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话面颊就不停抽动,口角歪斜,睁不开眼,郁闷极了。”家住喀什市的努曼姑大妈,在两年前某天突然出现一侧面部及眼睑肌肉不自主抽搐,“每当和家人、亲戚朋友说话时脸就抽搐,特别尴尬。”努曼姑大妈便前往当地医院求医,被诊断为“面肌痉挛”。
大妈为解决“面子问题”,四处求医,针灸、按摩、民间偏方及间断口服药物治疗齐齐上阵,不仅没有效果,病情反而日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近日,经朋友介绍,大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援疆专家、我院神经科蔡晓冬副主任接诊后,对大妈进行了仔细检查,提出了“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心准备,针对其病情,在科室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蔡晓冬顺利为大妈实施了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注射后不久,大妈原本痉挛半闭的双眼渐渐睁开了,紧缩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治疗效果显著。
▲图丨蔡晓冬为大妈进行治疗
“人的面部由44块肌肉组成,肌肉间相互作用,从而操控整个面部的表情轮廓。”蔡晓冬介绍道。由于每个人面部肌肉情况都有差异,因此注射肉毒毒素的“点”和剂量掌握必须恰到好处,一旦注射失误,轻者造成面部僵硬不对称,重者会出现肌肉无力,甚至局部面瘫等严重问题。
▲图丨术后大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我院时,蔡晓冬对神经和肌肉的解剖结构有着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探讨。援疆以来,他率先在喀什一院引入“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面肌痉挛,填补了喀什地区在此方面的技术空白。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他还积极开展差异化的带教工作,力争将更多的新项目和新技术留在科室、留在喀什,使医疗健康红利造福喀什地区各族群众。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逐渐累及同侧面部、口周,甚至颈部,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抽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发作时,同侧眼睛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不能说话;与人交流或者公共场合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影响生活、工作及学习,久之可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主要应用于症状轻微,或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术后复发的患者。90%以上的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症状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大多集中在3~4个月,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适用症状
1. 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和书写痉挛等;
2. 中风、脑外伤、儿童脑瘫后的肢体痉挛状态等;
3. 腺体分泌异常、流延、多汗症和狐臭等;
4. 除皱(眉间纹、鱼尾纹、额头纹)等;
5. 疼痛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难治性关节痛、肌筋膜痛综合征、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专家简介
神经科 蔡晓冬 副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学组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专长: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头晕、头痛、脑血管病、癫痫、肌张力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有着深刻的认识。
出诊时间:(2021年2月作为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干部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中山六院健康说##清风计划#
傅应云
傅应云,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肺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病。参与国家、省及市级项目7项。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肺血栓栓塞症的科技攻关项目的具体实施,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慢阻肺早期药物干预效果评价及有效药物筛选。近5年发表SCI文章1篇、核心期刊32篇,省及国家会议文章交流6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王立生
王立生,男,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擅长肝硬化的诊治,尤其擅长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通过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腹腔内镜诊断不明原因腹水的病因。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病变。内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的肿物。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尤其受到患者的好评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郭毅
郭毅,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以及认知心身医学研究,擅长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综合医院抑郁焦虑,头晕,头痛,脑炎,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癫痫,肉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症,多发性硬化,各型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目前已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及二等奖各一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罗林杰
罗林杰,男,主任医师,副教授
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的内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和起搏器植入术。 长期兼管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高危病例处理经验。对心血管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心衰治疗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张新友
张新友,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其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工作多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血细胞形态学基础,尤其擅长血液病疑难杂症(如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组织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少见类型白血病、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q-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张欣洲
张欣洲,男,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动静脉滤过疗法和肾移植内科治疗等,主持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科研课题及市科研课题6项,主编《临床实用肾脏病学》,主持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科研课题及省市科研课题7项。发表论文50余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
贾黎静
贾黎静,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主要从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途径方面的研究。在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足病的诊治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荣获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一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获实用新型专利三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刘冬舟
刘冬舟,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在临床工作中,通过积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风湿病专业疑难病例的诊治。擅长各种血管炎(如大动脉、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主持深圳市科技局课题3项,参与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编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姜昕
姜昕,女,博士,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专业及老年病学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心血管疾病及老年常见病急危重症的诊治,还熟练掌握超声心电图及心脏介入技术。同时具有较强的基础及临床科研能力。在基础研究方面,一直致力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衰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有丰富的分子生物学、动物模型制作等经验。
主持国自然课题、省厅、市科创委及卫人委课题各1项,主参与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发表SCI文章10余篇。曾获深圳市自然科学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及深圳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李佑生
李佑生,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先后师从国家/省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骆继杰教授、王行宽教授、王文健教授,并得到国医大师刘祖贻研究员指导多年,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代谢病、脑病与胃肠病,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衰、眩晕、头痛、帕金森病、高血压、胃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有较深造诣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葛茜
葛茜,女,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营养专业,毕业至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26年,至今成功干预管理了600余例肥胖或超重患者,其中较多合并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有效干预率超过90%,在国内省内同行中反响较好。被聘为广东省健康教育科普专家、深圳市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
成志强
成志强,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泌尿男生殖病理、软组织肿瘤病理及分子病理,2012年受中组部和深圳市卫计委指派远赴新疆喀什,为喀什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病理科,受到新疆自治区和喀什地委嘉奖。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深圳市科创委科研立项12项,在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著30余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袁小澎
袁小澎,男,主任技师,医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检测及相关研究;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深圳市科创委等项目5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徐金锋
徐金锋,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从事超声医学工作32年余,擅长肝硬化,肝癌,甲状腺及乳腺结节等各种疾病的超声诊断, 参与制定全国甲状腺及乳腺超声诊断指南,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及浅表器官超声。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32篇,主编专业书籍3部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
王相成
王相成,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苏州大学,从事核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20多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甲状腺癌的碘131治疗。PET/CT及SPECT/CT影像诊断。肿瘤多发骨转移疼痛的核素治疗。核素敷贴治疗血管瘤及瘢痕疙瘩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5项。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30余篇;实用发明专利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负责人(主持工作)
孟庆宝
孟庆宝,男,主任技师,医学硕士
从事输血工作29年,有丰富的临床输血管理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主持深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
陈旭东
陈旭东,男,主任医师,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擅长:
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瘤栓塞、颈内海绵窦瘘封堵、急性脑梗机械取栓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2、特别擅长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微创技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使患者免于遭受反复胃镜下止血的痛苦和减轻反复胃镜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
3、擅长采用腔内介入结合准分子激光治疗复杂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等下肢缺血性病变。掌握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技术,使得本科室介入治疗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先进的行列中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
吴超然
吴超然,男,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擅长各种复杂先心病手术,普胸手术,颅内巨大动脉瘤,巨大占位等神经外科手术,新生儿手术,肝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等复杂手术的麻醉。基础研究方向为术后疼痛。现为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POISE-3项目中国牵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王哲银
王哲银,男,主任医师,暨南大学硕士导师
毕业于中南大学,擅长肩颈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肌筋膜炎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亚健康;顽固性呃逆,面肌痉挛,各期癌痛等疾病诊治。先后二次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六次获得深圳市科技局课题资助立项,并在全国率先进行老年人疼痛治疗与认知功能的研究。先后在全国各类期刊杂志发表专业论著四十余篇,副主编疼痛学专著四部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
刘雪燕
刘雪燕,女,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坚守在急危重症临床一线20年,熟练掌握各种危重症常见病、疑难病的抢救和诊治,能独立完成ICU常见操作;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4项,参加编写学术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江林
张江林,男,主任医师,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医学博士,暨南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博导和博士后合作导师
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主要从事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痤疮(青春痘、痘坑、痘印、痘疤)、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胎记、白癜风、脱发、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和凹陷性痤疮疤痕、扁平疣、性病(尖锐湿疣等)、色素痣、皮肤良恶性肿瘤、腋臭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乾隆二十五年,一位叫伊帕尔罕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满身的香气和忧郁,走进了北京紫禁城。她在此之前从未走出大漠,走出新疆,北京的繁华和迷离,让她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每当夜色降临,月上柳梢,一滴滴思乡的泪珠就会爬上她洁白如玉的脸颊……
文/北寒 图/六月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这首《香冢吟》道出了佳人虽倾国倾城,却最终香销玉殒的悲惨命运,词中写出命运不定,人生悲苦的无奈以及对佳人魂断化身成蝶的伤咏,词中透露着无限的惆怅和遗憾,让人读来不禁生悲。这里的佳人就是香妃,乾隆皇帝的容妃,一名维吾尔族的妃子。因她生全身就有一股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因香妃的特殊身份,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成为当时世人最为关注的一名妃子。“一缕香魂无断绝”,在香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依旧吸引着骚人墨客的兴趣。长久以来,关于香妃的身世,还有她身上的自然“芳香”,在她身上衍生出来的故事,缠绵不绝,可谓是百花齐放,真假难辨。就连香妃的陵墓,也有两处,一处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一处在新疆喀什市东郊的浩罕村,至于哪处为真,哪处为假,论断不已,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谈资与看点。
乾隆二十五年,一位叫伊帕尔罕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满身的香气和忧郁,走进了北京紫禁城。她在此之前从未走出大漠,走出新疆,北京的繁华和迷离,让她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每当夜色降临,月上柳梢,一滴滴思乡的泪珠就会爬上她洁白如玉的脸颊……她就是香妃。尽管她内心有着很多的纠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乾隆皇帝对她的宠爱。在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她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伊帕尔罕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诞生在新疆霍加(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霍加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霍加,所以香妃又叫霍加氏。
据说,伊帕尔罕身上总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所以被称为香妃。她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香妃身上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些史家说,所谓香味,其实只是个人感官上的主观认定,未必跟大众认知的“香”的概念全然相符。因此,所谓“异香”其实只是她的体味。由于她从小饮羊奶长大,久而久之成为了她身上的一种独特的体味。当然也可能是她常洗“花草浴”或“奶浴”,或者喜欢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之类。不过,也有人猜测这是一种带有特殊香气的“狐臭”。至于是何种原因,时光飞梭,香妃已逝,如今也已无从考证。
容妃入宫后,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厨师。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于宫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岁。然而,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
关于香妃的死亡,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皇太后赐死,另一种是自然病死。
第一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证据,就是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所谓香妃戎装像下写的文字说明:“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顶,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不过,这段文字并不符合逻辑。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赐死的。香妃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传说在香妃死后,乾隆皇帝派了一大批送葬队伍,抬着香妃的棺木返回故乡,棺木不准落地。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六人。最后,香妃被葬在了阿帕克霍加墓群中。
从喀什市驱车至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就能看到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墓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约2公顷,始建于1640年,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传说,埋葬在阿帕霍加墓的霍加后裔中,就有伊帕尔罕。香妃死后,遗体被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香妃墓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历史的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如今,来此地的游客有为朝拜而来的,也有为仰慕香妃而来的,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帕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的。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