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念什么佛经治狐臭(念这个佛号竟能治狐臭)

时间:2024-06-15 12:07:57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日本中医经方家,用这个方治愈狐臭、腋窝多汗,思路值得学习

狐臭腋窝多汗症

作者/矢数道明

30岁未婚妇女,为治疗狐臭而来院。听其主诉,从14岁起,即开始腋下出汗,自己感到其臭气难闻。经皮肤科治疗不愈,并说此病做手术亦徒劳,甚为悲观,拒绝结婚。患者肌肤洁白,肥胖,皮肤肌肉松软,虚胖,面颊潮红似苹果。初诊时2月下旬余寒虽烈,但从其厚毛衣上一看就知道必定濡湿变色。脱掉上衣,有数条汗液从腋窝流出。冬夏皆如此,夏季更重,不敢到人前。其他自觉症有全身倦怠、动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喝牛乳不久变胖等。

余诊之为风湿所致之防己黄芪汤证,即与此方。于是开始服药,翌日起大量排尿,出汗减少,自己亦甚感惊奇。服至5日时,已不担心腋窝出汗之苦。患者如同复活似地喜悦,因担心夏天再犯,半年期间服药到7月,在严酷暑夏季亦无变化,曾经苦恼15年之腋窝多汗症完全治愈而停药。

注解体会:

患者存在两个疾病,即腋臭与腋窝多汗症。腋臭是腋窝大汗腺分泌的臭味物质,或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臭味。腋窝的大汗腺属于顶浆分泌腺,其分泌功能在青春期开始活跃,青壮年时达到顶峰,老年阶段则减退。其分泌物多脂,呈油性黏液性,被细菌或酵母菌分解成短链脂肪酸与氨,这是臭味的主要成分。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大汗腺。腋窝多汗症属于局限性多汗症。通常在焦虑、兴奋等紧张情况下出现。

患者“面颊潮红似苹果,可能存在交感输出增加的因素。从“脱掉上衣,有数条汗液从腋窝流出”来看,患者属于重度多汗症。因此,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多汗症,而不是腋臭。

“肌肤洁白,肥胖,皮肤肌肉松软,虚胖”,这是标准的防己黄芪汤体质。“全身倦、动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这些都是伴随症状。“于是开始服药,翌日起大量排尿,出汗减少”,那么,大量排尿与出汗减少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是排尿之后组织间隙水分减少,影响了汗腺分泌吗?如果是这样,那么,选用其他具有利尿作用的处方也应该有效。显然,这个猜测不成立。

合理的解释应该是,防己黄芪汤干预了汗腺的分泌,先是出汗减少,后オ有尿量增多。汗与尿是水液外出的两个途径,汗多则尿少,汗少则尿多,但反之未必亦然,尿量多,汗液不一定少。因此,大量排尿是汗出减少的结果。

山区老农治狐臭,只用一把“神秘土”孙思邈的遗产,谁来继承?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千金方》

你好,我是中医药科普胡医师。

我继续给你讲讲往事吧。

我以前在农村工作的时候,被人当成座上宾。毕竟,在那里,真正读书、接受正规教育的人,不多。

有一回,我去临乡参加活动。负责接待我的,是一个干部。

但是没想到,等到了地方,接待方没来。

就这样,我们在原地等了一个多小时,这才把人给盼来。

负责接待的人姓黄,比我大了七八岁。他见到我,十分抱歉,也十分尴尬。

不过,通过一个来礼拜的接触,这黄哥跟我也算熟识了。

有一次,他跟我闲聊,说:“文儿啊,你知道我头一回接你那天,为啥去晚了不”?

我摇摇头。

他说:“我给我自己化妆呢”!

我一听,愣了。大男人,化妆干嘛?

见我不明白,他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腋下,然后说:“不瞒你说,我有狐臭的毛病。那天第一次见面,我正要出门接你,忽然发现这狐臭太不好了,我怕熏到你,所以就临时用点办法弄一弄。别说,这些天来还真管用”!

说完,他哈哈哈大笑起来。显然,这几天下来,大家都成哥们了。

我说,你用的啥办法?我还真就没察觉。

他说,就是到一些老房子那里,找那个灶心土,打碎了,涂一涂。嘿,果然好用!

我一听,恍然大悟。

他所说的这个灶心土,我早就知道了。严格地说,它是一味中药,学名叫做“伏龙肝”。这玩意儿就是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它入药,最早见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下品。此物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肝三经,善于温中止血、和胃止呕、温脾涩肠。一般来说,它是内服治消化系统疾病的。

那它用来治狐臭,这个事儿到底靠谱吗?

后来,我从农村回城工作,一头扎进书房,对这个问题进行考证。

后来,我在《千金方》七卷里头,找到了这个办法的原型。孙思邈在里头明确指出,“伏龙肝末,频敷之”,用于治疗腋狐臭。看起来,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我仔细一琢磨,这个事儿确实有道理。

腋臭、狐臭这个病,夏天多见。它的病因病机,中医一般认为是湿热内积。而伏龙肝作为灶心土,经过熏烧多年,蕴含燥性,故而可以燥湿。这就好比一处低洼坑地有了积水,怎么办?撒一些土在上头填平一样。你的腋下不是有湿热之邪吗?那就外涂一点伏龙肝,就能燥湿、改善症状。

当然了,这个办法,严格讲,它也是治标不治本,是权宜之计。体内的湿热,需要清热利湿之法应对。只是外用灶心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但是,这个简单的办法,蕴含了古人的思维特点,蕴含了中国传统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特点。所以我说,这也是不大不小的医学遗产。

只不过,这样的遗产,还有谁愿意继承呢?毕竟,现在谁家还用灶台做饭啊?灶心土作为一种中药,越来越稀少了。

所以,这就需要我这样的痴人,不断撰写文章,把此类的文化遗产传播出去。我坚信,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儿,是对得起祖宗的事儿。


中药材密陀僧

密陀僧

拼音Mì Tuó Sēnɡ

别名蜜陀僧(《雷公炮炙论》),没多僧(《唐本草》),炉底(《纲目》),银池、淡银(《药物出产辨》),金炉底、银炉底(《现代实用中药》),金陀僧(《中药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粗制氧化铅。

生境分部产广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

制法以往取白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于炉底的副产品。目前系将铅熔融后,用长铁棍在熔铅中旋转几次,部分熔铅粘附于铁棍上。然后取出浸入冷水中,熔铅冷却后变成氧化铅固体,即为密陀僧。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橙红色,镶嵌着具有金属光泽的小块,对光照之闪闪发光。表面粗糙,有时一面呈橙黄色而略平滑。质硬体重,易砸碎。断面红褐色。气无。粉末黄色。以色黄有光泽,内外一致,体坚重者为佳。略溶于水,易溶于硝酸。露置空气中则徐徐吸收二氧化碳气,变成碱式碳酸铅(铅粉)。

化学成分主要含氧化铅;尚含砂石、金属铅及二氧化铅等少量夹杂物。

药理作用密陀僧膏2%浓度时在试管中对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及铁锈色小芽孢菌呈抑制作用;在4%浓度时,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均呈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为外用药可减轻炎症。

炮制研为细粉。

《医林纂要》:"甘草水煮用。"

性味咸辛,平,有毒。

①《唐本草》:"味咸辛,平,有小毒。"

②《日华子本草》:"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

功能主治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治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

①《唐本草》:"主久利,五痔,金创。面上瘢酐,面膏药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镇心,补五脏,治惊痫、嗽、呕及吐痰等。"

③《本草别说》:"通治口疮最验。"

④《纲目》:"疗反胃,消渴,疟疾,下痢。止血,杀虫,消积。治诸疮,消肿毒,除胡臭。"

⑤《本草正》:"治汗斑,收阴汗、脚气。"

⑥《本经逢原》:"水磨服,解砒霜、硫黄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研末,1~3分;或入丸、散。

注意体虚者忌服。

《本草经巯》:"大都可外敷,不可内服。"

复方①治鼠疮巳破;初起遍生(身)疮毒,有管出水,有口出脓;顽廉(臁)多年不愈,及痔漏诸疮:黄蜡一两,枯矾三钱,陀僧、雄黄、殊砂各一钱,蜜五钱。除蜜、蜡,研细末听用。先将蜡化开,入蜜溶化离火,将前药入内搅均,众手速丸,绿豆大。每服三分,滚水送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鼠疮未破者,长(常)以帛绢按之,已破者用米泔水煎地锦草勤洗之。(《良朋汇集》陀僧丸)

②治多骨疮,不时出细骨:以密陀僧末,桐油调匀,摊贴之。(《寿域神方》)

③治血风臁疮:密陀僧、香油。入粗碗内磨化,油纸摊膏,反复贴之。(《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口舌生疮:蒲黄、黄药子各半两,密陀僧、黄柏、甘草各一两多。上为细末,干贴口疮上。(《普济方》陀僧散)

⑤治湿疹:密陀僧10克,黄柏5克,冰片0.5克。共研细末,以香油调稠。用竹板将药涂抹于病损处,每日午前换药一次。(《中华皮肤科杂志》(1):44,1966)

⑥治脚丫湿烂:密陀僧一两,轻粉一钱,熟石膏二钱,枯矾二钱。为末,湿则干敷,干则桐油调搽。(《洞天奥旨》陀僧散)

⑦治阴汗湿痒:密陀僧末敷之。一方加蛇床子末。(《纲目》)

⑧治腋下狐臭:㈠浆水洗净,油调密陀僧涂之,以一钱,用热蒸饼一个,切开掺末夹之。(《濒湖集简方》)㈡密陀僧(研细末)一份,生大蒜头(去皮)三份。共捣如泥,每取5克左右药泥,平摊于清洁纱布敷料上,贴于腋下,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七天为一疗程,一般在2~4周获效。(《浙江中医杂志》9(4):154,1966)

⑨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数不减:密陀僧三两,烧令黄色,细研如粉。每服一钱,以醋茶调下,日三服。(《圣惠方》)

⑩治消渴饮水:密陀僧二两。研末,汤浸蒸饼丸梧子大。浓煎蚕茧盐汤、或茄根汤、或酒下,一日五丸,日增五丸,至三十丸止,不可多服。五、六服后,以见水恶心为度;恶心时,以干物压之,日后自定。(《余居士选奇方》神效丸)

各家论述①《纲目》:"密陀僧,感铅银之气,其性重坠下沉,直走下焦,故能坠痰止吐,消积,定惊痫,治疟痢,止消渴,疗疮肿。洪迈《夷坚志》云:惊气入心络,瘖不能言语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调服。昔有人伐薪,为狼所逐,而得是疾,或授此方而愈。又一军校采藤,逢恶蛇病此,亦用此而愈。此乃惊则气乱,密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其功力与铅丹同,故膏药中以代铅丹云。"

②《本草经疏》:"密陀僧感银铜之气而结,故其味咸辛气平,有小毒。久痢、五痔,大肠湿热积滞也,辛主散结滞,咸主润下除热,大肠清宁,则久痢五痔自瘳矣。体重能消磨坚积,味咸能人血凉血,故又主金疮及灭面上瘢酐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