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治狐臭细心(治疗狐臭暖心)

时间:2024-03-25 09:28:5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古代护肤美容都用哪些中药?\n来源:中医书友会 【为女票收藏】

I导读:原来在我国应用中药美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殷纣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应用胭脂美容的方法啊!哪些书里记载了哪些药,读完本文get了不少知识。

古代对护肤美容中药的应用

作者/欧阳军

中药护肤美容,指应用中药治疗皮肤疾病和延缓皮肤衰老和美化皮肤。我国是最早应用天然药物护肤美容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应用中药美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殷纣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应用胭脂美容的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便收载了人参、五味子等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20多种,并对某些药物的功效作了较详叙述。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悦泽、白嫩皮肤和去皱为目的的处方就有17个,并且记载也很详细,剂型则有洗剂、汤剂、敷剂、膏剂、散剂、丸剂、丹剂、脂剂、澡豆等,而且药用品种上达120多种。《本草纲目》一书,总结了历代美容护肤的经验,并专列“面药”1条,载美容中药168味,并于每味药下详述其主治、炮制和使用方法。当今,由于人们对化学制品副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因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容护肤的需要,有必要对中医学中有关美容护肤的经验,加以发掘、整理和提高,使之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据此,笔者对中药美容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整理发掘工作。现将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护肤美容作用问题概述如下。

美容的单味中药

祖国医学对有关抗皮肤衰老,美容护肤的单味中药品种记载很多。在《神农本草经》、《山海经》、《华佗神医秘传》、《新修本草》、《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方》、《外台秘要》、《肘后方》、《太平圣惠方》、《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书籍中,对此均有较详记载。其中沿用至今,已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有其功效的有人参、薏苡仁、当归、菟丝子、续随子、大黄、白芷、前胡、防风、射干、白附子、川芎、商陆、白芨、杏仁、桃仁、辛夷、茯苓、白术、百合、丹参、冬瓜仁、芡实、桑寄生等250余种。

这些美容护肤中药多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除湿化痰、补血益气的功能,如珍珠,是古今中外家喻户晓的美容佳品,它既可以磨成粉内服,也可涂擦外用。《抱朴子》曰:“真珍寸以上,服食令人好色面,长生”。《开宝本草》载:“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除面䵟”。杏仁、性温味苦,它不仅是一味镇咳祛痰、平喘、润肠的常用中药,也是深受人们青睐的润肤美容佳品,唐朝《鲁府禁方》记载为杨贵妃所用美容秘方。一一“杨太真红玉膏”方中便以杏仁为主,配滑石、轻粉等药,经加工制作后,并说常数此膏之能“令面红润悦泽,旬日后色如红玉。”《太平圣惠方》所载“变白方”。药仅3味,以杏仁为主,辅以云母粉、牛乳、调制为脂,临睡前涂面,能消除面部斑点、瘢痕,使面部光净润泽。《本草纲目》言此膏能“去头面诸风鼓疤”。《千金方》载:“用杏仁烧黑研膏,涂治身面赘疣”。《食疗本草》上说:将杏仁捣烂后用鸡蛋清调匀,夜涂晨洗,能治亩上䵟疮,手足皱裂。古人以杏仁与括楼瓤同研,用蜜糖调成“手膏”。常擦之,令手光洁润滑,冬不粗皱,为冬令护肤之良药。此外,杏仁还具有良好的增白洁齿,防龋止痛等功效。

丝素美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丝素可使皮肤变美,消除黑黯,还能治疗化脓性皮肤病。

何首乌是一种补益性中药,具有补益气血、乌黑须发,增悦颜色的功效。常食何首乌能增进食欲,颜如童子,须发不缓白,步履轻健且保持皮肤的细腻、柔嫩、延皮肤衰老的作用。

古代对中药美容护肤作用的认识,有许多已得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例如:黄芩能有效地防止皮肤炎症;夏枯草能治脸部斑点;浮萍、川芎能治青年痤疮;胎盘液、菜花油、芜青子有去皱、润肤的作用;芦荟、薏苡仁对面部粉刺,炎症和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加入化妆用品中,能使头发光滑,柔软,同时还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有防晒作用。

此外,升麻、槐花、桔梗也具有显著的润肤效果和消除皮肤粗糙,保持皮肤光滑细腻和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作用。当归、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药有改善皮肤微循环作用,从而使人气血充盛、容光焕发。蚯蚓有防止皮肤干燥、粗糙、生皱的作用,并能治疗皮肤过敏、发热、发红等;三七、丹参能滋润和清洁皮肤,祛除皮肤的黄褐斑、雀斑、黑斑,抑制脂溢性皮炎,对皮肤能起到营养和延缓衰老的作用。麻黄、大黄、独活、白芷配制的化妆品,对面部雀斑、黑斑等各种色斑具有消除、净化和治疗作用。

美容的中药复方

古代对单味中药美容护肤的认识,有许多已得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例如黄芩。在中医文献中,有关应用中药复方护肤美容的记载,始于晋·葛洪《肘后方》。该书载有治面部䵟黑诸方25药,并说使用这类方剂,可以使人“面如白云,光润照人,老者少,黑者白……”。到了唐代,人们对护肤美容的要求有所增加。护肤美容制剂也受到相当重视。孙思邈对此记述说:“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唐以后有不少方书都收载了护肤美容方剂。例如,在《太平圣惠方》中,即收载“令而光泽洁白诸方”19首,面脂诸方15首,澡豆诸方12首。这些方剂,不仅来自民间,而且部分还来自官府,属于“宫庭秘方”。例如,唐朝《外台秘要》所载武则天太后炼益母留颜方,宋《太平圣惠方》所载永和公主澡豆方,金《御药防方》所载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明《医方类聚》所载金国宫中洗面药方以及清《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所载的加减玉容散、加减香皂方等。这类方剂大致可分以下2类:

滋润洁面美容类

此类药剂多含丰富的油脂,配伍适当的中药,具有洁白皮肤,抗皮肤衰老,润滑防裂的作用。如能使“面白色美”的白面方(牡蛎、土瓜根、白芷、川芎);白脂方(石膏、芍药、白附子、白茯苓、青木香);洗面药方(白芷、桃仁、白术、杏仁、冬瓜仁);七香嫩容散(黑牵牛、皂角、零陵香、甘松)等。能“悦色驻颜”的令面生光方(密陀僧、桃花、当归)、千金面膏方(当归、防已、人参、羊脂、丁香、细辛、牡蛎)、桃花粉方(雄黄、麝香、珍珠、云母粉)、涂面方(冬瓜仁、防风、白芷、土瓜根)、蜡脂膏(猪脂、鸡脂、羊肾、白芷、茯苓)、香蛤粉(白蛤粉、轻粉、密陀僧、零陵香)等;能治疗皮面黑的令面白如玉方(羊胆、猪胰、细辛、杏仁、当归)、铅丹散(铅丹、茯苓、女萎)、麝香面膏方(麝香、白蔹、辛夷、白芷、木兰皮、商陆)、洗疗方(当归、白蔹、细辛)等;能“补虚驻颜”的童子散(枸杞根、生地黄)、鹿胶膏(麝香、鹿角胶、乳香)、枸杞煎(枸杞、人参、琥珀)、八仙丸(牡丹皮、白茯苓、白附子、肉桂、泽泻、山茱萸、生地黄、鹿角胶)、三仙丹(乌头、茴香、苍术)、地黄丸(生地黄、覆盆子、菟丝子、大枣、牛膝、白附子)、菟丝丸(菟丝子、防风、泽泻、鹿茸、五味子、白茯苓、肉苁蓉、续断)等;能润泽皮肤的手膏方(杏仁、桃仁、桔仁)、楮实散(楮实、鹿茸、巴戟天)、桃仁膏(桃仁、蜂蜜、牛脑、羊脑)、淖手药(栝蒌、冬瓜仁、杏仁、白芷)、七白膏(白蔹、白芷、桃仁、细辛、辛夷、冬瓜仁、白附子)等;能“却老悦面”抗皱的耐老方(白芷、冬瓜仁、细辛、防风、当归、附子)、鹿角散(细辛、天门冬、白术、白芷、白附子、鹿角、牛乳)、留颜方(益母草、川芎、桃仁)、悦泽面方(雄黄、朱砂、白僵蚕、珍珠)、玉龙青(白蔹、麝香、白芷、茅香、零陵香、栝蒌)、面脂方(白芷、细辛、黄芪、白附子)等;能使人“肥白”的石英煎(紫石英、白英石、麦冬、黄酒、柏子仁、茯苓)、取白方(白松、干地黄、白附子、桂心)、鸡子索饼方(远志、桃仁、白术、天雄、五味子)、大薯蓣丸(薯蓣、黄芪、大黄、前胡、人参、茯苓、干姜、桔梗)、白光润方(干姜、桂心、甘草、当归、羊脂)等。

治疗皮肤疾病类

此类方剂侧重于治疗面部或某些皮肤病症,如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疥癣、疮疡、粉刺、酒渣、狐臭、脚气、除臭、除疣、脱发。能祛除皮肤斑印的姚氏疗䵟方(茯苓、白蜜、白芷、白酒)、洁白方(珊瑚、白附子、当归、人乳)、治面䵟黯方(沉香、牛黄、丁香、水银)、治外膏(白芷、白蜡、白附子、牛脂、羊脂、防风)、白瓜子丸(白瓜子、远志、当归、云母粉、铅丹、天门冬、蜂蜜)、玉膏方(玉屑、冬瓜仁、木兰皮、白附子、白芷)、羊胆膏方(羊胆、白芷、细辛、猪脂)、定年膏(白术、白附子、白矾、琥珀)等。能治粉刺、酒渣剂中的银霜膏(水银、朴硝、醋、黄矾)、恶疮方(附子、川椒、野葛)、防风散(防风、栀子仁、蔓荆子、枸杞、石膏、甘草)、冬瓜子散(冬瓜子、柏子仁、白茯苓、葵子、枳实)、粉黄膏(硫磺、萝卜、轻粉)、硫磺膏(硫磺、白芷、天花粉、全蝎、蝉蜕)等。能灭瘢除疣的灭瘢膏(黄矾石、胡粉、猪脂、当归、腊月)、灭痕散(白屎、白芷、半夏、猪脂)、祛风膏方(滑石、乳香、轻粉、麝香)、面坤丹(大黄、穿山甲、川椒、生姜)、祛疣目方(杏仁、猪脂、石灰、艾叶、醋)、煮线方(芜花、大黄、白矾、地肤子)、祛瘤疣方(石灰水、柳皮、糯米)等。

能除臭散香的汗湿致臭方(胡粉、枸杞根、藿香、青木香、矾石)、治狐臭方(细辛、辛夷花、杜蘅、川椒、牛脂、胡粉)、石灰散(石灰、青木香、丁香、沉香、阳起石、白附子、醋)、腋气方(明白矾、黄丹、夜明砂、密陀僧)、五香散(沉香、檀香、零陵香、木香、麝香)、七香丸(丁香、豆蔻、藿香、青木香、零陵香、白芷、桂心、沉香)、香身丸(檀香、甘松、甘草、香附、麝香)等。

能生发乌发的生毛发方(蔓荆子、附子、丁香、侧柏叶、杏仁、白芷、首乌)、还黑方(首乌、覆盆子、枸杞、当归、黑丑、黑豆子)、千金生发散(丁香、甘松、白芷、泽兰、杏仁)、泽兰膏(泽兰、细辛、厚朴、杏仁、白术)、多发方(生柏叶、桑叶、附子、柏子仁、槐子)、三仙丸(侧柏叶、当归、川芎、秦艽、桑白皮)、白秃方(桃仁、大豆、猪脂、桃花、大蒜)、海艾汤(海艾、菊花、蒿本、蔓荆子、甘松)、黑发方(垂杨柳、诃皮子、乌梅、柏叶、胡桃油)、胡药丸(胡麻仁、杏仁、黑豆、生地黄)等。

能美唇清牙或治疗口臭的口臭方(甘松、矛香、沉香、零陵香、丁香)、口脂方(丁香、紫草、麝香、猪脂)、唇脂方(蜡、羊脂、朱砂、紫草)、洗齿方(白芷、白蔹、辛夷、醋、白石英)、固齿散(羊胫骨、当归、猪牙皂、青盐)、白牙药(零陵香、白芷、升麻、细辛、麝香)等。

现今,随着医药科研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药美容化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美容方药的剂型已从传统的膏、丹、丸、散、和汤剂、澡豆剂等逐渐向科学化的口服液剂、霜剂、露剂、乳剂、冲服剂、袋泡剂、浴剂等新剂型发展。目前,我国生产的含中草药原料的中药美容剂已达上千品种。如人参霜、银耳珍珠膏、白芷美容膏、当归抗皱霜、紫罗兰洁白蜜、黄芪抗皱霜、当归浴剂、首乌洗发香波、红花发乳、蜜蜂露、芦荟清洁蜜、杏仁祛斑膏、大黄祛斑膏、三七美发液、滑石爽身粉、两面针牙膏、参花洗发乳,以及内服的青春宝、人参蜂王浆、当归口服液、灵芝蜂王浆、麦饭石冲剂、珍珠口服丸、八珍丸等等。这些都具有较明显的美容护肤、抗皮肤衰老,治疗某些皮肤疾病的作用。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作者/欧阳军,编辑/张亚娟。一校/阿珓,校对/肖晓菲、杨秀国。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中医谈“胁痛”“腋臭”

〔丹〕肝木气实,肝火盛而胁痛者,当归龙荟丸,为泻肝火要药。胁痛甚者,用生姜自然汁,吞下龙荟丸,以肝火盛也。(龙荟丸方见“治法门肝实条”)  

经云:肝气实则怒。又云:肝痛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龙荟丸治肝实胁痛,其人气收者,善怒是也。甚则用姜汁吞下。经云:风木淫胜,治以辛凉是也。  

寿四郎右胁痛,小便赤少,脉少弦不数,此内有陈久积痰饮,因外感风寒所遏,不能宣散,所以作痛。与龙荟丸三十五粒,保和丸三十粒,细嚼姜片,以热汤下,服后胁痛已安,小便尚赤少,再与:  

白术(三钱) 陈皮 芍药(各二钱) 木通(一钱半) 条芩(一钱) 甘草(五分)  

上姜三片,煎热饮之。 

一妇人脾疼,带胁痛,口微干,问已多年。时尚秋,用二陈汤加川芎、干葛、青皮、木通,下芦荟丸二十粒。 

章张郎气痛,自右肋时作时止,脉沉而弦,小便时有赤色,吞酸,喜呕,出食,此湿痰在脾肺间,所以肝善乘之。小柴胡汤去黄芩,加川芎、白术、木通、芍药、滑石、生姜煎汤,下保和丸三十五粒。  

一妇人气晕,两胁胸背皆痛,口干。  

青皮 半夏(五钱) 白术 黄芩 川芎(三钱) 木通(二钱半) 陈皮(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分六帖,煎热服。又:胁下有食积一条扛起,加吴茱萸、炒黄连。  

〔《本》〕治因惊伤肝,胁骨里疼痛不已,桂枝散。  

枳壳(一两,小者) 桂枝(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洁〕匀气散 专治胁痛。  

山栀 熟地 茯苓 细辛 桂心 川芎(各等分)  

上研为末,加羊脂煎服。  

〔《本》〕治胁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肺弱,芎葛汤。  

川芎 干葛 桂枝 细辛 枳壳 人参 芍药 麻黄 防风(各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服。有汗避风。  

治胁下风气作块寒疝,发则连小腹痛凑心。其积属肝,在右胁下,故病发,则右胁手足头面昏痛,不思饮食。  

干葛(一两) 麻黄(二分) 附子(一个) 川芎 防风 当归 枳实 芍药 桂枝 羌活 甘草(各四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服,日三。有汗避风。  

治胁痛如前,兼去手足枯悴,薏苡仁丸  

薏苡仁(一两) 石斛(用细者,二钱) 附子(半两) 牛膝 生地黄(各三钱) 细辛 人参 枳壳 柏子仁 川芎 当归(各半两) 甘草 桃仁(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吞下,食前,日三服。丸子食前,煮散食后,相兼服为佳。治悲哀烦恼伤肝气,至两胁骨疼,筋脉紧,腰脚重滞,两股筋急,两胁牵痛,四肢不能举,渐至脊膂挛急。此药大治胁痛,枳壳煮散。  

枳壳(四两,先煎) 细辛 桔梗 防风 川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枣同煎至七分,去渣,空心食前温服。  

上肝虚胁痛,经所谓木不及,病中清,胠胁痛是也。中清,谓中有寒也。热实胁痛,当归龙荟丸是也。  

〔仲〕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三钱) 附子(二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更进一服。  

〔垣〕神保丸 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肾气胁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  

木香(二钱半) 胡椒(二钱半) 巴豆(十枚,去皮心膜,研) 干蝎(七枚)  

上四味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亦用朱砂为衣。每服五丸,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肾气胁下痛,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任下。  

许学士云:沈存中《良方》载:顷在建阳,医者王琪言,诸气唯膀胱胁下痛,最难治,谓神保丸能治之。熙宁中病项筋骨痛,诸医皆作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于背膂,又臂挛痛甚苦,意琪语有证,乃合服之,一服而瘥,再发又一服,立效。  

〔洁〕煮黄丸 治胁下痃癖痛,如神。  

〔丹〕控涎丹 治一身气痛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凡胁痛有痰流注,二陈加南星、川芎、苍术。实者,控涎丹下之。  

〔《本》〕治男子两胁疼痛,枳实散。  

枳实(一两) 白芍药(炒) 雀脑芎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姜枣汤调二钱,酒亦得,食前,日三服。  

〔东〕调中顺气丸 治三焦痞滞,水饮停积,胁下虚满,或时刺痛。  

木香 白豆蔻(去壳) 青皮(炮) 京三棱(炮,各一两) 陈皮 大附子(各二两) 半夏(汤炮七次,一两) 缩砂(去壳) 槟榔 沉香(各半两)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六十丸,食后,陈皮汤送下。  

沉香导气散 治一切气不升降,胁肋痞塞。  

沉香(二钱半) 人参(五钱) 槟榔(二钱半) 白术 乌药 麦糵(炒) 神曲(炒) 紫苏叶 大腹皮(炒) 厚朴(制,各一两) 诃子皮(炮,半两) 香附(炮,一两半) 姜黄 橘红 甘草(各四两) 京三棱(二两) 广术(炮,四两) 益智(二两) 红花(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沸汤点服。  

丹溪云:胁痛有死血者,桃仁、红花、川芎之类是也。若跌扑胁痛者,亦为污血流归胁下而痛,东垣复元活血汤之类是也。治法见攧扑伤损门。  

运气胁痛者,乡境皆病胁痛也,其证有二:  

其一,风木助肝气实而痛。经云:厥阴所至为胁痛。又云: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两胁,里急支满。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胁痛,治以凉剂得痊也。  

其二,燥金攻肝虚而痛。经云:少阳所至为胁痛。又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胁痛。又云:少阴司天,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又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治以温剂得痊也。  

〔丹〕咳嗽胁痛方。二陈汤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姜汁。  

《内经》灸刺胁痛有三法:  

其一取肝。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取其经,厥阴与少阳。又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是也。  

其二取胆络。经云:邪客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其病不已,复刺如法是也。  

其三取心。经云:心手少阴脉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视虚实热寒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之法也。  

〔《集》〕胁痛:悬钟 窍阴(此二穴,左取右,右取左,窍阴出血妙) 外关 三里(此一穴正取)  

又法:支沟 章门 中封 阳陵泉(治闪挫) 行间(泻肝怒气) 期门(治伤寒后胁痛)  

治胁并胸痛不可忍:期门(四分) 章门(六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行间 丘墟 涌泉  

〔东〕胸胁痛:期门(沿皮三寸) 支沟 胆俞(沿皮半寸) 胸胁胀满痛:公孙 三里 太冲 三阴交 腰胁痛 环跳 至阴 太白 阳辅  

〔《撮》〕胁肋痛:支沟(透间使,泻之,灸) 外关(透内关,如取支沟,不必再取外关) 

〔《通》〕胁痛:阳陵泉  

〔《甲》〕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腹中气胀,嗑嗑不嗜食,胁下痛,阴陵泉主之。  

〔仲〕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灵》〕合腋张胁者肺下,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青色粗理者肝大,肝大则逼胃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  

凡胁骨偏举者肝偏倾,肝偏倾则胁下痛。揭唇者脾高,脾高则䏚引季胁而痛。(俱见《本藏篇》)脾满气逆。(见“喘条”)  

附:腋肿 腋臭

《内经》针灸刺腋肿,有二法:  

其一取胆。经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是也。  

其二取心。经云:心主手厥阴,是动则病,手心热,腋肿,皆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也。  

〔丹〕腋气神效方  

密陀僧(一两) 白矾(七钱) 硇砂(少许)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皂角煎汤洗,后傅上。  

又方 

铜青 密陀僧 辰砂 白矾 硇砂 白附子 

亦如前法搽之。  

〔《本》〕治腋气。用夜明砂,不拘多少为末,用豆豉汁调涂,立效。  

又方 以铜青好者,不以多少,米醋调成膏,先洗净腋下,用轻粉掺过,却使上件涂之,立效。  

〔经〕治狐臭。用生姜涂腋下,绝根本。  

〔《三因》〕治狐臭。大蜘蛛一个,以黄泥入少赤石脂,捣罗极细,入盐少许,杵为一窠,包藏蜘蛛在内,以火烧令通红,放冷剖开,将蜘蛛研细,临卧入轻粉一字,用酽醋调成膏,傅腋下。明日登厕,必泻下墨汁,臭秽不可闻,于远僻处倾埋之,免致染人。  

〔《世》〕治腋气。先用刀削去腋毛净,用白定粉,水调搽傅患处,至过六七日夜后,次日早看腋下有一黑点,如针孔大,用笔点定,即用艾炷灸七枚,灸过攻心中痛,当用后药下之。  

青木香 槟榔 丁香 檀香 麝香 大黄  

上煎服,以下为度。

中医治疗狐臭好,还是狐臭微创手术好

炎炎夏日,有些人总是若隐若现的传来一股强烈的异味,令人十分不愉快。这就是传说中的狐臭了。狐臭强烈的异味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一种很不愉快的感觉,因而另与之交往或接触的人敬而远之,从而给患者造成很大的 心理压力,对患者的自尊心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交际。

手术虽然是一次根除,但是有一定的风险。现在推荐中医治疗方法,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中药。

1、丁香丸:这副药剂由沉香、冰片、麝香、白檀香、木香、零陵香、甘松香、藿香、丁香、母丁香、白芷、细辛、川芎、槟榔、肉豆蔻共十种药物组成,口服,具有主治体气不和,腋窝异味。

2、五香丸:这副药剂由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木香、白芷、桂心、香附、甘松、槟榔、当归共十种药物组成,口服,具有芳香化湿,除腋臭的功效。根除狐臭腋臭可外用帕芙欧香体露涂抹腋下,坚持半月即可根除。

3、乌龙丸:这副药剂由白茯苓、当归、生地、枸杞、石莲肉、丁香、莲蕊、木香、青木香、乳香、京墨、冰片共十二种药物组成,此外女性患者还可根据病情在药物中加乌药、香附。口服。主治腋下狐臭。

4、 驱秽散:这副药剂由大黄、檀香末、槟榔、青木香、丁香共五种药物组成,口服,具有去秽、除臭、香肌的效果。

除了用药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少食肉类、油炸和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个人卫生方面,勤洗澡,勤换内衣,经常保持腋窝部的清爽干燥。这些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狐臭的发生。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