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魏氏祖传狐臭(魏氏宗亲)

时间:2024-06-18 09:23:5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她被献给皇帝为妃,因貌美日日受宠,却被下令割掉鼻子

在我国古代,女子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她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被当做是男子的所有物。在这样的时代中,美貌对于女子来说并不是一项优势,而会使得她们因此丧命。有一位女子,她被当做礼物,献给皇帝为妃,因为貌美日日受到宠爱,但是却被皇帝下令割掉鼻子。

这位女子就是战国时期的魏美人,她长得极美,被人称为魏国最美丽的女子。在当时楚怀王命令自己的手下一举进攻这位女子的国家,魏国君主自知不敌,为了求得安稳,主动向楚国敬献了自己国家最美丽的女子,希望通过这样能人楚国不要侵占自己的国家。

魏美人被送到楚国后,楚怀王第一眼见到就喜欢得不得了,日日都要她陪在自己的身边。早在这位女子入宫之前,楚王身边最受宠的人是郑袖,但是她的到来使得郑袖立即失宠,因此就对她怀恨在心。为了能让自己重新获得皇帝的宠爱,郑袖就想了一个计谋。

在魏氏入宫后,郑氏不但没有表现出嫉妒,反而对她十分好。经常送一些漂亮的衣服、首饰给她,还将自己屋内的陈设物件都送给对方,甚至还与她分享如何获得楚王的恩宠。很多人都觉得郑氏对魏氏的喜爱都超过了楚王。楚王得知后十分欣慰,还大加赞赏郑氏,觉得她是妻妾们的典范。

魏氏因此对郑氏也很有好感,将她当做自己的亲人一般信任。有一天,郑氏装作有难言之隐的样子向魏氏支支吾吾的提了一句话:“妹妹,你可知道大王不喜欢你的鼻子”。魏氏十分吃惊,她自小就被人夸赞美貌,从没人说她鼻子难看,但是她觉得郑氏是为自己好,于是从那以后每次见到楚王都要捂着鼻子。

没过几天,国君就觉得奇怪,为何这魏美人每次见到自己都要掩着口鼻呢?身边的郑氏回答道,因为此女觉得大王身上有狐臭味。国君自然十分生气,恰逢当时举办宴席,在宴席上魏氏每次靠近大王都要专门捂着鼻子,国君就更加生气了,当即下令割掉魏氏的鼻子。郑氏达到了目的,从那以后就独占宠爱。

只可怜这魏美人天性纯良,听信了他人的谣言,被奸妇所害。小编觉得,魏氏固然可怜,但是也告诉了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提防那些表面交好背地里耍心机的人,远离他们保护自己。

隆回骄子:魏源故乡名中医魏道善,行医六十余载写传奇

正道自安,为善常乐!

凭良心做事,凭良心做人,遵医德看病;无愧于心,无愧于行;今生无悔,无悔今生。行医60年,感恩改革开放,感恩社会,感恩组织,感恩各级领导,感恩父老乡亲,感恩师长,感恩患者,感恩亲友,感恩家人,感恩我生命中诸如原邵阳卫校谢沛林校长等许多位贵人,感恩"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不让儿女当睁眼瞎"的母亲,感恩所有对我好的人的关爱、鼓励、支持与帮助;也感恩对我不好的人的鞭策,坚韧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宽容、自省、自律,自信与自強。感谢上届医院领导把我推邵阳,以及邵阳四大家主办的《邵阳工作》、《三湘儿女》、《邵阳日报城市版》和邵阳电视台的相关栏目。我,一介乡下小学生,地地道道的"墙上芦苇"----名符其实的头重脚轻根底浅,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不坚強与坚持;没有理由不掌握较好的专业技术,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治病疗伤,回报社会,回报病友;传递愛心、善心……

——魏道善行医60年感言

智水仁山,人杰地灵 ;楼房林立 , 物阜民康 。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 ;东山与湿地,筆架又文昌 。“杯中藏太极,腹内孕乾坤";“……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強" 。(魏源、魏午庄语)这,这就是生我养我的美丽神奇的家乡——邵阳隆回魏家塅。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美丽的家乡魏家塅位于魏源湖湖尾。

《人道酬善 医德奉公 -------魏道善行医六十周年记》刊登于:《邵阳工作》 2018年第9期。《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邵阳日报.城市版》(2018.11.30)以“悬壶济世六十载,洒向人间都是愛"、"治病救人60年,永葆初心不忘本色“为题连续报道。

1979年国家选拔中医药人员,邵阳地区的录取文件。 录取花名册:邵阳地区共40人,隆回5名。其中4名均系县或乡镇医院医生,唯有魏道善来自民间。

世界中医骨伤科第二次学术交流大会暨尚天裕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授奖大会于1998-10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图为全体代表合影。

右1:联合国爱因斯坦科学奖得主、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主席尚天裕教授,1998.10于北京,世界中医骨伤科第二次学术会暨尚天裕科学奖授奖大会会前接见获奖者魏道善。

前右,法国运动疗法学院长罗伯特.莫瑞恩.科帕兰教授,1998.10于北京,世界中医骨伤科第二次学术会暨尚天裕科学奖授奖大会后主动与魏医师留影。

中: 俄罗斯骨伤科专家苏瞿洛夫教授,1998.10于北京,世界中医骨伤科第二次学术会暨尚天裕科学奖授奖大会后主动与魏医师留影。

左:德国.巴赫曼博士,于1998.10于北京,世界中医骨伤科第二次学术会暨尚天裕科学奖授奖大会后主动与魏医师留影。

尚天裕主席(中)以及日本专家(左)会后与魏医师畅谈并留影 河南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河南省中医院院长黎君若女士(中)会后询问魏道善脊柱研究情况。会后一部分外国专家合影时,把魏道善也拉了进去。

人道酬善 医德奉公

—— 魏道善行医六十周年记

“人道酬善,悬壶济世消疾苦;医德奉公,妙手回春度慈航。”这是隆回县魏姓族亲魏海波赠给名老中医魏道善老先生的嵌名联。“人道酬善、医德奉公”,八字镏金,庶几是魏老先生六十载悬壶济世、厚德化人之最贴切写照与见证!  

自1958年初习医术以来,魏道善秉持“医者仁心”理念,自“文革”时代起,坚守“凭条五分” ,创立医界一代传奇;笃行“医乃仁术”信条,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临床始终,尽最大努力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造福患者。“医德奉公”,乃魏老先生一生之善举;“人道酬善”,乃魏老先生一生之善缘。履践懿行善举,终换得人羡天酬!

善缘常自苦寒结,点滴关爱润心田

(1953-1979)

魏道善先生幼年丧父,母亲哺育七儿女。尽管贫寒,仍咬紧牙关,坚持送他去隆回司门前读高小。冰雪天,小伙伴们呆在家中烤火,唯有他从不间断,脚缠草绳,每日往返十余里。途中必经金水河坝上金水桥,桥面由圆木栓成,冰冻若镜,年幼的他不敢过桥,便趴下滑向桥面,用红肿僵硬的手足,四点对向固定,徐徐爬行。桥下河水幽深,万一滑坠,必死无疑,如此情景,让人想想都害怕 ! 数天后,这一情况被班主任欧阳健民老师发现,强制魏道善留校,并供其食宿,直至冰溶雪化。师恩浩荡,从此在魏道善心田种下了爱的根苗、善的因子!

高小毕业,家贫辍学,舅舅全家怜悯,遂于1956年春将年方十三的外甥带去学中医。恒念生活惟艰,机会不易,魏道善更加发奋砥砺,基础经典,熟读通背。

1958年冬参加工作,开始行医。正值专业起步之时,却于1962年被下放回乡。此时,他谢绝亲友改学泥工的善意建议,坚持白天劳作,夜晚灯下苦读。1964年,乡村麻疹肆虐,魏道善凭籍所学,成功救治危重病人无数。有一次从羊古坳龙家村出诊,途经雷丰村时被人叫住: “某某医生刚走,他说刘祝树的大儿子已经死了。您去不去看看”?魏道善二话没说,一口气跑到患儿家,见其父亲正在找木板准备掩埋。孩子被搁在地上,没了气息,没了心跳,唯独瞳孔没散大。魏道善立即指导其父亲口对口做人工呼吸; 自己则用手指掐“回阳九针"穴位。当掐至左足涌泉穴时,患儿左下肢竟然收缩了一下,随即吐出痰涎、并哭出声来! 围观人群一齐惊叫“活了活了”! 其父亲双膝跪地,连声“救命恩人、救命恩人”! 自此, “恩人”在憨厚的刘祝树有生之年中,便成了魏道善医生的专用名字。其名气迅速传开,延伸至外区社。

1966年,“文革”开始,魏道善被取缔行医资格。之后苦炼农活,无奈病弱之躯,力不从心。为了提高技艺,重又拜师,主攻骨伤科。不准魏道善看病,群众呼吁强烈,公社特事特办,凡持大队或公社加盖公章批条的人,魏道善可以接诊看病。自此,“凭条接诊”便成铁规,直至1979年。为回馈父老乡亲,从此他主动降低收费标准: 甭管吊针开方、续筋接骨; 抑或清创缝合、倒睫狐臭,每人次均一律只收五分钱。即使后来当上“赤脚医生”,仍然坚守“凭条接诊、五分收费”(简称“凭条五分”)不变。每年看病约八千人次,收入400元上下,悉数上交大队,换取360个工分,拿回口粮,养活全家。

“凭条五分”,一干十四春,见证了魏道善医术之精进,也彰显了他悬壶济世、回报社会的毅力与韧劲!

长期劳累,生活特差,导致魏道善身体异常虚弱。1974年,他终于倒下了,暴发“空洞型开放性肺结核”,每日吐痰不下一千亳升,要命的是随时可能大出血死亡!必须卧床隔离、住院治疗。与此同时,怀孕的妻子又患上重症肝炎、早期肝硬化,亦需住院。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无来源,治病无资金,全家陷入绝境!幸亏大队领导、亲友乡邻,尤其谢沛林医师及时伸出关爱之手: 拟定长期、足量、系统抗痨方案;并联系大队,特许他不出诊,在家给人诊病,仍然照样拿工分。魏道善自己则土洋结合、多法兼施,最终奇迹发生,他与妻子双双痊愈!

任大队医生期间,他指导改建本大队全部水井,结束饮用水不卫生的历史; 并按质按量按时搞好各项防疫工作。在省城下放的谢、方医师指导下,救治了多批钩端螺旋体病病人; 又于金潭、大水田一带发现肺吸虫病、铅中毒等病种。对常见病、多发病、疮疡、骨折等病症,他完全依靠自采中草药配方治疗。

尤其使用中草药,攻克了破伤风、三叉神经痛、水火烫伤、带状疱疹、病毒性肝炎等疾患。大水田廖青梅,患破伤风,在某医院住院反趋重危。转至魏道善处后,他认真总结以往治疗破伤风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得出正确结论: 打破书本束缚,使用大剂量毒副药品,很快好转乃至痊愈。其后几十年间,廖女士每至隆回,或其本人,或偕丈夫、孩子,次次不忘登门看看魏医师。

自此例之后,魏建庭、魏元求等患新生儿破伤风; 隆回中医院住院的范解香、周后坤等多例重症破伤风,均全部用中药治愈。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仍然坚持自学提高,床头煤油灯经常长夜不熄。有时,为了一位危重或疑难病人,遍查资料,彻夜难眠。

躬耕医界不知疲 誓以所学济苍生

(1979—1991)

1979年,通过国家反复选拔考试,魏道善以唯一的一名乡村医生,被录取并调入隆回县中医院工作,定职为中医师。“苦心人,天不负”,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年近不惑的魏道善,迎来了医学生涯“第二春”。

新环境,更艰辛; 新起点,新要求,新目标…… 组织关怀、培养、造就他。1980年,被选派到省中医提高班进修学习。1981-1982,又在湖南中医学院进修一年。进修期间,见缝插针,刻苦用功。课余时间,珍分惜秒,或蹲图书馆,或听学术讲座,或走访专家教授,或参观专业科室、专科医院。同时自交学费,成为学院业余经典班学员。他还精心整理了各位教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与方法,领悟医学教研之精髓要义,后来应用于隆回卫校教学。进修班所有课程,结业考试也均在92-100分之间,被授予优秀学员。

1985年,受惠邵阳市统一文件规定,全家“农转非”。随之家属招工,事业发展进入新一轮稳定期。

天道酬勤!天道酬善!

20余年勤奋砥砺,终于换来了医疗事业上的“井喷”:进修归来,引进各种牵引、螺管支架等外地先进技术与科研成果,从而结束了医院骨伤科“一把菜刀、三根带子、四块杉树皮“的历史; 并终结股骨骨折致畸致残的严峻现实,使现代骨科生根、萌芽;又反复建议医院派员进修骨科手术,创建中西医完美结合现代骨伤科新学派!

同时,他抛开家庭,自觉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夜晚自学3小时左右; 领头自费全身心投入脊椎伤病临床研究工作。苦战近千个日日夜夜,发明“脊柱四位一体.三维弹性牵引法”(相当于西医“脊椎张力带内固定”作用); 成功研制“脊椎骨折治疗器”,并获国家专利。湘雅、中医学院傅荫宇、姚又新、刘立铸等专家教授书面鉴定:“脊椎骨折治疗器是骨伤科治疗创举,……达到省级成果水平”。

凡脊柱脊髓损伤,魏医师使用自己独特的“牵引、脚踩”快速复位法 脊椎骨折治疗器"治疗,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治疗高度,彻底解决了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与护理难题,保证了脊柱的穏定性与完整性; 更是打破了“骨性椎管狭窄”,禁止保守治疗的西医定论,实现复位精准、椎管畅通。他还将“治未病”思想始终贯穿于临床,比如自拟“通下逐瘀汤”早期内服治疗脊柱脊髓损伤,中晚期理脾补肝肾; 内外并治,一套完整、系统的治疗方法,平均缩短疗程16天; 实现损伤局部与全身同时康复的理想效果;实现瘫痪病人虽然长期卧床,既不翻身、又无褥疮的护理奇迹,改变了医学书籍2-3小时翻身一次的护理常规。录像在各级学术会议上展播交流,每次都轰动全场。朱佑武研究员翘起大拇指说:“你们创造了奇迹,让截瘫病人站了起来” ! 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主席尚天裕教授在第二次世界中医骨伤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说:"……脊椎骨折治疗器,简单、合理、科学、适用,解决了脊柱脊髓领域大难题"!

魏医师还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满足于堂堂正正为医,甘于清贫,心有独乐,在业界广有口碑。

 医术精宏人渐老 夕辉照耀仁者心(1992年至今),少时惕励,奠定一生事业根基。同样,中年勤勉,换来医术精宏,蔚成大树。

1992年,省定成果推广项目“脊椎骨折治疗器”在全省推广使用。1993年,医院重启脊椎伤病临床科研课题,派出专家组在国内专题考察后,在原专利基础上,当年获“脊椎弹力过伸支撑牵引器”等4项国家专利,并创建邵阳市脊椎伤病研究中心,开设脊椎伤病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意致函湖南,时任省委书记熊清泉批示省科委考察立项,从而使“脊椎伤病多功能治疗牵引床”顺利立项,并连续专款支持。1994年,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1996-2000年,先后斩获4项国际医学成果奖:①世界传统医药突出贡献国际优秀成果奖(1996.北京.旧金山。世界传统医学会、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世界传统医药科技大学、美国中医药研究院颁发);②尚天裕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北京; 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尚天裕科学奖组织及评审委员会颁发);③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大奖赛优秀成果奖(1999.洛杉矶;颁发单位同①);④尚天裕科学奖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悉尼;颁发单位同②)。期间,他无偿献出“养血舒筋液”等6首验方秘方,均为医院制剂。与璀璨成果相对应的是一系列闪光的荣耀与奖牌:“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华医之星”“中国特色名医”“共和国名医专家金奖”“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 邵阳市劳动模范”,以及隆回县首届、第二届科技(教)兴隆奖等。2001年,获评“邵阳市百佳医务工作者”。2003年,获“全国名老中医最佳成果创新奖”。2004年,获评“湖南农村名中医”。2006年,获评“中医骨科国际名医”。2010年,“魏道善名中医治疗腰椎骨折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课题在省立项;同年获评“邵阳市名中医”。上世纪八十年代至退休,先后在省或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7篇,并常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尤其是他力倡和主导治未病、急重症通下、骨伤理脾、温通法治疗“炎”症、经方治疑难杂症、老年病疗脏腑、平阴阳、调脊曲等医疗理念和方法,以及毒副药物、单味药物的特殊大剂量应用,收到了奇特效果,深获社会、业界广泛认可,影响极其深远。比如“骨伤理脾,弥补了骨伤传统治血治肝治肾理论的不足"(李同生教授在1985年全国骨伤药物疗法学术会总结语)。古语云:“仁者寿”! 魏道善长年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名家大师均谓夭寿之格。可偏偏在“油尽灯熄”之时,疾病反而减轻减少,体重由长年的小于110斤增至140余斤的胖瘦适中!2004年退休,他返聘于隆回县中医院。2017年以来受聘于邵阳成和手外科医院、隆回兰亭国医馆。感恩社会,回报病友; 医者仁心,夕辉晚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魏氏族贤、青年才俊魏海波敬赠嵌名联:“人道酬善,悬壶济世消疾苦;医德奉公,妙手回春度慈航"。八秩乡贤、龙昌第老师敬赠嵌名 中药名退休联: ″道擅中医紫气腾,使君独活;善疗骨伤华光耀,国老当归。”(备注:魏道善老伴名芷(紫)华,逗号后均系中药名)。惜乎,因魏老坚持医者仁心仁术,孩子们自小生活在拥挤嘈杂环境中,长年目睹父亲又累又穷,遂生厌医之心。小儿子当年高考,得知被湖南医科大学七年制班录取,气极拒读,万般无奈,改读南京邮电学院。自叹一生苦学、无形资产,付诸东流!“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娄底新闻网通讯员阳伟书) 续记.左1: 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秘书长韦以宗教授,于2000.3.悉尼,世界中医骨伤科第三次学术交流会暨《尚天裕国际科学奖》授奖大会,为所有获奖者頒奖。 韦秘书长为魏医师授《尚天裕国际科学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左:美国中医药研究会罗志长会长,1998.5.于美国.洛杉矶,世界第四届传统医学学术交流暨成果授奖大会后,祝贺魏医师获突出贡献优秀成果奖。 国际会议证书---1996 国际会议证书---1998 国际医学成果奖四之一 国际医学成果奖四之二 国际医学成果奖四之三 国际医学成果奖四之四 尚天裕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中国.北京(注:图片上传失败)尚天裕科学奖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 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暨成果大奖赛获奖锦旗。 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成立暨首届裕天裕科学奖授奖、笫一次学术会---1997.吉隆坡 五项国家专利: 五之一:脊椎骨折治疗器 五之二:脊椎弹力过伸支撑牵引器 五之三:脊椎伤病多功能治疗牵引机 五之四:脊椎伤病牵引床 五之五:弹性多带半侧背心 献出六首验方秘方做为隆回县中医院中成药制剂,收到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六首验方秘方:1)田七活血液,2)养血舒筋液,3)化瘀止痛胶囊,4)理脾接骨胶囊,5)止痛消肿酊,6)温经止痛膏。 中医骨科国际名医证书 世界传统医学当代杰出人物 入录:《世界名中医.中国卷》 共和国名医专家金奖 医高德重无私献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局长、中医泰斗吕炳奎老先生提词 华医之星 国医大师 惠泽民众全国名老中医中西结合成果创新大会----2006-兰州 最佳杰出成果创新证书 全国中医骨伤科药物疗法学术交流会.1985-5.北京本人论文《论骨伤理脾》第三位大会交流后,李同生教授在大会闭幕时说: “骨伤理脾,填补了传统治血治肝治肾理论之不足"! 全国活血化瘀专业人才学会暨学术交流会上大会发言 .1993.山东.曲阜 中国老年艺术终身成就奖----2009年 湖南农村名中医 全省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邵阳市名中医 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 邵阳市先进工作者(劳模)证书 邵阳市百佳医务工作者 隆回县科学技朮进步一等奖 隆回县首屆科教兴隆奖 隆回县第二屆科技兴隆奖 前进路上,存在艰难险阻,斗争波折,没有一帆风顺!

凡事,只要努力了,无关成败,不留遗憾!

1988.8.29.省报披露了脊椎骨折治疗器坐冷板凳、接下来在所谓的协调会上,魏道善的拼命工作、人格、成果被全盘否定!正值六神无主、万念俱灰之时,谢沛林校长又出现了: “……应该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 凭你的能力与毅力,一定能挺胸站起来"!

金玉良言,茅塞顿开!拨开迷雾,调整心态 ; 甭管轻蔑鄙视,投入正常工作,直至四年后重启科研课题。

感恩谢沛林医师这位魏道善生命中的大贵人,每当人生关键时刻,总能及时出现,关心、指点、帮助,解决人生关键问题。

面对荣誉和利益:

1996年,魏道善因无钱集资建房,而县人民医院又欢迎去。于是办妥了调出调入双方单位一切手续,此时县卫生局宁松奇局长考虑全县两大医院的力量平衡问题,拒绝调动,并当即表态在市拨中医款项中给解决一部分建房款。“君子愛财,取之有道"!当即婉拒了局长的好意。后来,改由中医院在银行为魏道善贷款建房。

魏道善满足于堂堂正正当医生,看淡金钱,为众所周知,因而1997年,组织决定树为隆回县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典范。当卫生局匡云峰局长表明组织决定时,魏道善认为这不过是遵守职业道德而己,亦被其谢绝了。

1999年,组织将全县优秀共产党员隆回卫生系统唯一一名指标指名给魏道善,医院党支部袁朝贵书记多次动员当仁不让,结果仍然被谢绝,把指标让给了其他优秀同志。

2006年,隆回推荐魏道善为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候选人; 当县相关领导非常善意关心地“建议你去市里活动活动……"时,魏道善在特別感恩组织、感恩领导、感恩全县人民厚愛的同时,理智地选择了顺其自然!

隆回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大门口悬挂着《邵阳市脊椎伤病研究中心》的牌子。

邵阳市脊椎伤病研究中心主 任: 魏道善 副主任:刘庆华 欧阳海平秘书长: 孟国成 《三湘儿女 . 医界湘军》2018年12月 《邵阳文库.医药人物》240~241页 《宝庆人物》杏林奇人 成果、个人简历等载入::《湖南年鉴》《邵阳年鉴》《隆回县志》中。
2017年以来,任聘邵阳成和手外科医院名誉院长; 以及隆回兰亭国医馆。怀感恩之心,以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回报社会。成和老板,左右上下关系特别融洽。又系技术权威,且具高管理水平!热忱善良,慷慨大方,深受员工爱载,病友满意,社会尊重!建院仅年余,已在手足外科专科医院基础上,迅速发展为以显微外科、创伤骨科为特色引领,以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关节镜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内科、中医科、功能康复科兼备的“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医院。医院正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发展壮大中!
隆回中医院周光清院长将魏道善的脊柱研究成果命名的“魏氏脊柱疗法”。

本疗法对脊柱骨折脱位具"张力带"内固定作用;免除了长期卧床截瘫病人的翻身!对颈肩腰腿疾患,内外并治,调理脏腑;多病同治,同病异治 ; 调理脊曲,锻炼強身; 环环紧扣,免除手术; 花钱少,效果佳 ; 却病、健身、延年!老年病、疑难病、骨质疏松症、多病纏身、亚健康人群,均收卓效。许多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疑难症在保守综合治疗中增強了体质,恢复了椎间盘、韧带、肌肉、肌腱的弹性,使其自动复位,椎管通畅,达到治愈目的,为大批患者免除了手术,而且医药费只占手术治疗之20%左右。

骨伤急重症,颅脑、胸腹伤,凡非禁食禁饮者,中药破滞逐瘀通下,每能力挽狂澜;“骨伤理脾",填补了传统骨伤"治肝、治肾、治血"理论之不足(全国骨伤药物治疗学术会李同生教授总结语)……

邵阳成和手外科医院门诊工作照。

以"行医60周年记"发于朋友圈,以纪念骨伤先师蔡泽北老先生诞辰110周年(农历1908-10-21~2018-10-21)!

恩师专业功底深厚,中青年时期,即随师誉满汉口、技震益阳,炼就中医药全才!且工于书法。

治疗各类骨折脱位,恩师強调复位手法 ″轻巧穏准"四字诀。往往伤者尚未觉察,在无痛苦或很小痛苦中,己复位完成。每次接骨,必用一只小鸡捶泥拌成接骨药膏,敷贴固定于夹板内,10~12天换药一次; 共2~3次,骨折愈合,随即解除外固定,效验如神。

恩师一旦碰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者,均用砖头置于受伤部位,用斧背使劲捶下,砖碎骨断!再重行复位固定治疗。吾1959年初见恩师如此折骨,毛骨悚然!但病人无痛苦,愈后不至残,遂心悦诚服。及至六十年代收吾为徒; 吾亦将此法长期应用于临床中,效果颇佳。

八十年代邵阳市区一位骨伤大师表演“捶砖折骨法",上级领导莅临,记者云集,市民围观,场景壮丽,声势浩大。而恩师则几十年如一日,习以为常,从不张扬惊世。

吾师尤其看重医者:"熟、悟、活、勤"四要诀。"熟"即基础、经典、经方时方、各家学说等背诵牢记,然后融汇贯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悟"指疑难重症,孰真孰假、孰缓孰急、孰轻孰重,梳清条理,悟出最佳治疗方法。"活"呢?面对复杂多变的"活"病,必须突破书本“死"框框,灵活多变,心小胆大,确保疗效。"勤",治病救人、接骨疗伤,医者贵乎脚勤手勤脑勤眼勤……

吾之中医入门、基础经典、做人做事,全赖舅舅、舅妈悉心教导垂怜照拂;而接骨疗伤、临床诊断、治法、遣药、开方、疗效、论文、成果,则受益于恩师亲身垂范,口传密授,以及"悟″中的延伸、发现与发展。

缅怀恩师,感恩感德,继承衣钵,济世救人!

隆回兰亭国医馆坐诊工作照。

隆回兰亭国医馆专家简介 八秩房亲先平老先生2008年题诗赠屏:致志杏林五十年 尝尽苦乐与酸甜仁心济世操仁术 医德高风效古贤 隆回中医院范玉成老院长为拙作《苦乐杏林五十年》题赠:妙手回春欢乐事 不图报答出于情光明磊落人称羡 功绩千秋榜上名地利人和皆友善 近邻远亲赞仁心人间自有真情在 振兴中华举纵横己丑岁于寓所(上世纪六十年代本科生) 读骨科名医魏道善先生《苦乐杏林五十年》赠言:孟夏时节读华章,尤多感慨不寻常。受屈忍辱除民恙,茹苦含辛撰秘方。遵道从医成果巨,积德行善美名彰。杏林奋战五十载,宠辱相偕济世蒼。——隆回东方中学欧阳錫锦老师 是邵阳成和手外科医院这个温暧的大家庭,这里精益求精、活力四射的专家团队,这里吃苦耐劳、朝气蓬勃的年轻才俊们,让我不老!让我重返年轻!让我重返社会,继续報效社会!報效病友! 天然氧巴中,张开大嘴、伸展双臂,恨不得一口饱吸天地精华…… 邵阳成和手外科医院长江三峡旅游紀念 邵阳成和手外科医院长江三峡旅游紀念 与贺府才育表兄留影----生命中的贵人之一 右:中华文化人物、摄影家、湖南道德模范刘启后先生。 雄伟的魏氏宗祠落成2018. 12.18. 盛大庆典日,受宗亲推荐,理事会午瑞会长重托,魏道善整装脱帽、洗手换鞋,全神贯注,书写祖宗牌位、叩拜祭祖……
老伴孙芷华建家庭,育儿女;克困苦,斗病 魔;过操劳,损健康;皱纹深,髮苍苍;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转眼而今五十载!

人,

生下来注定是吃苦的。

干一行,爱一行,

努力下去!坚持下去!

因而有了:

“只要有恒心,铁柱磨成针″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金秋硕果"之说。


(徐伍莲推荐:魏道善曾经在隆回县中医医院担任骨伤科主任期间,我担任护士长,亲眼看到了他对每一位病人都真诚、节省开支、使用传统正骨疗法和独创的牵引术及方药诊治病人,病人好得快、花费少,都说魏医生是个难得的好医生。)

说说:关陇望族 老武家人的故事(武永宝)

说说:关陇望族 老武家人的故事

——甘肃靖远会宁景泰平川等地武氏族系迁徙演变情况综述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武永宝

靖远、会宁、景泰、平川等地武氏,明代大移民来自山西太原府。四百多年来,世代人才辈出,故事绚丽多彩,有文史内涵和传世价值。

——题记

序 语

武氏,华夏最常见,也是颇著名的姓氏之一。百度上查阅:中国姓氏有5662个。百家姓中,武氏排列第85位。这个排名,较之5662之数,那是很靠前的。说明,一是,武氏之姓,很古老。二是,武氏族人众多,人口比,较大。三是,武氏族人遍布寰宇,分布极广。四是,从历史至今,武氏族人的影响力爆棚……

武氏,出自商代国王武丁?出自商末纣王时《封神演义》里的传说人物,姜子牙的大徒弟武吉?出自西周天子之姓——姬姓?如周武王姬发之后?出自春秋初年宋武公?还有出自北方少数民族,被赐武姓之说……总之,至今未有确论。说明,武氏远祖源流出处非单一也。多股远祖溪流,历经无数历史动荡、更迭之洗礼,不断繁衍生息,日渐壮大,最后汇集而成今日武氏——华夏大族之江河奔腾之势……史书明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武姓族人,就频频活跃于中原大地……

武,在古代有代表武装力量、武力等国家机器含义;有表示上天威武雷霆之势,含有不可抗拒,必须顺从之意。以此威慑诸侯、百姓,及夷狄、蛮族……此外,还有保境安民,天下太平之意。古人对武之崇拜,可谓无以复加。故,武,在古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意识里,占据重要地位。武,对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了武的保障,就会拥有绝对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以及发言权。武财神关羽,曾被人们顶礼膜拜之极……早在夏商时代,武,就左右着朝政及庶民的社会生活等一切。如,甲骨文,就频频出现武字……上古之王,在征伐敌人,发动战争?或是,上兵伐谋,造战争舆论,吓止敌人?每每卜卦问筮……均与武相关。可见,古人极端崇武,在如此强烈意识支配下,谁,能够被赐予武姓,或是武功赫赫,被世人拥戴、承认之,那绝非等闲之辈。所以,武氏远祖,获得武姓,说明,一是来之不易。二是必有卓越武功。三是大多与王、天子、公侯贵胄出身有关。不是谁谁,都可以,随便获得此姓的。可见,武姓,真正贵姓也。此,足为今日武氏族人傲娇也。

武氏族人,自古人才辈出,勤奋有为,与华夏其他族群一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说起武氏历史名人,非武则天莫属。她是千古唯一女皇,开辟盛唐开元盛世,为后世景仰不已……提起武则天大名,历史足以生色,世人为之肃然……唐代四大家族,武姓排第二,仅列李氏之后。武则天之族侄、孙,如武三思、武元衡等,长期担任大唐宰相……自唐以降,千百年来,武氏名人,代不乏人。不必赘述。

今兹,就关陇(靖远、会宁、景泰、平川)武氏,其历史渊源考稽,及民间传说故事等,笔者为之搜罗了部分材料,在此予以展示。因年代久远,祖传老谱大都毁于同治之乱。故,数地武氏各支系,其来源、世系演变情况,具体详情,几乎无人可知。有些情况,经笔者苦心考求,亦略知大概而已。鉴此,笔者大海捞针般所获之材料,弥足珍贵。披露于此,武氏族人当谨记之。这些材料,若再不整理、刊发于世,可能就会彻底丢失掉……后人,对于祖先渊源一无所知,对于己身血脉何处所来,茫然懵懂,是一件可悲之事。俗语:树高千丈,所赖其根也。中华民族泱泱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应感恩祖先们一代代奋斗牺牲所创立之坚实基础也。至于华夏千万姓氏各家族,亦然之。不忘乃祖,敬天法祖……吾华夏民族传统美德也。

靖、会、景、平四县区之武氏,为关陇望族。考据历史可知,始祖有兄弟三人:武友连、武友顺、武友某(佚名),自明代万历年间(约1590年)从山西太原府迁徙至靖虏卫(靖远)。武氏,乃明代大移民潮众多氏族之一。当年,靖虏卫为边陲军事重镇。武氏族人迁移至此,遂扎根安家焉。400多年来,为保卫边陲,建设桑梓,贡献多多。终成一方望族。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现实生活需求所致,各支系渐次从靖远县城周边分散于靖、会、景、平各城乡、陬壤。今,四县区武氏族人总数,统计约有1.5万多口。此,皆始祖武友连、武友顺后裔。乃泱泱一大户族也。400多年来,武氏族人,人才辈出。士、农、工、商、学、文、武等,各界、各行业优秀人才多有。高考状元、厅局高干、大商贾、名教授、文人、军官等等,代不乏人……具体情况,恕不一一列举。

诗曰:

其武赳赳,殄国之仇,军旆不苟,浩气悠悠。

其武巍巍,天胄裔贵,威德之垂,乾宇祺瑞。

其武煌煌,史册之彰,脉祚泽长,万岁永昌。

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所建之武氏宗庙,为王家山煤矿著名企业家武丕栋先生捐资、筹资,并带领陡城、王家山武家拐等地族人所建。横额题字及两楹题联,为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少将常生荣墨迹。每年农历腊月廿六日,家庙进行大祭祀活动,各地武氏族人争相前来参加,盛况空前……

王家山著名煤炭企业家武丕栋先生工作照。

第一章 武氏始祖兄弟3人 自山西太原移民靖虏卫

一、兄弟多人移民他乡 为明代大移民普遍现象

1.始祖兄弟三人,移民靖虏卫。碾子湾武氏所存家谱确载,并参考家族传说,可知,明代万历年间(约1590年),我武氏,有始祖兄弟三人:武友连、武友顺、武友某,从山西太原府武县迁徙至靖虏卫……遂繁衍、发展成今日家族人口过万之关陇一大巨族、望族。

2.多兄弟,年长者,必须移民。基本常识,今,靖远等关陇一带人,几乎都是当年山西、陕西,以及中原、江南一带移民后裔。靖远,则基本是山、陕移民后裔。其他如,中原、江南移民成分相对较少。本来,中原、江南移民在整个甘肃移民中占比就少。他们以军屯身份居多。即,由跟随部队而来的小商、军官、士兵演化而来。当年,山、陕移民,大多属民屯性质。这些山、陕民屯性质的移民,徙来靖虏卫时,有个共性,即,一般移来兄弟多人。多则4人,最少,2人。兄弟一个单枪匹马,移民来此,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在整个甘肃大移民中,似乎都具有普遍性。盖,当年山西人稠地狭,难以养活众人。而中原河南、河北,以及安徽、江苏等地,还有偏僻边疆之地甘肃,又由于战乱等原因所致,人口稀少,大量土地荒芜……明帝国为长远计,决定从“窄乡”向“宽乡”进行大规模移民。所谓“窄乡”,即,如山西人稠地狭之地区。而“宽乡”,则指人少而土地大片荒芜之地区。当年移民,大多从兄弟众多家族下手。如弟兄6人,留老小2人守家,以祖业为生。其余4位长兄,就必须移民。因兄长数人抵偏远之地,互相有个照应,不至于太过孤单。也就安心就地为家焉。兄长,一般年龄较大,甚至已经婚配有子女,一并拖儿带女,移民之。因年长者,来到蛮荒偏僻之地,如靖虏卫者,有较强生存能力,很快会落户生根。若将年龄低幼者移民此处,很可能因缺乏生存力而夭亡。那不就白忙活一场?

二、始祖偷三棵白菜 被找茬儿发配边关

当年,老家山西,官府搞大移民,为了迫使移民对象乖乖就范,不得反抗,还有个普遍现象,就是采用故意找茬儿,甚至故意栽赃等手段,随意给你安个罪名,就将这家人兄弟数人发配到移民地区……

家族传说,山西老家,始祖兄弟原本有5人。老四、老五年幼居家。其中老三武友某,年已十五六,秉性顽劣,好惹是非。老大武友连、老二武友顺,均已婚配,并生育有子女。因家中子女多,土地少,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某日,老三武友某饿甚,偷吃了别人三棵白菜……这下子闯了祸。里正胥吏为此小题大做,一番上纲上线运作后,衙门认为罪不可赦。又大兴连坐之法,呵斥长兄武友连、武友顺二人监护失职,三兄弟遂被一起绑了,共同治罪。不久,三人被一同发配靖虏卫这样的“远恶军州”,以惩治之……一路上,三兄弟拖儿带女远离山西故土,涕泣涟涟,难分难舍。也不知道靖虏卫这地方是否适应人之生存?心下颇多惶惑。这一切,都是老三不轨行为导致的。故,老大、老二两人一致对其怀有很深恨意,以为是老三连累了大家……虽说如此,实则是,官府鉴于武家兄弟众多,欲强行移民久矣。这次,终于找到口实、机会罢了。

就这么,靖、会、景、平各地武氏始祖兄弟三人,被强行移民到了靖虏卫。这一幕,颇具悲喜剧色彩……固然,被强迫移民,故土难离,悲剧也。我祖泪洒千里途中……然则,今日关陇武氏家族壮大,犹若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妁妁其华,且,我等族人在此生活安逸,事业有成。这一切,还要感谢祖上移民至此啊。无祖先,安有我辈哉?此,又实喜剧也。

三、移民亲兄弟 不能居同村

明代大移民,还有一个现象,尚需特别予以交代。这就是,移民族群抵达靖虏卫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兄弟多人,不能居同一村。而进行分别安置。这村一个,那村一个……且彼此相距甚远。节假日,彼此想串个门走动一下,行程,没个一半天功夫,还不行。此举目的,盖,官府出于防止户族势力将来壮大,在一村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使得家族势力威胁里正胥吏威权,不好管理。故,有此法。这也叫:分而治之吧。

如,我武氏始祖三人,长祖武友连,被安排在靖虏卫城郊之柳林滩安居。次祖武友顺,被安排在黄河北岸之碾子湾居住。二人表面看,隔河而居,不算远。然有俗语曰: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那时渡河工具不发达,互相走动一下,很费劲的哦。三祖武友某,则再迁嘉峪关,远走口外……与二兄长分隔千里之遥。

类似情况很多,如陈家拜陈家,弟兄3人自山西大槐树迁来,被分别安置于皋兰后长川、靖远糜滩陈家拜,以及下河等地。黄家,亦来自山西大槐树,为靖远糜滩下滩村大姓,另一支则安置于陡城、牙沟水。还有石家,为靖远糜滩下滩村老户,而石门有支系。樊家,亦靖远糜滩樊家拜老户,另一支则安置在陡城……或许有人说,这是后世逐次再迁徙的结果吧。是的,这种情况确实大量存在。而各家族移民最初的原始状态,也是这样的。最初移民来的亲兄弟,都分居靖虏卫周边各地。兄弟们被安置一村者,绝无。这一点,查阅一下关陇一带大户人家的族谱,即知之。绝非笔者杜撰。

四、祖籍山西武县在哪里

始祖三兄弟之祖籍,碾子湾所藏几家家谱,如武治宪、武仲国、武德林、武朝福等几家之谱,皆记载曰:山西太原府武县。武治宪家藏之谱,系清咸丰7年(1857)清明所修。系同治之乱前所修之谱。目前,在靖、会等地武氏宗谱里,属于最古老的一个版本。其序,亦记载是武县。陡城武氏族谱,清咸丰8年(1858)所修。其序也记载,始祖原籍:山西太原人也。而未有武县之说。平堡几个版本之武氏家谱,亦只记载,始祖来自山西太原府。也未有武县之说。那么,我祖原始祖籍——山西武县,究竟在哪里?这给人们留下一道难题。笔者反复查阅史料,未曾发现山西曾有武县之建制。然,考据得知,明代太原府,曾管辖20多个县,似乎有武乡县,在期内。故,推测,武县,是否为武乡县之误?这里存疑。

第二章 次祖武友顺定居碾子湾及族系演变情况

一、上湾武与下湾武 族系图谱推考

靖远县糜滩镇碾子湾村,乃关陇武氏大本营。自始祖武友顺由山西太原府徙此落户,历400多年之久,繁衍生息,至今,氏族人口发展至1500人左右。为该村最大户族。期间,族人未曾发生大规模外迁等情形。故,族人相对集中,繁衍、发展情况相对稳定。有关氏族流传的源流来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情况,相对比较丰富。由此,也可捕捉靖、会、景、平等地其他外迁族人的零散信息。有助于推考其迁徙踪迹、发展演变情况,等等。

今兹,笔者悉心搜考碾子湾村武氏族系的演变情况,公布于此。供族人、研究者研磨、探讨之。

碾子湾武氏,总体分上湾武、下湾武两大支系。上湾武,基本为武友顺次子,即,二房头武伦之后。下湾武,基本为其长子,即,大房头武举之后。以上湾武之武兴邦、下湾武之武永宝为例,两大支系世系演变情况如下。

上湾武 武兴邦一支世系图谱:

始祖:武友顺(1世)——武伦(2世)——武光衡(3世)——武宏(4世)——武大旺(5世)——武永刚(6世)——武宰魁(7世)——武海庭(8世)——武万悦(9世)——武兴邦(10世)——武治鹏(11世)——武宏恩(12世)

说明:综合碾子湾村武治宪、武朝福两支武氏所藏家谱,及其他信息,推出本支世系图谱:1世武友顺,兄弟3人。武友连、武友顺、武友某。武友顺为次子。2世武伦,有兄弟7人:武举、武伦、武权、武奇、武安、武宁、狗子。武伦系次子。今只知武举、武伦有后裔。其余五子后裔情况不可考。3世武光衡,兄弟3人:武光衡、武光典、武光照。武光衡为长子。4世武宏,兄弟3人:武宰、武官、武宏。武宏为三子。5世武大旺,独子。6世武永刚,兄弟2人。武永刚、武永信。武永刚为长子。7世武宰魁,兄弟不详。8世武海庭,兄弟3人。武润庭、武清庭、武海庭。武海庭为三子。又称:武三老爷。9世武万悦,兄弟姊妹6男4女。武万祯、武万祥、武万悦、武万和、武万顺、武万服。武万悦为三子。10世武兴邦,兄弟姊妹4男2女。武兴邦、武兴国、武兴家、武兴中。武兴邦为长子。11世武治鹏,兄弟姊妹4人。1子3女。12世武宏恩,兄弟姊妹2人。1子1女。

特别指出:武宰魁以上,为推测。以下,有实证。武兴广、武治国二人家藏新修之谱,可证。

上湾武,老祖坟在今碾子湾武治厚老宅背后山湾处。此处祖茔大约埋葬有三、四世祖先。后世,新祖茔改择址于碾子湾坪,距离903农场总部不远处。有五六代人埋葬于此。

据武兴纲言,始祖武友顺之墓,似在小石板沟里某处。因年代久远,400多年后之今日,后人早遗忘之也。

下湾武 武永宝一支世系图谱:

始祖:武友顺(1世)——武举(2世)——武光普(3世)——缺名(4世)——武大学(子智,5世)——武成来(6世)——武士殿(7世)——武学举(8世)——武宝清(9世)——武生孝(10世)——武连升(11世)——武振顺(12世)——武永宝(13世)——武广泰(14世)

说明:综合武治宪、武朝福、武德林、武仲国四支家谱信息,推出本支世系图谱:1世武友顺,兄弟3人:武友连、武友顺、武友某。武友顺为次子。2世武举,有兄弟7人:武举、武伦、武权、武奇、武安、武宁、狗子。武举系长子。3世武光普,兄弟3人:武光普、武光瑞、武光焕。武光普系长子。4世缺名。有兄弟3人。为长子。5世武大学,也叫子智。独子。此祖,系武仲国、武德林、武振福、武连吉四支族人共同之祖。6世武成来,兄弟3人:武成来、武成库、武成发。武成来为长子。7世武士殿,独子。8世武学举,有兄弟5人:武学科、武学举、武学丰、武学泰、武学林。武学举为次子。9世武宝清,独子。10世武生孝,兄弟姊妹8人。6子2女。武生荣、武生华、武生孝、武唯一、武生明、武耀德。武生孝为三子。2女分嫁县城回商魏顾天、三滩秦望源。11世武连升。兄弟姊妹4人。3子1女。武连升、武连成、武连峰。武连升为长子。1女(抓养)嫁本村王仲杰。12世武振顺,兄弟姊妹4人。3子1女。武振顺、武振利、武振庭。武振顺为长子。1女武凤英嫁县城西关朱正嘉。13世武永宝,兄弟姊妹3人。2子1女。武永宝、武永富、武永芳。武永宝为长子。14世武广泰,兄弟姊妹3人。1子2女。武广泰、武学颖、武春颖。

特别指出:武士殿以上为推测。以下,有实证。武振福家藏新修之谱,可证。

下湾武,祖坟在马路坡(汉家坡)脚下靠上一侧处。今已成二队居民区。有四五代先人,埋葬于此。距离上湾武之老祖茔约50米。古代,两古祖茔地紧密相连于一起。后世,下湾武之祖茔地,改择址于碾子湾坪21冶(1971年后,改为903农场)生活区附近。有四五代人,埋葬于此。此处新祖茔,与上湾武之新祖茔,亦相距不远。据老人言,当年,笔者曾祖父武生孝、武唯一等带领祖父武连升等上坟,就在此处。另,迁居北滩武学科一支族人,亦曾来此处上坟。1958年,这里建起一个油库。21冶农场的人也不通知村民,竟将成百棺坟茔用推土机毁为平地,后来,根据提灌需要,又在此挖出一二亩大的蓄水池……当年,父亲等族人闻讯,仅抢救性地陶挖出9世祖武宝清合葬之墓。其余,皆毁之……自此,北滩武氏一支,也不再来碾子湾上坟。

二、二房武友顺定居碾子湾 演变成9个支系

1.繁衍十五代,家族2000多口。前面讲了,长祖,也就是大房头,武友连,起始定居于靖虏卫黄河南岸之柳林滩,后世,也叫:武家滩。在今靖远县政府附近。次祖,也就是二房头,武友顺,则定居黄河北岸之碾子湾。三房武友某,再迁口外嘉峪关。

二房头,碾子湾这支武氏族人,经过四百多年繁衍发展,目前,已衍至15世,发展成9个分支,总人口,加上黄河南岸武家滩族人,以及分迁于景泰尾泉、会宁李家塬、高湾五百户者,总数约2000多口。

碾子湾武氏,世代人才辈出……七世祖武学林,为武连吉之曾祖父,同治之乱,以乡勇(民兵)身份,把守靖远城东门,抗击敌人40多天,毫不懈怠。某日,有敌巨酋来东门督战,武学林举枪射击,竟一枪毙命。因军功,其获七品顶戴。名噪一时。武唯一,乃武振福一支10世祖(老四),为民国时代靖远著名大乡绅。靖远籍华人名流段永基,系其外孙。武海庭,系武兴邦一支8世祖(老三),民国绅士,乡间尊称:武三老爷。民国18年开仓放饭,赈济灾民,名震遐迩。武彦丽,出自武振福一支,1979年生,2001年高考,为靖远文科头名状元。其余,恕不一一列举。

武兴邦,为始祖武友顺之第十世后裔,属于上湾武兴纲家族一支。

武永宝,为始祖武友顺第十三世后裔,属于下湾武振福一支……

2.同治之乱前 碾子湾武氏男丁360口。碾子湾武氏(二房头)族人,400年来,人口稳步增长。期间,未曾发生大规模外迁情形。目前所知,仅有不多几个小支系迁出。详情见后文。

又据碾子湾族人耆老传言,同治之乱前,碾子湾武氏男丁有360口。此传言确否?不得而知。若确切,加上家属子女等,说明碾子湾武氏族人当年人口已过千口。几乎与今日人口差不多。此乃当年该村最大户族。碾子湾村民,明末清初有3大姓:乔、汉、武。武治宪家谱记载,五世祖武大发(1766~1827),娶妻汉氏。说明,乾隆、嘉庆时代,武氏族人与汉氏,以及乔氏二族通婚频仍。后,乔、汉二族绝嗣。在碾子湾消失。而武氏独存,且愈发壮大。后世,碾子湾其他姓氏,大约有10几个,皆外来者也。老人如此传言。

另外,也说明,同治之乱,武氏族人损失人口严重。160年后,方才恢复当年人口规模。武朝福家藏之谱记载,武士同(武朝福曾祖父)的父亲武进喜,39岁,同治之乱时殉难。即被乱兵所屠……武士同之母,遂坐寡。73岁,卒。因其操守贞洁,含辛茹苦拉扯3子(武士同、武士魁、武士运)成人,故,官方曾赠其“节寿双高”之匾……

据范振绪主修民国版《靖远新志》,以及张慎微《兰州春秋》记载,同治之乱前,靖远商贸繁荣达于顶峰……人口26万,占据兰州府之半数。兵燹战乱后,被屠10多万,人口锐减。黄湾下村老教师白录先生考证,白家,同治之乱几被屠尽。时至今日,该村白氏家族人口尚未恢复到同治之乱前水平。

3.碾子湾武氏有9个支系。我武氏,虽历经战乱烽火洗礼,人口损失严重。然劫后余生,生生不息,日益壮大。今,碾子湾武氏,细分有九个支系,分别是:

上湾:1.武兴纲家族一支;2.武炳忠家族一支;3.武兴德家族一支。其中,武炳忠、武兴德二支较亲。号称:杰壕武家。其旁系族人绝嗣,数百坟茔无后嗣。后世,武兴纲家族一支,武万全,乳名:海成子(有子:武兴隆、武兴林、武兴名)过继顶替,遂得其财产。据传,杰壕武家,还有其他几大片旁系坟湾无后,武兴纲这支武氏,遂给其顶门立户……这些绝嗣者,因同治之乱被屠灭?或遭遇瘟疫?不得而知。

中湾;4.武朝福家族一支;与上湾武,较亲。同出一源。皆二房头武伦之后。5.武仲国家族一支。与下湾武,较亲。同出一源。皆大房头武举之后。

下湾:6.武德林家族一支;7.武连吉家族一支;8.武振福家族一支。9.外,有缪武不分之说。碾子湾下湾缪仲凯一支,与武连吉一支为一脉。其祖父缪永生,系武连吉祖父武宝玉胞弟,过继缪法师为子。故,改姓缪。

关于上湾、中湾、下湾,有时,习惯上也将中湾,视作下湾。

特别指出的是,又一说,武朝福一支,为外来“伍”姓,立足碾子湾,遂与武姓认作一家。还有一说,武朝福一支祖先,原本碾子湾武家,曾出走下河一带。后世子孙,又搬迁回归。碾子湾族人还传言,武朝福一支,为河水道子武家(长房武友连之后)。此三说,均盛行。必有缘故。笔者至今,未曾查找到其根由、证据。就其家谱而论,记述始祖武友连、武友顺信息较全面。绝不似外来户也。存疑、待考。

总起来说,武兴纲、武炳忠、武兴德、武朝福四支武氏,较亲。属于始祖武友顺次子武伦之后。为二房头。辈分大,繁衍代数少。而武仲国、武德林、武振福、武连吉四支较亲。为始祖武友顺长子武举之后。辈分小,繁衍代数多。其中,武仲国、武德林两支最亲。共同祖先为六世祖武成发。武振福、武连吉两支最亲。共同祖先是七世祖武士殿。而武仲国、武德林、武振福、武连吉四支共同祖先是五世祖武大学,也叫子智。笔者族爷武连怀言,祖宗传言,自他起,往前推7代,为一个共同祖先。这个共同祖先,笔者考证,就是五世祖武大学(子智)。

综合起来,碾子湾武氏分为上湾武、下湾武两大支系。

  1. 碾子湾目前所存几家家谱情况

1.武治宪家藏族谱。为6世祖武永杰出资修撰。时间;清咸丰7年(1857)清明。今,基本保存完好。此谱,乃靖远、会宁、景泰、平川各地武氏族谱中最古老者。其,记述碾子湾上湾武之辈分等信息,比较全面。然,不够详实,疏漏较多。其,直接从二世武伦起始,不曾兼述其他。故,从此谱几乎无法窥悉其他支系情况。普通人视之,以为仅有武伦一子。此,其短板之一也。

碾子湾武治宪家藏族谱。此页记述始祖武友顺以下5代族系情况。该谱撰修于清咸丰7年(1857).

碾子湾武治宪家藏族谱。此页记述5、6、7、8、9、10代族系情况。5代,大字辈。如;武大某;6代永字辈儿,如武永某;7代魁字辈儿,如武某魁;8代庭字辈儿。如武某庭;9代万字辈儿。如武万某。10代兴字辈儿。如武兴某。此谱系记录到武璧魁之孙武万全,以及其子武兴隆、武兴龄、武兴明,而止。可见,后世子孙名讳,与先辈人冲突者甚多。此,皆后人不察家谱辈分排列之序所致。甚憾。

2.武朝福家藏族谱。此谱记载,二房武友顺生有七子:武举、武伦、武权、武奇、武安、武宁、狗子。目前只知,武举、武伦有后裔。其余五子后裔情况不可考。此谱,不仅记录了武友顺有7子信息。竟然还记录了长房武友连一脉最初几代人的信息,弥足珍贵。其,可谓记录碾子湾武氏始祖信息最全面者,对后世考据者言,价值不菲。该谱,系武士魁、武士运兄弟,在胞兄武士同(武朝福曾祖父)去世百日之际,于清宣统2年(1910)端午节所修。

碾子湾武朝福家藏之谱,此页记述了5、6、7三代世系情况。此谱系宣统2年(1910)年,由武士魁主持所修。武士魁有3子:武正财、武正茂、武正旺。武正茂有2子:武万倾、武万民。武士魁兄弟3人:武士同、武士魁、武士运。其中,武士同系武朝福曾祖父。祖父:武东庭。父:武万永。

3.武仲国家藏族谱。有新旧三谱。最古之谱,系同治之乱前所修。或道光、咸丰,或乾隆、嘉庆年间所修?不得而知。此谱,记录了该支系世系演变情况,信息资料可贵。惜乎毁失于同治之乱……武仲国回忆,其曾祖父武学文,有兄弟二人。胞弟武学某,佚名。传说被乱兵挟裹去口外(嘉峪关)。走时,给乱兵拉骡子服役。恰,骡子擁脖子夹破皮肉,流血不止。古家谱系松软宣纸写就,遂将其垫服于骡子肩胛破肉处。胞弟自此,渺渺无信。家谱亦失。

后,同治之乱平息,光绪年间,武学文出资重修本支族谱。其,凭记忆,追述了五世祖武大学(子智)至自己(八世)及后代情况信息。对研究者而言,颇有价值。这就是第二古谱。令人震惊的是,此谱,武仲国等在后来重修新家谱时,竟视为迷信累赘物,焚烧之。殊胜可惜。要知道,古谱,时间越久,越有价值。其,已成文物也。烧毁之,等于毁坏文物。

最新之谱,系2000年后,由武仲国等发起,重新撰修。序言部分,摘自古谱。其他,如家训、家规、家法等条例文字,悉数删去。内容,则将古谱武学文上下四五代人信息摘录下来,再续以至今七、八代人信息,编纂而成。有一大张图系表,简洁明了,从五世武大学(子智)起,至今十三、四世流变情况,一目了然。

此谱,基本情况如此。

碾子湾武仲国家藏新修之谱记述了本支族系分布情况。老谱毁于同治之乱。清光绪年间,8世祖武学文,曾续修家谱。他凭记忆,追叙了5、6、7、8几世祖先支系演变情况。其中5世祖子智,也叫武大学,为武仲国、武德林、武振福、武连吉几支武氏共同祖先。武连怀言,祖上传言,从他这辈儿起,往上推7代,武德林、武振福、武连吉3支,与武仲国1支,为共同之祖。都是一个先人之后。笔者推算出,此祖先,即5世祖,武大学。

4.武振福家藏族谱。本支老家谱,毁于同治之乱。2010年,由笔者族叔武振福、武振智出面,撰修一新谱。只记述7世祖武士殿以下族人世系演变情况。之前历史渊源,未曾推考之。此谱,比较简略。

武振福一支7世武士殿至今15世世系图表。

5.武德林家藏族谱。这支族人古谱,亦毁于同治之乱。新谱,1982年冬,由武连成、武连敏、武维新、武维德、武维洲、武德林、武德福等出面,撰修之。曾从武仲国家藏老谱抄录来序言等部分。内容,亦仅仅记述其7世祖武士品、武士珍以下世系演变情况。

碾子湾武德林家藏之谱,由武连成、武连敏、武维新、武维德、武维洲、武德林、武德福等出面,于1982年所修。记述了本支武氏,自7世祖武士品、武士俊以下8、9、10、11、12代世系情况。

6.武治国家藏族谱。该谱,由武宏锦等出面组织撰修。时间:1993年。该谱记录了7世祖武宰魁以下族人世系演变情况。侧重点,在武宰魁长子武润庭这支族人。武宰魁生三子:武润庭、武清庭、武海庭。武润庭又生武万书、武万德等三子……

7.武兴广家藏族谱。该谱,由武兴邦、武兴纲等出面主持撰修。时间:约1990年代。该谱记录了7世祖武宰魁以下族人世系演变情况。侧重点,在武宰魁三子武海庭这支族人。武宰魁生三子:武润庭、武清庭、武海庭。武海庭又生武万祯、武万祥、武万悦、武万和、武万顺、武万服等,6男4女。武海庭,即大名鼎鼎的武三老爷,民国18年(1929)曾开仓放舍饭,救人无数。有故事流传于世。

四、碾子湾武氏有小规模外迁情形

碾子湾武氏族人,居此相对比较稳定。从古至今,仅有几股小支系外迁他乡落户。

1.目前所知,北滩武家沙河武氏族人,系清咸丰年间由碾子湾迁徙至此。始祖:武学科。与笔者这支始祖——8世祖武学举为亲兄弟。此辈兄弟有五:武学科、武学举、武学丰、武学泰、武学林。学丰、学泰青年婚配,因故亡故。无后。武学林,即武连吉之曾祖父。武学举后裔,即,武振福一支。武学林后裔,即武连吉一支。

北滩武家沙河等村,这一带武家,皆武学科后裔。家族老人传言,北滩武家族人,曾长期前来碾子湾坪老祖坟茔地,上坟。1958年,21冶农场建设,毁坏祖坟。在此地建成油库。后改成蓄水池……北滩武氏族人依然在此上坟。传说,祖坟毁去。曾以某山坳黑石为标志,在旧坟茔地,烧钱挂纸……1970年后,老一代人故去,北滩武氏族人不再来此上坟……

另外,本支族人,笔者族叔武正祥一家,为四曾祖父武唯一长子武连元之后,约1990年,迁往景泰草窝滩乡。次子武连魁,其长子武边棣一家迁美国。二、三子,曾居深圳,为房地产开发商……

2.武德林一支,新家谱以7世祖武士品、武士俊立祖。之前,已不可详考。武士品、武士俊,或同胞兄弟。或一个祖父之从兄弟。其后人,1949年前后,有少数分支分别迁往景泰尾泉、会宁白草塬、李家塬,以及高湾三百户等地。迁景泰尾泉一支,为7世祖武士品之后,8世武学明,9世武宝珊。大约是民国18年(1929),大饥荒发生,这支族人几代单传,至9世武宝珊,迁往此地。据碾子湾亲房武维洲先生亲述,武宝珊当年给尾泉万家放羊。后来,自己顺便发展了一群羊,遂辞职,专职给自家放羊。俗话说:家有万贯,出气的牲口不算。意思是,羊群等牲口,若是遇到瘟疫,会死绝。损失惨重。故,不如土地、金银财宝稳靠。遂出售羊群,换钱置买土地几亩,于是,将家人一并带到此地落户定居。有一篇会宁人撰文,说母亲系碾子湾武宝珊之女,生育子女众多。1929年大饥荒,四散逃难。母亲带着一子投奔娘家,此刻,才发现父亲带着家人离开碾子湾家乡,不知所往……后来,方知去了景泰尾泉。武德智,今兹,任平川区人社局长。武宝珊系其曾祖父。武宝珊——武生万——武维德——武德智。前几代,似乎都是单传。武德智,兄弟二人。总之,这一支,人口不多。

本支族人,8世祖武学志一支,迁会宁白草塬。9世祖武宝富有分支迁会宁李家塬,以及高湾三百户等地。这几个分支,人口较众多。据亲房武维洲先生亲述,当年,族人外迁,皆穷困潦倒,日子过不下去。故,上塬谋生路。

此外,7世祖武士俊,家谱和族人传言,曾生育5子2女。因同治之乱,武士俊带领子女逃难宁夏平罗县。后,再无音讯,与碾子湾族人失联。今,宁夏平罗武氏族人众多,想必系武士俊之后裔。笔者曾闻宁夏平罗武氏族人,来自靖远,具体情况不详。未曾有过直接联系。值得一提的是,武士俊妻杨氏(1825~1908),乳名:吊姐子。同治之乱时,逃难刘川南山尾。推测,娘家在此。等乱兵平息,回到碾子湾,竟孤身一人。84岁时殁于本村。后人称之曰:白头发老婆子。杨氏晚年,抓养从孙武宝富为嗣。武宝富为武士品次子武学庭之次子。这一支,即武德福、武德林一支族裔,武宝富生七子:武宪章、武鸿章、武耀海、武金章、武秀章、武统章、武奎章。这一支,族人后裔众多。

3.上湾武兴刚一支,六世祖武永禄,迁新疆。具体情况不详。

第三章 长祖武友连定居柳林滩 后裔大规模外迁情况

一、长祖武友连基本情况。据碾子湾现存几家家谱记述,

长房武友连一支,最初,定居靖远县城边之柳林滩。即,后世之武家滩。柳林滩,四面环水,为黄河河心之夹河滩。黄河河道,自古南北摇摆不定。当年柳林滩几乎与县城相连,中间间隔有小河道。明代早年,据老人传说,黄河水扫碾子湾、糜滩北山崖而东流去。所以,柳林滩与碾子湾之间黄河为主流河道。可是,到了清末、民国初年,黄河河床整体南移,柳林滩之地,反倒与碾子湾成近邻,中间仅间隔有小河道。而柳林滩与县城之间,成了黄河主河道。是故,碾子湾武氏族人纷纷划动羊皮筏子前来武家滩垦荒种地,所占河滩荒芜土地较多。故,时人称之为:武家滩。由此观之,柳林滩地名,演变成武家滩,与长房武友连这支族人,无关。倒是与此祖武友顺之碾子湾族人有关……1959年,修石板沟黄河大铁桥,阻断了武家滩与县城之间黄河主河道,武家滩竟与县城连成一片。碾子湾这边黄河河道再次成为主河道。

柳林滩,大致位置在今北城靖远县政府附近。据碾子湾武朝福家谱附带记载,其中有长房武友连后裔谱系简图,显示:武友连曾生育五子:武全、武举、武芳、武麟、武勇。以下族系流变情况,已不可考。大概是,长祖武友连这支族人定居柳林滩后,由于黄河水患连年不断,摧毁庄稼,淹没生命,饱受其苦。加上清代顺治、乾隆、同治曾多次发生民族战争之祸乱,靖远县城周边饱受其害,是故,长祖武友连后世族人发生了大规模外迁情形。目前,仅有少数族人滞留于此。今县城附近新城(河道子)武氏族人,即一支也。

据笔者所掌握,长祖武友连后裔外迁大致情况,一支迁陡城;一支迁大庙堡;一支迁种田刘家井。一支迁蒿儿沟;一支迁会宁武家沟。

碾子湾武朝福家藏之谱,此页,左图记述了次祖武友顺后裔五代世系演变情况。同时,难能可贵的是,右图还顺带记述了长祖武友连五代世系演变情况。

二、陡城武氏族人情况

笔者曾走访旱平川双岔村之武氏家庙。在此,披阅了所藏之家谱。该谱,撰修于清咸丰八年(1958),比碾子湾武治宪家藏之谱,晚修仅1年。该谱,躲过了同治之乱战火,保存至今,基本完好,弥足珍贵。其序,明确记载:陡城、种田刘家井、大庙堡、蒿儿沟、碾子湾、河水道等处武家,为一家人。该谱记述,始祖有弟兄五人,唯幼弟武振雅,辗转流落陡城,于此扎根落户。时间,大约在清初1653年左右。其余四兄,不知其踪迹。武振雅(1633~1706)落户陡城,遂娶妻朱氏(1632~1695)。二人生育武科、武选二子……今,陡城、王家山武家拐等处成千族人,皆其后裔也。至今,已衍15世。现任定西市市长武鹤谦,就是陡城武氏族人。王家山武家拐武丕栋,乃一方有名望之大煤老板、企业家。也出自这支族人。

该谱还记述,武振雅祖先,来自山西太原府。因何而来靖邑,兄弟几人?皆不可知。只有老人遗言,陡城武氏,与碾子湾等地武氏,系一家。具体辈分,及相关联系情况等,则无确切信息。还记述道,癿肚子南河畔,即,今日三合村沿河,有老祖坟三座。传言,就是陡城武氏远祖之坟茔……是否长祖武友连之墓在此?待考。总之,这些信息零散,却十分珍贵。

陡城武氏世系大致演变情况如下:

武振雅(1世)——武科、武选(2世)——武光某(3世)——武某(4世)——武兴某(5世)——武某(6世)——武占某(7世)——武正某(8世)——武文某(9世)——武邦某(10世)——武丕某(11世)——武鹤某(12世)——武某(13世)——武志某(14)——武诚某(15)

基于上述资料信息,笔者反复推测考证,陡城这支武氏族人,应该是长祖武友连之后裔。前面讲了,由于黄河水患,以及靠近县城居住,清初至乾隆年间,靖远县城曾发生多次战乱。故,长祖武友连后人为躲避之,遂陆续迁居他方……碾子湾,弹丸小地,又有黄河天险所阻,战火未曾波及,故,次祖武友顺后裔居此,相对较封闭稳定,遂安居、繁衍至今……

陡城武氏家谱序截图。此谱,撰修于清咸丰八年(1858)。现藏于旱平川武氏家庙。此为序言首页,记述了碾子湾、大庙堡、刘家井、蒿儿沟、河道子(靖远县城新城)等地武氏,系同一族的信息。由家庙所藏资料信息可知,自始祖武振雅至今,已衍15世。笔者推测,武振雅应该是长房武友连之3世,或4世孙。信息还记述,祖坟在癿肚子南河畔,有三座,为本支武氏祖坟。长祖武友连坟墓,或在此。

三、种田刘家井武氏族人情况。

根据《陡城武氏族谱》序言记述,种田乡刘家井,曾有武氏族人定居。2022年6月,笔者在村主任马骥陪同下,采访了刘家井耆老魏登科、刘明德等耆老。获悉,同治之乱,刘家井村因靠近敌人老巢海原等地,故,遭遇惊天之大劫难。笔者在一篇《种田刘家井当年惊现特洛伊木马神奇故事》一文,对此有详述。传说,该地刘家系大户,原籍陕西,兄弟经商落户于此。筑有巨堡,村民悉数藏此拒敌。时,敌人偷藏于骡子驮的木箱里,假扮商队与堡人贸易生活必需品,骗开城堡门,遂杀入之……所有村民被屠尽。据此,武氏族人,亦悉数罹难也。或曰,有刘家、武家个别人逃逸……然,战乱平息后,再未返回。今,该村,武氏族人已无一人居此。

关于刘家井有武氏族人曾生存过,究竟有多少,来源何地?目前,均无确切信息。只有陡城武氏家谱有点滴记载。碾子湾多个家谱,均未记载有族人搬迁斯地信息。显然,这支武氏族人,笔者冒昧推断,应该是长房武友连后裔,自靖远县城河水道一带搬迁至此。这应该不会有错。搬迁时间,大约在乾隆年间吧。

笔者观察刘家井之地,为巨大川地,属于所谓“二阴地”,水草肥美,极利于农业耕作、牧业养殖。时,有钱人,曾纷纷购置土地,在此安家。武氏族人一支,应该也是经商发财者,或有亲戚引导,置办土地或畜牧产业,迁此安居焉。

武永军,大庙武氏族人。

四、大庙武氏族人情况

1.大庙武氏族人综合情况。大庙武氏一脉,为靖远方域之巨族、望族,人口众多。同治之乱,因未曾损失人口,故,人丁兴旺,繁衍族群,众焉哉。据族人耆老相聚推算,大庙武氏后裔,男女家口叠加,约有近5000人。今,留在大庙者,不多,仅千余口而已。随着兴电提灌工程建成,移民搬迁兴起,大批武氏族人移居永新、水沟、旱沟、东升、五合、北滩、平川等地。亦有移居新疆者。

大庙武氏,历代人才辈出。据统计,今有部队大校二、三,县团级干部不计其数。有清华等大专院校教授若干……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团级干部武治安烈士,即出自大庙武氏一支。

2.大庙武氏族谱情况。大庙族人武永军,商贾之人,热心公益。笔者欲探寻大庙武氏族源情况,慨然襄助,多方联系,终于获得相关珍贵资料。

大庙武氏家谱,有古谱、新谱之分。均藏于族人武永发之家。不久前,笔者亲往焚香致礼,查阅之。

古谱,系始祖武继仁之8世后人武兴孝挈武兴禄倡议,动员族人所修。此谱修于民国8年(1919)清明。聘请了前清举人王青海写序,并参与撰修工作。王青海,乃当时一代地方名人。此谱,记录了始祖武继仁至8代武兴孝、武兴禄之间族人世系演变情况。该谱记述,始祖武继仁从靖远县城迁居于大庙。时间,大概在清乾隆年间。起初,似以军户身份而来。武继仁往上情况,不可考。其谱序言曰:传之信史。疑则缺之……也就是说,将无法证实的传说信息,一概不录入。

新谱,其实是老谱的补增部分。1985年清明,族人武琡,率武维强、武维藩、武维经、武维钧、武维华、武维桦等组织续修。该谱,从8世祖武兴某一辈儿起,续写到至今13世之世系演变情况。这样一来,前后13世,一脉贯通。世人欲查阅之,且欲分清彼此辈分,可谓以一目了然。

综合相关点滴信息资料分析,大庙武氏族人,乃长祖武友连之后裔。老谱曰:从靖远县城搬迁而来。而未说,自碾子湾搬迁而来。再结合陡城武氏族谱序的信息,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又有靖远县城新城武氏老人言,他们河道子这支武氏与大庙武氏最亲。都说明,大庙武氏,为长祖武友连之后裔无疑。

大庙武氏始祖武继仁,应该是长祖武友连五、六世之后裔。加上今传13世,共传19世。这与碾子湾武氏小房头只传15世,彼此基本吻合。规律:大房头辈分小,繁衍代数多。小房头,辈分大,繁衍代数少。

大庙武氏世系图表:

武继仁(1世)——武应侯(2世)——武略(3世)——武殿远(4世)——武尚勤(5世)——武挥(6世)——武佐邦(7世)——武兴福(8世)——武康(9世)——武维松(10世)——武平善(11世)——武永某(12世)——武正某(13世)

大庙武永发家藏之谱,有新旧两三个版本。此页,为新版本,记述了始祖武继仁以下,1、2、3、4、5、6、7、8、9、10、11代世系情况。该谱旧版本,系民国八年(1919)由其八世孙武兴孝、武兴禄出面修成。序言为前清举人王青海撰写。后,续修新谱。为老谱的增补版本。此谱,系9世武琡,携10世武维强、武维藩、武维经、武维钧、武维华、武维桦等,于1985年清明所修。

大庙武氏,自武继仁始,至今已衍13世。武继仁系乾隆年间自靖远县城搬迁至大庙落户。一说,为军户,驻守大庙堡,遂家焉。一说,为农户,迁来此地耕作,而家焉。武继仁以上,家谱记述,无法考稽。笔者推测,武继仁,乃长房武友连后裔,二者之间,尚有五、六代之差。长房,小辈分,繁衍代数多。碾子湾武氏,为二房,大辈分,繁衍代数少。此,规律也。

五、蒿儿沟 河水道子武氏族人情况

蒿儿沟,曾有武氏族人居此。陡城武氏族谱有记载。笔者几经探访,未曾确知有此地名。笔者推测,此,应该是一个古地名吧。如今,由于历史演进,古地名消失,代之以新地名。古,查询不到。同时,如今,武氏族人也早已流徙他方了。若,此地还有武氏族人居住,当不至于查询不到其点滴信息也。

河水道子,即今日靖远县城龙王庙一带,历史上有多条小河道子存在。故曰:河道子。如今,这里有一、二十户武氏族人居此。人口不多。

还有,糜滩陈家拜、下滩村各有几户武家,三滩乡有多户武家,皆来自河对岸新城武氏。这些零散族人,均是长房武友连之后裔。笔者曾查找新城武氏之老谱,或言,文革破四旧时,曾被王家山武家拐某族人拿走,说是查阅资料,并妥善保护。再未回归。今,已不知下落。

第四章

三房武友某再迁嘉峪关情况

三房武友某,佚名。因有不轨行为,较顽劣。二兄长武友连、武友顺恐其犯罪受连累,遂将其逐出靖虏卫。至此,武友某,在靖远无法立足、生存,遂当兵吃粮,远走口外嘉峪关……笔者幼时,常听长辈说起此事。当属实。今敦煌、金塔各有武家庄,族人众多,即其后裔也。前不久,有电影《隐入尘烟》,轰动一时。男1号主角马有铁,其扮演者武仁林,想必就是三祖武友某10几世之后裔。

武维贵,系笔者远房祖父,1952年,因一贯道问题被送酒泉夹边沟一带劳改20年。此间,给农场常赶马车,走村串户。发现某村武氏族人众多。探寻究竟,此地武氏族人竟皆三祖武友某后裔也。此地武氏族人所言,与老三当初从靖虏卫被逐情形高度吻合。自此,彼此认作本家,并对武维贵颇多照拂。

第五章 会宁新庄塬武氏源流情况

笔者自幼闻家族长者言,会宁武家沟、武家窑武家人,皆与碾子湾武氏属于同族,彼此是一家人……此言,后来得到会宁武家沟族人证实。两地均有此传说,彼此高度吻合。

1.采访会宁武氏本家所获信息。2023年1月9日,笔者采访了糜滩镇武家大川村民武平周先生,武平周原籍:会宁关川冯家堡附近武家沟。前些年,他一家人移民至此。其生于1945年,属鸡,今年78岁。他提供如下信息。

一是,他说,会宁关川一带四十里,武家人口众多。这里原属于会宁头寨乡,现在属于会宁新庄塬乡。家族世代传言说,会宁武家来自靖远县城边,系始祖大房后裔。碾子湾武氏为二房后裔。老三,走口外……笔者闻此,大感惊奇。因为这一说法,与碾子湾武氏祖传说法完全一致。而且,碾子湾几家家谱记载的确切信息,都证实此说非虚。

二是,他说,关川、泉坪、中堡、武家沟与武家窑,四十里沙河,都是武家。这一带,武家家族人口稠密。有个叫小湾口的地方,有六七亩大。这里埋着从靖远来此的第一代先人,后辈,约有五六辈先人,也埋葬于此。会宁武家族人将这里叫做:总先人坟湾……武平周还说,靖远武家,尤其碾子湾武家,早年间,曾有族人来此,上过坟……

三是,关川武氏,曾有老家谱。同治之乱时,族人仓皇出逃,遂将家谱与木头神主一起掩埋于某隐秘之地。同治之乱平息后,族人未曾及时发掘。后来,到了1958年,因家族繁衍,人口日益增多,彼此分支、辈分紊乱。鉴于此,家族长者倡议发掘老家谱,在此基础上续修各支新家谱,以辨别各支系亲疏关系,以及族人辈分等等。不意,族人在掩埋老谱之地发掘,竟发现老家谱与木主神位,皆为田鼠所毁,成一堆渣屑……族人傻眼。从此,祖宗出处,以及族源演变的细节情况均成谜。只能依靠点滴传说……而各支系间之关系,也日渐紊乱迷离,难以梳理整齐。

笔者曾反复追问武平周先生,会宁武家沟族人有无新家谱。他说,没有。没听说过,谁家有新家谱。甚憾。

2.会宁武氏族人系大房武友连后裔。会宁武氏族人武志元先生,系省广播电视厅地级干部,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他与笔者曾探讨过会宁武氏来源历史。他考证的结果,说是来自于靖远糜滩一带……这个结论,与笔者根据各种信息综合分析、推测的结果大致一致。

大房武友连一支,居靖远县城之黄河南岸柳林滩一带,由于历史上战乱频仍,黄河水患屡屡湮没家园,遂四散迁徙靖远下河一带,以及会宁武家沟一带……

会宁武家沟、泉坪一带武氏族人,移居此处,由于环境相对封闭安全,土地又宽广,多产粮食。故,几百年来,不断繁衍生息,如今,人口激增,总数远超碾子湾二房后裔。据会宁武氏族人武玉鹏先生叩问族人耆老,粗略统计,会宁武家沟、泉坪一带武氏族人,加上走出去者总数,大约有近6000人。若是加上白草塬武家窑这支武氏族人,那就更多了。

会宁武氏,人丁兴旺,家族壮大。而且,历代人才辈出。高考状元,学位博士获得者,多有。硕士、学士,及普通大中专生,不计其数。佼佼者:清华大学博士、教授武晓峰,山东某大学教授武玉鹏,省广电厅厅级干部武志元,原白银市水利局长武志周等。另外,武兴安,兰大博士;武卫,北京科技大博士;武旭仁、西北农业大学博士;武学丽,日本读博。

会宁武氏,被会宁人誉为高考恢复以来,会宁最突出的六个家族之一。足以让靖、会、景、平武氏族人傲娇也。

靖远县糜滩镇武家大川村会宁关川武家沟移民武平周(1945年生)夫妇。(拍摄于2023年11月22日)

第六章 靖远平堡武氏情况

平堡武氏,曾有几个版本的新旧家谱,笔者曾反复查阅之,期冀找出这支武氏与碾子湾、陡城、会宁等其他武氏的关联线索……最早,有乾隆版本。后来,有道光、民国,以及1985年各版本。皆言,平堡武氏,原始祖籍:山西太原府。自明末来到平堡。家谱立祖:武忠。至今已衍14世。武忠,非平堡武氏始祖。武忠之前,约有四世,皆以武功显。也就是说,其始祖以军户身份(小军官)从太原派遣至平堡戍守之,到了武忠,为第五代戍守军官……自武忠始,从山堡上下来,在河边安家立业,遂有今武氏一族之众……平堡武氏始祖系军户。即,亦军亦民,军屯性质明显。而碾子湾、陡城、会宁等地武氏始祖为民屯。这就是二者显著区别之处。故,根据各种信息资料推断,平堡武氏,与碾子湾、陡城、会宁等地武氏,无直接关联关系。二者,均来自山西太原,且,又几乎同时自明末来到靖虏卫。彼此同源可能性极大。显然,应了那句俗语:500年前是一家。此非逛语,乃实情也。

若是加上武忠之前四世,平堡武氏至今,已衍约18世。

结束语

上述,乃靖远、会宁周边武氏之历史渊源,及分布流变情况概述。大致如此,八九不离十。因,年代久远,细节方面详考,似不可能。然,大概历史演变轨迹,赫然存焉,清晰可辨……笔者,乃学历史专业出身,平生喜钻研古籍,雅好追根本土各家族之源流。遂掌握这方面珍贵资料颇多。今兹,就靖、会、景、平武氏家族资料汇集、梳理于此。后世,此资料,必传世。笔者今若不整理保存下来,公布于世,或许会湮没于历史尘埃中。后世之人,再追根溯源,将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也。此,笔者做此项工作之初衷也。

2023年9月9日辑录

附录:碾子湾武振福一支家族传说故事小辑

永宝兄武氏族谱辑成志禧

高财庭

流长源远历沧桑,
根植山西脉太行。
兵燹当年身孑立,
承平今日业辉煌。
同心努力续新谱,
收族敬宗一姓芳。
嘉惠祥和千载福,
光前裕后卜其昌。

白银日报社原社长,白银市作家协会原主席,为本支武氏家谱修成所做贺禧之诗。时间:2008年8月17 日。

笔者四位曾祖父(10世祖)合影,自左至右:武生明(老五)、武生荣(老大)、武生孝(老三)、武耀德(老六)。其中缺武生华(老二)、武尚德(老四)。亦缺两姑太太:武淑贤、武桂兰。照片拍摄于1971年左右。地点:碾子湾武永亮家老宅。

1.八世祖武学林神勇杀敌故事。武学林,碾子湾下湾武氏之八世祖,为武连吉一支分支祖先,与笔者八世祖武学举为亲兄弟。七世祖武士殿生五子:武学科、武学举、武学丰、武学泰、武学林。家族传言,武学林,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好武功。同治之乱时,他以乡勇身份,被官方召集于县城,与其它各乡村之勇丁,以及官兵一起合力守卫靖远城。乱兵围攻40多日,不得破城。乱兵焦躁。时,有一头目发疯一般挥舞旗帜带领乱兵攻击城东门,情况危急万分。此际,武学林在城墙上瞅准空子,举枪怒射该头目。头目竟应声毙命,旗帜委地,乱兵惊骇四散……危机遂解除。朝廷论功行赏,赏赐武学林七品顶戴……自此,以功名显耀乡里。后来,武学林卒,身穿官服顶戴下葬。1970年代,族人提坟,时隔七八十年,发现,其冠缨、官服、顶戴宝珠完好……今,其遗留官帽盒子,俗称“帽盒”,尚存于武连吉侄儿之家。据武连吉先生亲述,1958年,曾祖父武学林获得功名的那把土枪仍在,他当时10岁左右,偷偷从库房房梁上取下把玩。大伯武生谦见状,惊恐之极。呵斥夺下……后,不知所踪。

其后裔,为武连吉、武连怀一支。碾子湾缪仲凯一支缪氏,亦其后裔也。武学林生子:武宝玉、缪永生等三子。据说,一子坠永固渠,溺毙。长子武宝玉,生二子:武生谦、武生让。武生谦子:武连栋(过继)。武生谦有3子:武连吉、武连西、武连怀。

武学林次子缪永生,过继给嫂子招赘夫缪法师为子,继承缪氏祖产,故姓缪……碾子湾缪仲凯这一支族人,即,其后裔也。

因武学林为人强势,且功名威震乡里,家境亦富裕。故,武连吉这一支族人,经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朝,始终保持较强劲势头。兴盛有百多年之久……一方望族,名实相副。

关于8世祖武学林之神勇故事,还有如下传说,即其二兄长武学丰、武学泰,意外亡故,遗有二寡嫂。有北湾人扬言欲前来抢之。知情者劝止曰:二寡妻有小叔子武学林,乃狠人一枚。硬抢,必吃其亏。北湾人闻言,竟不敢也。后,二寡妻如何安置,不得而知。

2.八世祖武学举被斩之谜。武学举(8世祖),系武学林二兄。为下湾武振福一支祖先。系笔者之祖祖太爷,即高祖父之父。弟兄五人:武学科、武学举、武学丰、武学泰、武学林。家族传说,老三武学丰,老四武学泰,犯法,被问斩……或曰:女人不贤,与外人有染,引发惨案。总之,老三、老四早亡,无子嗣……还有一说,老三、老四犯罪,逃逸,不知所终……总之,老三、老四无后。族伯武振文(1931~2017)等人,生前,常说此。

武学举之死,似乎也与此有关。那时施行连坐之法,因大房武学科外迁北滩武家沙河。故,老二武学举为一家之长。即,掌柜的。一说,老三老四犯罪,武学举作为家长,被连坐问斩而死。另一说,老三、老四犯罪逃逸,遂替罪之……据笔者邻居贾三(1930~2014年),以及其他族人耆老传言,武学举被斩于靖远闇门刑场。当年,这里为刑场。族人事先买通刽子手,当时,讲究一刀之罪……刽子手举刀杀人,把握分寸,未斩死。武学举脖子血流不止。因事先受交代,故,强忍之,未敢吭声。可惜的是,族人因故未及时赶到救走,延误之……久之,失血过多,武学举疼痛、口渴之极,躺在刑场,忍不住连呼:渴死人了、渴死人了。快给一嘴水喝……遂被人告发……据说,刽子手行刑完毕,因公,坐羊皮筏子去了一趟三滩,回来时,接到告状信息,遂前往闇门,再斩之……武学举遂被斩殁……

笔者还听到一个版本,武学举系同治之乱,被乱兵所害。遂留下九世祖武宝清孤儿寡母……似乎,前说,较准确。

3.九世祖武宝清由回民变汉民的故事。武宝清,系笔者祖太爷,即高祖父。其人一生多神奇故事,族人至今传说不休。武宝清(1860~1928),同治之乱时,7岁左右。传说,乱兵突至,杀人如麻……母亲被乱兵胁迫,为其做饭,乘便将幼子武宝清偷藏于炕洞里。间或,给其递送饮食……此非长久计。后,出炕洞,乱兵见其眉清目秀,甚怜之,其杀性已过,不忍杀害。遂将其挟裹而去,变成回民……祖父武连升公生前,常常如此念叨。十多年后,同治之乱平息,武宝清已成20几岁大小伙子,自下河一带回到碾子湾故里,认祖归宗,重又变作汉民……所谓下河一带,族人如此传说,笔者推测,应该是宁夏金积堡(吴忠),或豫旺县(同心县)一带,更为确切。

上述故事情节,笔者曾引入拙作,中篇小说《虎豹口》。此作,为笔者一生文学成就之代表作,思想性与艺术性俱达一定水准。获得好评。那个偷藏炕洞里的文章主人公“我”,原型就是高祖父武宝清。

武宝清30岁时,娶本村王氏女,乳名:常姐子(1873~1919)为妻。生6男2女。武生荣(1892~1973)、武生华(1894~1975)、武淑贤(1896~1982。长女)、武生孝(1899~1975)、次女武桂兰(1902~1993)、武尚德(1903~1951。字:唯一)、武生明(1908~1981)、武耀德(1910~1997)。长女武淑贤嫁靖远西关回族商人魏顾天,生育7女1子。次女武桂兰,嫁三滩清末秀才秦望源,生育4女1子。

笔者曾祖父为三子:武生孝。

武宝清与王氏夫妇,居功至伟。同治大屠杀后,许多家门户族绝嗣……二人生育子嗣众多,瓜瓞绵绵,后裔兴旺发达。如今,夫妇二人后裔总数有五六百口……

1919年,高祖母王氏(常姐子)病殁,时年46岁。1928年,高祖父武宝清殁,时年69岁。二人合葬于原21冶碾子湾坪农场油库附近武氏祖坟地。此坟地毁于1958年,21冶农场扩展,竟未通告族人,蛮力毁之。父亲武振顺公,会同族人,紧急将高祖父武宝清夫妇坟墓抢挖出来,迁往缪家坪后某山坳埋葬。曾祖父武生孝、曾祖母黄氏,1974年前后去世,曾陪葬于此。1990年代,因讲究迷信风水关系,族人又将高祖父夫妇合葬墓改迁石板沟支系沟壑——金子沟(又曰:金丝沟)。这段历史,作为族人,应铭记之。

4.九世祖武宝清续弦惹风波。武宝清60岁时,大概是1920年吧,续弦糜滩石家夹滩寡妇刘氏(1872~1938)。时,有糜滩万四爷者(老一辈万四爷),答应为之做媒。成功后,武宝清许诺其挖去崖湾2亩大葱,为筹资。清季、民国时期,碾子湾盛产大葱,质量优良。据说,做面饭,熟油葱花时,碾子湾大葱所做油葱花,始终漂浮,不沉入碗底。再者,碾子湾大葱味儿极其浓烈、熏人。由此引申出,碾子湾人“劲大”一说。即臊葱味儿浓烈。土话,即“劲大”。此说,或不怀好意,意思指碾子湾人有狐臭,味儿不对……等等。

据说,曾祖父有手段,连夜拐跑石家寡妇……那时候,还兴抢寡妇。有实力者,不管婆家同意不同意,直接上门硬抢。被抢者,若门第衰微,则眼睁睁看着寡媳被抢而无可奈何。但是,若是厉害人家,则无人敢去抢寡妇。

再说,石家人固执,始终不同意武宝清与其寡媳之婚事。忽闻寡媳被拐跑,怒甚。遂纠集户族人,前来武宝清家闹事,讨说法……这种情况,靖远民间叫做“动户”。常言:某某家族动户了。就是指此。石家一众人到来,见寡媳决意再嫁武宝清,叫不回去了。遂拿锄头等器具毁坏大门楼……扬长而去。武宝清竟未敢抗拒之。应该说,毁坏别人家的大门楼,乃是欺人太甚之举。一是,说明武宝清此事做得有些输理,理亏。二是,说明当年,其门第还是不够强盛。若是门第强盛,他人一般不敢前来私宅闹事。更不敢有此过头之举。清代、民国时期,抢婚现象普遍。婆家上门闹事者,罕闻。何况,武宝清与石家寡妇婚事,只能算是拐婚。石家这样闹事,确实过头了。

今,碾子湾武永亮旧居(已被征迁),即当年武宝清故居。此,第一桩风波也。

5.万四爷状告武宝清爽约。万四爷原本为媒人,然,在武宝清续弦石家寡妇婚事上,未起到实质性作用。武宝清自家的街门楼子也被愤怒的石家人破毁了。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故,武宝清自己将崖湾的2亩浓葱挖去卖了,而不予万四爷做为媒妁之筹资。万四爷不服,认为此事虽然自己未能说媒成功,石家人未给自己面子,但自己使出了吃奶力气,费了老大劲,花去时间和功夫不少,耽误了自家的光阴。故,即使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吧。认为,自己获得2亩浓葱筹资,理所当然。万四爷与武宝清理论多次,未果。遂坐羊皮筏子过河去县城告状……官司经年累月,未有下文。恰此时,万四爷竟莫名其妙死于县城西街……传言,其本身有病。又对武宝清恨甚。再加上官司无果,沮丧之极。遂猝死街头。这一下,事儿闹大了。小小纠纷,竟然闹出人命案,万家与武家两族皆震动,遂结仇。此,第二桩风波也。

6.万二爷死于为武宝清续弦妻看病途中。武宝清将石家寡妇刘氏娶进门,已经49岁,未曾生育。二人共同生活8年。1928年,武宝清卒。又10年,1938年,续弦刘氏卒。由六曾祖父武耀德给其过继为子嗣。

家族先辈传言,9世祖武宝清续弦石家寡妇后,又闹出一骇人听闻事件。某次,刘氏忽生急症,武宝清令五子武生明赶马车,前往糜滩万湾请万二爷前来诊治。万二爷为当时名医。万二爷给刘氏诊治、开药毕,遂返回。途中,马车行至去往糜滩大沟半坡,即,今日贾家门口附近,万二爷突发猛症,竟一头从马车上倒头落于尘埃,死去……五曾祖父见此,大惊失色,莫知所措。时,万家与武家打交道,竟连失二命。前,万四爷死县城西街。此际,胞兄万二爷又死于看病途中。这真有些邪门儿,太蹊跷了。万家人对此倍感愤怒和不解,遂为此“动户”,意欲与武氏一决高低……

万二爷开吊日,六个曾祖父皆前往灵堂当孝子,为其吊孝。这是万家逼迫所致,是解决问题的条件之一。不仅如此,万家尚有更激烈报复手段,在酝酿……时,大姑太母,嫁给西关魏家,乃回族。为靖远富商巨贾,颇具影响力。二姑太母嫁三滩秦望源,其夫,乃前清科举秀才出身,学富五车,在社会上声望地位不低。故,在魏、秦二女婿积极斡旋、调停下,一场大危机得以化解。据说,万二爷丧葬费,由魏、秦所出。至此,万、武两姓,遂握手言欢,合好如初。前嫌冰释也。

上述部分情节,笔者曾引入中篇小说《虎豹口》……此,第三桩风波也。

石家寡妇刘氏进武门,年岁已高,陪伴武宝清仅8年,然,曾惹出数桩惊天动地的大风波。似乎,颇不值得。其中故事多多,且曲折离奇,令人咋舌。对于写作者而言,不失为写作的好素材。但对于当事人,颇多折磨,饱受熬煎也。

7.武学林与武宝清叔侄恩怨录。8世祖武学林,与9世祖武宝清为亲叔侄关系。武学林系其五叔。前文已述,武学林乃强势之人。同治之乱前,九世祖母(武学举妻)寡居。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时,叔父武学林约20岁左右。家族老人传言,武学林颇觊觎胞兄武学举所遗留家产,遂展开迫害嫂侄二人行动……一说,曾将侄儿武宝清推入黄河……或曰,将其绑在马尾在河滩驰驱,以害之。武宝清时年五六岁,母子处境颇危险。武宝清若遇害,则寡母必改嫁远走。家产将悉数为其叔武学举所得。

时,有缪法师者,为人强悍且怪诞,有奇异法术在身,人皆畏之。故,庄邻建议九世祖之母将其招赘为夫,以震慑小叔子武学林……缪法师年龄较长,入赘后,武学林果忌惮之。未敢再有迫害侄儿武宝清之举。母子遂安。不意,又遭遇同治大乱……后世,缪法师与九世祖之母未生育,小叔武学林竟主动让其少子(缪永生)过继给缪法师为子。可见,后世,彼此和好,关系融洽。

上述有关情节,笔者在中篇小说《虎豹口》有涉及。

8.武宝清继父缪法师神奇传说。缪法师,乃乡间奇人一枚。缪法师奇异法术颇多,最传奇者,就是黄河定筏术。即黄河上漂来筏子,他念动咒语,施展法术,能够定在河里团团转,无法再漂流而下……笔者曾著《黄河定筏术——缪法师传说故事汇集》一文,对其定筏术及其它法术流传故事有详述。百度、今日头条,以及微信搜索,都能找到,可以搜阅之。这里略去。

这里补缀一条,即8世祖武学举之母,招赘缪法师上门为夫。后来,亡故,竟埋入碾子湾缪氏祖坟大坟茔……而缪法师死后,却未能进得缪家祖坟。旧时代,缪法师等入道,或是戏子、罪犯等另类人士,一般是不允许入祖坟的。这是惯例。再说,缪法师原本是碾子湾俗家子弟出身?碾子湾人世代传说其系外来户。是苗蛮子。那么,后来,与碾子湾老户缪氏认作本家?俗称“认户”?这一切成谜。不过,8世祖武学举之母去世后能入缪氏祖坟,可见,缪法师与碾子湾老户缪氏关系绝非一般……笔者幼时,即常听说,1970年代,曾祖父带着祖父等曾在缪家坟湾给这位高太母上坟。笔者记录此事,希望后世子孙记住这一点,历史上曾有一个7世高太母,葬入碾子湾缪家坪缪氏老祖坟里。其背后的故事,也是离奇曲折之极。

9.武宝清高价彩礼嫁两女儿发家记。笔者高祖父武宝清,一生坎坷,可谓九死一生。其传奇故事颇多。嫁两女儿故事,就足够传奇。

武宝清30岁年纪,与碾子湾村王氏女常姐子成亲,常姐子系王凤纲亲姑。二人生育6子2女。遭遇过同治大屠杀,人口锐减。人口资源很珍贵。夫妻二人生育如此多子女,值得庆幸。然,一大家子人都要吃饭,生计极其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武宝清一筹莫展。随着膝下两个女儿长大,并嫁人,家境竟发生巨大变化。武宝清因此发家……碾子湾人传言,武宝清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有钱人家,并做了小婆子。获得巨额彩礼,由此置卖土地,建造房屋,家境彻底改观。此说,真实,非虚也。

长女武淑贤,嫁给了靖远西关回族商人魏顾天,为续弦妻。获240两纹银彩礼。次女,武桂兰,嫁给三滩饱学之士秦望源,亦为续弦妻。亦获不菲嫁资。正因为有了2个女儿巨额彩礼支撑,武宝清遂发家,家境日渐好转。后世,其六个儿子繁衍人口众多,兴旺强盛,似乎与之亦有关系也。

笔者大姑太太武淑贤(1896~1982)。嫁给靖远西关回族商人魏顾天。享寿87岁。生1子7女。功绩卓著。大姑太太所生子女这支回族魏氏,乃靖远城著名望族。七个女儿皆有所成,事业发达。唯三女儿魏兰英,98岁去世。夫君为国军少将。1949年迁居台湾。后,移居美国。影响较大。子女在美国发展也很好,前程似锦。(图片,魏凤英提供)

10.大姑太太嫁魏回回故事。武宝清大女儿,即笔者大姑太太,名叫:武淑贤(1897~1982)。嫁给了靖远城西关回民魏顾天。此公,原籍兰州,在靖远经商放木筏子,倒卖木材发家,为一方富商巨贾。武宝清生活艰难,曾拾头发菜交给魏顾天换微博收入,维持一家人生计。魏顾天颇善良,了解其家境窘迫,每每多给一些零钱。有时,付钱后,见其饥饿甚,又多给几个大馒头,放背篼里让带回家……时,魏顾天生意做得不错,雇佣某厨子兼做记账,蒸馍馍(大馒头)较多。故,有大馒头馈赠。久之,武宝清感觉魏顾天人很不错,恰逢其丧偶,遂将大女儿武淑贤嫁之。彼此相差24岁。魏顾天遂呈上一盘子24个“猴头”的彩礼……这在当时算是巨款。一个“猴头”,就是10两银子。足足240两纹银……也有一说,武宝清与魏顾天一同从兰州往包头放牛羊皮筏子,见魏顾天机灵麻利,且家境不错,遂把爱女许配之。还有一说,新疆魏凤英,今年90多岁,系其五女儿,她给笔者电话里亲述,她曾听说,未敢确定,父亲给了武家300只羊,让发展家业……此说,笔者感觉不确。因为,300只羊不是小数目,家族人从未有此传言。30只羊,倒有可能。然,武家曾屡屡蒙受魏家女婿资助,确有其事。

11.二姑太母嫁秦秀才故事。秦望源,三滩人,外号:秦家偏脖子。也叫秦先生。其祖籍陕西关中。民国时期曾多年在碾子湾、三场塬等地教书。为清末卯科(1905年)秀才。也就在这一年后,科举制正式废除。否则,秦望源中举人、进士,亦未可知也。

1930年前后,秦望源曾在碾子湾私塾教书多年,因碾子湾最大户族是武氏,遂与之交往颇深。这期间,丧偶,遂续弦武宝清二女儿,即笔者二姑太太,名叫:武桂兰(1902~1993)。二人曾生育1子:秦镜。4女:秦桂、秦萍、秦兰、秦莲。后,秦望源去世。武桂兰早坐寡。其前半生困苦。后半生幸福。92岁,去世。

笔者此前撰文《武兴纲先生讲述碾子湾民间故事》一文,曾提到秦先生撰写婚联,以及为上湾武三老爷武宰魁题匾等故事。由此,可见其学问之深。

秦家在三滩乃有名望家族,家道殷实。故,秦先生当年娶二姑太太所出彩礼,颇厚重。具体多少,不可详考。总之,后世所传此事,当属真实。

秦镜,系秦先生与二姑太太所生之子。定居西安,为原空军11军政治部理论研究室主任,副师级干部。在全国各报刊发表文艺论著多篇。女儿秦杨在西安陆军政治学院工作,亦是师级干部。二姑太太4个女儿,情况亦好。一大家人兴旺发达。

笔者二姑太太武桂兰(1902~1993)。嫁给三滩前清秀才秦望源。享寿92岁。生1子4女。功绩卓著。儿子秦镜、孙女秦杨,都是部队师级干部。几个女儿家也是兴旺发达。(图片,吕克明提供)

12.大曾祖父武生荣文革遭漫画批判。武生荣(约1892~1973),笔者大曾祖父,笔者幼年,对其有印象。约殁于1973年左右。时年80岁出头。武生荣妻,薛氏。娘家糜滩官路村。为抱养陶家女。二人生育4子,后人兴旺,人口众多。今,碾子湾武永亮家院子,为本支武氏家族老宅。世代,为长房后裔所居。笔者幼年来老宅玩耍,曾见到武生荣,已老迈不堪,一边东倒西歪地出进走动,一边呻吟不止。老病缠身,似颇痛苦。大太太薛氏,年岁亦80岁出头。神智昏聩,不认得人了。而且,脖子有一大瘤子,有中等西瓜般大小。笔者对此印象深刻。那个年代,大脖子病较普遍,大路上,时不时会碰到年岁较大的大脖子病人走过,男女均有。

笔者曾祖父武生孝,为武宝清三子,就出生在这处老宅。后,结婚成家多年,才分家离开这个老宅……

1952年土改,武生荣被定成分富农。或曰,为恶霸。旧社会,因其家境优渥,又有四弟武唯一在县政府做事,故,可能有仗势欺人之事。1973年左右,尚处文革中,学校搞忆苦思甜展览,有漫画,贴满几个教室。其中有批判武生荣的画面。其,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手拿一马棒,气势汹汹……旁边配文:马棒不离手,驴日的不离口。以此来形容其骂骂咧咧,对人凶狠之状。笔者窃以为,大太爷武生荣为人固然强势,穷人却也畏惧之。然,漫画所述之状,却也有夸张之嫌。

武生荣与薛氏,生育四子:武连芳、武连强、武连刚、武连凯。又生二女,情况不详。

二曾祖父武生华(1894~1978)遗像。享寿85岁。(武振智提供)

13.二曾祖父武生华武家滩救助流落红军。武家滩,为黄河中心夹河滩,处于碾子湾与县城之间黄河岛心。这块地方,历史上叫做柳林滩,野生柳树茂盛。据族叔武振智言,这里,也曾有柳家人居住。靖远武氏始祖之长祖武友连一支,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被官方安置定居于此。后来,由于水患、战乱频仍,这一支族人分别迁居会宁、陡城、大庙、蒿儿沟、刘家井一带。今,仅有少数族人居于新城河道子一带。到了民国时代,这里居民几经演变,最后,碾子湾二房武友顺子孙,尤其是下湾武——武振福这一支族人占据该岛滩大部分土地,故被命名为:武家滩。柳林滩,变成武家滩,用了400年时间。不过,如今,武家滩已经变成历史名词了。靖远北城大开发,武家滩故地已成县政府新址所在地……武家滩地名就此正式消失了。

武振智又回忆,解放前,武尚德、宋明甫、杨诰爷、任爱民,此四人,曾与柳家人为争夺武家滩之土地打官司……四人为靖远城有头脸人物,柳家败诉……记得宋明甫家在此盖房,全松木,颇气派阔绰。后,被黄河洪水冲走……

碾子湾武家占据武家滩之地,可能始于9始祖武宝清。他手里有钱后置买了大片土地。其中,可能与女婿魏回回的帮助有关,魏回回,叫魏顾天,当时为靖远富商巨贾。这一来,其六个儿子均占一份股子在其中。后来,弟兄分家,遂将这里大部分田产归二曾祖父武生华所有……武生华善摆弄羊皮筏子,往来碾子湾与武家滩之间耕作之,遂安家定居于此。后世,武生华与武生荣之长子武连芳两支族人世代居于此。武连芳,在一个爷孙子中排行老大。笔者称其为大爷。笔者祖父排行老六……这辈人共有兄弟18位。

解放前夕,由于家境日臻佳境。时,碾子湾本村无地村民缪氏、史氏、李氏、贾氏、王氏迁居武家滩。二曾祖父多方照应,并将自家地头边角荒地给其耕种。同时,借用牲口农具,帮助其立足生存下来。最值得称道的是,二曾祖父武生华与二曾祖母王氏,曾救助过徐向前部下流落红军伤员……红军伤兵刘存德,江苏人,受伤流落武家滩,双腿残疾,流脓血不止。二老用胡麻浆敷治之。后,基本治愈。并帮助其落户于此。解放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其与家人取得联系,始返回原籍。其所居房屋,为关家所有。可能掏钱买得。

武生华,生于1894年,卒于1978年。妻,王氏。二人生4子1女(抱养):武连杰、武连毅(羊皮筏失事,淹殁)、武连福、武连合。女:武连英。有孙:15人。重孙三四十人。玄孙若干。这一支族人,人口众多,合族有100多口。可谓兴旺发达。

14.曾祖父武生孝民国18年中卫寻粮记。武生孝(1999~1975),笔者曾祖父。曾祖母,黄氏(1898~1974)。娘家糜滩下滩黄堡。二人生育三子一女(抱养):武连升、武连成、武连峰。女,佚名。生孙8人,女孙5人。重孙16人,女重孙9人。玄孙2人。今日,为近百口之一大户族。可谓兴旺发达。

曾祖父同胞兄弟姊妹共8人,时,家中人口甚多,生活困难。初,曾祖父与其他兄弟姊妹共处老宅。据家族老人传言,曾祖父忒能下苦(劳作),于是,带着亲侄儿武连强给大家“苦家”,即家族主要劳动者。大家公认,此叔侄二人对家族发展有贡献。而大曾祖父武生荣,则是掌柜的。掌握着整个家族大权。后,曾祖父与大曾祖父武生荣龃龉,有了矛盾。遂分家另过。一说大曾祖父太霸道,曾祖父苦干,分配利益缺少。二说,曾祖父私下“捏雀头”,即,将劳动收获有私自藏匿不报嫌疑。故,将曾祖父逐出老宅……

曾祖父与曾祖母最初被亲房武生谦收留,居于其家院边耳房多年。曾祖父与武生谦系一个曾祖父的子孙。他们共同的祖先是7世祖武士殿。再后来,积攒一笔钱,在永固渠南,购置宅基地,建成新宅。此地原系赵家(赵德玉)地盘。赵家来碾子湾晚得多。但占据了永固渠南滨河之地。这里的新宅,也是本支武氏家族之老宅。即,今日武永平家院落(已被征迁)。

祖父武连升曾言,曾祖父下苦(劳作)无人能比。因面部黧黑,又有“黑三爷”之称……值得一提的是,民国18年(1929),西北大饥荒。甘肃饿死人300万……令人称奇的是,1960年,碾子湾曾饿死4人。民国18年,碾子湾竟未饿死一人。一是,碾子湾曾有上湾武之7世祖武宰魁放粮救灾。二是,各家男主力都去产粮富区宁夏中卫背粮……当年,曾祖父从中卫购买到粮食,赶着驴子,驴背上驮着一口袋粮食,自己挑担子,又担着两筐粮食,一路从中卫300里路上步行而来……一路上,遇到上坡,驴子乏了,走不动,曾祖父尚须在驴屁股上用手掌尽力推着走……可谓历尽千辛万苦。这才使一家人度过大饥荒……

关于碾子湾人当年去往宁夏中卫背粮,还有个故事,这就是,在中卫背上一口袋粮食,往回返时,在口袋底部缝上一块尺余木板,又在木板上套着一根木棍。行走起来,像是拖着一根尾巴。可是,这尾巴却起着大作用。其实就是一把极简易的座椅吧。当人们背粮走累时,就靠墙休息。然,粮食不能下身。粮食口袋就依托木棍和木板支撑,大大减轻了人们负重之苦……这个故事,笔者常闻老人说之。应该真实不虚。

15.四曾祖父武唯一解放初遭镇压枪毙。武尚德,字:唯一。乃笔者四曾祖父。他曾是靖远城乡有影响的人物。曾任县政府军事科长、城关镇长、联保主任等职。1951年7月,在镇反运动中,被枪毙镇压……当时,与之一同被枪毙镇压者,靖远城乡约有三四十人。他的副手,曾任靖远城关镇副镇长的苏耀海,与此同时被判重刑,送往夹边沟劳改,1960年,饿死于此。

武尚德,妻子高秀英,娘家在碾子湾本村。为今日高继续外爷高玉海之姊。二人生育二子:武连元(1923~1963)、武连魁(1926~2010)。在一个爷的孙子中排行第九、第十二。生育二女。长女武蕊英,生于1921年。嫁于靖远县城西滩人段生农,生子:段永基。清华大学毕业。次女武惠英,在省新华书店工作。嫁外地人梁德恒。其在省电影公司工作。生育子女二人。

段永基,为武尚德外孙。其人大名鼎鼎,为华人名流。也是靖远最著名的名人。北京中关村,谓之中国硅谷。他为之贡献多多,被誉为中关村“村长”,或中关村之父、教父。

武尚德在旧社会,乃强势人物。据说对于糜滩、碾子湾村民多有庇护。糜滩和碾子湾社火在靖远县城演出,地痞不敢捣乱。且,上缴公粮等项,亦庇护减免之……解放后,天下巨变,竟被当做恶霸,以及身负命案,遭枪毙镇压。

武尚德之死,族人,以及碾子湾村民多有呼冤者。一说,解放前,地下党某人被捕,曾带话苦求其出面保释。被拒绝。遂埋下祸根。一说,他曾陷入“王华案”,背负人命一条……关于此案,笔者在另文有详述,这里略去。不过,要说明一点,此案疑云重重,全赖给他,有失公允。显然,他在旧社会太强势,得罪人较多……冤案,自古有之,不足为奇。

16.五曾祖父弹三弦闻名乡里。武生明(约1905~1978),外号:毛胡子。因长髯飘飘,而获此诨号。其系笔者五曾祖父。先娶本村赵氏女(赵德玉堂姑)。生子:武连友(鳏夫。属猪。1923~1986)。初,安家于夹河滩(武家滩),务庄稼。常摆弄羊皮筏子,往来于碾子湾。某次,两口子吵嘴,武生明吃饭间,用筷子击打妻子。妻子愤恨之极,竟喝大烟水而亡。后,继娶糜滩万氏女。此时,又移居碾子湾。生子:武连多。生女:招娣(乳名)。武连多,又生三子。这一支族人,人丁较单薄。

武生明,也是一有名石匠。笔者对其印象深刻,常喜欢和晚辈戏耍。似乎常年在石窝干石匠活儿。族人谁家盖新房,锻造红砂石块做根基,以及做房屋门台子之类,都请其出马。石块上每每还刻上优美对称花纹图案……也制作猪食槽,让长子武连友背着过河去城里售卖。武连友极实诚,缺心眼。据说,背着沉重石槽在羊皮筏子上不下身。何故?怕筏子客多要渡河钱。

武生明大烟瘾较重,据说,东家请其干石匠活儿,不在乎饮食质量,但对于供应大烟棒子,却分外在乎。若是奉献给其一个大烟棒子(大米粒大小),则干起活来,格外卖力。

武生明还是一弹奏三弦子的高手,在周边颇有名气。笔者自幼多听村民如此说之。三弦子,西北一带常见之民间乐器。可以弹奏地方小曲儿。兰州、靖远一带,民国年间流行一种迷糊子戏,有别于陕西眉户剧。其配乐之主旋律,就是三弦子……今,靖远有张尕怂者,每每在影视中露面,弹奏的乐器,正是三弦子。

17.六曾祖父过继后母刘氏为子。六曾祖父武耀德(1911~1997),幼年丧母。石家寡妇刘氏,被祖太爷武宝清续弦娶进门,二人共同生活了8年。期间,合力抚养六曾祖父成人……祖太爷武宝清1928年去世。刘氏与六曾祖父生活在一起。又10年,1938年,刘氏故去,时年66岁。据说,曾祖父兄弟六人都曾全力侍奉刘氏,颇尽孝道。

六曾祖父为幼子,颇受高祖父宠溺,供其读书。又在靖远县城站铺子。即,做售货员。此工作,较之农作,省心省力。此皆高祖父偏爱之故。其人心急浮躁,脾气怪诞。有外号曰:翘胡子。即,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生产队时,已步入中老年,常给队里看瓜果园子……因自幼练书法,毛笔字写得不错,周边村民常恳请其写对子(对联)。六曾祖母杨氏,娘家在独石村。生育,3子3女。3子:武连江、武连义、武连智。3女,佚名。其中,武连智之女武彦丽,1979年生,2000年高考,获靖远县文科状元好成绩。今在北京华为集团供职。

18.祖父武连升故事二三。笔者祖父武连升(1919~2004),为读书人出身。据说,六个曾祖父他们当年各自供一子念书,立誓要他们成才。那个时代,吃饭生存尚且不易,故,供子女读书,只能勉强选一人,且须举全家财力方可。大曾祖父武生荣,选四子武连凯读书。二曾祖父选长子武连杰读书。笔者曾祖父选长子武连升读书。四曾祖父武尚德,由于其家道富裕,两个儿子武连元、武连魁皆读书……六曾祖父武耀德,因年岁与大侄子差不多,也被供读书。据说,大曾祖父武生荣当初选次子武连强读书,武连强曰:我才给你不读书。你咋不让长工给你去读书?大曾祖父气得说不出话。遂改供幼子武连凯读书……此事,趣事也。在乡间多有传闻。

祖父武连升约1938年毕业于靖远简易师范学校。时,碾子湾人曾敲锣打鼓将他与同学武万顺迎接回方神庙……1936年,红军过碾子湾,看到祖父是个读书人,欲带走,让其参加红军……曾祖父武生孝苦苦求饶,且祖父坚辞,方罢。祖父曾在四曾祖父手下,做过几天县政府军事科科员。后,坚辞司法之职,改做教员。先后教书于碾子湾村学,石门某村学,吴家湾、红咀子村学。1962年,自动离职回家务农……

祖父身上有一污点,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曾被祖母偷偷拉入一贯道组织。时,祖母王占莲,女流之辈,与武德林母苏氏系远房姺姤(妯娌)关系,二人一直为闺蜜,终生关系密切。苏氏娘家在县城。先嫁县城高家。1938年日机轰炸靖远,夫君被炸殁。故,改嫁武维钧,为二房妻。武维钧被西安来的某亲戚蛊惑,成为一贯道首领,1952年被送往酒泉夹边沟劳改。1960年饿死于高台明水农场。苏氏给祖母王占莲2块白元,让其将祖父拉入组织。祖母贪占小便宜,竟将祖父名字添入黑名单……祖父解放后被发配去石门教书,且停职审问多时,让交代问题,不让回家。皆与此有关。时,父亲武振顺曾受曾祖父之命,前往石门看视祖父。

祖父生性胆怯怕事,1962年,在红咀子村教书时,时年43岁,即坚辞公职,回家务农。这避免了一系列麻烦……他曾是县政府伪科员,又误入一贯道……文革中,若是被人提起此事,必受冲击……那后果就严重了。

祖母王占莲,1918年生,原籍五合板尾村。1920年大地震,父亲被砸殁,自己与母亲困压于窑洞,多亏8岁兄长王占福从外面奋力掏挖,得以逃命。1923年左右,母亲黄氏带着祖母兄妹来碾子湾依托亲戚韦氏,遂定居于此。祖母,一生碌碌无为。一农家妇而已。然,心地善良。笔者所记忆,1970年代前后,会宁、通渭各地讨饭(要吃)的老太婆甚多。祖母每每收留居家过夜,并安顿晚辈,一定要给她们一碗面粉等吃货。更不能难为要饭的逃难人……笔者所知,1960年极端困难期,祖母带着二叔与妯娌结伴曾去西塬要过饭……

祖母1992年冬去世,享年75岁。生前有眼疾,渐次双目失明。祖母的母亲,晚年也是双目失明。或曰:遗传之故。祖父2004年腊月去世,享年86岁。

祖父母一生,据说生育过13个孩子。仅存三子一女。那时,婴儿“四六风”盛行,存活率很低。三子:武振顺、武振利、武振庭。一女:武凤英。

有关祖父武连升与祖母王占莲其它故事,笔者曾在《老秀才与阴兵借瓜》《碾子湾村民国九年大地震故事撷集》等文章里曾有详述。这里略去。

笔者祖父武连升(1919~2004)。

笔者祖母王占莲(1918~1992)。

19.大姑太太武淑贤身后子女多显达。武淑贤(1896~1982),笔者大姑太太,享年87岁。大姑太太嫁给靖远西关回族商人魏顾天(1870~1954),生育7女1男。魏顾天,原籍兰州,移居靖远。其善于创业,为靖远富商巨贾,在地方威望素著。同时乐善好施。旧时代,靖远回族保守,唯魏顾天非常开明。7女1子,皆送于学校就读,获良好教育。这一举动,为后世家族发达,子女个个事业有成,奠定基础。大姑太大所生子女这一支回族魏氏,成为靖远城最著名望族,所赖,全在此。尤其7个女儿,都是优秀人才,表现抢眼,可谓,巾帼英杰之家族。

长女,魏兰芳,嫁海家,居新疆昌吉。二儿子曾任州教育局长。家族成员众多,家族昌盛。90多岁去世。

二女,魏兰凤,嫁靖远马家。丈夫马某,曾任靖远县第一届副县长。

三女,魏兰英,嫁兰州马家,夫君乃黄埔军校毕业,为国民党军少将。1949年,移居台湾。后来,又移居美国。1990年代,夫妇曾屡次前来兰州、靖远探亲。作为统战对象,倍受地方抬举、尊重。魏兰英与魏玉英等姊妹曾把唯一在世的尕舅武耀德(老六)用小车接去,在靖远城某酒楼聚谈、宴请。引发村民轰动……魏兰英,98岁去世。可谓高寿。子女在美国发展也很好,前程似锦。

儿子,魏安,在靖远七一滩水利办公室工作。1992年左右去世。笔者曾作为娘家人,为其送葬279沟墓地。相对七个姊妹,魏安在家乡工作,一生平坦,也较平凡。

四女,魏秀英,嫁靖远马家。在靖远教书一生。生育5儿1女。家庭兴旺,生活幸福。

五女,魏凤英。嫁西吉马家。在新疆工作。生育2子1女,为人友善,待人诚恳。工作能力较强。曾任乌鲁木齐公交公司工会主席。笔者1985~1990在新疆乌鲁木齐工作时,曾受其多方关照。至今念怀。魏凤英,如今90多岁。居乌鲁木齐市养老。

六女,魏惠英,嫁靖远西关陈家。夫君陈国忠,曾任宁夏第二民族学院纪委书记。如今90岁。居银川养老。

七女,魏玉英,嫁靖远高家。夫君高维峻,曾任靖远师范副校长。表兄杨怀孝,曾任甘肃省常务副省长。

靖远县城人,对于魏氏七个女儿,个个读书成才,事业有成,各自家庭兴旺发达,对此高度赞扬。这在靖远树立了榜样,人们教育子女时,往往说:看看人家魏氏七仙女,真乃魏门女将也……姑太爷魏顾天过世早,这一切,皆大姑太太教育、抚养之功也。特此铭记之。

结束语

总之,碾子湾武氏,尤其武振福这一支,自笔者祖太爷武宝清(1860~1928。九世祖。)同治之乱幸存,当时只有7岁左右,后来,30岁时,与本村王氏(乳名:常姐子)成婚,生育6男2女。其后,家族繁育旺盛,族系壮大,家业大振,遂成为一方赫赫有名望族与名门。计,武宝清有孙18人,孙女10人。重孙48人,女重孙30多人。玄孙80人,女玄孙80多人……至今,家族里外合计有五六百口人之众。当初,若非高祖武宝清幸存,安有我等一众后裔?愿天下太平,福佑中华,各族人民生活永远幸福。

2023年12月23日综合整理于陇上平川陋斋

附表1:武连芳等18个堂孙排行表

1.武连芳。2.武连强。3.武连刚。4.武连杰。5.武连凯。6.武连升。7.武连成。8.武连毅。9.武连元。10.武连峰。11.武连福。12.武连魁。13.武连友。14.武连合。15.武连江。16.武连义。17.武连多。18.武连智。

附表2:武振文等一个太爷48个重孙排名表(略)。

附表3:武永儒等一个祖太爷80个玄孙排名表(略)。

作者简介

武永宝,甘肃靖远人。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作家、文史工作者。西部黄河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代表作:中篇小说《虎豹口》《西部国风》,长篇小说《黄河远上》被誉为西部黄河文化三部曲。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白银市凤凰文艺奖一等奖。近年撰写《靖远人走洮河纪事》《甘肃靖远秦腔史话》《独石方域搜奇记》《靖远黄河文化专题篇》几部专著,总计300多万字,有较大影响。原白银市作协副主席、平川区文联主席。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