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皮疹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疼痛。通常,病因不明,但你可以在家治疗。然而,有时腋窝皮疹严重到需要去看医生。
了解腋窝皮疹的症状、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腋窝皮疹的症状和体征皮疹可能出现在腋窝或腋下周围的皮肤上。皮疹可能呈红色或比自然肤色深,凸起或扁平,或呈丘疹状。皮疹可能湿润或干燥,并可能渗出液体。有时还会发痒。
腋窝容易起疹子,因为腋窝含有顶泌汗腺,这种汗腺会产生气味。汗液和油脂会滞留在皮肤里,引发痱子。
“腋窝是出了名的温暖潮湿区域,手臂活动时容易反复摩擦,”休斯顿西湖皮肤科河橡树诊所皮肤科医生尼尔·法恩斯沃思(Neil Farnsworth)医学博士说道:“这些因素为一系列可能的皮疹埋下了伏笔。”
腋窝皮疹的原因腋窝皮疹的潜在原因有很多:
摩擦性皮炎
摩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疹。皮肤与皮肤或衣物摩擦产生的摩擦(也称为擦伤)会引起刺激。
高温和过度出汗都会导致皮肤擦伤。剃毛还会使腋下更容易受到摩擦损伤,因为剃毛会去除皮肤,美国皮肤病学会认证的皮肤科医生、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美国皮肤病学合作伙伴诊所的凯瑟琳·达勒姆(Kathryn Durham)医学博士补充道。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有两种类型: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法恩斯沃思博士说,当产品中的某种成分或元素(例如清洁剂、除臭剂甚至衣物)破坏皮肤屏障时,就会发生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同时,当您的免疫系统对某种成分产生反应时,就会发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从而导致皮疹。
区分这两种接触性皮炎可能很困难,因为它们看起来可能很相似。法恩斯沃思表示,罪魁祸首,例如香精或防腐剂,通常也是一样的。
真菌感染
汗液中过多的水分会促使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导致酵母菌感染。
“酵母菌感染通常呈鲜红色,周围有明亮的肿块和脓疱,并且常常有刺鼻的‘奶酪’味,”法恩斯沃思说。
癣是另一种真菌感染,由毛癣菌、小孢子菌或表皮癣菌 引起。它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共用接触皮肤的物品(例如毛巾)传播。
化脓性汗腺炎
化脓性汗腺炎 是一种皮肤疾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疼痛的肿块。肿块类似于粉刺和痤疮囊肿,常出现在腋窝、大腿内侧或腹股沟。
与其他种族相比,化脓性汗腺炎在黑人中更为常见,并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化脓性汗腺炎。
毛囊炎
达勒姆医生说,剃毛容易引发毛囊炎,这种疾病会导致细菌进入毛囊,导致毛囊感染和发炎。毛囊炎表现为红色或白色丘疹状肿块;有些还会充满脓液。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毛囊炎,但超重、肥胖或 2 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毛囊炎。不洗澡或不换衣服出汗,或者长时间泡热水澡或蒸桑拿,也容易诱发毛囊炎。
特应性皮炎(湿疹)
这种炎症性皮肤病可能是遗传性的,也可能出现在腋窝。你的皮肤可能会变得干燥、发红,并感到瘙痒。
达勒姆说: “湿疹喜欢出现在皮肤褶皱处,腋窝是我们可能看到湿疹的地方之一。”
逆向牛皮癣达勒姆说,牛皮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牛皮癣,会导致皮肤褶皱处(例如腋下)出现疼痛的皮疹,因为这些地方经常受到摩擦。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逆向银屑病。可能使您更容易患上的因素包括:
某些癌症
腋窝皮疹是某些癌症的相当罕见的症状,但存在联系。
乳房外佩吉特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可能与癌症有关,症状为腋窝出现持续的红色、鳞状或发痒的皮疹。
虽然这种情况也很罕见,但腋窝中无法消退的红色凸起可能是皮肤淋巴瘤(皮肤淋巴瘤)的征兆,尤其是在男性、黑人成年人和 50 岁及以上的人群中。
炎性乳腺癌会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帮助身体抵抗感染的小腺体,肿大后看起来像皮疹。这种癌症罕见但侵袭性很强。
如何诊断腋窝皮疹?许多腋下皮疹虽然会让人感到不适,但并无大碍。许多腋下皮疹的病因无需医生诊断,您可以自行在家治疗。例如,如果您已经确定了病因,例如擦伤或过敏,也可以自行治疗。
达勒姆表示,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则应联系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皮肤科医生是皮肤方面的专家,但您的初级保健医生也可以诊断腋下皮疹。
为了进行诊断,您的医生会与您讨论您的病史和症状,对您的皮疹进行目视检查,并可能选择进行额外的测试,例如斑贴测试、血液测试或活检。
腋窝皮疹的治疗和药物选择很多腋窝皮疹都可以在家治疗。法恩斯沃思指出在寻求其他治疗方案之前,先尝试以下方法:
法恩斯沃思建议,如果这些措施无效或皮疹恶化,请咨询您的初级保健医生或获得委员会认证的皮肤科医生。他们可以诊断皮疹或潜在的皮肤问题,并开具药物,例如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抗酵母剂或消炎药。
预防腋窝皮疹您可以在淋浴时和淋浴后护理腋下皮肤并帮助预防皮疹。
达勒姆说,首先,用抗菌肥皂清洗,然后用身体刷轻轻去角质。
“每周刷一到三次,具体次数取决于出汗量和活动量,”她说:“它可以减少细菌,去除所有残留物,让我们在涂抹除臭剂或止汗剂时,皮肤焕然一新。”
预防腋窝皮疹的其他方法包括:
某些皮疹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具体取决于潜在原因。
例如,化脓性汗腺炎可能需要手术来排出充满脓液的肿块。 法恩斯沃斯表示,如果患有化脓性汗腺炎,腋窝皮疹可能会很严重。肿块可能会发展成脓肿或脓包,导致疤痕形成,或在皮下形成充满脓液的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腋窝形成的疤痕会影响手臂的活动范围,并且可能会很疼。
同时,毛囊炎感染通常较轻微,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扩散到附近区域或造成疤痕。
在其他情况下,腋窝皮疹的潜在原因(例如梅毒)如果不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器官损伤等并发症。
总结文章来源:Jessica Migala,每日健康
免责声明:康加号聚焦全球健康科研进展,内容基于权威期刊编辑,著作权归原始作者或合法权利人;如有权益争议,敬请在线留言处理。文章旨在健康科普,不能作为独立诊疗依据;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疗机构。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家人们谁懂啊,等公交的功夫,还没看到蚊子的身影,胳膊、腿上就被咬满了包。第一天红了,第二天肿了,持续又疼又痒了三五天,止痒药也不管用,难不成是被某种毒蚊子咬的?
蚊子:这个锅,我可不背!
如果这个“包”又疼又痒,并且红肿的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小红点,那罪魁祸首不一定是蚊子,可能是被像芝麻大的虫子——蠓(měng)咬到了。
很多广东、福建的网友也被蠓所困扰,更有浙江的网友称蠓是“西湖特产”。
蠓长什么样?
蠓是一种小型、有两翅的昆虫,长度仅有1~4毫米,乍一看它就像是一粒黑芝麻,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蠓有吸血种类及非吸血种类,吸血蠓类有4个属,分属于4亚科的4个属。即细蠓亚科(Leptoconopinae)的细蠓属(Leptoconops),铗蠓亚科(Forcipomyiinae)的蠛蠓属(Lasiohelea)和蠓亚科(Ceratopogoninae)的库蠓属(Culicoides),澳蠓亚科(Austroconopinae)的澳蠓属(Austroconops)。中国无澳蠓属分布,其余3属均有分布。
跟蚊子一样,只有雌性才会咬人,雌蠓会用它们的锯齿状的上颚(口器)在你的皮肤上咬一个小口并吸血。它们既会吸取人类的血液,也会吸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有些蠓甚至还会吸取包括蚊子等其他昆虫的血液。
不同吸血蠓种活动高峰期不同,细蠓和蠛蠓是昼行性的,而库蠓多数是晨、昏时期吸血。
蠓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活动出现,尤其是在晚春和夏季,它们会大规模地进行繁殖。即使在冬季,它们也并未完全停止繁殖,只是降低了繁殖的速度。蠓的生命周期大约在4到6周左右,成年蠓的生命仅有2~3周,它们的生存目的则仅仅是为了繁殖。雌性蠓一次可以产卵30~100 个,而在生命终结前,可能产卵达到7次。
当被蠓虫叮咬时,你会感觉到轻微的疼痛,然后在被咬的位置会看到一个芝麻大的小黑点,还没等你看清是什么,它就突然消失不见了,根本没办法看到它的飞行轨迹。当然,如果不被干扰,它们吸食时间可以达到2-5分钟。
有些蠓还会传播如羊和马的蓝舌病等疾病,在一些国家,特别是热带地区,蠓还可能会传播如丝虫病这样的寄生虫引发的疾病,而在美国和澳洲,蠓虫并未被发现可以传播人类疾病。
蠓和蚊子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经常会有人把蠓与蚊子混淆,把蠓当成是一种小蚊子。虽然蠓与蚊子长相很像,但是体型却小得多。就像蚊子一样,有些蠓的幼虫也在污染的、静止的水中生存,可以跟蚊子的幼虫“共享”同一片水源。
蠓跟蚊子最明显的区别是,蠓的体仅有1~4毫米,而常见的蚊子要比蠓大很多,除此以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同的:
1.蠓在休息时会抬起前腿,而蚊子的成虫则不会。
2.蠓的翅并未超出腹部,而蚊子的翅稍长于腹部。
3.蠓会用像剪刀一样的锐利口器割开皮肤,然后用像吸管一样的嘴巴来吸取血液。而蚊子有一个长长像针头一样的口器刺破皮肤,然后吸血。
4.蠓在傍晚时会形成大规模的交配群,可能会持续几天。虽然雄性蚊子在交配时可能会成群结队,但它们通常位于特定的位置并且很难被看到。
5.蠓的寿命只有2~3周,而某些种类的蚊子可以活上几个月的时间。
一亿年前就开始吸血的蠓
早在一亿年前的白垩纪,蠓就已经和恐龙一起生活了,并且它们的形态和行为与现代的蠓非常相似。2019年,科学家们在缅甸发现了一些蠓的琥珀化石,这些化石提供了关于这些昆虫在中白垩世期间的形态、习性等特征的重要信息。
通过这些化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假设,即现代吸血蠓的大多数群体都是在中白垩纪的温室气候下进化的。因此,这些化石的存在表明中白垩纪的蠓与现代的蠓相似,已经具有吸血的特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昆虫的进化历史和生态。
被蠓咬了怎么办?
别看蠓的个头只有蚊子的几分之一大,但是蠓咬的包比起蚊子包的痛痒感更强烈。与蚊子的叮咬一样,蠓叮咬通常会引起刺激并留下明显的迹象:
红肿的红点簇。
被咬伤处最中间有一个小点,皮肤被刺破。
反应可能很严重:对昆虫叮咬敏感的人会感到灼烧感,出现红色伤痕。
对叮咬极其敏感的人可能会出现充满液体的又痛又痒的水泡。
被蠓咬过之后,普通的蚊子包止痒药可能就失效了,止痒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时可以尝试使用冰袋冷敷或使用非处方的抗组胺药物来缓解剧烈的痛痒感。不断地抓挠叮咬处还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如果对叮咬产生过敏反应,或者几天后疼痛和肿胀仍未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就医。
如何预防蠓的叮咬?
要想不被蠓叮咬,那就要从蠓的习性说起了。
蠓需要在有积水的地方繁殖,湿度较大的地方生存,所以尽量减少在有植被、有积水的公交站或房屋周围停留。
蠓通常喜欢在清晨或傍晚出现,在此时间段要尤为注意,出门时最好穿上长衣长裤防止皮肤暴露在外。
蠓的体型较小,飞行能力较弱,不喜欢在有适度微风时寻找血餐,因此在室外有风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蠓的出现。在室内有风扇或其他能增加空气流通的空气循环装置也可能减少室内叮咬蠓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驱虫剂也是有效的,把含有合成菊酯的驱虫剂喷涂在皮肤或衣服上,对于蠓的叮咬通常也可以保护数小时。
蠓这么可怕,有没有像消灭蚊子的不育昆虫技术、不兼容昆虫技术或是基因编辑技术,给蠓做绝育,来控制蠓的数量?很遗憾,还没有有效控制蠓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丨Denovo 科普作者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来源:江苏新闻
近日,充电宝安全成为热门话题。地铁上乘客的充电宝突然冒烟,候机厅行李箱中的充电宝自燃起火,家中床头充电的充电宝深夜爆燃……
这些并非耸人听闻的剧本,而是真实发生的安全隐患。小小充电宝,为何会化身“掌中雷”?如何才能知道手中的充电宝是否有隐患?充电宝起火又该如何正确处理?
图源网络
核心症结就在于其“心脏”——锂电池。
01
充电宝为何会爆炸起火?
内部短路是元凶
锂电池内部有正负极,中间由一层薄薄的隔膜分开。如果这层隔膜因劣质生产、物理损伤(如摔落、挤压鼓包)或老化而破损,正负极直接接触,就会瞬间产生巨大电流和热量,点燃易燃的电解液,导致起火或爆炸。
高温环境是催化剂
夏日车内、阳光直射的窗台、暖气片旁……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和老化,极易诱发火灾。充电宝工作时本身也会发热,长时间过充过放导致内部化学物质过度反应,增加短路和起火风险。
充电宝过充实验(图源:北京消防)
物理损伤是导火索
重摔、猛烈撞击、被尖锐物刺穿,都可能直接破坏电池内部结构,导致瞬间短路起火。
充电宝挤压实验(图源:北京消防)
02
“5分钟”安全自查清单
别再让充电宝成为身边的“隐形炸弹”!拿出你的充电宝,对照以下清单快速检查:
外观检查(1分钟)
看鼓包:这是最直观的危险信号!将充电宝放在平整桌面上,轻轻按压各个面(尤其是大面积平面),感觉是否软绵绵、有弹性,或者肉眼可见地膨胀变形。如有鼓包,立即停止使用并妥善处理!
图源网络
查伤痕:外壳是否有明显裂缝、凹痕?接口(USB口、充电口)处是否松动、生锈、有异物?严重损伤请停用。
使用感受检查(2分钟)
摸温度:在正常充电一段时间后(约30分钟),用手触摸外壳(避免接口金属部分)。是否感觉异常发烫(明显高于体温,甚至烫手)?轻微温热属正常,过度发热需警惕。
闻味道:充电或使用过程中,是否闻到刺鼻的化学异味(类似塑料、胶皮烧焦味)?如有异味,立刻断电停用。
听异响:充电或静置时,是否听到内部有异常的嗞嗞电流声、轻微的爆裂声?如有异响,立即停用。
“年龄”核查(1分钟)
这个充电宝你用了多久?锂电池寿命通常为2-3年(或300-500次完整充放电循环)。
如果它已伴随你超过3年或超过可循环使用年限的话,性能和安全系数会大幅下降,建议退休。
红色画圈处为充电宝内电池可循环使用5年的年限标识
“身份”核查(1分钟)
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锂电池、充电宝时,一定要认准CCC标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
另外需要确认外壳上标注的额定容量是否清晰,模糊不清或不敢标注具体容量的,多为劣质品。
03
充电宝起火如何处理?
尽管做好充足准备,还是难保意外发生,当出现充电宝起火,请牢记以下Tips,助您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
使用正确的灭火器材
给充电宝降温才是灭火的根本方法!相对来说,水的比热容大,能够有效降低锂电池内部温度,防止复燃。
而干粉灭火器,并不能有效降低锂电池的内部温度。当锂电池内部持续高温时,相应的化学反应还会继续,等热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会复燃。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
消防员实验也显示,干粉灭火器的渗透性和降温效果比较差,在应对充电宝着火时效果并不理想,而水能够渗透到充电宝内部,有效灭火并起到降温作用。
图源国家应急广播
如遇火势失控或发生爆炸,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04
预防永远胜于扑救!
想要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具体如下:
尽量避免边给电子产品充电边使用,或长时间给产品充电,这样会增加产品发热风险。
不要随意更换充电器,有些快充充电器充电功率较大,但对于某些没有限制保护设计的电池就可能造成过电压或过电流充电,产生安全隐患。
不要随意拆解产品或自行更换电池,对于非专业人员,工具的选择和拆卸安装是否熟练都会给电池带来刺激甚至损伤。
要及时检修更换,电子产品浸水或暴晒后,应及时送到专业维修店进行检查确认,必要时对锂电池予以更换。
来源 | 苏电牛思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