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应该要做好皮肤的保健工作,中药具有美白肌肤的作用,能够让皮肤白里透红可以避免皮肤皱纹过早的出现,能够延缓肌肤的衰老速度,能够增强皮肤的弹性,增加胶原蛋白的摄入量,也可以通过中药的方式来调理肌肤和身体状况,五味中药材让肌肤白嫩如水!
1、白芷
白芷味香色白,为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市场上以其为原料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层出不穷,而“原滋原味”的白芷,其美容效果更为显著:白芷水煎剂对体外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
2、白芨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痤疮般下的痕迹,让肌肤光滑无痕
3、白果仁
白果仁,将白果仁捣成液浆涂于脸上,可令肌肤柔嫩光滑,白皙娇美。白果仁性味甘、苦、涩、干,白果酸在体外可抑制一些皮肤真菌,故外用可治头面手足多种碍容性皮肤病,并可延缓皮肤衰老,防止皮肤粗糙。
4、白蒺藜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5、白苏
干燥、起皱、灰黄的皮肤尤其适合用白苏美容,富有弹性而洁白的肌肤是白苏给渴望美白的人士带来的福音。白苏美容在爱美人士中引起的反响,足以表明白苏的魅力所在。将鲜白苏叶擦于腋下可去肿瘤,更奇妙的是:它能将令人尴尬的狐臭一扫而空。
五味中药材让肌肤白嫩如水!女性朋友尽量做好肌肤的护理工作,平时经常按摩皮肤能够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能够增强皮肤的弹性,可以避免皮肤皱纹的产生,中药能够让女性的皮肤变得白里透红,能够增强皮肤的弹性,可以补充皮肤的水分。
腋毛的作用就是防止细菌进入人体,因此如果我们的腋毛上有白色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小心了,这现象其实是一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它叫做“腋毛癣”。腋毛癣就是由于纤细棒状杆菌侵犯了腋毛的一种非真菌性疾病,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
一般天气热的时候较为明显,冬季好转,见于多汗的青壮年。这种病菌使我们用香皂或肥皂都很难清洗干净的,并且一般的杀菌药物也无法杀死这种特殊的病菌。
因此提议你在往后的洗澡时不要选用普通的肥皂,可以使用硫磺皂来清洗腋下,杀灭真菌,避免患有腋毛癣这种疾病。
在每天腋下清洗干净后,可以涂抹一些抗真菌的药膏,如:酮康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当然要坚持使用,一般用于半个月左右,同样,贴身的衣服也要注意常清洁、常暴晒。
腋毛癣的主要表现就是在人体的腋毛处出现白色的东西,这种现象是由于人们长时间的流汗,加上不及时、不正确的清洗。使得汗液排出的细菌吸附在上面,直接的接触人的皮肤是非常不好的。
四月天气的温度是越来越高,正常情况下,我们如果白天流汗的话,晚上回到家,不要偷懒,要记得清洗身体,舒舒服服的洗个澡,清除身体一天接收到的病毒、细菌等。
腋毛癣病症特点
1、多汗、有臭味,臭味与狐臭味相同,出汗时臭味加剧。
2、腋毛上有灰黄色、黄色、红色、烈色、白色、蓝色等脂肪(腊样)结晶物,与毛干牢固粘着。
3、流汗时产生的色汗会污染内衣,常会把内衣染成红、蓝,紫、黑色。
4、腋毛暗淡无光泽,干燥易折断,腋毛上的包裹物即使用肥皂清洗都不易清洗掉。
5、剃掉腋毛后.当再次长出来时,胶毛上仍然会出现上述症状,易复发,不易根治。
6、腋毛廯具有传染性,一般为接触性传染.如共穿衣服成共用洗漱用品均可传染。
7、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其他疾皮肤/病症;引起狐臭等并发症。
腋毛癣怎么治疗
1、剃去患部腋毛,涂擦1%升汞酒精、10%硫磺乳剂或1%甲醛溶液。或用外用红霉素软膏涂抹。
2、中医疗法,剃去患部腋毛后,外涂复方蛇床子酒(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g,白酒250ml。浸泡7天,滤过去渣,备用)。
腋毛癣如何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澡,勤洗手脚,勤换内衣裤和鞋袜的良好卫生习惯。
2、保持皮肤干燥。
3、避免接触癣菌病患者及衣物,不要接触和玩弄癣病的动物。
4、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怎样去除腋毛
1.脱毛膏和脱毛露脱毛原理
利于其中的化学物质溶解毛发结构,以达到脱毛的目的。此方法对毛囊没有任何破坏,故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三天左右就会再长出来。
使用时将脱毛膏均匀涂在要脱毛的部位,5-10分钟后,毛发变软,用刮板将其刮净。
处理一个小的柔软的身体毛发,大面积的毛发可以迅速消除。专家提示:对疼痛的恐惧,但对皮肤不容易过敏。补丁测试必须在使用前进行。
首先清洗皮肤,以减少刺激。脱毛脱毛膏和露的化学成分是疏乙酸(钙),对皮肤有刺激,频繁使用或敏感皮肤会造成红肿过敏,甚至发生皮疹,敏感的人要慎用。
2.蜜蜡脱毛脱毛原理
物理脱毛,用有粘性的蜜蜡粘住体毛,一并撕除。
将蜡均匀涂在皮肤上,蜜蜡要紧紧贴往皮肤,以便能将汗毛全部粘住,然后盖好纱布,以拉扯的方式把盖在皮肤上的纱布扯起,把毛发连根拔除。脱毛一般在美容院进行。
专家提示使用时会引致疼痛,而且化学合成的蜜蜡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往下撕时,体毛容易留在毛孔内一部分,断了一半的毛端极容易扎入毛囊,引起毛囊炎。
3.贴布脱毛脱毛原理
同蜜蜡脱毛相似,根据所需脱毛部位的大小剪下贴布贴在需要的部位,用力快速撕下。往下撕的动作要快效果才好,否则会非常疼。脱毛一般在美容院进行。
专家提示:使用时会引致疼痛,但贴布不像蜜蜡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往下撕时,体毛容易留在毛孔内一部分,断了一半的毛端极容易扎入毛囊,引起毛囊炎。
4.剃刀、电动剃刀脱毛脱毛原理
物理脱毛。适应怕痛而且皮肤敏感的人。要养成天天刮的习惯,否则长出一层黑色的小胡楂很不雅观。像男士在剃胡须一样,剃之前要在皮肤上涂抹剃膏。
专家提示:使用剃刀刮毛,汗毛会越长越粗。如果操作不熟练,容易刮伤毛细孔,损伤幼嫩肌肤,导致红肿。
5.夹子脱毛脱毛原理
物理脱毛。适合毛量少,不怕痛的人。用夹子把毛发拽出来。
专家提示:如果毛细孔清洁度不够,会使肌肤抵抗力下降,出现红肿和感染。要使用一些抗生素,以免感染。
腋毛的作用
一、防菌
人体腋毛,同阴毛一样,对它所生长的体表部位,能起到遮挡、保护人体皮肤的作用,使之不受外来细菌、灰尘等的侵袭,御“敌”于肌肤大门之外。
二、缓解摩擦
腋毛的另一个作用是当人体活动时,手臂运动,腋窝除牵拉着周围皮肤间总有摩擦力产生,若摩擦过久、过重,往往擦在其“中间”,起到缓解皮肤摩擦时的力量,保护了腋窝皮肤,使之不受擦伤,所以腋毛的作用不能否认。
近年来,随着乳房疾病的高发,很多女性对于乳房健康都非常的关注了。其实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是会导致乳房癌等乳房疾病的发生的。有传言说,女性刮腋毛易换乳腺癌,那这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拔腋毛方法不当或会造成感染
我们都可以想象的到,腋下的肌肤比较薄嫩、敏感,使用脱毛蜡或者镊子拔腋毛是一件非常疼痛的事情。
如果拔除的方法不正当会对腋下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腋下皮肤有夹缝,很容易出汗,皮肤环境湿热,非常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或发炎等症状。
此外,市面上有和很多脱毛产品,这些产品内含化学物质,往往会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对毛囊和皮脂腺造成一定损伤。
如果长期使用,药性成分会通过皮肤表皮及毛囊,进入皮肤深层,破坏毛发正常的生长过程和周期,也会使毛发在重新生长修复的过程中更长更粗。如果是过敏性肤质,受到这种刺激还很容易引起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
就连最温柔的剃除腋毛的方法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腋毛的根部没有剃除干净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毛发会倒刺入肉内,从而刺伤皮肤。
然而,有说法称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拔掉或剃腋毛阻止了我们身体的毒素从腋窝排出,会致毒素储存我们腋下的淋巴结,形成肿瘤。
目前,并无临床证据支持刮腋毛会致乳腺癌,也无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病位置同刮腋毛有关。所以,拔腋毛虽然不是很好的习惯,但是目前循证医学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举可以造成肿瘤等严重后果。
注意事项
腋窝一旦长出腋毛,腋窝里常常是汗汲汲的。与幼年时相比,现在的汗水有一种特殊的气味。
如果不及时清洗,不久就会散发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俗称狐臭。
如果勤洗澡,勤换衣服不能改善这种状况,最好去看皮肤科医生。大多数女性一周刮几次腋毛。
不同的文化对腋毛的看法也不同。在某些国家,人们认为它非常性感;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认为不刮掉它就不卫生。
想如何处理腋毛全凭自己的喜好,毕竟,它们长在自己的腋窝下面。只要时常保持清洁卫生,没人介意你是否刮了腋毛。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关于腋毛的作用以及腋毛癣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保证身体的清洁,衣服常洗常晒,这样才不会让腋毛上的细菌所感染,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远离疾病。
洪纬
《身体的气味:隐疾的文化史》,陈桂权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184页,36.00元
封城的日子里,你最希望做的却无法立刻实现的事情是什么?我的愿望是能够和朋友们线下聚聚会,去图书馆翻翻书,看看博物馆,逛逛水族馆……总之,就是走出方寸之间,回到大千世界。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愿望。而一旦进入人群,我们便难免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闻到千奇百怪的体味。
关于人体散发出的气味,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著名的个人哲学思考录——《沉思录》中向读者发问:
遇到患有狐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遇到患有口臭的人,你会生气吗?
你怎么善待这样的麻烦?
这位皇帝认为这些气味是很自然的东西,人类应该理性对待。但是,在现实世界里,要对这个问题做到理性,谈何容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会充分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探知对方,包括嗅觉、触觉、听觉、视觉乃至味觉。大家对汗臭和脚臭都不陌生,它们给我们的嗅觉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令人相当不快。倘若遇到有严重狐臭或口臭的人,这种刺激感可能会更加强烈。
俗语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狐臭和口臭并不引发疼痛,仅仅是给交往对象带来一些感官上的“麻烦”,它们是否能被归为“病”类呢?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陈桂权博士将它们归为被称为“隐疾”的一类疾病。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多指性病,事实上,在古代它所指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凡涉及隐私或者难言之隐的病症都可计入其中,而那些表征不明显的病症和问题也可用隐疾来指代。陈博士在《身体的气味》中着重讨论了几个当下比较敏感的主题:狐臭、口臭、性病和脚气病。
作为一位非医学史从业研究人员,作者没有囿于医学史的内史范畴,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文化层面,吸纳了众多明清笔记小说、当代小说和逸闻轶事,畅其旨趣。阅读该书时,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隐疾给当事人生活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展露无疑。用这些史料来探讨隐疾文化史最为恰当不过,也是书写一部大众史学读物的巧妙之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引发狐臭的原因认识不清,认为它可能是一种传染病,抑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譬如,唐代医家孙思邈便认为得狐臭有天生与传染两种途径。这些传统观念或曰医学理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伴侣的选择。四川省凉山诺苏人认为狐臭具有遗传性,与这些“病患”联姻被视为大忌。在成都市,相亲过程还有这么一个阶段:男方托人到女方家中去看门户,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待嫁女子叫到身边来坐,闻闻有无狐臭。
在婚姻不自由的年代,女子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子则享有相当不同的待遇,婆家对媳妇不满意,要么休妻要么纳妾。其实在古人的现实生活中,休妻、纳妾并不是由着男人的性子来。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便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浪荡子龙光因妻子有狐臭想纳妾,妻子同意,可惜老爹不允,龙光便与妻舅串谋,害死了亲爹。
史学家黄永年说,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异族骂为畜生。出于对异族的偏见与歧视,汉文化将腋气与“胡臭”联系起来,进而再将“胡臭”变成“狐臭”。这种叫法延续至今,根蒂是歧视异类的文化隐疾。古代志怪小说也有描述人与狐狸精发生情愫,并最终染上狐臭的故事,从中更能直观体会汉文化对“狐臭”的偏见。在河南省某些地区,狐臭又被称为“门病”,被认为是门第不清所致。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狐臭不具有传染性,全因个体腋下大汗腺过于发达所致,只是它具备遗传性。经过一定的治疗,狐臭可以得以消除或者减轻。
至于口臭,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重点是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在《身体的气味》中,作者对口腔清洁史做了一番清晰的梳理。大概最晚在东晋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盐末揩齿来清洁牙齿。后来人们又发明出了劳牙散、揩牙散之类的牙粉,以指点药,揩在齿上。宋代佛门弟子在日常起居中也很重视洗漱、揩牙。宋代《禅院清规》规定早晨起来盥洗漱口,步骤如下:“使用齿药时,右手点一次,揩左边,左手点一次,揩右边。不得两手再蘸。恐有牙宣(笔者注:牙龈出血,严重化脓)口气过人。” 《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的公子小姐们在漱口之前都会先用青盐擦一遍牙齿。青盐常被做成棱柱形状,方便使用。除了用手指揩牙,古人还会用揩齿布,我国大约在晚唐时期就有揩齿布了。
虽然洁牙剂可以追溯至古代,但是,西方牙粉和牙膏被引进中国时,还是经过了一番曲折的。在十九世纪末,洋货牙粉和牙膏在中国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公务人员、社会名流、名妓等,刷牙成为“文明人”的象征之一。对新生事物,人们需要一段接受过程,担心用毛刷长久地刷牙,牙齿会坏掉。1876年的《格致汇编》就说:“有人喜欢用牙粉刷牙,此质虽能令牙齿变白,但久用之,则外壳消磨净尽,而牙易坏。” 其实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我于硕士期间做口腔微生物学研究时,一位在国际知名公司负责口腔护理产品研发的专业人士便告知,有些品牌的牙膏里添加了一些磨损牙釉质的物质,期望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尽管过程曲折,在1915年,汉口民生化学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制造国产牙膏。
关于上述各种洁齿方式在社会上的普及度,我们不可过于乐观。历史上,莫说程序复杂的揩齿,就连能够做到简单漱口的人也不多。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中国人的刷牙率虽然猛然上升,但至少还有三亿人不刷牙,而且大部分坚持每天刷牙的人都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
1880年代的布朗牙粉广告(来源于Ebay网站)
口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比如,东汉典故“刁存含香”讲的便是老臣子刁存口臭的故事。据称,在商讨政务时,刁存的口臭让汉桓帝实在有些受不了,但又碍于老臣身份不便明言。一日,朝务完毕,皇帝赐刁存一片丁香,令其含在口中。刁存口含丁香,却不知何故,只觉得口中辛辣、刺舌,又不敢咀嚼。他以为自己犯了大错,皇帝赐他与毒药。回到家中,他抱定必死之心,与家人诀别,经朋友家人鉴定所含之物是丁香后,方才恍然大悟。
到了民国阶段,女子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男女婚姻恋爱也主张自由。1939年,在上海发行的一个期刊《五云日升楼》里讲了一位宁波女子因丈夫口臭提出离婚的故事。该女子时年二十五岁,受过一定教育,在1935年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当地同样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富二代大学生。二人结婚四年,却从未同房,最终女方聘请律师向法院提出调解离婚。
相较于女性,在古代,男性享有更多的特权,他们对色的追求也从来没有半点隐晦。中国娼妓业的长期合法化经营,文人骚客对青楼妓院的情有独钟,便是例证。性话题属于中国文化中隐的部分,在现代习惯用语中,“隐疾”亦逐步演化为单指“性病”。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性学方面的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对中国古人在性方面的文化与风俗有比较全面的考察,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在儒释道三家中,道教的学说与实践对中国古代的性文化贡献最多。“长生”是道教修行的宗旨之一,在南方道教中别有一支专攻房中术,持采阴补阳的理论,企图以男女交合的方式实现延年益寿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男子对妓女的追求使他们付出了严重的健康代价,在寻花问柳中身染疾病,“花柳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明代至民国期间,梅毒一直是危害中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现在主流观点,梅毒是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洲新世界反馈给旧世界的瘟神。在远航海员与当地娼妓的共同作用下,梅毒辗转传到了东南亚、东亚地区。美国作家德博拉·海登在《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一书中提到,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林肯、福楼拜、莫泊桑、尼采、王尔德等多名国外历史名人都身患梅毒。据传,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正德皇帝十分好色,生活荒淫,三十一岁便短命呜呼,且无子嗣。有人说他死于天花,有人说他死于梅毒,但是梅毒说似乎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对普通人,隐疾给个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家庭婚姻关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民国时期,上海报纸上关于男子身患隐疾,不敢与妻同床的故事屡见不鲜。例如,在1932年,上海一家服务于现代都市女性的杂志,《玲珑》刊登了一则“新婚夜不敢同床,原来丈夫患隐疾”的故事,讲的便是男子婚前与妓女有染,导致严重性病,以至于心感愧欠,不敢面对新婚妻子。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病毒、细菌、真菌横扫世界的脚步也在逐步加快。最后,陈博士还触碰了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即“脚气”和“脚气病”。在现代社会里,“脚气”通常是指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疾病,俗称香港脚。患者奇痒难耐,严重者甚至引发恶臭。该病给当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及上述几类隐疾,但是在群居之处,传染性极强,患者也不愿意大大方方地讨论。说“脚气”主题具有争议性,主要还是源自疾病的名称。在中国历史上,“脚气病”被广泛记录,宋代车若水著有《脚气集》,题为疾病名称,但内容非也。著《脚气集》时,车若水身患脚气病,据考据,这是一种非真菌引发的疾病。《身体的气味》是一本史学著作,陈博士将重点放在了史学方面,他并未对真菌引发的脚气这一现代病置于过多的笔墨。他重点将古代“脚气病”的文化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指出我国古代所指的脚气病可能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也可能是由于士人长期服食丹药造成的重金属慢性中毒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综上所述, 隐疾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煎熬,也带来了羞耻感。部分隐疾还给个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了治疗,严重时还会引发厌世或自杀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身体的气味》,我们可以看到,隐疾的概念从最初的“身体被衣服遮蔽处的疾患”这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慢慢缩小为特指的某些疾病,比如腋气、口气和性病,直到今天成为性病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隐疾”持有的态度是逐步趋向开明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生存,还需要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树立这样一个疾病观:患者及时就医;旁人给予精神支持。这应该也是陈桂权博士书写《身体的气味》时最希望表达的一个愿望吧。
责任编辑:于淑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