理念的增强,使这种误人子弟的风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它的影响好像还是根深蒂固,在一些人的心中,仍然是有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还在影响着婚姻孪爱中的青年男女,特别是在农村是否更胜一筹。

其实,“门头”这个风俗在我们当地,并不是指婚姻的双方门当户对的意思,不是象人们的家庭出生一样,有的出生干部家庭,有的出生工人家庭,还有的出生农民家庭,也不是说象籍贯上添的成分一样,贫下中农,或者地主富农等那样一个实质性的东西,而它是一种飘渺,神秘,而又似有似无的风俗。

但正是这些飘渺似有似无,也可以说是无影无踪的“门头”风俗,它凌驾于国家的《婚姻法》之上,政府机关也奈它无法,它棒打鸳鸯,阻碍拆散了好些对青年男女之间的正常自由恋爱,别看它似有似无,甚至是无影无踪,但它在愚昧落后的地方,还是大有市场的。

旧时在我们当地,人们将“臭骨头”这个东西,在婚姻嫁娶方面,立在了剃头匠,卖艺的,吹鼓手等等的最后面。

而且,违者不准同宗祭祖,六亲不认,亲戚本家也会拒之门外,断绝来往。由此造成当地好些个青梅竹马,情义相投真情相爱的青年男女被棒打鸳鸯,忍痛割爱,无奈之下,好些美丽姑娘只好远嫁他方,造成了一辈子的遗憾。严重的甚至形成了寻死觅活,跳河上吊的悲惨局面。

造成当地好些个青梅竹马,情义相投真情相爱的青年男女被棒打鸳鸯,忍痛割爱

相信全国但凡有此“门头”习俗地区的人们,一定会有同感,也一定会有许多悲惨痛苦的例子的。

我们汾阳孝义一代儿女结婚,最注重的就是这个“门头”,有的人他把这个风俗看的比命都重要,相当于过去的贞洁牌坊。

你不管家庭条件再好,儿子,姑娘再人才出众,又或者再有本事,如果摊上“门头”这个浑水,那就全黄了。

而如果置若罔闻一旦结亲,那就算倒了霉了,子子孙孙也会受到牵连,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会受到影响,传统的说法是;“穷不扎根臭扎根”,你穷吧,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但“门头”你如果有问题,就会代代相传,贻害无穷。

而这个“门头”风俗,还不是和家庭成分等一样有据可查,你就拿最讲究的人来说,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究竟这个“门头”及“臭骨头”这个风俗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来的,或者是有什么根据,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但是,这个事情还是不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汾孝地区人们往往因为婚嫁之事说起“门头”,好些人都是用手指头,指一指自己的鼻头,相互之间就心知肚明了。

人们相互之间开玩笑,轻一点,重一些,或者荤一点,素一些都没有关系,但是,你要说他“门头”有问题,那就比日他八辈祖宗还要严重,说不定会扯烂你的嘴巴,甚至和你拼死相斗,这在汾孝地区是非常讲究在意的,是致命问题,会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他们太看重这个问题了。

而人们对于当地的一些所谓“门头”有问题的人,也往往是道听途说,风闻而已,因为那些所谓“门头”有问题的人,并不是头上贴有标记,或者档案上有登记,或者就是能够闻出来似的,大多是人云亦云,但是,你一沾上边,那就有点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我发现臭骨头的人不是可聪明了,要不就是可漂亮了?对不?"

下面摘录网络上汾孝地区一些人的看法;

“汾阳人讲门头,有相当长的历史,所谓臭骨头就是狐臭,是会遗传的,会影响下一代。”

“偶还木有找对象呢 偶奶奶就告诫我一定不要门头不对的。”

“我妈说,这个很忌讳,找对象坚决不让找这样的,会坏了门声...”

“ 结婚论嫁,很讲究。臭骨头。哎......只能怨父母了。这个没办法,现在盛行。只能说是个别人吧,阴天身上的气味特别难闻。”

“有没有前辈可以很明确的说说臭骨头是什么意思呀?现在好像说的臭骨头不是有狐臭,那是什么?谈婚论嫁很在意这个的!求解,急!”

“不一定臭骨头就一定有狐臭。有时候是家里的人性品性不好,有的是一个女的和别的臭骨头男的乱搞,她的孩子就算没有狐臭也是会被人叫成臭骨头。这些东西就是咱们说的门头。"

" 一种迷信, 不知道害了多少人的 ,有的家庭根本就没有什么, 就是因为闲话照成的。那又能怎么样呢?都是一些无知,没有道德的人才会去计较这个的 ,上面那几个在说什么赞成的, 你不觉得你就是个SB。"

" 我爸正告我,只要你愿意,娶妓女也行,门头不对除非杀了我!”

"有的家庭贴着这样的标签,几辈子也洗不清啊。怕列!"

"我发现臭骨头的人不是可聪明了,要不就是可漂亮了?对不?"

" 南北朝五胡乱华,身有狐臭的异族几乎屠尽中原汉人,幸存下来的汉人发誓永不和胡人通婚,“门头”不对概指有胡人血统...... 这是很令人畏惧和不得不从的传统...... "

"这个问题我跟我妈谈过,假如我真找了个这样的人,她给我的解释就是遗臭万年,对以后孩子的责任,你现在好了,孩子以后要娶要嫁。尤其是在乎门第的孝义。"

"其实孝义还在纠结臭骨头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走不到一起的还挺多。"

"这种说法说也不科学!这种说法源于当地风俗,最多算是一种汗腺上的疾病,与骨头没关系!所谓“臭骨头”的说法也只限于山西某些地方!"

" 因为思想观念的一个小毛病,成为阻隔婚姻的线锁,到如今也没人能打破,有情人难成眷属......"

" 到底是啥玩意什么都不在意,只要能死心塌地跟着我,我必定誓死相随。"

" 瞎求讲疚了,没有根据。"

从上述议论中间,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门头”这个风俗还是非常在意,重视的,但也有一些纠结不以为然的。

而其中还有的人说“臭骨头”的人聪明又漂亮,其实,关于这一点,一般人都比较印象深刻,好些个被人说是所谓“臭骨头”的大多比较漂亮,而且皮肤也比较白泽细腻,聪明伶俐,这是否和优生半径圈及杂交优生有关。

以前孤陋寡闻,只以为这个“门头”风俗就是我们汾阳孝义一代讲究。但是,据了解,这个风俗在我国其他好些个地区都有讲究,不过也是讲究的程度,重视的情况有所不同,陕西,河南,江苏等地都有讲究。

而据说河南焦作济源市更是一个讲究“门事”的特区,当地的人们说起这个风俗,认为是家门不幸,“门事”猛于虎!

不过说法有些不同,我们当地说的是“门头”而别的地方说的是;“门弟”,“门事”,“门色”,“门病”等等,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实质上是一样的。

总观这个风俗的来源,不外乎是下面几种来源;曹魏时,将归附的外来民族迁入到山西,吕梁地区好多都是凶奴及杂胡等的居地,我们当地演武东边六七里的地方,就有两个属于平遥县的村庄,大羌城,小羌城。这个村曾有记载说:“五胡侵华,以居羌人,汉建安中筑”。

再一个就是西晋时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的时候,异族胡人与汉人交婚引起的。因胡人多有狐臭,姑汉人蔑称其为“臭骨头”,又因胡人与汉人风俗习惯差异较大,而胡人又时常反叛作乱,姑汉人避之不及,不与其通婚,即“门头不对”。

而主要的说法就是,元朝蒙古族入侵,汉民族大部分地区生灵涂炭,蒙古兵也叫“鞑子”,他们无恶不作,百般欺凌百姓,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而更为可恶的是,汉人家的姑娘要出嫁,首先得和“鞑子”睡三天,俗称“破瓜”,下来才能够和汉人入洞房,而如果有了孩子,汉人就会把第一胎摔死,不要这个“鞑子”种,而有的女人舍不得孩子,生下来就成了所谓的”鞑子“,也就是我们当地人们所说的“臭骨头”。

而“鞑子”也是我们当地人们对于所谓的“臭骨头”的人的另一种叫法。

之后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异族的残暴统治却是一直萦绕在汉人的心头,蒙古人被逐出中原之后,还有一分部蒙人散落于中原,这些人为了保命便改头换面,不承认自己的蒙古血统,以汉人自居。但是汉人却对这部分人极为的不信任,坚决不和其通婚,维持汉人血统的纯正。

但是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来区分汉人和其他民族,所以人们就想出一种看似很简单但却很实用的办法,利用“门头”这个风俗来拒绝与异族通婚。而且,这个风俗根深蒂固的扎根在好些地区许多人的印象之中,成为一个跨不过的坎。

上面说过,我国山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也有这个关于“门头”的陈规陋习,但没有考究全国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这种陋习,是否是“五胡乱华”时候流传下来,或者就是元朝蒙古“鞑子”流传下来的,或者还是什么别的说法还有待于考量。

但是时过境迁,多少年过去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思想与时俱进移风易俗的现在,是否还有必要讲究那些陈规陋习,维护那些卫道士们不切实际,误人子弟的风俗!?

在各种信息闭塞的以前,人们思想愚昧,讲究那些个奇怪而又误人子弟的风俗那还情有可原,但在各种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尤其是现在基本成了地球村,互联网遍布全世界,好些人都以与老外成婚为荣,嫁给老毛子,娶了老毛子为媳妇的大有人在。

而出于优生半径圈也是距离远了才能够优生优育,基于这些种情况,还有什么理由抱住那些个陈年陋习,误人子弟的风俗习惯而不撒手!?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思想的进步,观念的改变,那个压在青年男女婚姻之中,不合情理,不讲科学,误人子弟的风俗习惯一定会被觉悟起来的人们推翻改变的,也一定会没有市场的!

网友评论;

明哥;“臭骨头不只是汾阳有,好多地方都有这讲究。

水木年华;这么好的帖子,为什么没人看。

馨睿悦动;全中国有狐臭的人都很在意的。

超级贱886;过几代人的血统,早已经都一样了,没什么区别了,作者写的也对,但是,这不是身体上的“胡臭”或者“狐臭”,而是一种多少年来,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风俗,这是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而沉淀下来形成的

白文;在山西部分地方就认命吧,只要在当地通婚,除非你搬到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和别人通婚。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