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嫌弃小姑有狐臭,狠心的和小姑离婚了。小姑单身后一直没找对象,如今成了一个大龄剩女。她喜欢在家啃老,不愿意相亲,奶奶天天唠叨,她却充耳不闻。就在上个月,奶奶碰到了小姑高中的老师,说了这事。老师说这事好办,把小姑当年谈过和暗恋的几个帅哥的号码给了奶奶,让她当着小姑的面打电话给这些人,就问他们结婚没?还能接受自己女儿不?电话刚打了一个,小姑从沙发上蹦了起来:别打别打,我这就去找!现在,小姑和小姑父正在教堂举办婚礼。
一次去机场跑滴滴,半路被顶了一下,下车一看,对方是为身材火辣的美女。正想理论,突然手机震动起来。我对美女说:“我打个电话。”接起电话:“爸,我被人撞了……”话还没说完,那美女鄙视道:“啧啧啧,多大人了还打电话告状,麻利叫你爹来,说不定我会成为你娘。”
有一次和高中同学聚会,这时看到了高中的女同学,便挑逗说,几年不见,长漂亮了。这时一哥们笑着说到,跟朵花似的,越变越漂亮了,真是女大十八变。只见女同学得意的表情,这时又一个二货哥们说到,瞎说,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不还是猴子吗?
售楼处门口,女孩给大爷发了张传单,推销道:“大爷,买楼吗?”大爷停下了脚步,女孩趁热打铁:“您应该买套这样的房子,和老伴安度晚年!”大爷问:“有比这更好的吗?”女孩激动地给大爷拿来海景房广告册,刚想介绍楼盘概况,大爷摆摆手说:“我老伴祭日快到了,我拿这本广告册给她烧了,让她在那也住住海景房!”
自己进门之后,就发现老婆还没有睡,就问:已经很晚了,为什么还不睡啊?老婆:我睡不着,看到外面起风了。老公:这有什么睡不着的。老婆:我怕风太大把搓衣板吹走了,你回来正好,你去用膝盖压住吧,我去睡觉了。老公……
昨天晚上,嫂子打车去火车站接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司机说一口价20块,嫂子问15块行不行,他说不行。嫂子二话不说,转身假装要走。司机无奈的答应了,嫂子喜滋滋的坐进了车里。到了火车站,嫂子掏出20块钱,望着司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5块钱零钱。突然觉得好心酸,难道自己那么卖劲的表演,全都白费了?
#文章首发挑战赛#
写在前面:表妹年轻时没能和初恋对象在一起,只是因为一次访亲。
我的一个表妹,初中毕业,上学期间也曾有过一位两人都心心相印的初恋对象,毕业以后工作几年,到了婚龄,家里老是催着去相亲,表妹长相小巧玲珑,为人机灵,会办事,上门说亲的不说是踏破了门槛,也是每天都有吧,俗话说得好好,一家有女百家求。
但表妹由于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迟迟不肯松口,之所以不说,也是因为知道男朋友家里穷,估计入不了世俗的家长们的法眼。
眼看着父母大人为自己热情的张罗着相亲,硬着头皮说了这桩事。
我姑父姑母也是没办法,拗不过表妹,就只好同意了,我们那里有女方在婚前到男方家上门访亲的做法, 不知道友友们那里有没有,而且,奇怪的是,访亲不是到男方家里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了解对方家里的情况,并同时介绍自己的女儿等,这些统统不做,而是先到周围左邻右舍的访访,据说这才是正宗的访亲。
也不知道哪位老祖宗想出来的孬办法,也没被移风易俗掉,至今还在农村盛行。
那么访亲主要是干什么呢?访亲主要向同村人了解男方家的家庭情况。例如男方在村里的人际关系,是否有遗传病史、家中有没有无外债等。所谓的遗传病,我听得最多的是,就是对方家里不能有狐臭,好像这个农村人特别介意,据说也能访亲的时候访得出来。一旦访出问题,茶就不喝了,更不聊天了,就是没有下文了,直接打道回府,一桩婚事就此夭折,简单粗暴吧。
对表妹初恋对象家的访亲真的出问题了,倒不是有狐臭,是左邻右舍其中一位邻居对姑父姑母说了男方家的不好,姑父姑母由此断定男方家人缘不好。
现在想来也是可笑,和一个邻居不好就是人缘不好啊,也有可能是那个邻居人品不好的导致男方家不愿意深交呢,你说我不好难道就真的是我不好吗?
也真是佩服这样的混账逻辑竟然还在农村大行其道,一桩美满姻缘就这样被棒打鸳鸯。
后来,表妹就在愚昧的姑父姑母的安排下不情不愿的结婚了。
姑父姑母不能理解,爱情能当饭吃吗?有情真能饮水饱?真是天真可笑,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老旧的姑父姑母当时竟然还有这超前的思维,估计也是穷怕了。
不过,后来发生的事证明姑父姑母错了,那是后话,有空的时候再讲出来。
写在最后:婚姻大事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事,堪称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况且以后的日子是小夫妻俩一起过的,父母的话只能做参考,切不可盲目听从,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旁人的意见只能做参考,万万不能全盘交由他人做主!
友友们,您说是不是?
你还会说弋江古镇的土话吗?
当方言变得越来越“弱势”,莫让乡音成
乡愁!
看到这些表情包,你是否很熟悉呢?这些表情包是由来自南陵县弋江镇新光村的束根标为了弘扬家乡传统文化而制作的!
微友们,看了后,是不是觉得很可爱的同时,又很亲切了。这就是浓浓家乡情。
没错,这就是我们弋江古镇的本土方言啊!!!
被我们称为土话的弋江本地方言学名宣州吴语铜泾小片,是中国第二大方言——吴语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上海话,苏州话等同属于一个方言体系。吴语也是最接近古汉语发音的方言之一,有着发达的文白异读系统,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国语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宣州吴语广泛的分布于弋江镇的多个村庄(如奚滩,新光,凤洲,铁拐,东河,新陶等)以及许镇镇的大部分地区。
它是弋江镇人民的母语,更是弋江千年古镇重要的文化载体。
弋江镇方言的形成历史:
弋江古镇坐落在美丽的青弋江中游的西岸。自古以来就是皖南商埠重镇,是皖南山区水运公路的必经之路和中途歇脚点,是竹木柴碳、茶叶等山货的集散地,也是徽商外出经商、求学以及人员往返南京、芜湖等地的主要途径。所以当年弋江镇水运昌盛,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热热闹闹的买卖。
正是这些天南地北,南来北往的两贩、船工、放排人、游客等,不仅给弋江镇带来了商货繁荣,也带来了各地口音和方言俗语。而精明的弋江人吸收各地的语言特点,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和对生活现象的认识,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弋江地区的方言俗语。
弋江方言语音特征
弋江方言属于宣州吴语,由于受到周围方言尤其是江淮官话的影响,内部出现了很大差异,太高小片的古全浊声母没有通音化,石陵小片有的点有清化,铜泾小片则都通音化了。
铜泾小片古全浊声母大部分演变为gh声母,有的也夹杂原来的声母。
词汇特征:
1.皖南吴语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内部出现了不少差异。但是,它们仍保存着吴语的基本特征。即古全浊声母今音仍自成一类,与古全清,次清声母读音不同。保存着“帮旁并”、“端透定”、“见溪群”三分的读音特点。例如:拜≠败,戴≠太≠代,桂≠溃≠柜。
2.古全浊声母在皖南吴语中,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蜕变现象。这种蜕变现象的明显特点是,“塞音擦化”、“浊音清化”、“送气强化”。
3.各地话都有n与l、in与ing韵母读音混同的情况。例如:针真=蒸征,林邻=陵灵,根跟=庚耕。
词语特征:
1.自然、天时方面较特殊的词语:把下降的意思说成“落”如,落雨、落雪、落雾露、落露水、落霜。云说成“云张”,淋雨说成“沰雨”(沰音掇)。今天、明天、后天说成“今朝”(今音跟)、“明朝”(明音门)、“后朝”。垃圾说成“勒色”,泥巴说成“淖泥巴”。
2.植物名称的特殊说法:茄子叫“落苏”,南瓜叫做“北瓜”,菠菜叫“甜菜”,面粉叫“灰面”,高粱叫“芦稷”,玉米叫“包芦”或“六谷”,荸荠叫“荠子”,辣椒叫“辣胡椒”,植物的叶子叫“叶板”,植物的干叫“禾皆子”。
3.生活物品的特殊名称:面条儿叫“面”,线面叫“索面”,馄饨和饺子不分,大都称做“饺子”,开水叫“滚水”,蜂蜜叫“蜜糖”,斗笠叫“箬帽”,围巾叫“围领”,楼梯叫“阁梯”,堂屋叫“堂前”,东西说“物得”,桌子叫“台子”,竹席子叫“簟子”。
4.人体、生理方面的特征词:手脖、脚脖叫“手颈、脚颈”,狐臭说“狐狸臊”,口水说“?吐”,跛足说“脚子”,恶心说“疒反胃”,病了说“不好过”,“不自在”,干活停下来休息说“歇畈”,舒服说“快活”,害怕说“口赫煞”。
5.人品和称谓方面的词:称父亲为“嗲嗲”(嗲音ctia),伯父称“大嗲嗲”,小叔叔称“小嗲嗲”,姑父、姨父也称“姑嗲嗲”、“姨嗲嗲”,呼母亲为“姆妈”(姆读m),外祖父、外祖母呼“家爹爹”、“家奶奶”(奶读阴平),舅舅称“娘舅”或“母舅”,儿媳称“新妇”,小男孩称“小把戏”。
6.指代方面的词:我、你、他大都说“阿”、“尔”(音cn)、“亻渠”,复数式也不用“们”表示。做什么说成“做么”,什么东西说成“么物事”,这里、那里的说法也很特殊,近指有“格里”、“以里”、“以算”,远指有“贵里”、“沟里”、“碍算”等。
弋江方言不仅继承了吴语“吴侬软语”的发言特征,更有浓浓着本地特色。逛一趟弋江各大菜市场,就能领略到弋江方言独特的魅力。
“落绪多少钱一斤唉?”
“5块”
“过贵?!巧点唉!”
“中啊,嘎门口的宁,4块钱”
对话中的“落绪”一词就是弋江人民对茄子的妙称。除了茄子,作为吃货的弋江人对其他食物也有着十分有趣的称呼。
弋江人民在吃到亲手烹饪出来的美味后,就会发出这样的形容词
“宣甜的”
“齁韩的”
“喂苦的”
“辣煞宁”
......
但时至今日,弋江的母语却面临着消逝的危机。
随着普通话教育的普及和人口的流动,弋江的母语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抛弃”。普通话和淮语(江北话)成了替代品,方言成了老土的象征。一些小孩子甚至完全不会说家乡话了。一旦年轻人和下一代不再去说这种方言了,它便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传播继承的可能性。这样下去可能就在五十年后,甚至三十二十年后我们家乡话就会消失殆尽。
这个时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而言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方言的保护也是如此,弋江方言实属宣州吴语体系,是源远流长的,它同时也是脆弱的。它的继承保护的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如果我们没有维护好它,它就会湮灭。
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的去保护传承它,在日常中说家乡话,向来到弋江的人介绍它,向我们的下一代教授它。弋江的母语就永远会像中华民族的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并在这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散发新的活力!
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
方言让你知道你从哪里来
学好普通话是我们的义务
保卫方言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